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不同体位致齿状突不同骨折发生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王鸿燊 沈锋 +5 位作者 林顺 陈翰霖 杨精文 刘畅 杨秀 陈金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不同暴力方向受伤时颈椎体位与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前期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经验,并通过与国外发表的文献和体外实验均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在所建立的正常枕寰枢复合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 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不同暴力方向受伤时颈椎体位与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前期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经验,并通过与国外发表的文献和体外实验均验证有效的情况下,在所建立的正常枕寰枢复合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上,预设不同的颈椎体位(中立位、屈曲位、伸位、侧屈位及旋转位),施加加速度为8m/s2的不同方向[前方、后方、侧方、上方(垂直向下)]暴力,计算不同类型的齿状突骨折(Anderson and D′Alonzo分型)各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并提取应力云图。结果:在受到前方的暴力时,伸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枢椎椎体(Ⅲ型)(0.41MPa);在受到后方的暴力时,屈曲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齿状突基底(Ⅱ型)(0.52MPa)和枢椎椎体(Ⅲ型)(0.55MPa);在受到侧方来的暴力时,屈曲位时von Mises应力值最大,应力集中在齿状突基底(Ⅱ型)(0.51MPa)和枢椎椎体(Ⅲ型)(0.43MPa);当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时,各体位应力值显著升高,其中屈曲位时齿状突尖(Ⅰ型)应力达0.99MPa,侧屈位时齿状突基底(Ⅱ型)应力达1.16MPa,旋转位时枢椎椎体(Ⅲ型)应力为0.85MPa。结论: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齿状突尖骨折(Ⅰ型);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后方或侧方暴力或头颈椎处于侧屈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齿状突基底骨折(Ⅱ型);颈椎处于屈位时受到后方暴力或头颈椎处于旋转位时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易出现枢椎椎体骨折(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有限元 上颈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不同预后单侧颞叶癫痫患者脑功能网络层级差异
2
作者 林侃霖 许尚文 +8 位作者 王晓阳 宋立罡 邱思凡 林丽丹 陈雅玲 张宇思 熊爱玲 徐欢芸 张清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观察术后不同预后单侧颞叶内侧癫痫(mTLE)患者脑功能网络层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69例接受患侧致痫灶切除术的单侧mTLE患者,根据术后1年癫痫Engel分级将其分为术后无癫痫发作(SF)组与术后癫痫发作(NSF)组;以功能连接梯度分析方... 目的观察术后不同预后单侧颞叶内侧癫痫(mTLE)患者脑功能网络层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69例接受患侧致痫灶切除术的单侧mTLE患者,根据术后1年癫痫Engel分级将其分为术后无癫痫发作(SF)组与术后癫痫发作(NSF)组;以功能连接梯度分析方法提取术前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特征值最高主梯度,针对全脑功能网络主梯度分布及特定功能网络中的主梯度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主梯度沿连续轴连接默认模式网络(DMN)与感觉运动网络(SMN)。与SF组相比,NSF组功能网络两端(DMN和SMN)梯度范围收缩、层级分化减弱,DMN主梯度值高于而SMN主梯度值低于SF组(P均<0.05)。结论术后不同预后单侧mTLE患者功能网络层次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术后癫痫发作患者DMN增强及SMN减弱;DMN增强及SMN减弱或为术后癫痫复发的重要神经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前颞叶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卫滨 杨兰 +2 位作者 程少杰 陈娅 江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例AML-MR患者的样本,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血液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染色...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例AML-MR患者的样本,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血液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子病理等方法综合分析,参照WHO关于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总结AML-MR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检出原始细胞比例增多。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显示造血细胞明显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61、CD34、CD117表达增加,MPO、CD13、CD33阳性。流式结果表明异常髓系原始细胞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18.61%,该群细胞表达CD34、CD13、CD117、HLA-DR,少量表达CD33;可见36.34%的原始/幼稚红细胞,该群细胞表达CD36、CD71,少量表达CD117。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包括-5在内的3种异常。分子病理检出2种TP53相关基因突变。结论:AML-MR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涂片原始细胞比例增多,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显示造血细胞明显增生,流式细胞术可检出髓系原始细胞和原始/幼稚红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检出3种异常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细胞学 流式细胞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伴酒精继发性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4
作者 江艳 陈娅 +1 位作者 杨兰 李卫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酒精导致的继发性SA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该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椭圆形、靶形、泪滴形等异形红细胞,骨... 目的:探讨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酒精导致的继发性SA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该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椭圆形、靶形、泪滴形等异形红细胞,骨髓普鲁士蓝铁染色可检出铁过载和大于15%的环形铁粒幼细胞,糖原染色阴性,EGR1、SF3B1基因检查阴性,检出α-地中海贫血香港型(可能为HKαα/αα或者HKαα/-α^(3.7))等稀有基因型。结论:患者病史与用药史、外周血与骨髓细胞学形态、基因检查、细胞遗传学等方法有助于继发性SA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rg-1/ErbB4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胜行 陶静 陈立典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46-1253,共8页
目的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内Nrg-1和ErbB4蛋白表达,探讨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 目的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内Nrg-1和ErbB4蛋白表达,探讨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只予以分离左侧颈部血管,不结扎、插线)、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非穴位组(造模+非穴位刺激)、穴位组(造模+穴位刺激),每组4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穴位组电针曲池和足三里穴,非穴位组电针位点位于同侧非穴位下(腋窝纹状和尾端处)。应用TTC、TUNEL、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观察模型动物电针后3 d缺血半暗区Nrg-1、ErbB4、Bcl-2和Bax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经TUNEL染色计数,与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3.78±0.82)%]比较,模型组[(31.24±1.31)%]、非穴位组[(30.13±1.43)%]、穴位组[(17.07±2.61)%]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Bcl-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但Bax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的Bcl-2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Bax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Nrg-1和ErbB4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Nrg-1和ErbB4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针刺曲池、足三里可提高内源性Nrg-1及其受体ErbB4的表达,下调缺血半暗区Bax/Bcl-2比值,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g1/ErbB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曲池 足三里 细胞凋亡 Nrg-1 ERBB4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生元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洪伟煊 王梅平 +3 位作者 肖春红 张再重 祁亚峰 王烈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EEN)肠道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8例SAP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EEN)肠道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8例SAP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9)与实验组(n=39)。入院24~48 h内置入鼻空肠管进行EEN治疗。对照组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合生元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蔗果低聚糖)。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每日胃排空情况(胃残余量),干预7 d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营养指标[血清运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每日胃排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实验组腹胀、腹痛、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升,且实验组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合生元制剂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够有效提高SAP病人EEN耐受性,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合生元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云 张妍(综述) 陈曦(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46-950,共5页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治疗手段相对匮乏,预后较差,临床上亟...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TNB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治疗手段相对匮乏,预后较差,临床上亟待寻找可用于精准治疗及提高预后的新靶点。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在三阴性乳腺癌及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信号在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其为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临床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靶向Trop2的ADC治疗TNBC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靶向Trop2的ADC在TNB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提高患者生存预后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抗体偶联药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玉莲 李辉 +3 位作者 程伟 王晓阳 封莉 肖慧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分析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及MRI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ERMS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ERMS患者影像学资料,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5例ERMS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27岁,3例... 目的:分析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及MRI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ERMS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ERMS患者影像学资料,13例行CT平扫及增强,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5例ERMS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27岁,3例位于鼻部,5例位于腹盆腔,5例发生于泌尿生殖道(1例原发于宫颈),1例位于肛门,1例位于下肢。病灶最大径11.0 cm,最小径3.3 cm,平均(6.77±10.53) cm。15例ERMS均为实性为主单发病灶,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7例。CT表现为与肌肉组织密度相近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 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例因出血呈高信号;T_2WI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分隔及壁结节强化2例;葡萄样强化6例;环形线样强化5例。2例鼻腔ERMS发生骨转移;9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ERMS的MRI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强化特征、侵犯骨质及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分析助于术前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潘保顺 陈金水 +1 位作者 方镇 高明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3-638,共6页
目的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 目的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结果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解剖学 影像学 测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颜晓晓 欧阳小娟 +5 位作者 齐兴峰 谢飞来 郑智勇 余英豪 曲利娟 叶显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WT-MEC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PAS/D-PAS染色,应用FISH断裂探针检测MAML2(11q21)基因重排,并... 目的探讨唾液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WT-MEC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PAS/D-PAS染色,应用FISH断裂探针检测MAML2(11q21)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检:肿瘤细胞呈囊状、乳头状或实性结节分布,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局部伴淋巴滤泡结构形成,间质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囊腔衬覆双层扁平上皮,部分区域上皮增生为多层或实性结节;瘤细胞由中间细胞、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组成,呈圆形或椭圆形,泡状核,核分裂象不易见,无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p63、CK5/6及CAM5.2均呈阳性;特殊染色:PAS/D-PAS染色呈阳性。FISH检测:3例肿瘤均检出MAML2基因易位。结论WT-MEC的组织学形态易与Warthin瘤发生的鳞状上皮化生和(或)黏液腺化生等病变混淆,细致的形态学观察和MAML2基因易位检测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WARTHIN瘤 黏液表皮样癌 MAML2基因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凯丽 罗超然 +1 位作者 陈倩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5-1289,1295,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合近期相关国内外研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6例病灶均为单肾单发,边界清,其中5例为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及稍高密度,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实性病灶合并囊壁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中度强化。2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1例呈低信号,另1例呈混杂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2例信号均增高。免疫组化:6例WT-1、CD57均呈阳性,Ki-67均低表达(1%~10%),1例细胞角蛋白7呈局灶阳性。结论 后肾腺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单肾单发的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但其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付晓宇 齐兴峰 叶显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5,共5页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urs,EBV-SMT)属于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移植后病例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肿瘤间质内见散在淋巴细胞和...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urs,EBV-SMT)属于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移植后病例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肿瘤间质内见散在淋巴细胞和从分化良好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区域逐渐或突然过渡到偏原始的圆形平滑肌细胞区域是该肿瘤重要的形态学诊断线索;组织形态中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等与预后无关。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内存在EBV感染是诊断的关键。该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该文就EBV-SM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EBV-SMT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EBV 免疫缺陷 移植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