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DAD-Q-TOF-MS/MS法的银黄颗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向青 王小花 +2 位作者 林慧 林婧 许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快速鉴定银黄颗粒化学成分和HPLC-DAD法同时定量测定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快速鉴定银黄颗粒化学成分和HPLC-DAD法同时定量测定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方法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X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40、276、326 nm。结果 HPLC-Q-TOF-MS/MS法推断鉴定银黄颗粒中的44种成分,HPLC-DAD定量分析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回收率均在97.3%~100.9%范围内,RSD为1.4%~2.8%。结论通过HPLC-Q-TOF-MS/MS法和HPLC-DAD法鉴定银黄颗粒的化学成分优于HPLC法,尤其测定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可为综合评价银黄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HPLC-DAD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多糖减轻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琪 柴单单 +3 位作者 吴晓华 任丽伟 刘永年 于志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减轻高脂肪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J小鼠分为低脂饲料对照组(LF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16周后,经腹... 目的:通过研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减轻高脂肪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寻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C57BL/6J小鼠分为低脂饲料对照组(LFD组)和高脂饲料组(HFD组),16周后,经腹腔注射丙酮酸耐量试验(IPPTT)确定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模型成功后,开始进行含RPP(500 mg/kg)的高脂饲料干预(HFD+RPP组),连续干预4周之后,检测丙酮酸耐量以及肝脏组织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Ser473/Thr308)、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IκBα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经RPP干预后,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肝脏和线粒体的MDA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p-AKT及p-AMPK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NQO1、HO-1和IκBα蛋白水平也同时上调。结论:太子参多糖能够有效抑制高脂肪诱导的C57BL/6J小鼠高血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激活Nrf2信号通路及抑制肝脏炎症信号激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胰岛素抵抗 太子参多糖 氧化应激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分析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温秀萍 邹福贤 +5 位作者 卢泽雨 洪旖 于虹敏 刘小芬 范世明 林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32-14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绞股蓝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之间有一定差异。所有75批次绞股蓝,全草的含水量最高,与龙须、叶、茎和叶3种部位的含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用绞股蓝水分含量为8.31%~12.78%,总灰分含量为9.41%~20.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除样品部位为茎之外的19批样品外均在0.57%~6.99%范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86%~39.79%。55批次茶饮绞股蓝中,水分含量仅14批次达标,总灰分含量19批次合格,产地为陕西、湖北和福建的绞股蓝浸出物含量较其他省份高。【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并综合分析药用、茶饮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热提法)4项检查设为各省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项目,拟定药用绞股蓝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2.0%、16.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低于25.0%;茶饮绞股蓝可依据使用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绞股蓝 茶饮绞股蓝 质量标准 水分 酸不溶性灰分 水溶性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不同部位药食功能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蓝梦柳 杨利利 +4 位作者 严桂杰 朱怀昌 李小艳 许文 吴水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67-174,共8页
目的:以泽泻不同部位(食用期泽泻花苔、泽泻叶、泽泻茎和药用泽泻块茎)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药食功能成分包括总蛋白、总脂肪、氨基酸、总多糖、总黄酮、总多酚及5种泽泻特有萜类成分(环氧泽泻烯、泽泻烯醇、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 目的:以泽泻不同部位(食用期泽泻花苔、泽泻叶、泽泻茎和药用泽泻块茎)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药食功能成分包括总蛋白、总脂肪、氨基酸、总多糖、总黄酮、总多酚及5种泽泻特有萜类成分(环氧泽泻烯、泽泻烯醇、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的含量并进行比较,为泽泻不同部位在功能保健及食品应用方面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总氨基酸、总蛋白、总脂肪、总多酚的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和NaNO2-NaOH-Al(NO3)3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法测定环氧泽泻烯、泽泻烯醇、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 5个泽泻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泽泻不同部位均含有总蛋白、总脂肪、氨基酸等所检测药食功能成分,其中泽泻花苔总蛋白、氨基酸、总脂肪和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328.0±19.1)、(219.7±10.5)、(48.0±11.5)mg/g和(17.63±0.60)mg/g),总多糖、总黄酮和活性萜类成分则在泽泻块茎中含量较高((9.26±0.86)、(2.07±0.12)mg/g和(5.315±0.545)mg/g),泽泻茎、叶中各成分含量相对较低。结论:泽泻不同部位均含有药食功能成分,其中泽泻花苔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泽泻花苔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钩吻碱微乳处方优化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蒋文文 宋煜 +2 位作者 许文 郭芷怡 吴水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87-3193,共7页
目的 优化常绿钩吻碱微乳处方,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溶解度法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载药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在体蟾蜍上... 目的 优化常绿钩吻碱微乳处方,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溶解度法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载药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在体蟾蜍上颚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切片考察微乳的鼻腔给药安全性。结果 最佳处方为油相(Labrafil M 1944 CS)、乳化剂(RH40)、助乳化剂(1,2-丙二醇)、水用量5%、19.53%、19.25%、56.22%,平均粒径为32.6 nm,载药量为2.201 mg/mL,多分散系数为0.165,室温pH值为6.2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常绿钩吻碱微乳组蟾蜍上颚纤毛摆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鼻腔给药后,大鼠鼻黏膜结构完整,纤毛整齐。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无明显纤毛毒性、鼻黏膜刺激性的常绿钩吻碱微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钩吻碱 微乳 处方 安全性 鼻腔给药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产道地药材草珊瑚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意 车苏容 +1 位作者 卢伟 魏艺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2期42-44,共3页
草珊瑚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几千年前就在各种本草学著作中有记载。笔者对草珊瑚的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为统一用药规范,以及开发和利用草珊瑚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草珊瑚与本草学著作中记载的九节茶为同... 草珊瑚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几千年前就在各种本草学著作中有记载。笔者对草珊瑚的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为统一用药规范,以及开发和利用草珊瑚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草珊瑚与本草学著作中记载的九节茶为同一植物,是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草珊瑚资源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省是主要道地产区之一,主要有清热凉血,跌打损伤的传统药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名称 原植物 产地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