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福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1
作者 贵文静 于文涛 +6 位作者 刘玲玉 罗华标 罗钦 朱艳宇 王攀 蔡春平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目的】分析福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NP分子标记对83份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G... 【目的】分析福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NP分子标记对83份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GenAlEx 6.503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运用MEGA 5.05和DARwin 6.0构建层次聚类树。利用Structure 2.3.4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使用Clumpp 1.1.2和Distruct 1.1绘制种群结构图,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从83份玳瑁山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1个多态性高的SNP位点,用于鉴定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因分型。83份玳瑁山茶树种质资源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530,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312,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352,固定指数(F)平均为0.122,次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为0.261。83份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产区,基本上每个产区茶树种质均可单独聚为组群,新罗产区和漳平产区的茶树种质各自较独立聚集,上杭产区和连城产区的茶树种质交流较密切。不同产区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90~0.165,属于中度遗传分化,上杭产区与漳平产区的茶树群体间F_(st)最大,为0.165,遗传距离最大,为0.189,茶树基因型差异最大,亲缘关系较远,种群间分化较明显;上杭产区与连城产区的茶树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82,F_(st)最小,为0.090,茶树种质基因型最相近,遗传物质交流最频繁。通过51个有效SNP位点的基因分型,将其扩增位点信息连锁编码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有效对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区分。【结论】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SNP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定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可用于玳瑁山脉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多样性 SNP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玳瑁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芒苋的形态鉴定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邓真 郭静 +4 位作者 林谷园 虞赟 陈智明 严飞 伏建国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长芒苋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给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降低物种多样性。本文对长芒苋的重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总结了长芒苋的分布、危害、入侵机制和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 长芒苋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给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降低物种多样性。本文对长芒苋的重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总结了长芒苋的分布、危害、入侵机制和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长芒苋的形态鉴定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入侵杂草 形态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永泰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攀 于文涛 +6 位作者 吕水源 朱艳宇 兰振良 李青颖 李国来 贵文静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分析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探明不同茶树资源群体的亲缘关系,为当地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优异种质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ST-SNP分子标记技术对77份永泰及其周边地区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 【目的】分析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探明不同茶树资源群体的亲缘关系,为当地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优异种质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ST-SNP分子标记技术对77份永泰及其周边地区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48个适用于鉴定永泰茶树种质的SNP位点。这些SNP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0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03,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271,固定指数平均值为-0.092,次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268。通过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发现永泰茶树种质的同一群体内部的交流多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且梧桐的茶树种质与洑口、丹云等地的种质差异较大,两者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但又与尤溪和大田的茶树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应用筛选出的48个高质量SNP位点构建了54份永泰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相关茶树种质的精确鉴定。【结论】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梧桐镇产区和其他地区两个类群;梧桐茶树资源与大田和尤溪的茶树资源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洑口、丹云等地的茶树资源与永泰县北部产茶地的茶树资源亲缘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泰 茶树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4
作者 贵文静 于文涛 +6 位作者 潘宏英 王攀 谢微微 朱艳宇 刘财国 杨国一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明确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亲缘关系。【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福建武夷山、建瓯、建阳等闽北茶区17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采用ImageJ 1.48V对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和萌发沟等相关性状特征进行测量... 【目的】明确闽北茶树种质资源花粉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亲缘关系。【方法】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福建武夷山、建瓯、建阳等闽北茶区17份茶树种质的花粉形态,采用ImageJ 1.48V对花粉的赤道面观、极面观和萌发沟等相关性状特征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软件对花粉相关特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的花粉属N3P4C5类型,其花粉大小为1 014.01~2 222.26μm^(2),属于中等花粉;花粉的赤道面观分为扁球形、长球形、卵圆形和超长球形,花粉萌发沟长度为12.68~35.49μm,花粉表皮纹饰外壁纹饰均呈现疣状,具有不同程度穿孔。根据花粉萌发沟长、萌发沟长/极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外壁纹饰5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7份闽北茶树种质资源可分为两类。【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数量性状数据,花粉萌发沟长、萌发沟长/极轴长、极面观、赤道面观、外壁纹饰等性状特征可以为闽北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 茶树种质资源 花粉 微形态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性植物墙藜的入侵风险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泽燕 虞赟 +6 位作者 左然玲 伏建国 李敏 邓真 林谷园 季琴琴 翟会锋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墙藜为全球广泛分布性杂草,中国未见分布报道。研究其入侵风险,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方法】根据墙藜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墙藜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 【目的】墙藜为全球广泛分布性杂草,中国未见分布报道。研究其入侵风险,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方法】根据墙藜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墙藜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建立墙藜入侵风险评估的定量指标体系。【结果】计算出风险值R为2.05,属于高风险入侵生物。【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应将墙藜列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为相关部门制定墙藜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藜 风险评价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泽涵 于文涛 +4 位作者 王鹏杰 樊晓静 刘财国 蔡春平 叶乃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039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039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的昼夜节律、糖胺聚糖降解等代谢途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和光周期的诱导,与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关的代谢途径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黄棪’ 不同发育时期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构建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泽涵 于文涛 +4 位作者 樊晓静 刘财国 房婉萍 蔡春平 叶乃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84-289,共6页
为了对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标识和保护,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进行构建。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诏安县的74份茶树种质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再... 为了对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标识和保护,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进行构建。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诏安县的74份茶树种质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再用筛选出的24个最佳位点进行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本研究构建了74份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以“4位数字的茶树基本信息+24个基因型”为身份证编码标准,构建茶树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进而生成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信息,可以快速进行扫码识别。本研究构建了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使得每一个茶树种质具有唯一的分子身份证,对于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分子身份证 SNP标记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微形态特征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晓静 于文涛 +4 位作者 蔡春平 王泽涵 林浥 张琛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0-710,共11页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花器官 微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用引物和探针的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腾 邹晨伟 +7 位作者 张体银 罗兆飞 王武军 唐寰宇 李宋钰 林杰 郑洁 林素洁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本试验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四对引物和探针用于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经过数字PCR梯度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试验,最终确认了一对引物和探针结果较为理想,其中引物浓度为900 nmol/L,探针浓度450... 本试验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四对引物和探针用于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经过数字PCR梯度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试验,最终确认了一对引物和探针结果较为理想,其中引物浓度为900 nmol/L,探针浓度450 n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微滴式数字PCR 引物 探针 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10
作者 虞赟 王德玲 +4 位作者 林谷园 李敏 沈建国 于文涛 马新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超微形态,确定鉴别特征,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莴苣属6个近似种瘦果的表面特征、冠毛、种脐、衣领状环等超微形态特征,测量瘦果表面刺长、刺宽、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 【目的】研究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超微形态,确定鉴别特征,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莴苣属6个近似种瘦果的表面特征、冠毛、种脐、衣领状环等超微形态特征,测量瘦果表面刺长、刺宽、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等,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差异评价。【结果】野莴苣脐口无环形边,其他5种均具环形边;野莴苣瘦果表面突起呈锐三角状物,乳苣突起呈耳状物;乳苣与莴苣衣领状环呈圆形或近圆形,其他4种呈椭圆形;乳苣、刺毛莴苣冠毛节间长度最小,毒莴苣的最长;野莴苣、莴苣、山莴苣次之;毒莴苣瘦果冠毛上的刺基部稍肿大,而其他5种未见肿大;瘦果超显微特征性状测量值在种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莴苣属种脐的形状和环形边的有无、种脐中央的突起物形状、衣领状环形状、瘦果表面纹饰特征及突起物的形状等超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莴苣属种类判定依据;瘦果表面的刺长度和宽度、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数值差异显著可以用于莴苣属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属 瘦果 扫描电镜 超微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丝姜花形态及入侵风险评价
11
作者 虞赟 李敏 +3 位作者 林谷园 邓真 沈建国 袁俊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60-64,共5页
红丝姜花被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因其花朵美丽和可食用根状茎,被我国小部分地区引种。研究其形态特征及入侵风险,以确定是否需针对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根据形态学分类方法,确定红丝姜花植株形态特... 红丝姜花被列为世界上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因其花朵美丽和可食用根状茎,被我国小部分地区引种。研究其形态特征及入侵风险,以确定是否需针对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根据形态学分类方法,确定红丝姜花植株形态特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建立红丝姜花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原产地的气候环境及红丝姜花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对红丝姜花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红丝姜花风险值R为2.15,属于高风险入侵生物。初步判定红丝姜花可能在中国安徽等20个省(区)或直辖市发生,其中海南、广东、贵州、澳门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地区、广西、重庆、香港地区为重点监控区域。建议相关部门将红丝姜花列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文章为相关部门制定红丝姜花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丝姜花 形态特征 风险评价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