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构建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 吕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根据新疆兵团建制体系及兵团农业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建立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的意义。采用混合分类法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分为七类,并制定了易于识别和记忆的13位编码方案。将新疆兵... 根据新疆兵团建制体系及兵团农业资源管理现状,结合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建立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的意义。采用混合分类法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分为七类,并制定了易于识别和记忆的13位编码方案。将新疆兵团农业资源数据库划分为"三级",提出了以兵团农场农业资源信息化工程基础、信息化路线、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新疆兵团农业资源信息化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框架 信息化 农业资源 新疆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兵团现代农业技术选择研究
2
作者 王玲 吕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67-169,共3页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战略进行了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经验,特别是兵团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获得的教训与取得的经验;结合兵团的现实情况,提出...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战略进行了研究。依据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经验,特别是兵团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获得的教训与取得的经验;结合兵团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兵团现阶段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选择策略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兵团 技术选择 现代农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选择策略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连作棉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春丽 刘娟 +3 位作者 肖春华 张旺锋 刘梅 黄建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4-1201,共8页
为了解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明确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在南疆棉区分别选择新开垦1a和连续植棉5、15、20、30 a的棉田,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棉田0~100cm土壤剖面Mo、Cu、Zn、Mn、Fe等5种微量元素全量的变化规... 为了解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明确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在南疆棉区分别选择新开垦1a和连续植棉5、15、20、30 a的棉田,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棉田0~100cm土壤剖面Mo、Cu、Zn、Mn、Fe等5种微量元素全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棉田微量元素含量与连作年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长期连作后,土壤0~20cm耕作层全钼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持续下降,与连作年限呈一元负线性关系;全铜、全锌、全锰含量随年限的增加先升后降,与年限呈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在连作7~10、10~12、17~18 a达到最高累积量,之后持续下降,分别在14~17、20~22、32~34 a降回到开垦初期的水平。土壤剖面中部30~50cm土层各元素全量均随连作年限增加剧烈下降,与连作年限呈一元负线性关系,长期连作易导致该层微量元素缺乏。剖面下层50~90cm土层各元素全量在长期连作后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然而与连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随连作年限延长,0~60cm土层中含量水平越低的元素,含量下降越明显,Mo表现最明显,其次为Zn和Cu,而Mn和Fe下降较少。在长期连作棉田,棉花种植应注重Mo、Zn、Cu等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施用,并结合土壤深度翻耕,提高中部土层微量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长期连作 微量元素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棉花系统9种矿质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春丽 刘娟 +4 位作者 张旺锋 刘梅 黄皖疆 高旭梅 张宏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34-6241,共8页
在新疆绿洲区,对不同连作棉田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棉花植株的吸收和富集特性以及棉田养分收支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棉花系统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贫化趋势,以Mo的... 在新疆绿洲区,对不同连作棉田土壤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棉花植株的吸收和富集特性以及棉田养分收支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农田土壤-棉花系统矿质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贫化趋势,以Mo的耗竭最为严重。棉株不同器官累积矿质元素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叶片中Ca、Mg和Mn的含量较高,根、茎中K、Na、Fe、Mo含量较高,棉籽中Zn和Cu含量最高;不同产品器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不同,秸秆为:Mo>K>Mg>Ca>Cu>Zn>Na>Mn>Fe,纤维:Mo>K>Mg>Zn>Cu>Ca>Na>Mn>Fe,棉籽:Mo>Zn>K>Mg>Cu>Ca>Mn>Na>Fe。棉花对Mo的吸收能力最强,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Mo耗竭较为严重;随籽棉的收获,从棉田移出Zn、Cu的比例和数量较高,大量元素中移出Mg、K较多;棉花对Mn、Fe、Ca、Na的吸收量虽然较多,然而大部分富集在秸秆中,随着棉花秸秆的还田作用,将归还于耕作层并有大量富集,消耗量不大。新疆棉花长期单一种植,应重点补充Mo、Zn和Cu微量元素肥料,酌情补充Mg、K等大量元素肥料。棉田Ca、Na含量较新疆土壤背景低,预示着棉田土壤在向着脱盐碱方向发展,然而两元素在秸秆中的比例较高,因此棉花长期连作农田,应注意防止耕作层土壤向次生盐碱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 土壤 棉花 矿质元素 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小麦品质 生态研究 新疆 气候条件 平均温度 品质性状 降落数值 供试品种 品种数量 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9-376,共8页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期间晴天较多,雨水少,除个别地区外小麦很少有霉烂和穗上发芽等现象,较适合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品质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沙漠边缘绿洲棉田抵御风沙措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建国 吕新 +2 位作者 李振河 徐公赦 赖先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153,186,共4页
处于沙漠与绿洲边缘的棉田,风沙灾害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棉花受灾。研究并分析了风沙对边缘绿洲棉田危害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了采取风障措施;农业综合技术;选择种植抗逆作物;实行麦棉邻作、麦棉带状间作;建立林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绿... 处于沙漠与绿洲边缘的棉田,风沙灾害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棉花受灾。研究并分析了风沙对边缘绿洲棉田危害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了采取风障措施;农业综合技术;选择种植抗逆作物;实行麦棉邻作、麦棉带状间作;建立林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绿洲-荒漠过渡带;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等7项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绿洲 风沙危害 防沙措施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景峰 郭成藏 +4 位作者 谈建鑫 康亚龙 曹晶晶 田宝庚 刘建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45-551,共7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25、30年)和3个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研究了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全...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连作年限(1、5、10、15、20、25、30年)和3个土层深度(0~20、20~40 cm和40~60 cm),研究了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绿洲棉花长期连作过程中,土壤全氮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年限,增加的程度不同;棉花短期连作(5年和10年)0~60 cm土壤全氮储量是一个明显的渐增过程,随后是一个缓慢增长的积累过程。从增长速率来看,0~60 cm土壤氮储量的增长速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不同土层深度来看,各年限的土壤全氮储量随深度增加均有降低的趋势,表层土壤(0~20 cm)全氮储量均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和40~60 cm),并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0~60 cm剖面土壤全氮储量表聚性越来越明显。从不同连作年限来看,短期连作时期(5~10年)土壤全氮储量的增加体现在0~60 cm各个深度,而经过长期连作后(10~30年),土壤深层20~40 cm深度的氮储量会逐渐增加,但40~60 cm深度增加较缓慢。总之,新疆绿洲棉田土壤中的氮是“氮汇”,并且棉花连作增加了各土层的土壤氮储量,提高了新疆绿洲棉田的持续供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 棉花 连作 全氮储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农区玉米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柳延涛 李鲁华 +2 位作者 陈树宾 龚江 赖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绿洲条件的适应性,应该对春玉米生产进行区域化,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绿洲农区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新林 郑旭荣 +2 位作者 周建伟 杨继富 余书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15,共3页
开展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化示范研究 ,探索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 ,研究了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 开展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化示范研究 ,探索干旱地区规模化灌溉农业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 ,研究了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灌溉 节水农业 水资源 优化调度 防渗 渠道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高产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桂红 吕国华 吴奇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11-14,共4页
讨论了新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 1号”和“石大豆 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下 ,开花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籽粒干物质积累状况均存在较大... 讨论了新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 1号”和“石大豆 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下 ,开花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籽粒干物质积累状况均存在较大差异 ;群体植株不同冠层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积累 籽粒 高产 施肥水平 种植密度 大豆 产量 新疆 同品种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高产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奇峰 何桂红 董志新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1期22-23,56,共3页
采用氮肥水平(A)×品种(B)×密度(C)复因子区组设计讨论了新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下,开花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表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试验... 采用氮肥水平(A)×品种(B)×密度(C)复因子区组设计讨论了新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下,开花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表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籽粒干物质积累状况及产量表现均存在较大差异;群体植株不同冠层籽粒于物质积累与产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积累 籽粒 产量表现 高产 施肥水平 种植密度 大豆 新疆 同品种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新疆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雪梅 陈明媛 +2 位作者 王宁宁 郭睿 刘建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市二连农试场开展棉花连续定位施肥试验,设置常规施氮量(CF),减施常规氮量的8%(CF-8%)、16%(CF-16%)和24%(CF-24%),在常规氮量下以有机肥替代其中8%(8%OF)、16%(16%OF)和24%(24%OF)的化肥,以及不施氮肥对照(CK),共8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p H、电导率(EC)值、有机质、无机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计算氮肥利用率,并测定棉花产量。【结果】2021和2022年在CF处理基础上减少化肥施氮量,0—20、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含量无明显变化,而CF-16%处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氮(MBN)占全氮(TN)的比例较CF处理分别提升14.79%和19.88%,0—2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活性也得到显著增强。CF-24%处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F处理分别下降了10.78%、16.88%、6.25%。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深层土壤中累积的NH_(4)^(+)-N与NO_(3)^(-)-N含量降低,减氮处理中CF-16%处理较CF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6.59%。与CF处理相比,16%OF、24%OF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p H,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3.44%和12.99%、31.74%和20.14%,土壤EC值分别下降了7.74%和4.72%、5.64%和7.02%,能够改善棉田土壤环境。16%OF处理0—40 cm各土层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两年平均较CF处理分别增加了24.01%和29.15%、18.95%和55.32%,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全氮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16.32%和32.42%,而24%OF处理的轻组有机氮含量、LFON/TN、MBN/TN、C/N在3个有机替代处理中均为最高。16%O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单铃重与产量均高于8%OF和24%OF处理,增产率达17.16%。【结论】适量减施无机氮肥能够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以CF-16%处理表现较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氮的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提高土壤供氮潜力,改善棉田土壤微环境,并通过降低20—60 cm深层土壤中的NO_(3)^(-)-N含量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增加棉花单铃重与籽棉产量,其中16%OF处理为本试验最优处理,棉花增产1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活性有机氮组分 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滴灌棉花花铃期干旱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罗宏海 张亚黎 +4 位作者 张旺锋 白慧东 何在菊 杜明伟 张宏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控制花铃期0-60cm土壤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5%(中度干旱)、60%(轻度干旱)和75%(正常供水,对照),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控制花铃期0-60cm土壤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5%(中度干旱)、60%(轻度干旱)和75%(正常供水,对照),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中度干旱下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复水后3d内Pn和Gs恢复,以轻度干旱恢复最快;φpsⅡ和qP与Pn的变化相似:NPQ复水后1-2d显著降低。从初花期至盛铃前期,轻度干旱复水后光合物质累积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盛铃后期至吐絮期低于对照,籽棉产量较低;中度干旱复水后光合物质累积量及籽棉产量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复水 光合特性 新疆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肥对新疆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郭永盛 李鲁华 +3 位作者 危常州 褚贵新 董鹏 李俊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9-256,共8页
为了研究了施肥对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了解施氮肥对新疆石河子3个不同降水量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土壤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 为了研究了施肥对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了解施氮肥对新疆石河子3个不同降水量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土壤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氮肥可以明显增加荒漠草原地区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施氮肥在高、中、低降水量地区的生物量增加比例分别为21.8%~31.2%,21.7%~39.3%,26.3%~31.4%。随着施肥后时间延长,施氮肥处理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其他5种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随降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降水量中等地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土壤 酶活性 氮肥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75
16
作者 勾玲 闫洁 +3 位作者 韩春丽 赵瑞海 张旺锋 杨新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8-493,共6页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提高植株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维持叶片较高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提高中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保证了棉花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使棉花达到高产。这种调节效应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新陆早6号在盛铃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NR活性、光合速率及Fv/Fo和Fv/Fm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盛铃后期至吐絮期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叶片光合速率等指标均以中氮处理(300 kg/hm2)最高,高氮处理易造成植株盛花期生长过旺,群体荫蔽,影响了叶片光合作用;新陆早7号中氮处理与高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产量下降和浪费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浅层暗管排水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棉花产量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玉国 杨海昌 +2 位作者 王开勇 逯涛 张凤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84-90,共7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 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土壤脱盐的效果,增加作物产量,该文针对膜下滴灌棉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方案,在装有暗管的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棉花,分析暗管降盐技术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均由表聚型向脱盐型变化,中度盐渍化土壤0~20 cm土层盐分下降最快,其他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土壤最高脱盐率分别为50.96%和90.89%,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可降低至轻度水平;暗管排水的电导率变化范围为7.53~11.16 dS/m,pH值变化范围7.08~8.20;轻度和中度盐渍化棉田增产幅度分别为25.3%和55%。研究表明与滴灌配套的浅层暗管排水降盐技术可有效治理盐碱土壤,提高作物产量,该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水 土壤含水率 浅层暗管排水 盐渍化农田 土壤盐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85
18
作者 马富裕 周治国 +6 位作者 郑重 郑旭荣 李明思 李正尚 张卫国 邢明亮 夏东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经历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和大面积应用三个阶段。"密、早、膜、矮、壮、高"栽培体系的建立等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保证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多种毛管田间布置模式的发展适应了棉花...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经历了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和大面积应用三个阶段。"密、早、膜、矮、壮、高"栽培体系的建立等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保证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多种毛管田间布置模式的发展适应了棉花种植方式的多样性;对棉花膜下滴灌水分蒸散特征、干旱诊断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制定灌溉制度和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保证了膜下滴灌技术的高效应用;施肥推荐系统和水分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增强了棉花膜下滴灌管理的目标性;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当前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需解决主要问题有:加快膜下滴灌技术普及与培训;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调整水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继续深入研究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和施肥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加强地下滴灌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效益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19
作者 罗宏海 张旺锋 +2 位作者 赵瑞海 韩春丽 施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21万株/hm2、24万株/hm2、27万株/hm2)对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棉区适宜播种条件下,24万株/hm2密度的群体冠层结构优于其他密度,生育后期仍可保持较高CAP... 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21万株/hm2、24万株/hm2、27万株/hm2)对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棉区适宜播种条件下,24万株/hm2密度的群体冠层结构优于其他密度,生育后期仍可保持较高CAP,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进入早、持续时间长,光合物质累积多且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比例大,皮棉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种植密度 群体光合速率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宏伟 郁松林 +1 位作者 吕新 王雪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新疆酿酒葡萄的种植进行了气候区划。将新疆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气候区划 种植 新疆 利用 类型区 划分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