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16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及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顾立怡 赛丽曼 +8 位作者 候小丽 陈刚 李锋 刘春霞 陈云昭 常彬 杨兰 梁伟华 胡建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8-67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作为食管癌发生重要的环境因素备受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其相关性未得到一致性公认,尤其对于高发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本研究探讨HPV16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作为食管癌发生重要的环境因素备受许多学者的关注,但其相关性未得到一致性公认,尤其对于高发的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本研究探讨HPV16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100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100例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食管正常黏膜组织HPV16E6的感染情况。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HPV16E6感染率为46%,明显高于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群感染率的22%(P<0.001,OR=3.020);HPV16E6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HPV16E6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 食管癌 PCR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帆 曹春莉 +9 位作者 曹玉文 刘闪闪 杜婷婷 成静 康燕飞 吴芳 李文肖 刘燕 童彩霞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患者共101个病灶,术前采用应变率比值法(SR)、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获得每个病灶的超声弹性参数值以及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患者共101个病灶,术前采用应变率比值法(SR)、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获得每个病灶的超声弹性参数值以及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以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判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SR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为3.12,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94%、91%,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VTQ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最佳截断值为5.56 m/s,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97%、93%,AUC为0.961;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6%、77%、76%,AUC为0.767。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乳腺X线摄影均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应变率比值 乳腺X线摄影 乳腺肿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钙化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心宇 李建辉 +5 位作者 赵瑾 吴向未 张示杰 牛建华 杨宏强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5-827,832,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外囊)的钙化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特殊染色观察60例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病理形态特点及钙盐沉着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病人血清生化指标及CT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钙盐沉...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外囊)的钙化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特殊染色观察60例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病理形态特点及钙盐沉着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病人血清生化指标及CT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钙盐沉着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内层纤维性囊壁,且形态各异,与近肝侧外层纤维性囊壁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病人血清钙代谢生化指标均为常值,钙化与非钙化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染色可见部分CT未见钙化的囊壁有钙盐沉着。结论肝包虫周围纤维性囊壁可分为内层和外层,且各自形成机制不同;钙盐沉积量与内层纤维囊壁形成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文肖 刘燕 +4 位作者 曹春莉 吴芳 曹玉文 成静 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2-2278,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9个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腋窝淋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9个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最大径线、Alder血流分级、边缘毛刺征、增强后边缘放射状汇聚和增强后范围变化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原发病灶最大径线>2 cm、增强后有灌注缺损和增强后范围增大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三种超声特征单独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99、0.616、0.664,联合以上三种超声特征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91,大于所有单一特征参数(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Kappa值=0.607)。结论最大径线>2 cm,增强后有灌注缺损及增强后范围增大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上述三种指标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玲 杨兰 +7 位作者 孙振柱 张海洋 任涛 田秀云 庞丽娟 常彬 李洪安 李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5-447,共3页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总感染率,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18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ESCC)石蜡包埋组织中HPVDNA的...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的总感染率,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18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ESCC)石蜡包埋组织中HPVDNA的感染情况,其中117例用直接裂解法制备样本DNA,201例用酚-氯仿-异戊醇提取DNA;PCR产物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应用BLAST在线分析,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HPV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PVDNA总检出率为64.5%(205/318),其中直接裂解法组HPVDNA检出率为82.9%(97/117),酚-氯仿-异戊醇提取DNA组HPVDNA检出率为53.7%(108/201),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病理分化程度对哈萨克族ESCC样本DNA中HPV总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高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63.2%,中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69.8%,低分化ESCC中HPV阳性率为50.0%,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HPVDNA感染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存在相关性,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食管癌 PCR 哈萨克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肝素酶、VEGF-C、D2-40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亮 桑伟 +5 位作者 商晓青 李淑敏 蒋金芳 郭长军 李锋 赵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淋巴管生成在淋巴道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生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VEGF-C和D2-40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淋巴管生成在淋巴道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生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VEGF-C和D2-40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者32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患者中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水平,以D2-40标记淋巴管,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各类甲状腺癌患者中HPSE、VEGF-C与D2-40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PTC表达最高(P<0.05);HPSE、VEGF-C与D2-40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里面的表达情况分别为:PTC(54.9%、68.6%、12.8±5.7),FTC(37.5%、50%、8.6±1.7),MTC(20%、20%、4.9±0.8)。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48),且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6,P<0.001)。结论:HPSE、VEGF-C与D2-40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HPSE和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淋巴管生成 类肝素酶 VEGF-C D2-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永国 张示杰 +6 位作者 赵江桥 张龙 曹玉文 彭心宇 吴向未 杨宏强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血清干预,10只)和模型组(无干预,10只)。于100d后剖杀所有沙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IL-2,IL-5,IL-10及TNF-α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状棘球蚴的沙鼠肝脏和腹腔中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IL-2,IL-5及TNF-α在实验组、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IL-10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宿主抗肝泡状棘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使IL-10的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抗体 肝脏 泡状棘球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ai3参与了HUVECs外钙敏感受体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4 位作者 赵慧 王静 庞丽娟 孙志萍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rai3 shRNA转染后Orai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效率。(2)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组:特异性质粒转染组即实验组(Orai3shRNA组)、未转染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空质粒组(vehicle组),将上述3组细胞分别与Ca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及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阻断ROC、激活SOC)孵育,用荧光探针Fura-2/AM和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Ca2+]i和NO生成的变化。结果:(1)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较,shOrai3-77干扰后,Orai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率为84.5%,P<0.05),Orai3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降低(抑制率为70.68%,P<0.05)。(2)[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及vehicle组相比,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Orai3 shRNA转染组中[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vehicle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HUVECs中Orai3参与了CaR经SOC和ROC激活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i3蛋白 一氧化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家兔油酸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芳 邓峰美 +3 位作者 李悦山 胡晓兰 王雪雯 张万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肺损伤家兔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及牛磺酸的影响作用。方法:实验用油酸复制肺损伤模型。结果:(1)家兔注射油酸后15min时血浆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 目的:观察肺损伤家兔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及牛磺酸的影响作用。方法:实验用油酸复制肺损伤模型。结果:(1)家兔注射油酸后15min时血浆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2)牛磺酸可减轻上述变化。结论:提示牛磺酸对于急性肺损伤可能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油酸类 呼吸窘迫综合征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 Ser31Arg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安强 潘晓琳 +4 位作者 郑兴征 付锦艳 郑莉莉 梁伟华 陶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p21WAF1/CIP1基因第31位密码子多态性(p21Ser31Arg)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100例维族宫颈癌及10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21Ser31Arg的分布,分... 目的:探讨p21WAF1/CIP1基因第31位密码子多态性(p21Ser31Arg)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100例维族宫颈癌及10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21Ser31Arg的分布,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宫颈癌组中p21Ser31Arg三种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Arg/Arg13.0%、Ser/Ser38.0%、Arg/Ser49.0%。对照组中三种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Arg/Arg10.0%、Ser/Ser39.0%、Arg/Ser51.0%,两组基因型构成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χ2=0.444,P>0.05)。2)p21Ser31Arg多态性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组之间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560,P=0.038)。3)p21Ser31Arg多态性与年龄分组无相关性(χ2=0.341,P>0.05)。结论:p21Ser31Arg多态性可能与维族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但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不同的基因型可能与宫颈癌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年龄分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WAF1/CIP1 多态性 宫颈癌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松果体卵黄囊瘤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齐妍 赵瑾 +2 位作者 邹泓 蒋金芳 李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松果体肿瘤 卵黄囊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与IL-10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示杰 张永国 +7 位作者 吴向未 曹玉文 赵江桥 张龙 杨宏强 孙红 彭心宇 陈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感染长爪沙鼠6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状棘球蚴长爪沙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感染长爪沙鼠6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状棘球蚴长爪沙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无干预,40只)和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20只)。感染至100d时剖杀所有长爪沙鼠,观察泡状棘球蚴生长和转移情况,取长爪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中OPN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60只长爪沙鼠全部感染肝泡状棘球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可见OPN及IL-10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中OPN和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65%(26/40),OPN及IL-10主要分布在肝泡状棘球蚴纤维囊壁,阳性产物均定位于细胞浆。65%(26/40)的长爪沙鼠模型经病理证实发生胸廓内淋巴结转移,伴有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OPN及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4.6%(22/26)、76.9%(20/26),均高于未发生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50%、42.9%)(P<0.05)。实验组OPN和IL-10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35%(7/20)。OPN与IL-10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00)。结论 OPN阳性表达可能与肝泡状棘球蚴的转移有关,OPN与IL-10可能在肝泡状棘球蚴的生长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 骨桥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1501和DQB1^*0602与新疆哈萨克族HPV感染及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建明 陈云昭 +8 位作者 刘春霞 杨兰 齐妍 常彬 邹泓 秦江梅 梁伟华 蒋金芳 李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57-861,共5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HPV16E6感染及食管鳞癌发生与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0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150例哈...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HPV16E6感染及食管鳞癌发生与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0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150例哈族萨克正常人群HPV16E6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200例,哈萨克族正常人群食管膜膜150例的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的分布。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HPV16E6感染率为41%,明显高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感染率的14%(P〈0.001,OR=3.94);HPV16E6感染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HLA—DRB1^*1501,HLA—DQB1^*0602的无相关性(P〉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0.455:0.232,P〈0.001,OR=2.78;0.69比0.554,P=0.006,OR=1.80);HLA~DQB1^*0602基因阳性率在中低分化鳞癌组中(68.8%)的分布高于高分化鳞癌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E6的感染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是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其中HLA—DQB1^*0602与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食管鳞癌 遗传易感性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突变及其下游通路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桑伟 赵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信号通路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重要领域之一,现已证实MAPK和PI3K等通路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可以影响这些通路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研究发现多种... 信号通路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重要领域之一,现已证实MAPK和PI3K等通路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可以影响这些通路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研究发现多种肿瘤存在TR基因突变现象,TR基因突变影响了TH/TR调解下游通路的功能,并成为下游原癌基因激活的诱因。近年研究发现了TH/TR介导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降解机制,不仅丰富了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为突变受体对下游原癌基因的持续激活提供了理论依据。相信随着对其下游通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终会指导临床,为肿瘤预防和分子靶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受体 受体突变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和Smad通路在TGF-β_1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华 何芳 +4 位作者 胡清华 张春军 邓峰美 孙志萍 李增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探讨ERK通路是否参与TGF-β/Smad通路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1)对照组;(2)TGF-β1组;(3)ERK阻断剂(PD98059)组;(4)TGF-β1+ERK阻断剂(PD98059)组。MTT法测细... 目的:探讨ERK通路是否参与TGF-β/Smad通路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1)对照组;(2)TGF-β1组;(3)ERK阻断剂(PD98059)组;(4)TGF-β1+ERK阻断剂(PD98059)组。MTT法测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s中细胞内核增殖抗原(PCNA)、Smad2/3、ERK1/2、Smad7蛋白表达及相关磷酸化蛋白含量,RT-PCR方法测VSMCs中Smad2、3、7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PCNA蛋白表达和MTT法测得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GF-β1+ERK阻断剂组与TGF-β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p-Smad2/3、p-ERK1/2蛋白含量和Smad7蛋白表达增高(P<0.05),ERK阻断剂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P<0.05)。各组间Smad2/3、ERK1/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Smad7 mRNA表达增高(P<0.05),ERK阻断剂组和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表达降低(P<0.05)。各组内VSMCs的Smad2、Smad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1)TGF-β1诱导的Smad2/3蛋白磷酸化依赖ERK通路激活,但对TGF-β1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影响,可能有其它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2)ERK通路可通过蛋白和mRNA水平促进Smad7表达,反过来其又可促进ERK通路激活。(3)ERK通路对Smad2/3蛋白和mRNA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平滑肌细胞 SMAD通路 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桂生 彭心宇 +5 位作者 吴向未 赵瑾 张永国 张示杰 孙红 张宏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包虫囊肿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50例肝包虫囊肿中的表达。结果在肝包虫囊肿外膜及周围肝组织中...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包虫囊肿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50例肝包虫囊肿中的表达。结果在肝包虫囊肿外膜及周围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出现阳性表达。结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包虫囊肿的病理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纤维囊壁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B1通过p53/p21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衰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倩 侯吉学 +3 位作者 贺强 崔晓宾 黄桂林 孙旭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42-1446,1452,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酶SET结构域分支型1(SETDB1)对结肠癌细胞衰老与增殖影响。方法利用多柔比星(DOX)诱导结肠癌细胞衰老,Western blot证实SETDB1在衰老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利用SETDB1的shRNA(shSETDB1#1和shSETDB1#2)和过表达质粒...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化酶SET结构域分支型1(SETDB1)对结肠癌细胞衰老与增殖影响。方法利用多柔比星(DOX)诱导结肠癌细胞衰老,Western blot证实SETDB1在衰老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利用SETDB1的shRNA(shSETDB1#1和shSETDB1#2)和过表达质粒分别构建低表达和过表达SETDB1的结肠癌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SETDB1表达程度;用CCK8法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衰老细胞的百分比,p53和p21的变化由Western blot检测;针对p53过表达质粒行逆转实验。结果DOX诱导细胞衰老后SETDB1的蛋白表达量可降低。低表达SETDB1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衰老细胞比例由(22.00±4.35)%升至(54.00±5.56)%和(53.33±4.93)%(P<0.001);过表达SETDB1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升高,衰老细胞比例从(43.33±6.11)%降低至(21.33±3.51)%(P<0.01);通过GSE56496数据富集分析发现SETDB1与p53信号通路有关,沉默SETDB1可增高p53和p21蛋白水平,而过表达SETDB1可降低p53和p21蛋白水平;过表达p53可逆转过表达SETDB1引起的细胞衰老减少现象。结论SETDB1通过下调p53/p21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SETDB1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感受蛋白STIM1与Orai1在钙敏感受体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3 位作者 唐娜 庞丽娟 张春军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3-1780,共8页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单用或与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醋酸酯(TPA)+Ca S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 31-8220和PKCα/β1选择性抑制剂Go 6976(激活SOC、阻断ROC)联合孵育HUVE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s中STIM1和Orai1的蛋白表达和共定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TIM1和Orai1之间的相互作用;取2~3代HUVECs随机分为特异性的质粒转染组(sh STIM1+sh Orai1组)、空质粒组(vehicle-STIM1+vehicle-Orai1组)和未转染组(control组),将3组细胞分别加入上述4组不同药物刺激,采用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HUVECs中Ca^(2+)浓度的变化,NO荧光探针DAF-FM DA负载方法同步检测HUVECs中NO生成的变化。结果: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共定位于胞浆,与control组相比,加入Calhex 231+TPA、Ro 31-8220和Go 6976刺激后,STIM1和Orai1在胞浆中的定位均减少,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均减弱;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sh STIM1+sh Orai1组细胞内Ca^(2+)浓度和NO净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STIM1与Orai1以二元复合物的形式共同调节Ca SR,并通过激活SOC和ROC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 钙敏感受体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连接激酶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智峰 杨晓萍 +2 位作者 张春江 赵瑾 陶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02-330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3、7、14d处死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HE、PAS及Masson染色,并...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3、7、14d处死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HE、PAS及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K和α-SMA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ILKmRNA表达。结果:ILK主要表达于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增加,损害评分增大。在正常组织中,α-SMA仅表达于血管壁,但在损害间质中,表达于损害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且随着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ILK、α-SMA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在间质中的表达量也成正相关。结论:随着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ILK、α-SM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说明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肌动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ES/pPNETs染色体易位上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金芳 李洪安 +1 位作者 李锋 常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原位杂交 染色体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