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沙基质不同栽培方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马如海 黄春燕 +3 位作者 崔辉梅 郑越辉 方圆 王登伟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3-910,共8页
【目的】研究黄沙基质袋式栽培(BC)和槽式栽培(TC)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验证不同栽培方式的优势与效果,为新疆沙漠、戈壁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番茄品种为卡地亚800和世佳1867,分析2个番茄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并... 【目的】研究黄沙基质袋式栽培(BC)和槽式栽培(TC)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验证不同栽培方式的优势与效果,为新疆沙漠、戈壁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供试番茄品种为卡地亚800和世佳1867,分析2个番茄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并检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番茄红素(LYC)含量、VC含量和糖酸比,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性评价不同栽培方式番茄品质。【结果】番茄不同栽培方式番茄产量呈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槽式栽培较袋式栽培产量平均高9.5%;不同栽培方式,番茄VC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番茄红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袋式栽培比槽式栽培V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高22.7%和15.4%,槽式栽培对比袋式栽培前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比后者高2.5%和20.3%。番茄2品种袋式栽培和槽式栽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VC含量和糖酸比4个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得分顺序为槽式栽培世佳1867>袋式栽培世佳1867>袋式栽培卡地亚800>槽式栽培卡地亚800。【结论】袋式栽培显著提高番茄VC含量,增加糖酸比,改善番茄口感品质,缩短下茬番茄的种植周期,在新疆北疆地区具有应用潜力;槽式栽培有利于增加番茄红素含量,2个番茄品种平均产量为158.3 t/hm^(2),已达到温室番茄的高产水平,在沙漠、戈壁设施农业上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沙基质 栽培方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隶属函数值评价库尔勒香梨在越冬期对不同低温的耐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白茹 孙志红 +1 位作者 鲁晓燕 位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了研究库尔勒香梨枝条在越冬期对不同低温的耐性,试验以库尔勒香梨枝条为材料,测定了越冬期不同低温条件下香梨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月份枝条对低温的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越冬期,香梨枝条相对电导率和... 为了研究库尔勒香梨枝条在越冬期对不同低温的耐性,试验以库尔勒香梨枝条为材料,测定了越冬期不同低温条件下香梨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月份枝条对低温的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越冬期,香梨枝条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当半月平均最低温度下降到1月1日的-11.63℃之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上升缓慢,分别比11月1日增加了6.29%和0.31μmol/g,期间,香梨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了大量积累,SOD和CAT酶活性在12月1日达到全年最高,分别是392.32 U/g和4.58μmol/g·min,POD酶活性在12月15日达到全年最高2.63μmol/g·min。然而,12月15日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快速下降,枝条的保护酶活性开始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迅速上升,在温度最低的2月1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较越冬初期分别上升了43.37%和112.45%。2月1日之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枝条保护酶出现累积,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也开始下降。隶属函数法评价表明:香梨枝条在越冬期对不同低温的耐性出现了动态的变化,在全年温度最低的2月份,枝条各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值最小,为0.05,此时香梨枝条对低温的耐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自然越冬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蓝LED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明伟 吕新 +3 位作者 张泽 刘慧英 牛宁儿 崔金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1,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照时间对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冰菜为研究对象,以红蓝光为人工光源,在植物工厂及水培条件下,采用可循环营养液(EC2.8 dS/m,pH6.5),待冰菜幼苗长至4片叶后移植到水培立体培养系统中,设置红光与蓝光比例为(3∶1),光强统一设定为300μmol/(m^2·s),补光时间设定为8 h/16 h(光/暗)为A处理,10 h/14 h(光/暗)为B处理,12 h/12 h(光/暗)为C处理,14 h/10 h(光/暗)为D处理,16 h/8 h(光/暗)为E处理。【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冰菜叶片净光合速率也增大,冰菜在14 h光照处理下,生长形态最优,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在14 h光照下,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但达到16 h时,净光合速率开始降低,且Fv/Fm值和Φ值最小;在14 h光照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在12 h光照处理下有利于可溶性糖以及VC的积累,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达到16 h时,冰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最高。【结论】冰菜在红蓝光比例为3∶1时,光照时间为14 h能更有利于冰菜的生长以及改善其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菜 红蓝光 光照时间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外源一氧化氮处理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发育及耐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博 杨志峰 +3 位作者 吴佩 赵明伟 刘慧英 崔金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2-647,共6页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其低温耐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津研4号’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遗传法构建不同NO水平的黄瓜幼苗植株,研究了不同NO水平对黄瓜幼苗叶面积、干鲜重及低温胁迫(10/6℃)后丙二醛(MDA)含量... 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其低温耐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津研4号’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遗传法构建不同NO水平的黄瓜幼苗植株,研究了不同NO水平对黄瓜幼苗叶面积、干鲜重及低温胁迫(10/6℃)后丙二醛(MDA)含量、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CsWRKY转录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NO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和干鲜重;低温胁迫后,NO处理显著提高黄瓜幼苗NO含量、H 2O 2含量、NOS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抗冷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了MDA含量,而PTIO(NO清除剂)则显著抑制了NO的作用。此外,与CK相比,PTIO+SNP(硝普钠,NO供体)处理同样显著提高了黄瓜的叶面积、干鲜重、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说明PTIO对黄瓜叶片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外源SNP恢复。本研究可为黄瓜栽培中外源NO供体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一氧化氮 低温 CsWRKY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辣椒果实品质对盐、碱胁迫的差异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海英 吉雪花 +3 位作者 李慧姬 张中荣 朱冉冉 吕慧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研究以红龙23色素板椒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Cl,pH=6.99)、碱性盐(NaHCO3∶Na2 CO3=9∶1,pH=9.30)、中性盐+碱性盐混合胁迫(NaCl∶NaHCO3∶Na2 CO3=9∶9∶1,pH=8.88)等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果期、转色... 研究以红龙23色素板椒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Cl,pH=6.99)、碱性盐(NaHCO3∶Na2 CO3=9∶1,pH=9.30)、中性盐+碱性盐混合胁迫(NaCl∶NaHCO3∶Na2 CO3=9∶9∶1,pH=8.88)等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果期、转色期、红熟期的辣椒果实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3种胁迫下青果期、转色期及红熟期辣椒果实的Vc和有机酸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盐处理后3个时期果实糖酸均较对照显著提高;3种胁迫下绿熟期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而转色期和红熟期二者的含量却较对照显著升高;3种胁迫均能提高各阶段果实中的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其中碱性盐胁迫对辣椒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种胁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绿熟期、转色期果实的辣椒红素含量,但却使红熟期果实的红色素含量下降,其中碱性盐对辣椒红素的影响显著。表明碱性盐对辣椒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混合胁迫,中性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中性盐 碱性盐 混合胁迫 辣椒素 辣椒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