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下)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小麦品质 生态研究 新疆 气候条件 平均温度 品质性状 降落数值 供试品种 品种数量 最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荣毅 王荣栋 +2 位作者 孔军 张伟 聂迎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9-376,共8页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期间晴天较多,雨水少,除个别地区外小麦很少有霉烂和穗上发芽等现象,较适合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品质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及有机替代对新疆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雪梅 陈明媛 +2 位作者 王宁宁 郭睿 刘建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6,共18页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 【目的】“连作+棉秆全量还田+高氮肥投入”是新疆绿洲棉花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该体系下减少化肥用量对棉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等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为优化施肥方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在新疆石河子市二连农试场开展棉花连续定位施肥试验,设置常规施氮量(CF),减施常规氮量的8%(CF-8%)、16%(CF-16%)和24%(CF-24%),在常规氮量下以有机肥替代其中8%(8%OF)、16%(16%OF)和24%(24%OF)的化肥,以及不施氮肥对照(CK),共8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p H、电导率(EC)值、有机质、无机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计算氮肥利用率,并测定棉花产量。【结果】2021和2022年在CF处理基础上减少化肥施氮量,0—20、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含量无明显变化,而CF-16%处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氮(MBN)占全氮(TN)的比例较CF处理分别提升14.79%和19.88%,0—20 cm土层土壤蛋白酶活性也得到显著增强。CF-24%处理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F处理分别下降了10.78%、16.88%、6.25%。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深层土壤中累积的NH_(4)^(+)-N与NO_(3)^(-)-N含量降低,减氮处理中CF-16%处理较CF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6.59%。与CF处理相比,16%OF、24%OF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p H,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3.44%和12.99%、31.74%和20.14%,土壤EC值分别下降了7.74%和4.72%、5.64%和7.02%,能够改善棉田土壤环境。16%OF处理0—40 cm各土层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两年平均较CF处理分别增加了24.01%和29.15%、18.95%和55.32%,颗粒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全氮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16.32%和32.42%,而24%OF处理的轻组有机氮含量、LFON/TN、MBN/TN、C/N在3个有机替代处理中均为最高。16%O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单铃重与产量均高于8%OF和24%OF处理,增产率达17.16%。【结论】适量减施无机氮肥能够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以CF-16%处理表现较佳。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氮的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提高土壤供氮潜力,改善棉田土壤微环境,并通过降低20—60 cm深层土壤中的NO_(3)^(-)-N含量提升棉花氮肥利用率,增加棉花单铃重与籽棉产量,其中16%OF处理为本试验最优处理,棉花增产1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活性有机氮组分 无机氮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士磊 霍鹏 +2 位作者 李卫华 石培春 魏凌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主选育的新春系列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筛选苗期耐盐性较好的品种,为新疆耐盐春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自育的31个春小麦品种分别采用0.15 mol/L的Na2SO4的单盐和0.1 mol/L NaC... 【目的】研究新疆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主选育的新春系列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筛选苗期耐盐性较好的品种,为新疆耐盐春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自育的31个春小麦品种分别采用0.15 mol/L的Na2SO4的单盐和0.1 mol/L NaCl+0.05 mol/L Na2SO4复合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量发芽率、苗高、苗鲜重、主根长、根数和发芽势,计算出相对耐盐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并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品种苗期相对耐盐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以及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筛选出相对耐盐性较好的品种新春26号、新春22号、新春13号和新春16号,这些品种在单盐和复合盐胁迫下都具有较高的隶属函数综合值,且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均较高。通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将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划分为耐盐性较好、中等和较差的三种类型,其中苗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有13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42%,而耐盐性较差的品种有10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32%。【结论】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耐盐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耐盐苜蓿根瘤菌的分离和高效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志锐 张新宇 +3 位作者 王永宝 徐永生 耿卫东 孙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人工接菌苜蓿根瘤菌和筛选高效菌株。【方法】采集新疆14个地州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土样132份,采用苜蓿捕获法分离、纯化获得81个苜蓿根瘤菌菌株。【结果】快速PCR检测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根瘤菌菌株均属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 【目的】人工接菌苜蓿根瘤菌和筛选高效菌株。【方法】采集新疆14个地州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土样132份,采用苜蓿捕获法分离、纯化获得81个苜蓿根瘤菌菌株。【结果】快速PCR检测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根瘤菌菌株均属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结论】耐盐实验表明,这些菌株在YMA培养基上的耐盐能力在3.5%~5%NaCl,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盐含量与苜蓿根瘤菌的耐盐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耐5%NaCl的8个根瘤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其序列同源性很高,相似性达到99.8%。根瘤菌接种实验表明,这8个菌株均能明显增加紫花苜蓿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但不同菌株其固氮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C-Y菌株共生固氮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中华根瘤菌 紫花苜蓿 耐盐 共生固氮效率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金强 危常州 +1 位作者 侯振安 李俊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91-694,共4页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素吸收与累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东方 张凤华 +2 位作者 孙自武 樊华 潘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5-240,共6页
本研究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中下游气温及降水空间变化格局,运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法对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及降水的周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玛纳斯... 本研究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近60 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中下游气温及降水空间变化格局,运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法对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及降水的周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一个增温趋湿的过程,气温、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0.44℃/10a、11.6 mm/10a;在空间分布上,玛纳斯河流域气温增温幅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年降水则呈现由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相反趋势;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有着明显的9 a周期震荡,并且年平均气温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表现为增加趋势;全年降水存在明显的6 a周期震荡,同时年降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表现为丰水期。研究结果对研究干旱区区域尺度气候变化规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周期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个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卫华 伏河山 +1 位作者 徐红军 曹连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7-361,共5页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42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当阈值为9时,供试的42个春小麦品种被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表明品种地理分布对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并不存在必然...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42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当阈值为9时,供试的42个春小麦品种被划分为5个品种类群。表明品种地理分布对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认为春小麦杂交亲本应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数量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14个海岛棉品种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金荣 王小国 +2 位作者 朱永军 张西英 张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为了给海岛棉育种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采用SSR标记技术对14个已知来源的海岛棉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的41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中共扩增出280个等位位点,其中214个位点有多态性,占76.4%,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 为了给海岛棉育种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采用SSR标记技术对14个已知来源的海岛棉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筛选出的41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中共扩增出280个等位位点,其中214个位点有多态性,占76.4%,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15个位点,平均6.83个等位位点。聚类分析表明,在Ski相似系数0.64水平上14个海岛棉品种可聚成4类。实验证明SSR标记技术可为海岛棉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a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东方 任刚 张凤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干旱区较为明显,而新疆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方法】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其1956~201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 【目的】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干旱区较为明显,而新疆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方法】以中亚典型冰川融化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运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其1956~2010年气温及降水资料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结果】近60 a来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一个增温趋湿的过程,增加幅度分别在0.44℃/10 a和12.6 mm/10 a;春、夏、秋、冬四季增温幅度分别为0.50、0.21、0.52和0.52℃/10 a,降水倾向率分别为2.44、3.22、2.76和3.64 mm/10 a;趋势突变检验分析表明: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980s明显的增温过程,突变点在1989年,四季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95、1986、1996和1987年。年降水量突变也发生在1980s后期,四季降水量M-K检验表明秋冬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3和1997年,春夏没有发生突变。【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及预测干旱区年际及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 气候变化 玛纳斯河流域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早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轲 李志博 魏亦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提高短季棉生产力,协调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方法】利用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杂交的F2群体,分析现蕾天数、开花天数、吐絮天数等生育期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QTL分析。【结果】现... 【目的】提高短季棉生产力,协调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方法】利用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杂交的F2群体,分析现蕾天数、开花天数、吐絮天数等生育期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QTL分析。【结果】现蕾、开花、现铃与吐絮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枝始节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QTL.控制吐絮的QTL检测到4个,在染色休C2、C22、C25和D3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6%~89.9%;在染色体C2、C25和D3上的相同位置还检测到现蕾-吐絮,开花-吐絮的QTL4个;在染色体C9和C17上检测到控制现蕾的QTL各1个;在染色体C15和C26上检测到控制开花QTL各1个,在相同位置还检测到控制现铃的QTL;在染色体A3上发现了控制株高和果枝始节的QTL各1个。【结论】这些QTL的发现为棉花早熟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早熟 株高 相关性分析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品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白玉林 韩春丽 +3 位作者 勾玲 张旺锋 韩焕勇 罗宏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5-11,共7页
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认识激素对纤维品质的调节效应,为人工调控纤维品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棉区4个纤维品质不同的棉花为材料,探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 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认识激素对纤维品质的调节效应,为人工调控纤维品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棉区4个纤维品质不同的棉花为材料,探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与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新陆早16号在纤维发育前期有较高含量IAA、GA3、ZR和低含量的ABA,表现出纤维伸长速率较高,快速伸长时期较长;在次生壁加厚期ZR峰值出现较早,有利于棉纤维成熟,纤维品质表现较优。02-DB在纤维发育前期较高含量的ABA影响了纤维伸长速率和快速伸长时期,同时后期ZR峰值出现的晚,影响纤维发育,最终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内源激素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农田土壤养分含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祁亚琴 张显峰 +6 位作者 张立福 吕新 张泽 陈剑 李新伟 王飞 彭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0-495,共6页
【目的】快速、实时、准确、无损地获取农田土壤主要养分(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信息。【方法】运用各种土壤反射率的光谱特征分析技术,提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敏感波段位置,建立土壤养分含量反演模型。【结果】建立估算模型中,预... 【目的】快速、实时、准确、无损地获取农田土壤主要养分(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信息。【方法】运用各种土壤反射率的光谱特征分析技术,提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敏感波段位置,建立土壤养分含量反演模型。【结果】建立估算模型中,预测TN含量以指数函数模型(Y_(TN)=0.000 5e^(4.700 3x NDI))为最佳;预测TP含量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_(TP)=802.27x_(NDI)~3-412.32 x_(NDI)~2+72.357 x_(NDI)-3.318 9)为最佳;预测TK含量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_(TK)=80 189 x_(NDI)~3-11 471 x_(NDI)~2+490.57 x_(NDI)+13.879)为最佳模型。【结论】通过模型精度评价和田间反复验证,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NDI建立的高光谱遥感定量模型,能较好的反演土壤TN、TP、TK含量,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土壤 养分含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研究发展动态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宏江 吕新 陈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膜下滴灌施肥技术,不仅可节约该区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可使原来一些采用常规灌水施肥方法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如荒地、甚至沙漠种植变为现实。但是,在膜下滴灌栽培管理问题中值得指出的是,滴灌施肥作为一项施肥措施,其应用效果取决于它对养... 膜下滴灌施肥技术,不仅可节约该区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可使原来一些采用常规灌水施肥方法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如荒地、甚至沙漠种植变为现实。但是,在膜下滴灌栽培管理问题中值得指出的是,滴灌施肥作为一项施肥措施,其应用效果取决于它对养分和水分调控与当地气候和土壤特性、作物需肥规律的吻合程度。只有这些条件都处于协调状态时,才可发挥这一技术的增产效果。否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施肥技术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方式下盐渍化弃耕地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闫靖华 庞玮 张凤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8-1094,共7页
以干旱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点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灌溉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以干旱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点定位试验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灌溉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比原始弃耕地高17.80%、26.38%、5.33%和7.89%、12.75%、21.93%;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别是原始弃耕地的4.72倍、6.04倍和4.56倍;不同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高3.4倍、3.2倍和7.7倍,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原始弃耕地高1.7倍、1.2倍和1.5倍,脲酶活性比原始弃耕地高11.1%、52.3%和37.1%;灌溉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是原始弃耕地的1.53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表现为人工草地处理>灌溉处理>补植处理>原始弃耕地,其中,人工草地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比弃耕地高52.25%。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C/N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脲酶、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蔗糖酶与其他3种酶以及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脲酶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表明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采用灌溉与人工草地处理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呼吸速率 盐渍化弃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大面积膜下滴灌对灌区地下水位及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海昌 王东方 +2 位作者 邵建荣 罗玉峰 张凤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4,共5页
随着新疆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的实施,荒废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变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为寻求合理的灌溉制度,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合理调节灌区水资源,利用Processing Modflow数值模拟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灌溉模式对灌区... 随着新疆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的实施,荒废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变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为寻求合理的灌溉制度,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合理调节灌区水资源,利用Processing Modflow数值模拟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灌溉模式对灌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不同配水方案下灌区地下水流场及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效果比较理想,该模型能够反映灌区尺度地下水的实际情况。现状灌溉模式(350m3/hm2)、传统灌溉模式(450m3/hm2)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300m3/hm2)条件下灌区地下水流场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从东南向西北流动。而地下水位的最大值分别比基准年下降0.23m、上升2.2m和下降0.9m。采用大面积膜下滴灌节水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灌区地下水位,防止灌区地下水位抬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灌溉模式 地下水位 MODFLOW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分布规律及与Zeleny沉淀值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卫华 张世华 +3 位作者 郅洁 杨会娜 訾慧芳 刘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对Zeleny沉淀值、谷蛋白膨胀指数(swelling index of glutenin,SI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粉膨胀势、碱性水保持力(alkline water retention capac... 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对Zeleny沉淀值、谷蛋白膨胀指数(swelling index of glutenin,SI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粉膨胀势、碱性水保持力(alklin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AWRC)、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等8个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IG值、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可以解释Zeleny沉淀值的77.7%的表型变异,其中SIG值与Zeleny沉淀值的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品质性状 分离分布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水分调控下剪叶和灌水量对加工番茄果实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胜利 马富裕 +1 位作者 王冀川 孙绘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水分调控下剪叶和灌水量对加工番茄果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加工番茄鲜果增重特征参数:最大增重速率时间、最大增重速率、平均增重速率、活跃生长期、增重持续天数,以及渐增期、快增期... 以里格尔87-5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水分调控下剪叶和灌水量对加工番茄果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加工番茄鲜果增重特征参数:最大增重速率时间、最大增重速率、平均增重速率、活跃生长期、增重持续天数,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天数,表现为适水>轻度干旱>干旱,对照>剪叶,对照(30mm)>小灌量(10 mm),单果鲜重与其特征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推迟最大增重速率出现时间,延长单果增重过程持续天数、活跃生长期、快增期、缓增期和提高平均增重速率有利于单果鲜重增加。通径分析表明,单果增重持续天数和活跃生长期与单果鲜重相关性最强,呈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果增重的贡献较大,是表征加工番茄鲜果增重特征的最重要参数。总之,干旱胁迫和剪叶抑制加工番茄单果生长,降低了单果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干旱胁迫 剪叶 果实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祁亚琴 吕新 +4 位作者 邵玉林 冯波 陈剑 李新伟 张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快速、有效、非接触、非破坏性地提取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探索新疆绿洲农区如何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模拟、评价、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农田土壤遥感诊断、作物科学种植、水肥分区管理、田间农... 【目的】快速、有效、非接触、非破坏性地提取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探索新疆绿洲农区如何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模拟、评价、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农田土壤遥感诊断、作物科学种植、水肥分区管理、田间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为新疆实施精准农业提供科学理论参考。【方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提取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的研究,采用美国ASD Field Spec Pro VNIR 2500型光谱辐射仪获取田间土壤不同有机质含量信息的高光谱反射率;通过光谱分析技术,运用各种土壤反射率数学变换形式,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敏感波段,揭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光谱成因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基于NDI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模型中以一元三次函数模型(Y_(SOM)=-4E+07X_(NDI)~3+2E+06XN_(NDI)~2-21 338X_(NDI)+110.44,R^2=0.7132)为最优,指数函数模型次之。【结论】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NDI可以较好的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经验模型,简单实用,将对特定区域、特定土壤的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土壤 有机质含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祁亚琴 张显峰 +6 位作者 张立福 吕新 张泽 陈剑 李新伟 王飞 彭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7-343,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信息的光谱预测值,使其更具直观性、空间性及科学性,为大尺度对农田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获取、评价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rc GIS 9.3的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对小面积... 【目的】研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信息的光谱预测值,使其更具直观性、空间性及科学性,为大尺度对农田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获取、评价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rc GIS 9.3的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对小面积及大尺度试验区的土壤样本点进行有机质反演插值填图,并将实验室化学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测值与其高光谱模型预测值进行Kriging插值填图比较,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空间分布状况差异。【结果】从小面积试验区到大尺度条田地块插值后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预测值(基于归一化光谱指数NDI[495,485]预测)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预测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状况的空间分布填图来确定农田分区基本管理单元的适宜尺度,为实施大区域农田养分分区精量管理的划分,提出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案,为适合新疆及兵团特色的精准农业管理、土壤养分快速探测、精量施肥等技术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土壤 有机质含量 NDI 克里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