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半潜油水下探测装置研究
1
作者 孔德明 王智伟 +2 位作者 陈晓玉 崔耀耀 吴培良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7-975,共9页
半潜油是隐匿在海面之下并呈悬浮状态的溢油。目前,针对半潜油探测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处理方式,致使其污染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更甚于海面溢油。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表征能力强等优点,还具备实时探测... 半潜油是隐匿在海面之下并呈悬浮状态的溢油。目前,针对半潜油探测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处理方式,致使其污染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更甚于海面溢油。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表征能力强等优点,还具备实时探测半潜油的能力。为获取半潜油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RFS)数据,研发了一款半潜油水下探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脉冲激光器、固定光栅光谱仪和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等部件组成。通过研究探测装置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荧光强度与半潜油浓度的回归方程。最后,选用柴油、白油以及原油的TRFS数据,验证了油品浓度量化模型的有效性,其决定性系数分别为0.960、0.983和0.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油浓度 溢油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激光诱导 水下探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评估与紧急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旭 吴俊勇 +2 位作者 李栌苏 张振远 史法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7-1833,共17页
伴随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在电气结构与动态特性上的复杂度不断提高,这使得系统的频率安全性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首先,从频率安全评估及频率紧急控制两个方向,分别分析了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情况... 伴随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在电气结构与动态特性上的复杂度不断提高,这使得系统的频率安全性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首先,从频率安全评估及频率紧急控制两个方向,分别分析了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情况,并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展开论述。人工智能方法的飞速发展为电力系统频率安全评估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道路,尤其是深度学习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解决愈发复杂的电力系统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频率紧急控制作为防止频率失稳的最后防线,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而强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策略探索能力,如何将其用于优化频率紧急控制策略,势必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最后,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提出频率安全评估与紧急控制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频率安全评估 频率紧急控制 可再生能源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技术的乳化溢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心怡 孔德明 +1 位作者 宁晓东 崔耀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36,共6页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 快速、准确获取乳化溢油的种类和含油量等信息对于海上溢油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可通过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来表征物质分子的结构信息。然而,目前将中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乳化溢油的检测还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基于此,选取92#、95#、98#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汽油样本,建立乳化汽油体系;选取5#、7#、10#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白油样本,建立乳化白油体系。利用中红外光谱技术获得乳化溢油样本的光谱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算法实现乳化溢油的油种鉴别。在此基础上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和随机森林(RF)分别选择出与含油率呈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特征波长,既降低了数据维度又丰富了特征数据的多样性。然后选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支持向量回归(SVR)作为基学习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作为元学习器,构建两层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来预测乳化溢油中的含油率。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获得的乳化汽油和乳化白油的测试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24和0.987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10和0.0340。与XGBoost、1D-CNN、SVR、PLSR相比,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LDA和Stacking集成学习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乳化溢油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为乳化溢油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乳化溢油 线性判别分析 特征波长 Stacking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对空间工作记忆相关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苗苗 张彪 +3 位作者 张天恒 王田 翟昊迪 徐桂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2-2239,共18页
目的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iTBS)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夹带大脑不同频段神经振荡调控工作记忆功能,但其对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调节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iTBS对大鼠局部脑区及跨脑区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探究iTBS调控工作记忆的作... 目的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iTBS)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夹带大脑不同频段神经振荡调控工作记忆功能,但其对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调节尚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讨iTBS对大鼠局部脑区及跨脑区神经振荡及其同步性的影响,探究iTBS调控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根据年龄及是否接受iTBS分为4组,应用时频分布、相位同步性以及相位-幅值耦合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各组大鼠在进行空间工作记忆(SWM)行为学任务的过程中前额叶和海马脑区theta及gamma频段局部场电位信号神经振荡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大鼠学会SWM任务规则所用时间明显增加(P=0.0056);iTBS可以缩短成年大鼠(P=0.0011)和老年大鼠(P=0.0090)学会SWM任务规则所用时间。相比成年大鼠,老年大鼠前额叶和海马脑区theta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theta:P<0.0001;gamma:P<0.0001)、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作用(PFC-HPC:P=0.0002;HPC-PFC:P=0.0277)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iTBS可以提高成年大鼠(theta:P<0.0001;gamma:P<0.0001)和老年大鼠(theta:P=0.0144;gamma:P=0.0006)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以及老年大鼠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作用(PFC-HPC:P=0.0180;HPC-PFC:P=0.0221)。此外,两脑区各频段信号的时频能量及相位-幅值耦合与大鼠行为学正确率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iTBS可以增强老年大鼠的SWM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这与老年大鼠SWM任务期间跨脑区theta频段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以及跨脑区相位幅值耦合增强有关。对于成年大鼠,iTBS通过提升成年大鼠SWM任务期间两脑区theta频段和gamma频段神经振荡的时频能量增强其SWM能力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theta脉冲磁刺激 空间工作记忆 神经振荡 相位同步性 相位-幅值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2D-LDA的食用油掺假鉴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海洋 崔耀耀 +1 位作者 贾彦国 谌志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79-3185,共7页
食用油掺假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研究有效的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对于构建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和提升消费者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食用油中的香油为例开展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通过芝麻香精与玉米油、... 食用油掺假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研究有效的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对于构建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和提升消费者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食用油中的香油为例开展食用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通过芝麻香精与玉米油、大豆油以及菜籽油三种食用油配制了3类掺假香油;使用FLS920稳态荧光光谱仪采集了这3类掺假香油以及不同品牌香油共计45个实验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基于2D-LDA方法提取了实验样本的二维特征,并以此为依据采用最近邻分类原理实现了掺假食用油的准确鉴别。将所述方法与平行因子结合非线性判别分析(PARAFAC-QDA)、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NPLS-DA)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D-LDA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掺假香油的二维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使不同类别的实验样本在投影子空间中实现最大程度分离;同时可使相同类别的实验样本在子空间中尽可能地紧密聚集,进而使得样本在低维子空间中具有更好的可分性,从而获得了100%的鉴别准确率。而PARAFAC-QDA和NPLS-DA两种方法仅分别获得了85%和95%的鉴别准确率。2D-LDA方法相比于这两种方法在食用油掺假鉴别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和潜力,其鉴别过程与结果更加简捷和精确。研究为现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三维荧光光谱 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LDA) 掺假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光源和偏振技术的平坦光频梳产生方案
6
作者 孙秀婷 范亚斌 +2 位作者 罗静 杨蓓 卢智嘉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为了提高光频梳(OFC)平坦度及梳线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源和偏振技术的平坦OFC产生方案。该方案首先通过调整光相位调制器(O-PM)调制指数实现除主载波外8根平坦梳线,再利用偏振技术改变主载波处的峰值功率,产生平坦OFC。仿真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光频梳(OFC)平坦度及梳线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源和偏振技术的平坦OFC产生方案。该方案首先通过调整光相位调制器(O-PM)调制指数实现除主载波外8根平坦梳线,再利用偏振技术改变主载波处的峰值功率,产生平坦OFC。仿真结果表明:当O-PM调制指数设定为2.62时,即射频信号E_(1)(t)的幅度E_(1)达到1.67 V时,能够生成除中心载波外的8根梳线平坦梳线;在偏振控制器偏振角度φ为29.8°、线偏振器偏振角度α为45°的条件下,该方案能够生成梳线数量为10、平坦度达到0.01 dB、边模抑制比为6.15 dB的高平坦OFC;与单一光源相比,双光源线宽的变化对平坦度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频梳 偏振技术 双光源 平坦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忆阻混沌系统及其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屈双惠 杨志宏 +1 位作者 容旭巍 吴淑花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4-991,共8页
通过引入离子迁移忆阻器对原Chen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了变换,构建了一个新系统,并对新系统的分岔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系统确实具有混沌特性。将新的忆阻混沌系统应用于图像加密技术,能够生成安全指数... 通过引入离子迁移忆阻器对原Chen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行了变换,构建了一个新系统,并对新系统的分岔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谱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系统确实具有混沌特性。将新的忆阻混沌系统应用于图像加密技术,能够生成安全指数更高的密钥系统。采用双重扩散加密的方法,使明文与密文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将明文在各个位置像素值的影响渗透到密文的所有像素,提高了密文对明文的敏感性,促进了混沌系统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忆阻器 混沌系统 动力学特性 图像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梯度投影稀疏重构和复数小波的图像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彦彦 李莉 +1 位作者 张晶 贾英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6-490,共5页
压缩感知主要包括随机投影和重构两部分。针对迭代收缩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普通二维小波变换缺少方向性表示的缺点,利用置乱离散余弦变换(PDCT)实现随机投影,重构时采用梯度投影算法,在简化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迭代的方式完善图像在双树复... 压缩感知主要包括随机投影和重构两部分。针对迭代收缩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普通二维小波变换缺少方向性表示的缺点,利用置乱离散余弦变换(PDCT)实现随机投影,重构时采用梯度投影算法,在简化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迭代的方式完善图像在双树复数小波域的变换系数,最后经反变换后得到重构图像。在同一重构算法下,比较了利用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和双正交小波变换的重构结果,结果表明前者重构后的图像在细节和平滑度上优于后者,在峰值信噪比(PSNR)上平均高出约1.5 dB;同一稀疏域中,梯度投影算法的收敛速度优于迭代收缩算法;相同稀疏域和重构算法下,PDCT与结构随机矩阵相比在PSNR上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图像重构 随机投影 稀疏表示 双树复数小波 置乱离散余弦变换 梯度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啁啾管理调制格式中光谱整形滤波器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现彬 张晶 +1 位作者 卢智嘉 杨洁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696,共5页
讨论了啁啾管理调制中光谱整形滤波器的作用及对直接调制激光器输出啁啾的影响,并对光谱整形滤波器种类、带宽、中心频率、阶数及滤波器在系统中的位置等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带宽为8.4 GHz、中心频率为193.1237 THz的1... 讨论了啁啾管理调制中光谱整形滤波器的作用及对直接调制激光器输出啁啾的影响,并对光谱整形滤波器种类、带宽、中心频率、阶数及滤波器在系统中的位置等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带宽为8.4 GHz、中心频率为193.1237 THz的1阶高斯型滤波器在滤波器前置无色散补偿啁啾管理光纤传输系统中性能最好,其1dB眼开度代价所对应的色散容限为5047 ps/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啁啾管理激光器 滤波器优化 眼开度代价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杆件化学镀Ni-Co-P及Ni-W-P镀层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宇硕 容旭巍 韩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本文在45钢杆件表面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以及Ni-W-P三种合金镀层,比较并分析了三种镀层的物相结构、结合力、表面形貌、成分、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以期明确Ni-Co-P镀层、Ni-W-P镀层的适用场合,从而使杆件的耐磨性... 本文在45钢杆件表面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以及Ni-W-P三种合金镀层,比较并分析了三种镀层的物相结构、结合力、表面形貌、成分、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以期明确Ni-Co-P镀层、Ni-W-P镀层的适用场合,从而使杆件的耐磨性能或耐蚀性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三种镀层都具有非晶态结构,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好,表面粗糙度相差不大。三种镀层的硬度分别是45钢硬度的2.9倍、3倍、3.2倍,磨损量和腐蚀失重较45钢也都明显降低,都可以用作45钢的表面保护层。相比之下,Ni-Co-P镀层更适用于提高杆件的耐蚀性能,Ni-W-P镀层更适用于提高杆件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P镀层 Ni-W-P镀层 化学镀 硬度 耐磨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MZM和FBG的10倍频抑制载波RoF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现彬 杨彦彬 +1 位作者 卢智嘉 高彦彦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6-1130,共5页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马赫曾德尔外调制器(MZM)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10倍频抑制载波RoF系统实现方案。通过设置射频驱动信号幅度和MZM偏置电压抑制主载波和偶数阶边带,结合FBG滤波功能,最终实现10倍频Ro...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马赫曾德尔外调制器(MZM)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10倍频抑制载波RoF系统实现方案。通过设置射频驱动信号幅度和MZM偏置电压抑制主载波和偶数阶边带,结合FBG滤波功能,最终实现10倍频RoF毫米波信号。理论推导了10倍频毫米波信号实现机理,优化了FBG带宽及反射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RoF系统传输20 km后功率代价为1.6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倍频 抑制载波 ROF系统 光纤布拉格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打顶机自动对行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晋国 郑超 +3 位作者 赵金 张瑞星 赵西哲 李峰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01,共9页
为了提高棉花打顶机的自动化水平,以高地隙底盘棉花打顶机为载体,利用传感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和PLC控制技术,结合机采棉品种棉花种植模式,设计了棉花打顶机自动对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检测机构、对行机构、电机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 为了提高棉花打顶机的自动化水平,以高地隙底盘棉花打顶机为载体,利用传感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和PLC控制技术,结合机采棉品种棉花种植模式,设计了棉花打顶机自动对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检测机构、对行机构、电机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组成。采用RecurDyn软件对检测机构进行运动仿真,探究运动规律,为角度传感器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角度传感器获取棉株偏行量,建立检测杆转动角度与步进电机步进量和转动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步进量和转动方向实现对偏行棉株的精确打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驾驶直线度。为避免侧枝干扰,对两侧低侧枝情况控制系统采用位置信息对比方法获取主茎秆位置;对单侧低侧枝情况按原程序执行,田间实测表明该误差可忽略。田间试验表明,与人工对行相比,自动对行平均偏行量减小了8.08 cm,同比降低56.62%,无偏行率同比提高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打顶机 自动对行 检测机构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2倍频全双工RoF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智嘉 杨蓓 王现彬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7-924,共8页
为提高光载无线(RoF)通信系统倍频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和抑制载波光双边带调制的12倍频光生毫米波方案。理论分析了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机理,讨论了相关参数对光生毫米波信号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 为提高光载无线(RoF)通信系统倍频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和抑制载波光双边带调制的12倍频光生毫米波方案。理论分析了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机理,讨论了相关参数对光生毫米波信号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通过调整基站(BS)线偏振器(Pol)偏振角度即可恢复出下行数据和上行载波。仿真结果表明,在误码率(BER)为10-9时,传输90 km后上行链路功率代价为0.86 dB,相同条件下下行链路功率代价仅为0.4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倍频 抑制载波光双边带 光载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FS结合高阶张量特征提取方法的海水半潜油种类鉴别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德明 崔耀耀 +2 位作者 仲美玉 马勤勇 孔令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半潜油是一种隐藏于海面之下并呈现悬浮状态的溢油,其长期毒害并侵蚀着海洋生态环境。然而,针对半潜油污染到目前还未形成有效地监测手段和处理方式,致使其污染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更甚于海面溢油。因此,研究有效地半潜油鉴别方法对保护海... 半潜油是一种隐藏于海面之下并呈现悬浮状态的溢油,其长期毒害并侵蚀着海洋生态环境。然而,针对半潜油污染到目前还未形成有效地监测手段和处理方式,致使其污染的突发性和危害性更甚于海面溢油。因此,研究有效地半潜油鉴别方法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中的总同步荧光光谱(TSFS)在油类污染物检测与鉴别中具有不存在瑞利散射干扰以及冗余数据少的优势,但由于TSFS数据本身不具备三线性结构,使得多维校正分析方法在其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此,开展基于TSFS结合高阶张量特征提取方法的海水半潜油种类鉴别研究。首先,利用有机分散剂和六种不同种类的油品配制了90个半潜油实验样本;然后,利用FS920荧光光谱仪采集实验样本的TSFS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最后,通过高阶张量特征提取方法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LDA)以及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分别建立了半潜油样本的鉴别模型;并将所建模型与常规方法多元曲线分辨率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以及多维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NPLS-DA)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D-LDA和2D-PCA所建立的半潜油样本鉴别模型具有可靠的性能,鉴别模型的精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100%。并且,2D-LDA和2D-PCA能够直接提取TSFS光谱图像矩阵在空间、统计学以及图形学上的精细光谱特征,为区分半潜油样本带来更为精准的鉴别依据。因此,相较于常规的基于展开或分解数据的方法,高阶张量特征提取方法所建立鉴别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该研究为半潜油种类鉴别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油 TSFS 2D-LDA 2D-PCA 种类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载边比可调单边带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现彬 卢智嘉 +1 位作者 吕梦琦 米世奥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理论分析了一种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2倍频光单边带调制方案,仿真研究了基于该方案的载波重用全双工光载无线(RoF)通信系统性能。合理设置射频驱动信号相移及双平行MZM主调制器偏置电压产生单边带信号,再调整调制指数以实... 理论分析了一种基于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2倍频光单边带调制方案,仿真研究了基于该方案的载波重用全双工光载无线(RoF)通信系统性能。合理设置射频驱动信号相移及双平行MZM主调制器偏置电压产生单边带信号,再调整调制指数以实现光载边比ROCS的连续可调谐。讨论了射频信号相移、主调制器偏置电压、双平行MZM消光比RE和调制指数对ROCS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经20 km光纤传输后,在误码率BER为10-9时0 dB和10.33 dB载边比系统的功率代价分别为2.5 dB和3.4 dB,在背靠背(BtB)传输中当载边比从10.33 dB降低至0 dB后,接收机灵敏度提高了2.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载无线通信 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光单边带调制 光载边比 全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汽车连杆锻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蕊 孙宏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02-104,107,共4页
在汽车连杆的锻压过程中,精确控制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进行了36MnVS4钢连杆的锻压,并进行了锻件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生产的汽车连杆用36MnVS4钢的磨损体积减小28.... 在汽车连杆的锻压过程中,精确控制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进行了36MnVS4钢连杆的锻压,并进行了锻件性能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生产的汽车连杆用36MnVS4钢的磨损体积减小28.6%,冲击吸收功增大18.8%,热疲劳试验后试样主裂纹平均宽度减小27.6%,主裂纹平均深度减小27.3%。模糊PID控制提高36MnVS4钢连杆试样的磨损性能、冲击性能和热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控制 常规PID控制 汽车连杆 磨损性能 冲击性能 热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微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玮 陈永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6-759,共4页
为了精准判断乘用车内微环境的空气质量,实现对车内空气环境的自动监测,本文使用ARM7嵌入式处理器和μC/OS-Ⅲ操作系统,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采集、分析、数据处理、存储和发送,并具有报警功能。系统控制端包含控制端模块、传感器组模块... 为了精准判断乘用车内微环境的空气质量,实现对车内空气环境的自动监测,本文使用ARM7嵌入式处理器和μC/OS-Ⅲ操作系统,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采集、分析、数据处理、存储和发送,并具有报警功能。系统控制端包含控制端模块、传感器组模块、通信端模块、电源模块等。该设计方案明显改善了系统的综合性能,满足乘用车车内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环境监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间2×2 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荣荣 沈兴悦 +1 位作者 赵朋程 麻旭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3-943,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与车空间分集接收的2×2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该2×2MIMO模型以基于市场加权灯束模型的汽车前照灯作为2个发射器,以光电探测器作为2个接收器,分别考虑了沥青和水... 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与车空间分集接收的2×2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该2×2MIMO模型以基于市场加权灯束模型的汽车前照灯作为2个发射器,以光电探测器作为2个接收器,分别考虑了沥青和水泥两种类型路面对接收光功率的影响,对2个光电探测器接收的信噪比进行最大比合并处理.在不同类型路面以及不同光电探测器高度下研究了两车相对位置与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功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光电探测器最优接收高度时车间通信范围和误码率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路面反射对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评估通信质量时不可忽略,且沥青路面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大于水泥路面.当两个光电探测器安装在接收信号车辆尾部距离路面的垂直高度为0.2 m,误码率小于10^(-4)时,以5 Mbps的数据速率车间通信距离可以达到28 m.相比于同样条件下单输入多输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可见光通信模型,本文模型不同车间通信距离下的垂直平面宽度最大增加了3 m,车间通信距离至少增加了0.5 m.本文提出的可见光通信模型考虑了真实汽车前照灯模型和路面反射特性,为车间2×2MIMO可见光通信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车与车 多输入多输出 空间分集接收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MZM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全双工RoF系统
19
作者 王现彬 王颖莉 +1 位作者 杨洁 康元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结合波分复用和波长重用技术,仿真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理论推导和实验仿真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实现光边... 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结合波分复用和波长重用技术,仿真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理论推导和实验仿真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实现光边带抑制比及射频杂散抑制比分别为38.44 dB和30.7 dB的毫米波信号,在传输30km后全双工RoF系统下行和上行链路功率代价仅分别为0.79dB和0.07dB,表现出了较好的系统性能。该毫米波产生方案及全双工RoF系统实现结构简单、产生频谱纯净、系统性能高效,为实际RoF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全双工 抑制载波调制 光载无线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极性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材料机理与器件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现彬 高彦彦 周淑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晶格匹配的氮极性(N-polar)GaN/In_(0.17)Al_(0.83)N异质结以其优异的材料与电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结合准二维模型,模拟计算了N-polar 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 晶格匹配的氮极性(N-polar)GaN/In_(0.17)Al_(0.83)N异质结以其优异的材料与电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结合准二维模型,模拟计算了N-polar 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关材料与器件特性。分析显示GaN沟道层、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和Al N插入层厚度增大都可以提升二维电子气(2DEG)面密度和限阈性,且其影响度依次增大。GaN沟道层厚度高于10 nm或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厚度高于25 nm后2DEG面密度有饱和趋势,而Al N插入层的引入使2DEG面密度增幅更大,同时也提升了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材料质量和异质结内2DEG迁移率及限阈性。准二维模型计算表明N-polar GaN/Al N/In_(0.17)Al_(0.83)N HEMT器件最大漏电流和峰值跨导分别为160 m A·mm^(-1)和84.5 m S·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极性 GaN/InAlN异质结 自洽求解 二维电子气 准二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