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用场发射阴极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兴辉 白国栋 +2 位作者 李含雁 丁明清 冯进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8-51,共4页
本文阐述了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对阴极电子源的需求条件,分析了在该器件中应用场发射阴极的可能性。介绍了当前两种主要场发射阴极,即金属薄膜场发射阴极和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势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 本文阐述了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对阴极电子源的需求条件,分析了在该器件中应用场发射阴极的可能性。介绍了当前两种主要场发射阴极,即金属薄膜场发射阴极和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势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场发射阴极具有很好的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真空电子器件 场发射阴极 金属薄膜场发射阴极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真空电子器件和太赫兹辐射源技术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廖复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61-1364,共4页
微加工技术为真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新的应用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 (FEA)是最突出的代表 .本文综述了FEA近年来的发展 ,特别给出了我所在FEA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已经获得 5A/cm2 左右的电流密度 ,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 微加工技术为真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新的应用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 (FEA)是最突出的代表 .本文综述了FEA近年来的发展 ,特别给出了我所在FEA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已经获得 5A/cm2 左右的电流密度 ,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上正在开展微型真空电子器件研究 ,该项研究将导致微波管体积、重量、成本的降低和工作频率、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 .微型真空电子器件可为太赫兹频域提供 1W的大功率发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加工 真空微电子 太赫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85 THz可调谐式折叠波导再生反馈真空电子学振荡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天一 潘攀 +5 位作者 孟维思 李栋 蔡军 邬显平 冯进军 闫铁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850 GHz太赫兹波成像系统的可调谐再生反馈振荡器。使用UV-LIGA微加工工艺制作慢波结构,可满足折叠波导在太赫兹频段的尺寸需求。使用CST微波工作室对折叠波导色散特性进行设计,同时针对于行波管和再生反馈振荡器中折...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850 GHz太赫兹波成像系统的可调谐再生反馈振荡器。使用UV-LIGA微加工工艺制作慢波结构,可满足折叠波导在太赫兹频段的尺寸需求。使用CST微波工作室对折叠波导色散特性进行设计,同时针对于行波管和再生反馈振荡器中折叠波导的结构,阐明了影响频率调谐的因素。此外,对带衰减的反馈回路进行仿真模拟,并使用三维粒子模拟验证了整体设计。改变电子注电压可实现振荡频率可调,振荡从单频状态逐渐变为多频状态,整体输出功率均大于20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反馈振荡器 太赫兹 折叠波导 PIC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雷达的新型真空电子器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银富 冯进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4期350-360,共11页
真空电子器件在雷达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雷达系统的核心器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设计仿真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真空电子器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器件性能不断提升,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真空电... 真空电子器件在雷达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雷达系统的核心器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设计仿真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真空电子器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器件性能不断提升,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真空电子器件,这都为新型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器件支撑。该文从微波毫米波器件及功率模块、集成真空电子器件、太赫兹、大功率和高功率5个方面介绍了真空电子器件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子器件 功率模块 太赫兹 集成行波管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线型Q波段高效率通信行波管研究
5
作者 郑丽 郝保良 +7 位作者 王娟 张彦成 李紫琳 王光强 陈然 耿伟楠 徐光 张丽霞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面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毫米波应用的快速需求,文章详细研究了螺旋线型Q波段行波管的大功率、高效率、高增益、非线性等物理特性和设计技术。通过尺寸共度效应理论分析,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采用了一种双渐变技术,在... 面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毫米波应用的快速需求,文章详细研究了螺旋线型Q波段行波管的大功率、高效率、高增益、非线性等物理特性和设计技术。通过尺寸共度效应理论分析,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采用了一种双渐变技术,在提高电子效率的同时兼顾高增益和良好的非线性指标;采用了主衰减,输入副衰减和切断的设计方法,有效抑制了返波振荡,以使行波管稳定工作;在互作用后电子能谱分析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五级降压收集极,收集极效率达到90%,促进了行波管总效率的提高。采用以上设计方法研制了2种Q波段螺旋线通信行波管,具体测试结果为,A型大功率行波管,Q波段(带宽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W,饱和总效率达到57%,饱和增益45dB,相移小于49°,重量460 g;B型小型化行波管,Q波段(带宽4.5 GHz),饱和功率65 W,饱和总效率55%,饱和增益46 dB,相移小于45°,重量350 g。两种螺旋线型Q波段行波管满足了通信的高效率、高线性度、高增益、小型化等综合指标要求,测试参数超过公开报道的最新产品,展现出极佳的综合性能。文章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为Q波段及更高频段螺旋线通信行波管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行波管 大功率 高效率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枪高压绝缘性能提升的结构优化研究
6
作者 陈昭福 汝佳冉 +4 位作者 储开荣 王加松 沈长圣 柏宁丰 孙小菡 《电子器件》 2024年第6期1525-1529,共5页
电子枪中陶瓷的耐压性能是制约速调管向高功率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陶瓷沿面闪络的发生是影响其耐压性能的关键。根据陶瓷沿面闪络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绝缘结构,利用多组屏蔽环结构控制真空、陶瓷和金属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 电子枪中陶瓷的耐压性能是制约速调管向高功率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陶瓷沿面闪络的发生是影响其耐压性能的关键。根据陶瓷沿面闪络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绝缘结构,利用多组屏蔽环结构控制真空、陶瓷和金属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并屏蔽阴极筒发射的电子对绝缘陶瓷的轰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结构可以显著降低三结合点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 MV/m以下。相应结构优化方法有助于提升速调管的工作电压,且可以向其他电真空器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压性能 沿面闪络 三结合点 防晕环 屏蔽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太赫兹频段线性注真空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冯进军 蔡军 +5 位作者 胡银富 李含雁 杜英华 唐烨 李莉莉 潘攀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5期684-690,706,共8页
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包括慢波结构理论、设计、模拟及优化,微加工和微组装技术,整管技术等。这些器件包括行波管、返波管、斜注管、止带振荡器及行波管谐波放大器等,高频结构以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为主,在太赫... 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包括慢波结构理论、设计、模拟及优化,微加工和微组装技术,整管技术等。这些器件包括行波管、返波管、斜注管、止带振荡器及行波管谐波放大器等,高频结构以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为主,在太赫兹返波管中则利用叶片加载波导慢波结构。器件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金刚石生长、金属化和封接技术等。最后给出W波段、G波段以及340 GHz部件和器件所达到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行波管 返波管 微机电系统技术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电子枪的设计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兴辉 冯进军 +1 位作者 王劲松 廖复疆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讨论了微波管用电子枪的一般参数和要求 ,对于在微波管中应用场发射阵列阴极电子枪的情况作了分析 ,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子注散焦。通过比较场发射电子注聚焦的几种方法 ,利用传统电子枪整体聚焦的思想 ,初步设计了一个场发射阵... 讨论了微波管用电子枪的一般参数和要求 ,对于在微波管中应用场发射阵列阴极电子枪的情况作了分析 ,表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子注散焦。通过比较场发射电子注聚焦的几种方法 ,利用传统电子枪整体聚焦的思想 ,初步设计了一个场发射阵列阴极电子枪模型 ,它包括场致发射阵列阴极 ,一个Whelnelt电极 ,一个聚焦电极和一个阳极。通过利用Mafia软件对电子注轨迹的模拟计算 ,对电子枪的聚焦部分进行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管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 电子枪 设计 模拟 电子注 聚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海平 韦莹 +1 位作者 孙福江 杨继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99,共5页
电子光学系统是毫米波速调管长寿命和整管性能实现的关键,毫米波速调管零件尺寸较小,为了在Ka波段和W波段实现千瓦量级的输出功率,要求具有高的电子注通过率及低的阴极负荷。对Ka波段和W波段电子光学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Ka波段10... 电子光学系统是毫米波速调管长寿命和整管性能实现的关键,毫米波速调管零件尺寸较小,为了在Ka波段和W波段实现千瓦量级的输出功率,要求具有高的电子注通过率及低的阴极负荷。对Ka波段和W波段电子光学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Ka波段10 kW分布作用速调管和W波段1 kW分布作用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软件对电子枪和聚焦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并采用CST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注在聚焦磁场中的状态进行优化。设计出的Ka波段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工作电压26 kV,发射电流2 A,互作用区长度30 mm,磁场强度大于0.6 T,流通达到100%。设计的W波段速调管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工作电压17 kV,电流0.65 A,互作用区长度20 mm,磁场大于0.9 T,流通达到100%。已制成Ka波段速调管和W波段速调管,设计的电子光学系统能够满足速调管工程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 W波段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枪 聚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CVD生长B掺杂金刚石膜的二次电子发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明清 李莉莉 冯进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研究了B掺杂金刚石膜的负电子亲和势(NEA)的行为。对于B_2H_6/CH_4为10 mg/L和2 mg/L的样品,一次电子能量为1 keV时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E)分别达到18.3和10.9。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样品在测试前已在大气中搁置了几个星期,并且测量... 研究了B掺杂金刚石膜的负电子亲和势(NEA)的行为。对于B_2H_6/CH_4为10 mg/L和2 mg/L的样品,一次电子能量为1 keV时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E)分别达到18.3和10.9。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样品在测试前已在大气中搁置了几个星期,并且测量前未经过任何处理。如此高的SEE表明,样品在大气中暴露后NEA效应仍得到了保留。另外,10 mg/L B_2H_6/CH_4掺杂样品在酸溶液中处理后NEA消失,SEE较低,而在真空中加热后NEA明显恢复,SEE在1 kV时达到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掺杂金刚石膜 负电子亲和势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氧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波宽带大功率行波管中的色散成型及谐波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士录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本文对实现宽带互作用的机理及谐波的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超宽带行波管对慢波线路色散特性的特殊要求,并对实现这种色散(色散成型)的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一只宽带大功率行波管,在6.5~18GHz频... 本文对实现宽带互作用的机理及谐波的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超宽带行波管对慢波线路色散特性的特殊要求,并对实现这种色散(色散成型)的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一只宽带大功率行波管,在6.5~18GHz频带内,输出功率带边为180W,中频段250W,增益大于3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行波管 色散成形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微电子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复疆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9-96,共8页
本文描述了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学科——真空微电子学——的发展概况,它的工作原理,微型真空三极管的构造及集成加工技术。详细给出了薄膜场致发射阴极的制造过程,讨论了这类器件的应用领域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微电子学 真空微电子学 真空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真空源斜注管高频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大鹏 冯进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51-553,共3页
斜注管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子注稍微倾斜于慢波系统表面,通过改变电子注的倾角,来优化有效互作用长度,实现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功率太赫兹器件。本文就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初步设计了W波段斜注管的几何尺寸和... 斜注管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子注稍微倾斜于慢波系统表面,通过改变电子注的倾角,来优化有效互作用长度,实现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功率太赫兹器件。本文就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初步设计了W波段斜注管的几何尺寸和电尺寸,并对其"冷"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注管 太赫兹 返波振荡器 真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阵列电子注平面聚焦系统磁场分布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金生 纪焕丽 孙然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平面集成行波管对一维阵列电子注聚焦的应用需求,设计了4通道电子注平面磁聚焦系统。将各通道磁场轴向和横向分量沿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了Opera软件计算磁场分布特征的准确性。为与轴对称周期永磁(PPM)聚焦... 针对平面集成行波管对一维阵列电子注聚焦的应用需求,设计了4通道电子注平面磁聚焦系统。将各通道磁场轴向和横向分量沿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了Opera软件计算磁场分布特征的准确性。为与轴对称周期永磁(PPM)聚焦系统电子注通道内磁场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建立了轴对称PPM聚焦系统模型,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通过平面聚焦系统与轴对称PPM聚焦系统电子注通道内的磁场纵向和横向分布特性对比表明,两种聚焦系统电子注通道内纵向和横向磁场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在离轴相同位置的圆周上横向磁场分量与轴向分量的比值均为Bx/Bz≈0.11,该平面聚焦系统可实现一维阵列圆形电子注的良好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阵列电子注 平面磁聚焦系统 磁场分布特性 PPM聚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低损耗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研究
15
作者 张琳 蔡军 +1 位作者 潘攀 冯进军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首次开展太赫兹金刚石-无氧铜盒型输能窗研究,利用低损耗的无氧铜材料代替传统可伐合金材料,显著降低输能窗传输损耗、提高器件输出功率。为降低无氧铜与金刚石热膨胀系数严重不匹配造成的封接应力,提出一种多槽应力释放结构,将金刚石... 首次开展太赫兹金刚石-无氧铜盒型输能窗研究,利用低损耗的无氧铜材料代替传统可伐合金材料,显著降低输能窗传输损耗、提高器件输出功率。为降低无氧铜与金刚石热膨胀系数严重不匹配造成的封接应力,提出一种多槽应力释放结构,将金刚石表面封接应力由210 MPa减小至50 MPa,小于金刚石与无氧铜组合抗拉件的平均封接强度116.2 MPa。根据设计结果,开展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封接试验,氦漏率≤1×10^(-11)(Pa·m^(3))/s,实现了气密封接。测试金刚石-无氧铜输能窗传输损耗为0.7 dB,比采用金刚石-可伐输能窗的传输损耗减小2 dB,即输出功率可以提高60%,为研制大功率太赫兹源奠定了重要关键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盒型输能窗 金刚石 无氧铜 多槽应力释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回旋电子注的高次谐波回旋行波管
16
作者 赵其祥 雷朝军 +4 位作者 于新华 高东硕 王峨锋 曾旭 冯进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8期835-841,共7页
回旋行波管兼具高功率、宽频带特性,在毫米波高分辨成像雷达、电子对抗等重要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大回旋电子注的回旋行波放大器可工作于高次谐波状态,大大降低了工作磁场,甚至可实现无超导工作,提高了回旋行波管使用的灵... 回旋行波管兼具高功率、宽频带特性,在毫米波高分辨成像雷达、电子对抗等重要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大回旋电子注的回旋行波放大器可工作于高次谐波状态,大大降低了工作磁场,甚至可实现无超导工作,提高了回旋行波管使用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本文优化设计了一支Ka波段二次谐波大回旋行波管,采用具有介质加载的纵向开槽互作用高频结构有效抑制返波振荡,提高了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利用三维粒子仿真,对大回旋行波管注-波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电子注电压为70 kV,电流为6.5 A时,磁场可降低至0.642 T,输出功率达到106.5 kW,带宽为2.10 GHz,最大增益为3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行波管 高功率 大回旋电子注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电路及功率合成技术
17
作者 向怀鑫 缪旻 +1 位作者 李振松 边兴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8,共6页
针对太赫兹频段行波管输出功率较小的瓶颈以及对紧凑型设计的明确需求,提出一种管内功率合成的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结构。首先,对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其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0.34 THz处归... 针对太赫兹频段行波管输出功率较小的瓶颈以及对紧凑型设计的明确需求,提出一种管内功率合成的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结构。首先,对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其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0.34 THz处归一化相速度为0.248,耦合阻抗为0.46Ω;其次,提出了用于管内功率合成的3 dB定向耦合器结构设计,分析表明,其在0.31~0.368 THz范围内,幅度平衡度在±0.19 dB以内,隔离度优于24 dB;最后,完成了基于3 dB定向耦合器管内功率合成的折叠波导行波管基本结构设计并构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最大输出功率为9.16 W,增益为26.6 dB,3 dB带宽达到21 GHz。作为对比,单个折叠波导行波管输出功率为6.18 W,故管内合成的折叠波导行波管的输出功率是单个行波管输出功率的1.48倍;此外,与采用常规外置功率合成结构的双行波管组件设计相比,管内功率合成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横向尺寸至少缩减了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THz) 折叠波导行波管 3 dB定向耦合器 功率合成 注-波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 GHz折叠波导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设计与验证
18
作者 陈炤飞 陈辑 +2 位作者 吴玉娟 谢青梅 字张雄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3,共5页
设计了一种140 GHz折叠波导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利用三维粒子仿真软件Opera-3D对考虑热初速效应的圆形电子注在周期永磁聚焦系统内传输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磁场过渡区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电子注与磁场的匹配效果。经计算,该电子光... 设计了一种140 GHz折叠波导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利用三维粒子仿真软件Opera-3D对考虑热初速效应的圆形电子注在周期永磁聚焦系统内传输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磁场过渡区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电子注与磁场的匹配效果。经计算,该电子光学系统阴极发射电流60 mA,阴极电压20 kV,流通率99.9%。样管测试结果显示,电子枪参数与设计结果相符合,实测流通率达到97.2%,行波管实现连续波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波导行波管 电子光学系统 周期永磁聚焦系统 D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颜颜 陈宏 +3 位作者 许建军 邓坤 刘东升 刘巧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对S波段永磁式全腔提取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初步获取相对论磁控管结构参数,并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粒子仿真优化,根据引导磁场需求设计永磁磁场产生结构。该永磁式... 对S波段永磁式全腔提取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初步获取相对论磁控管结构参数,并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粒子仿真优化,根据引导磁场需求设计永磁磁场产生结构。该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在500 kV电压输入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1.978 GW,效率49.2%。利用实验室小型脉冲功率驱动源平台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实验中,该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在脉冲驱动源驱动下获得GW级输出功率,功率转换效率约40%,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 相对论磁控管 高功率微波 矩形波导 脉冲驱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_(6)阴极的伪火花开关仿真与实验研究
20
作者 丁闻婧 冯进军 杨鸿飞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伪火花开关是一种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脉冲功率技术开关,高重频伪火花开关在对潜通讯、水下对抗、高能激光武器、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阴极材料的选择影响开关的触发导通过程,因此对重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触... 伪火花开关是一种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脉冲功率技术开关,高重频伪火花开关在对潜通讯、水下对抗、高能激光武器、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阴极材料的选择影响开关的触发导通过程,因此对重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触发单元进行仿真分析,将具有高发射性能的六硼化镧(LaB_(6))阴极与铜(Cu)阴极进行对比,得到电极材料对阴极发射电流以及触发单元电子密度的影响。测试了LaB_(6)、Cu两种阴极的伪火花开关,结果表明LaB_(6)阴极在重频工作状态下具有较宽工作气压范围,触发电压最低仅需100 V,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火花开关 触发单元 六硼化镧 重复频率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