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阳市旅游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俊妮 周新明 郭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1-21,26,共2页
分析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研究益阳市旅游气象条件,指出可在安化山区加大开发旅游资源,基于气象条件的基础上开发旅游项目,由此促进提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旅游 湖南益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益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钟荣华 刘电英 张南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789,共2页
介绍了益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平台结构和主要功能。该系统分为3个平台:区域气象灾害监测平台可实时获取的区域观测气象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预报分析平台把大环流背景下的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监测系统获得的信... 介绍了益阳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平台结构和主要功能。该系统分为3个平台:区域气象灾害监测平台可实时获取的区域观测气象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预报分析平台把大环流背景下的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监测系统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输出区域气象灾害的预报结果;预警发布平台根据预报结论的级别自动生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流程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监测 预报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益阳市暖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乐清 赖悦平 郭小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益阳市范围内5个站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益阳市各地冬季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 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参照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确定了单站和区域冷冬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61—2010年益阳市范围内5个站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益阳市各地冬季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在4.4~7.6℃。冬季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14℃/10 a。各站1981—2010年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较1961—1990、1971—2000年分别偏高0.4~0.7、0.1~0.3℃;各站暖冬频率为38%~40%,以南县、安化县最多,其次是益阳市赫山区、桃江县、沅江市。其中,强暖冬事件发生频率为2%~6%,以沅江市和南县最多,桃江县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冬 气候变化 湖南益阳 1961—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益阳市夏季高温干旱对双季稻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赖悦平 陈安贤 +1 位作者 郑仑山 杨乐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59-259,261,共2页
益阳市2013年遭受了重度高温干旱,使双季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部分地方双季稻因干旱禾苗枯死。从益阳市2013年夏季气候特点出发,分析高温干旱对益阳市双季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种植的建议,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夏季 双季稻 影响 湖南益阳 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阳市主要林区的相对湿度特征分析
5
作者 冯俊妮 高波 赵艳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29-30,32,共3页
探讨了益阳市主要林区年内、各月平均相对湿度特征,并对月平均湿度偏低的个例以及春季湿度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林区长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为防范森林火灾提供帮助。
关键词 相对湿度 特征 湖南益阳 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阳市最高气温气候分析与其他天气要素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陈安贤 斯楠培初 +2 位作者 杨令 李超 赖悦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7期166-167,共2页
最高气温是日常天气预报中的主要天气要素,也是一项重要的冷暖指标。目前,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要求,该项已被列入城镇天气预报质量考核,且比重比较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世界各国高温事件频发,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 最高气温是日常天气预报中的主要天气要素,也是一项重要的冷暖指标。目前,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要求,该项已被列入城镇天气预报质量考核,且比重比较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世界各国高温事件频发,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高温灾害对人类和牲畜安全、农业生产、能源需求、运输及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等均能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以益阳市最高气温进行气候变化分析,并与其他天气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提高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天气要素 益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墩历史水痕与气象预报的中小桥水害预测 被引量:8
7
作者 文雨松 李整 +1 位作者 邹希云 刘小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将中小桥山洪水害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为工具,将桥墩历史上的数次洪水水痕高程和产生当次洪水的雨量记录作为数据基础,提出一种流量计算和预报既有中小桥水害的方法。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在计算中小流域流量时,传... 将中小桥山洪水害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为工具,将桥墩历史上的数次洪水水痕高程和产生当次洪水的雨量记录作为数据基础,提出一种流量计算和预报既有中小桥水害的方法。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在计算中小流域流量时,传统的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铁路设计院法等方法将流域和桥渡看成两个系统,雨量通过"流域"系统后产生流量,流量再通过"桥渡"系统后才产生洪水水位。本文方法将"流域"和"桥渡"看成一个系统,直接建立起输入(雨量)与输出(水位)的数学关系,因此,不需要勘测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及平均坡度等工作,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多座桥梁的具体应用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桥墩水痕 人工神经网络 流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田莉萍 余青松 刘电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219-221,共3页
分析了洞庭湖区气候变暖的主要事实和在气候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并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些思考。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气候变暖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96年开始年平均气温呈现单边上升趋势;从2005... 分析了洞庭湖区气候变暖的主要事实和在气候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并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一些思考。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气候变暖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1996年开始年平均气温呈现单边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进入加速升温时期;冬、春两季气候变暖更为明显。低温冷害频率减少但强度没有减小;洪涝减少;干旱发生频率增加;高温热害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气象灾害 变化特征 为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杨树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希云 文强 +4 位作者 杨晓琳 刘电英 张选民 莫松柏 彭杰彪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8期17-18,20,共3页
杨树主要是生长在暖温带地区的一种树种,近几年在洞庭湖区得到了高速发展。就属于亚热带地区的洞庭湖是否适应杨树的快速生长,从杨树生长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湖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杨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杨树 适宜气候 水分平衡 光合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赛群 王乐辉 +1 位作者 舒芳 王惠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56-257,共2页
对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气象信息员队伍组建情况、业务培训与辅助观测工作方法,并对灾害性天气的辅助观测提出指导建议,同时探讨了机制建设问题,以期促进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灾害天气 气象信息员 辅助观测 工作方法 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市级气象预报员队伍建设内容及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俊妮 付小霞 卿燃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32-32,共1页
高素质预报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论述了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地市级气象预报员组织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市地级预报员队伍结构和各层次人员比... 高素质预报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论述了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地市级气象预报员组织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市地级预报员队伍结构和各层次人员比例、激励预报员在预报业务和灾害性天气研究的实践中实现人才成长的机制和评价体系,为预报员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员 队伍 建设 内容 措施 地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州烤烟赤星病、花叶病发展动态预测模型
12
作者 范雨娴 袁小康 +3 位作者 毛辉 杨舟非 张中杰 郭赖晗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烤烟赤星病、花叶病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病情预测模型,利用湘西州气象观测资料及烤烟K326病害测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确定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气象因子,并构建了病情发展动态... 为了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烤烟赤星病、花叶病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病情预测模型,利用湘西州气象观测资料及烤烟K326病害测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确定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气象因子,并构建了病情发展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烤烟赤星病、花叶病的主要致病气象因子为温度、风速、湿度,其中温度影响最大;低温高湿有利于烤烟赤星病发展,烤烟打顶前,高温低湿有利于烤烟花叶病发展;湿度在病情指数较小时影响不明显,病情指数达10以上时影响才显现;当病情指数较低时,较大的风速有利于烤烟赤星病发展,当病情指数较高时,较大的风速对烤烟赤星病发展不利。以致病气象因子结合前期病情指数构建的烤烟赤星病、花叶病发展动态预测模型,经独立数据检验,模拟预测较好,以期为湘西州烤烟赤星病、花叶病动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赤星病 花叶病 发展动态 预测模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州烤烟花叶病、赤星病的发病阈值研究
13
作者 张胜 范雨娴 +3 位作者 袁小康 何娜 张明发 毛云 《农技服务》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湘西洲烟草花叶病、赤星病的提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指标支撑,使用正态检验及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对湘西州龙山烟草花叶病、赤星病发病前后的有效积温、累积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气象因子,并通过正态拟合和回代检... 为湘西洲烟草花叶病、赤星病的提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指标支撑,使用正态检验及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对湘西州龙山烟草花叶病、赤星病发病前后的有效积温、累积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气象因子,并通过正态拟合和回代检验判断最佳阈值。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呈现移栽早,则发病早的特征。赤星病发病最佳气象阈值为移栽后有效积温>1 173℃·d;烟草花叶病发病最佳气象阈值为移栽后有效积温>252℃·d且累积水汽压>245 hPa,累积相对湿度>1 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26 烟草病害 花叶病 赤星病 发病阈值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期对湘西中海拔地区云烟87烤烟生长·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小康 张胜 +2 位作者 范雨娴 张明发 陈前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33-37,共5页
找出湘西自治州中海拔地区烤烟云烟87的最佳移栽期,为烤烟生产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湘西中海拔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5个移栽期作为5个不同处理:处理1(4月12日)、处理2(4月19日)处理3(4月26日)、处理4(5月3日)和处... 找出湘西自治州中海拔地区烤烟云烟87的最佳移栽期,为烤烟生产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湘西中海拔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5个移栽期作为5个不同处理:处理1(4月12日)、处理2(4月19日)处理3(4月26日)、处理4(5月3日)和处理5(5月10日),研究移栽期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19—26日移栽的烤烟在株高、中部叶面积和上部叶面积等关键农艺性状指标上表现最好;从产量、产值等关键经济性状指标看,4月19—26日是中海拔地区的云烟87最佳移栽期。从糖碱比和氮碱比等关键化学成分指标看,4月19日移栽的烤烟糖碱比和氮碱比最大,化学性状最优。≥10℃有效积温等气象因子与株高、茎围、叶长、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移栽期对湘西中海拔地区烤烟品种云烟87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4月19—26日是湘西中海拔地区云烟87的最佳移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期 烤烟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化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高度对烤烟湘烟7号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小康 张胜 +2 位作者 张明发 范雨娴 何娜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20-23,共4页
为了研究海拔高度对烤烟湘烟7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找出湘烟7号适宜种植的海拔高度,以湘烟7号为材料,于2021年、2022年连续2年在湘西自治州4个海拔高度(520、720、810、1080 m)开展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 为了研究海拔高度对烤烟湘烟7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找出湘烟7号适宜种植的海拔高度,以湘烟7号为材料,于2021年、2022年连续2年在湘西自治州4个海拔高度(520、720、810、1080 m)开展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烤烟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在海拔高度720 m处其农艺性状最佳;海拔高度对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影响较小;海拔高度对烤烟总糖、还原糖、烟碱等化学成分也有影响,化学成分在海拔高度520~720 m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湘烟7号 性状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序列的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伟国 彭嘉栋 +1 位作者 沈军 李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141-9145,共5页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MODIS 面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及重现期极端降水量的推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兵 章新平 +1 位作者 杨令 夏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资水流域各国家气象站1960-2016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过程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并基于数...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资水流域各国家气象站1960-2016年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过程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空间自相关分析、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推算了一定重现期各站点极端降水量值。【结果】①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空间上存在"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地处迎风坡的站点极端降水量值较大,盆地、背风坡处的站点极端降水量较小,极端降水量EOF分解特征向量主要存在3种典型模态,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全局型;20世纪80年代后年最大日降水量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集聚倾向,尤其是2000年后集聚趋势十分显著,表现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年最大过程降水量则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负相关性;②流域平均极端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最大日降水量气候增长率为2.8 mm/10 a,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极端降水量突变阶段,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化趋势均存在显著变化;上游地区极端降水量存在准周期变化规律,准周期为10 a左右;③50 a以上重现期极端降水量分布与极端降水量EOF分解特征向量分布形态高度一致;极端降水量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量随重现期显著增加,极端降水量小的站点,其极端降水量随重现期增加变化不明显。【结论】近年来频发的厄尔尼诺现象与资水流域极端降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关系密切,其中的具体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水流域 极端降水量 时空变异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暴雨洪涝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电英 杨乐清 龚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51-3353,共3页
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方法,对益阳市51年的暴雨洪涝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量为50~70 mm的暴雨风险水平全市基本上不存在空间差异,出现机率在50%以上,日降水量≥80 mm的暴雨空间分布不均,日降水量≥200 mm出现机率较小;年暴... 运用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方法,对益阳市51年的暴雨洪涝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日降水量为50~70 mm的暴雨风险水平全市基本上不存在空间差异,出现机率在50%以上,日降水量≥80 mm的暴雨空间分布不均,日降水量≥200 mm出现机率较小;年暴雨日数≤9 d时湖区风险高于山区,≥10 d时山区风险水平较高;年最大10 d降水量引起的重度洪涝山区的风险重于湖区;4~9月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涝风险安化最明显,轻度和中度洪涝均为4年一遇,重度洪涝为7年一遇;4~6月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涝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洪涝,且多出现在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 暴雨 洪涝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资水流域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兵 文强 +3 位作者 章新平 杨令 刘电英 杨乐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目的】更好地掌握湖南省资水流域汛期暴雨气候特征。【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全局Moran’s I指数、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湖南省资水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1980—2016年汛期(4—9月)暴雨日数、暴雨量、暴雨集中度... 【目的】更好地掌握湖南省资水流域汛期暴雨气候特征。【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全局Moran’s I指数、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湖南省资水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1980—2016年汛期(4—9月)暴雨日数、暴雨量、暴雨集中度、暴雨集中期的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基于Γ分布及"雨日-无雨日"演变的一阶Markov链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汛期30d内出现暴雨的概率。【结果】①资水流域汛期年均暴雨日数(暴雨量)空间分布上游较少,中下游较多,年均暴雨日数最高的可达5.4 d,最小的仅为1.9 d,年均暴雨日数(暴雨量)与地形关系密切,迎风坡处的站点年均暴雨日数(暴雨量)较大,背风坡、盆地处的站点其年均暴雨日数(暴雨量)较小;②暴雨日数(暴雨量)EOF分解存在全局型、南北型2种主要模态,以全局偏少出现年份最多;20世纪80年代为暴雨日数(暴雨量)偏少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偏多期,20世纪90年代为显著偏多期,中下游地区偏多特征尤其明显,偏少期时暴雨空间分布具有随机性,偏多期时暴雨空间分布正相关性显著;③流域平均暴雨日数、平均暴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其气候增长率分别为0.1 d/10 a、13.1 mm/10 a,年际变化中存在明显突变,突变节点在1987年前后;④流域汛期暴雨日数分布上高度集中,平均暴雨集中度高达0.82,暴雨集中期为6月26日,平均暴雨集中度有增加趋势,平均暴雨集中期有提前趋势;⑤流域各气象站汛期10 d内流域暴雨发生概率较低,20、30d内暴雨发生的平均概率分别为23.1%、32.2%,暴雨中心安化发生概率最高,分别为39.1%、46.0%,汛期30d内暴雨发生概率空间分布与平均暴雨日数分布类似,暴雨日数大的站点暴雨发生概率较高。【结论】地形不仅能影响暴雨的空间分布,也能影响暴雨集中度和集中期,湖南省资水流域暴雨日数(暴雨量)时空变化上整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年均暴雨日数大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偏涝或偏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资水流域 汛期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电网严重冰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晶昊 李国平 +1 位作者 杨令 刘甜甜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为研究2005年初和2008年初2次造成湖南电网严重冰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环流特征指数资料对过程期间高中低三层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分析... 为研究2005年初和2008年初2次造成湖南电网严重冰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环流特征指数资料对过程期间高中低三层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分析了两次冰冻天气过程中各项环流特征指数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副高强度持续偏强,中层有暖层存在,850hPa与700hPa有明显的逆温层,700hPa强劲的西南急流,850hPa南北温差锋区的建立和维持,异常强大的冷高压长时间控制是造成两次冰灾过程的主要原因;地面降水、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风向风速均与电线覆冰直径有关,温度垂直结构、环流指数和地形也与冰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冰冻成因分析 环流形势 影响因子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