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毅 吴佩 孟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90-491,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36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原发性大肠癌占同期收治原发性大肠癌的 2 6 % (36 /1390 ) ,同时性多原发癌占1 9% (2 6 /1390 ) ,异时...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36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原发性大肠癌占同期收治原发性大肠癌的 2 6 % (36 /1390 ) ,同时性多原发癌占1 9% (2 6 /1390 ) ,异时性多原发癌占 0 7% (10 /1390 )。同时性多原发癌根治术后 5年生存率为 6 6 7% ;异时性多原发癌第 1癌根治术后 5年生存率为 85 7% ,第 2癌根治术后 5年生存率为 6 0 0 %。结论 :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同时性多原发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同时应强调大肠单癌的术后随访以早期发现异时性多原发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性大肠癌 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2 位作者 朱美芳 陈晓鹏 汤荣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胰-肾联合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持续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5kU·kg-1·h-1或等量生理盐水直至术后。分别于术前...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胰-肾联合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持续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5kU·kg-1·h-1或等量生理盐水直至术后。分别于术前(T0)、受体动静脉吻合完毕开放时(T1)、开放后1h(T2)、2h(T3)、术毕(T4)各时点采外周动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g)及D-二聚体(D-D)浓度。结果两组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2、T3、T4时AT-Ⅲ明显高于T0时(P<0.05),Ⅰ组T3、T4时AT-Ⅲ明显高于Ⅱ组(P<0.05)。Ⅱ组T3、T4时Fig明显低于T0时,Ⅱ组T2时D-D明显高于T0时及Ⅰ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的凝血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凝血功能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毅 孟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 :探讨副乳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1980年至 1999年经治的 16例副乳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 ,副乳纤维腺瘤 5例 ,副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2例 ,副乳癌 9例 (其中 1例为腹股沟处 )。... 目的 :探讨副乳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 :对 1980年至 1999年经治的 16例副乳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 ,副乳纤维腺瘤 5例 ,副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2例 ,副乳癌 9例 (其中 1例为腹股沟处 )。分别予局部肿瘤切除和根治性切除 ,且 9例副乳癌病例术后均辅以化疗和放疗。 13例(81 3% )术后随访 1~ 10年 ,随访期间 3例副乳癌分别于术后 2年、2 5年和 4年因出现广泛转移而死亡 ;1例副乳腺癌术后 2年出现局部复发而再次手术 ,仍生存良好 (已存活 3年 ) ;其余各例随访中恢复满意。结论 :副乳腺可发生各种乳房良、恶性肿瘤的可能 ,其临床表现均与乳腺原发同名肿瘤相似。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良性副乳腺肿瘤应行包括全部副乳腺组织在内的局部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腺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发病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毅 孟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隐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22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以甲状腺其它疾病手术发现1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7例。22例均予手术治疗,并... 目的:探讨隐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22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以甲状腺其它疾病手术发现1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7例。22例均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进一步证实,淋巴结转移率36.4%。随访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年复发并予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4.5年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本病,其余各例均恢复满意。结论:隐性甲状腺癌的预后一般较好,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方法,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而无须做预防性颈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3 位作者 柳兆芳 朱美芳 戴泽平 陈晓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复制胰肾联合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乌司他丁15000IU.kg-1.h-1持续静脉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幼猪胰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复制胰肾联合移植模型,随机将配成12对的幼猪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乌司他丁15000IU.kg-1.h-1持续静脉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受体动-静脉吻合完毕开放时(T1)、开放后1h(T2)、2h(T3)、术毕(T4)采集外周动脉血3ml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术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2~T4时血浆TNF-α水平升高(P<0.05)。与C组相比,U组T1、T2及T4时血浆IL-8浓度降低(P<0.05),胰腺组织中MPO活性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且胰腺组织损害较轻。结论乌司他丁可能减轻嗜中性粒细胞(PMNs)黏附与聚集功能,减少氧自由基,下调TNF-α和IL-8,从而减轻移植胰腺组织再灌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再灌注损伤 胰-肾联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2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毅 吴佩 孟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9~1999年经治的 3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占 75 % ,平滑肌肉瘤12 5 % ,类癌 9 4% ,恶性淋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9~1999年经治的 3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病理类型为腺癌占 75 % ,平滑肌肉瘤12 5 % ,类癌 9 4% ,恶性淋巴瘤 3 1%。且 5 6 3 %发生于乳头区 (均为腺癌 )。 32例均予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率为71 9%。手术切除组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 ,6 9 2 % ,42 9% ;行姑息性转流手术者 ,平均存活 7 5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气钡造影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是本病的首选有效检查方法 ,结合病史并联用多项检查方法可望提高诊断率。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毅 孟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3-554,55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B)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2年至2001年经治的12例PMLB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术前均未确诊;均经手术治疗和进一步病理学确诊,手术方式为单纯乳腺切除5例,乳腺根治...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B)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2年至2001年经治的12例PMLB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术前均未确诊;均经手术治疗和进一步病理学确诊,手术方式为单纯乳腺切除5例,乳腺根治术3例,仿根治术4例。术后分别予化疗或放疗。其中10例获随访1-10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的播散和器官转移,平均生存22个月;现6例患者均仍存活,1例出现2次局部复发,均予再次手术,现已存活4.5年。结论: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PMLB以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为主,绝大多数为弥漫性、B细胞来源,而且至少大部分是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相关的。单纯乳腺切除或单纯乳腺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是较适宜的手术方法,同时术后足量(剂量和疗程)的联合化疗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病理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治疗84例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盖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的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治疗8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全部治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1%、85%、83%和8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行乳...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的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治疗8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全部治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1%、85%、83%和8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行乳腺癌根治术和Ⅰ期或Ⅱ期肿块<3cm者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 诊断 手术治疗 长期生存 回顾性 综合治疗措施 结论 目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18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盖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62-662,共1页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手术治疗 胃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例
10
作者 郭盖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常规冰冻活检 甲状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俊玲 陈斌 唐晓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1-1045,共5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2]。Paes等[3]发现,患者较高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肿瘤侵袭性弱及复发...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2]。Paes等[3]发现,患者较高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肿瘤侵袭性弱及复发风险降低有关,但相反地Trésallet等[4]认为BMI是PTC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质量指数 病理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调控JAK2/STAT3通路抑制直肠癌细胞活性和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胜建 丁美胜 +4 位作者 赵世明 范新宇 陈银 方锡才 应月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2,SOCS2)过表达对直肠癌细胞生长、运动和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HCT8细胞分为对照组、pcDNA组和pcDNA-SOCS2组,根据组别转染pcDNA空载体或pcDNA-SOCS2重组...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2,SOCS2)过表达对直肠癌细胞生长、运动和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HCT8细胞分为对照组、pcDNA组和pcDNA-SOCS2组,根据组别转染pcDNA空载体或pcDNA-SOCS2重组表达载体,RT-PCR检测SOCS2基因表达,Br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CS2、上皮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以及JAK2和STAT3的磷酸化。另设BALB/c nu/nu裸鼠分为对照组、pcDNA-SOCS2组,建立HCT8皮下移植瘤模型,称取移植瘤质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平均光密度,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JAK2和DTAT3磷酸化。结果:离体实验中,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00±0.00)比较,pcDNA-SOCS2组细胞SOCS2 mRNA水平(4.70±0.27)明显升高(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NA-SOCS2组细胞SOCS2蛋白表达(0.130±0.020)较对照组(0.010±0.005)明显上调(P=0.000)。BrdU阳性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cDNA-SOCS2组[(35.0±5.0)%]HCT8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6.0±3.4)%]明显升高(P=0.000)。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pcDNA-SOCS2组(89.0±10.0)HCT8细胞侵袭数目较对照组(87.0±13.0)明显减少(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NA-SOCS2组HCT8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水平(0.120±0.030)较对照组(0.010±0.004)明显升高(P=0.000),同时波形蛋白水平(0.008±0.004)和纤连蛋白水平(0.010±0.005)较对照组(0.170±0.024,0.070±0.020)明显降低(P=0.000),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00)。在体实验中,pcDNA-SOCS2组瘤体质量(0.14±0.06)较对照组(0.45±0.08)明显减轻(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DNA-SOCS2组Ki-67和VEGF平均光密度(17.0±6.0,7.0±6.0)较对照组(52.0±9.0,43.0±9.0)明显降低(P=0.000),瘤体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P=0.000)。结论:SOCS2过表达可抑制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和运动能力并促进其凋亡,这一作用与JAK2/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 细胞增殖 凋亡 JAK2/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