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原因及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向辉 鲁珊珊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7期160-161,共2页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探究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段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自动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张绵绵 范晔 康全影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94-98,共5页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污染防治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根本,把以水环境为核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对于雄安新区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取...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污染防治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根本,把以水环境为核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对于雄安新区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2021年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梳理了1980年以来不同时期各阶段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并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成效,结合当下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新要求,围绕“三水统筹”的系统治理思路,从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定位、重要手段、重要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水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建议,以期为实现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流域 水环境 治理 水环境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农村环境监测孝义河水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洋 李朋远 +4 位作者 陈海婴 李宁 何玮光 刘佳麟 张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93-96,122,共5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孝义河段2020-2023年6个监测断面4个主要水质指标COD_(Cr)、NH_(3)-N、TP、COD_(M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河段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孝义河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功能区的目标要求。但对单项污染指标进行评价时发现,下游思乡桥断面主要存在的污染指标因子为COD_(Mn)和COD_(Cr)。从评价结果来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孝义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质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保定市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农村环境监测 孝义河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生植物腐解释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佟霁坤 赵建国 +3 位作者 王军霞 李洪波 陈海婴 王红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431,共8页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植物衰败期腐解释放特征,采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水生植物进行了多维度调查,估算了典型优势水生植物菹草、篦齿眼子菜和莲的全氮、全磷、有机质腐解释放量,提出了白洋淀水生植物管理对策.结果表明...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植物衰败期腐解释放特征,采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水生植物进行了多维度调查,估算了典型优势水生植物菹草、篦齿眼子菜和莲的全氮、全磷、有机质腐解释放量,提出了白洋淀水生植物管理对策.结果表明:菹草、篦齿眼子菜和莲的腐解释放对白洋淀水质影响较大;易腐解组分在总生物量中的质量分数菹草为72%,篦齿眼子菜为40%,莲为12.14%;难腐解组分在总生物量中的质量分数菹草为28%,篦齿眼子菜为60%,莲为87.86%.优势水生植物全氮、全磷、有机质的释放效率不同,但所有植物腐解前期磷释放速率最快,菹草有机质的释放量最大.水生植物腐解释放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与水生植物生长周期密切相关,集中在优势种的腐解时期.为控制白洋淀水生植物腐解释放污染,应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及腐解释放规律,在5月中旬对菹草进行收割,9月中下旬对莲和篦齿眼子菜进行收割,并拓展水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水生植物 腐解释放 生长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营养状态及氮磷限制性评估与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佟霁坤 陈海婴 +2 位作者 马倩 鲁珊珊 马北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87-92,共6页
为探究白洋淀富营养状态及氮磷限制趋势变化特征,指导淀区水生态治理和管理实践,以白洋淀入湖区、湖心区、非湖心区8个监测点位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2022年连续5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淀区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值的时空差异性及叶绿素a与其... 为探究白洋淀富营养状态及氮磷限制趋势变化特征,指导淀区水生态治理和管理实践,以白洋淀入湖区、湖心区、非湖心区8个监测点位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2022年连续5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淀区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值的时空差异性及叶绿素a与其他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入湖区、非湖心区、湖心区,近5年富营养状态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呈现正相关,与透明度呈现负相关,与总氮无明显相关性;采蒲台、鸪丁淀、南刘庄、圈头点位氮磷比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特征;光淀张庄、烧车淀、枣林庄点位氮磷比呈现春秋接近,夏低,冬高的特征;端村点位季节间氮磷比差异不大。氮限制和氮磷双限占比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磷限制占比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为此,建议针对白洋淀不同淀区的氮磷限制特征,采取差异性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在持续减少外源性氮磷输入的同时,加强淀区水生植物衰败时氮磷释放的研究,规范水生植物管控措施,为草型浅水湖泊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富营养 氮磷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胺化芦苇基吸附剂的制备及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田佳旺 何珊珊 +1 位作者 张涛 秦哲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针对雄安新区芦苇资源浪费及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过程中吸附剂难以分离的问题,以废弃芦苇秸秆为原材料制备出了磁性胺化芦苇基吸附剂。综合考虑制备过程中试剂种类、试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对吸附剂的制备... 针对雄安新区芦苇资源浪费及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过程中吸附剂难以分离的问题,以废弃芦苇秸秆为原材料制备出了磁性胺化芦苇基吸附剂。综合考虑制备过程中试剂种类、试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对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吸附剂对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并通过SEM、VSM、FT-IR和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 g芦苇秸秆粉末加入5 mL环氧氯丙烷、2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5 mL三甲胺,在80℃下反应30 min制备的吸附剂对模拟污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3.2%。对硝酸盐氮的静态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动态吸附实验中吸附剂对硝酸盐氮最大的吸附量为12.74 mg/g,经过6次循环再生实验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表征结果显示磁性基团和季胺基团成功负载到材料表面,材料对硝酸盐氮的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综上,所制备的磁性胺化芦苇基吸附剂对水中硝酸盐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有望实现芦苇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芦苇秸秆 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河溶解有机质组成及来源探究
7
作者 李平 岳龙飞 +2 位作者 李洪波 杨茂森 孟捷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2,共9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方法解析府河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组分,开展DOM组分占比与人为排放情况、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府河水样DOM中共鉴定出4种荧光组分,其中两种类腐殖质(C1和C2)组分和一种类蛋白质...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方法解析府河水体中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组分,开展DOM组分占比与人为排放情况、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府河水样DOM中共鉴定出4种荧光组分,其中两种类腐殖质(C1和C2)组分和一种类蛋白质(C4)组分主要源于人为排放,一种类富里酸(C3)组分主要源于人为排放和自然源输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生物量与C1、C2、C3的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4的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会增加水体中的类蛋白质的含量。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类富里酸对微囊藻(蓝藻)和异极藻(硅藻)的增殖有积极影响,类蛋白质对囊裸藻(裸藻)和小球藻(绿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浮游植物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2013~2019年秋冬季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欢欢 牛璨 +5 位作者 张凯 黎洁 支敏康 罗宇骞 王涛 鲁珊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076-3087,共12页
为深入了解保定市空气质量状况,揭示保定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多尺度变化特征和突变特性,综合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保定市2013~2019年秋冬季PM10、PM_(2.5)、SO_(2)、NO2、CO和O_(3)-8h 6种常规大气污染... 为深入了解保定市空气质量状况,揭示保定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多尺度变化特征和突变特性,综合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保定市2013~2019年秋冬季PM10、PM_(2.5)、SO_(2)、NO2、CO和O_(3)-8h 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和秋冬季污染特征逐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O_(3)-8h外保定市其它各污染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全年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从31%下降到6.6%,整体呈好转趋势,但2013~2019年秋冬季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重度污染天数的81%~97%,秋冬季污染依然需要重视;小波分析结果显示,保定市秋冬季各污染物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周期震荡主要在20d准双周、50~90d左右的季节内震荡和90~110d的季节震荡3个时间尺度范围,污染物浓度存在的低频震荡与大气中存在的低频震荡密切相关;历年各污染物污染最严重的月份多集中在12月、1月和2月,主要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和相对静稳的大气条件有关;各污染物污染序列突变点多集中于10月和3月;2019~2020年秋冬季NO2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且突变点较往年提前1个月,这与疫情期间车辆排放大幅降低有直接关系;SO_(2)和CO在2013~2014年和2015~2016年秋冬季的突变点时间相近,这可能与冬季居民取暖散煤的不完全燃烧有关,2015年后保定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劣质散煤专项治理等措施后,2种污染物突变点时间存在差异,说明清洁取暖措施对降低SO_(2)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 时间尺度 突变点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地区河流水污染防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佟霁坤 陈海婴 +3 位作者 李宁 马倩 鲁珊珊 邸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95-99,共5页
白洋淀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生态支撑。保定市的河流作为白洋淀上游流域,对水环境管理、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2016~2020年期间保定市主要入淀河流水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明确了保定市... 白洋淀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生态支撑。保定市的河流作为白洋淀上游流域,对水环境管理、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2016~2020年期间保定市主要入淀河流水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明确了保定市河流水环境现状,即山区上游河段水质较好,下游平原河段主要接纳沿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相应河段水质状况尚未满足标准要求。对近2年保定市区域内入河入淀排污口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入河排污口对河流污染的影响仍然存在。为此,提出了持续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合理布局水质自动监测,加强环境风险监控、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完善辖区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健全保定市河流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污染 防治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