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离心柱法快速分离纯化神经节苷脂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江雁 张卫宁 +2 位作者 王仁杰 许玉茹 王梦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神经节苷脂的分离与纯化是研究组织细胞Gls组成、含量及代谢的基本手段 .但是以往的方法周期长、溶剂用量大 ,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微型离心柱快速分离Gls纯化法 ,标准Gls的回收率为97 64% ,n =7,CV <3% ,HPTLC图谱显示无丢带现象 .纯... 神经节苷脂的分离与纯化是研究组织细胞Gls组成、含量及代谢的基本手段 .但是以往的方法周期长、溶剂用量大 ,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微型离心柱快速分离Gls纯化法 ,标准Gls的回收率为97 64% ,n =7,CV <3% ,HPTLC图谱显示无丢带现象 .纯化样品只需十几个小时 ,操作简单 ,溶剂用量小 ,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微型离心柱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政刚 齐洪武 +5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王帅 赵亚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锐性剥离面神经上残存肿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45例(92%),次全切除4例(8%),全组无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2例(86%),术后2周功能保留36例(73%);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14%),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6%)。1例手术区血肿再手术清除。37例随访0.5~5年,平均2.8年,肿瘤无复发,均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肿瘤的全切率高,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地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脑内窥镜微创治疗
3
作者 樊丰势 王政刚 +3 位作者 张旭东 程建业 黄英雄 李建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脑内窥镜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8年5月,对1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在脑内窥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舌咽神经微血管减压/切断术。患侧耳后纵行发际内缘切口,桥小脑角... 目的探讨在脑内窥镜下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8年5月,对1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在脑内窥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舌咽神经微血管减压/切断术。患侧耳后纵行发际内缘切口,桥小脑角池释放脑脊液,形成操作通道,在脑内窥镜下广泛分离松解蛛网膜粘连,探查舌咽神经结构以及局部动脉走形。其中行舌咽神经切断术9例,单纯血管减压加舌咽迷走神经梳理7例。结果16例咽部疼痛术后均消失。16例随访3个月~8年,其中1~3年4例,3~8年2例。声音嘶哑2例,无吞咽困难,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微、视野清晰、操作精确、疗效确切、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脑内窥镜 微血管减压术 舌咽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青兰 齐树伦 唐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颅内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 89例恶性颅内肿瘤术前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恶性颅内肿瘤患者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 ( P <0 .0 1) ;9组症状群除 F...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颅内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 89例恶性颅内肿瘤术前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恶性颅内肿瘤患者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 ( P <0 .0 1) ;9组症状群除 F3 ,F 8外 ,余 7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 ( P <0 .0 1)。结论 恶性颅内肿瘤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且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和不同部位的恶性颅内肿瘤患者 ,其心理障碍程度有差异。临床上应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心理治疗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生颅内肿瘤 SCL-90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呼吸道管理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青兰 张卫宁 +1 位作者 唐飞 高亚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 (severeheadinjury ,SHI)后患者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 ,呼吸功能障碍是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参阅近年相关文献 ,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行气管切开、正确使用机械通气 ,是对SHI患者早期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道管理 SHI 低氧血症 气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政刚 王帅 +6 位作者 张旭东 张卫宁 樊丰势 宫凡 程建业 齐洪武 赵亚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48-45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人路,以Mayfied三头钉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作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人路,以Mayfied三头钉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作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再解剖瘤颈。结果 54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成功,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为好的患者48例,差者3例,死亡3例。 结论 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路径最短,视野角度最大,是手术治疗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治疗 患者 手术路径 评分量表 颧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齐洪武 王政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44-1146,共3页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神经外科 面部表情肌 慢性疾病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精神紧张 情绪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颅窝底肿瘤术后颅底重建与修复29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帅 王政刚 +3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2-692,共1页
关键词 前颅凹底肿瘤 脑脊液漏 颅底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1
9
作者 齐洪武 王政刚 +3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6例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结果手术中可见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4例(52.17%),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4例(30.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6例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结果手术中可见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4例(52.17%),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4例(30.43%),椎动脉和小动脉同时受压7例(15.22%),椎动脉压迫1例(2.18%)。38例手术后面肌抽搐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显著减轻。主要并发症包括眩晕、耳鸣(9例),听力下降或丧失(5例),脑脊液漏(1例),感染(2例)。无一例手术中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保证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痉挛 面部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政刚 齐洪武 +6 位作者 张旭东 张卫宁 樊丰势 宫凡 程建业 王帅 赵亚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925-926,共2页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巨大鞍结节脑膜瘤18例。偏侧生长的肿瘤选择翼点入路,先处理肿瘤基底减少血供,再充分利用鞍区脑池及肿瘤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蛛网膜界面,在保护好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16例(88.9%),次全切除2例(11.1%),无一例手术死亡。14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提高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鞍结节 脑膜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钛网板修补颅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晓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60-61,共2页
传统的颅骨修补多采用硅胶板、有机玻璃和白体颅骨,钛网板因具有抗压性较强、不引起排异反应、对组织刺激损伤小、不妨碍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颅骨缺损。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43例不同部位大而积颅骨... 传统的颅骨修补多采用硅胶板、有机玻璃和白体颅骨,钛网板因具有抗压性较强、不引起排异反应、对组织刺激损伤小、不妨碍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颅骨缺损。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43例不同部位大而积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成形钛网板进行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感染。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板 颅骨修补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体会
12
作者 张旭东 王政刚 +5 位作者 宫凡 张卫宁 程建业 齐洪武 王帅 赵亚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66-68,共3页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 32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34枚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6枚 ,后交通动脉瘤 14枚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枚 ,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各 1枚。随后用...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 32例 ,发现颅内动脉瘤共 34枚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6枚 ,后交通动脉瘤 14枚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枚 ,大脑后动脉 ,眼动脉各 1枚。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2例 (34枚 )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其中完全致密栓塞 (瘤颈完全封闭 ) 2 0例 ,部分栓塞 (瘤体、瘤颈可见残余 ) 12例。并发动脉瘤破裂 1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 2例 ,治疗后 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 1年内随访 6例 7枚动脉瘤 ,无明显变化。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常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可控电解弹簧圈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记忆功能的双重特征:损伤与保存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晓生 王梦寅 +5 位作者 皇甫恩 苗丹民 王小英 刘宁 王家同 杨桂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该研究探讨了中─重型闭合性脑外伤患者及对照被试(各17名)在对单个汉字不同水平的加工后,其外显记忆(自由回忆、再认)和内隐记忆(汉字补笔起动效应)的若干特点。发现:患者组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正常;两组被试在深层意义... 该研究探讨了中─重型闭合性脑外伤患者及对照被试(各17名)在对单个汉字不同水平的加工后,其外显记忆(自由回忆、再认)和内隐记忆(汉字补笔起动效应)的若干特点。发现:患者组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正常;两组被试在深层意义加工中的外显记忆均强于在浅层表面加工中的外显记忆,这种语义易化现象以耗费更多的认知努力为代价,其中患者组耗费的尤多,而记忆效率却不及对照组。综上,脑外伤患者记忆功能呈损伤和保存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患者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认知 记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