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的识别与验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2.2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的识别与验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2.2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ICU首日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等89个临床特征,首先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进行表型识别,然后应用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轻量级梯度增强机)进行表型预测,并结合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算法SHAP识别重要特征;最后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对各表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与临床结局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在22517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现了3种临床特征及结局显著不同的临床表型。其中表型1患者的死亡风险最高(28 d死亡率为46.4%),以肾功能异常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升高为主;表型3患者的死亡风险最低(28 d死亡率为11.2%),神经功能评分最佳。通过可解释性机器学习,识别出阴离子间隙、血尿素氮、肌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6个特征(首日最差值)在表型识别(AUC≥0.89)和表型预后预测(AUC≥0.74)方面表现良好。在患者出ICU后28 d、60 d、90 d及1年内,表型3的死亡风险均最低(HR<1)。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识别了3种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脓毒症临床表型,并筛选出6个关键临床特征,预期将在脓毒症亚型分类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以上的膝骨关节病(包括膝骨关节炎和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2024年11月10日对入组患者统一进行1次末次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假体生存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年、末次随访时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屈伸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价TKA临床疗效,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Likert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1993—2002年间,北京协和医院行初次TKA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患者共226例(246膝)。其中104例(131膝)获得末次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分析,包括21例(24膝)假体在位,18例(18膝)因各种原因行二次手术,65例(89膝)因非TKA术原因死亡。截至末次随访,平均随访≥20年的患者共29例(35膝),完成HSS评分、ROM测定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者12例(16膝)。Kaplan-Meier曲线显示,10年、15年、20年、25年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3.6%、92.4%、89.8%、71.8%。末次随访时HSS评分虽较术后随访10年时有所降低[(84.69±11.03)分比(95.25±13.32)分,P<0.05],但较术前显著改善[(84.69±11.03)分比(58.75±7.19)分,P<0.05]。术前、术后随访10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ROM分别为(93.44±17.30)°、(101.88±13.33)°、(91.56±15.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10膝(62.50%)评分为4分(非常满意),余6膝(37.50%)均为3分(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TKA治疗膝骨关节病远期假体生存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今后老年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tuberculosis”和“elderly”等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今后老年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tuberculosis”和“elderly”等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3篇,限定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使用VOSviewer 1.6.18、CiteSpace 6.1.R6及Bibliometrix软件,对发文量、国家/地区与机构分布、作者、期刊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突现词识别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年发文量由2000年的50篇增至2024年的350篇,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9%。发文涉及167个国家/地区和1442种期刊。发文量居前的国家为美国(996篇)、中国(598篇)、英国(400篇)、南非(332篇)和印度(319篇),合计占总量的64.3%。高产机构包括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94篇)、开普敦大学(91篇)及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80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热点集中于老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HIV合并感染与免疫衰老机制、诊断技术及治疗优化,其中“免疫衰老”为近年突现研究前沿。结论:老年结核病研究持续活跃,但国际合作与交叉领域融合有待加强。应聚焦免疫衰老机制、快速诊断技术与个体化防控策略,以提升老年结核病的防治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者临床表型的识别与验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2.2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ICU首日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措施等89个临床特征,首先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进行表型识别,然后应用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轻量级梯度增强机)进行表型预测,并结合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算法SHAP识别重要特征;最后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对各表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与临床结局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在22517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现了3种临床特征及结局显著不同的临床表型。其中表型1患者的死亡风险最高(28 d死亡率为46.4%),以肾功能异常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升高为主;表型3患者的死亡风险最低(28 d死亡率为11.2%),神经功能评分最佳。通过可解释性机器学习,识别出阴离子间隙、血尿素氮、肌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6个特征(首日最差值)在表型识别(AUC≥0.89)和表型预后预测(AUC≥0.74)方面表现良好。在患者出ICU后28 d、60 d、90 d及1年内,表型3的死亡风险均最低(HR<1)。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识别了3种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脓毒症临床表型,并筛选出6个关键临床特征,预期将在脓毒症亚型分类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文摘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以上的膝骨关节病(包括膝骨关节炎和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2024年11月10日对入组患者统一进行1次末次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假体生存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年、末次随访时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屈伸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价TKA临床疗效,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Likert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1993—2002年间,北京协和医院行初次TKA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患者共226例(246膝)。其中104例(131膝)获得末次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分析,包括21例(24膝)假体在位,18例(18膝)因各种原因行二次手术,65例(89膝)因非TKA术原因死亡。截至末次随访,平均随访≥20年的患者共29例(35膝),完成HSS评分、ROM测定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者12例(16膝)。Kaplan-Meier曲线显示,10年、15年、20年、25年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3.6%、92.4%、89.8%、71.8%。末次随访时HSS评分虽较术后随访10年时有所降低[(84.69±11.03)分比(95.25±13.32)分,P<0.05],但较术前显著改善[(84.69±11.03)分比(58.75±7.19)分,P<0.05]。术前、术后随访10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ROM分别为(93.44±17.30)°、(101.88±13.33)°、(91.56±15.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10膝(62.50%)评分为4分(非常满意),余6膝(37.50%)均为3分(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TKA治疗膝骨关节病远期假体生存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文摘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的全球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今后老年结核病的研究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tuberculosis”和“elderly”等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3篇,限定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使用VOSviewer 1.6.18、CiteSpace 6.1.R6及Bibliometrix软件,对发文量、国家/地区与机构分布、作者、期刊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突现词识别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2000—2025年老年结核病研究年发文量由2000年的50篇增至2024年的350篇,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9%。发文涉及167个国家/地区和1442种期刊。发文量居前的国家为美国(996篇)、中国(598篇)、英国(400篇)、南非(332篇)和印度(319篇),合计占总量的64.3%。高产机构包括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94篇)、开普敦大学(91篇)及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80篇)。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热点集中于老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HIV合并感染与免疫衰老机制、诊断技术及治疗优化,其中“免疫衰老”为近年突现研究前沿。结论:老年结核病研究持续活跃,但国际合作与交叉领域融合有待加强。应聚焦免疫衰老机制、快速诊断技术与个体化防控策略,以提升老年结核病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