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实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总黄酮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洪政 刘伟 +6 位作者 张琳 丛赢 昝鹏 王化 祖元刚 陈华峰 赵修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6-860,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mL·g^(-1))、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黄酮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体积质...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牡丹种皮黄酮,通过乙醇体积分数、液固体积质量比(mL·g^(-1))、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牡丹种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种皮黄酮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0:1,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140 W,牡丹种皮黄酮得率为46.50‰。经过柱层析纯化后,牡丹种皮黄酮中含有203.5mg·g^(-1)槲皮素和23.2mg·g^(-1)木犀草素。大鼠体内实验证明牡丹种皮黄酮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提取 牡丹种皮 黄酮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提取紫丁香花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佳怡 黄磊磊 +2 位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建立一种环保高效的紫丁香花多酚提取方法并研究丁香花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了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法(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紫丁香花多酚进行提取。首先,筛选出氯化胆碱-苹果酸(摩尔比1:1.5)作为提取溶剂,以单因素实... 为建立一种环保高效的紫丁香花多酚提取方法并研究丁香花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采用了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法(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对紫丁香花多酚进行提取。首先,筛选出氯化胆碱-苹果酸(摩尔比1:1.5)作为提取溶剂,以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为优化关键因素,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并研究紫丁香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30 g/mL,超声功率300 W时,紫丁香多酚提取量可达52.19±0.13 mg/g,显著高于传统水提法和有机溶剂(60%乙醇、甲醇)提取法(P<0.05)。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当紫丁香花多酚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28%和52.57%。综上,超声协同低共熔溶剂提取法能够绿色、高效地提取紫丁香多酚物质,为紫丁香提取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花 总多酚 超声 低共熔溶剂(DESs)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丁香叶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磊磊 刘佳怡 +2 位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 为研究丁香叶中总黄酮的高效提取方法,本文首次采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对4种丁香叶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纤维素酶用量、p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对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检测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加酶量2%,pH5.5,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400 W,乙醇体积分数63%,温度56℃,液料比30:1(mL/g),在该条件下,小叶丁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为32.21±0.16 mg/g,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32.57 mg/g接近。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丁香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白丁香>紫丁香;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小叶丁香>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法能高效提取丁香叶中的总黄酮,且丁香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叶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丁香花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天怡 张庆芬 +2 位作者 黄磊磊 刘佳怡 杨逢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243,共11页
采用酶辅助超声提取法提取白丁香花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RSM)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白丁香花多糖得率的影响。将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离子色谱法(IC)、紫外... 采用酶辅助超声提取法提取白丁香花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RSM)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白丁香花多糖得率的影响。将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离子色谱法(IC)、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多糖的初步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白丁香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40℃、加酶量(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2.2%、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白丁香花多糖的得率为3.03%±0.09%。经DEAE-52纤维素柱纯化后得到4个组分的多糖,收集主要组分SP-c;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后得到SP-c-1组分。得出SP-c-1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18.39:11.13:8.96:2.61:1:0.83:0.57。SP-c-1重均分子量(Mw)为14069 Da,数均分子量(Mn)为13637 Da,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含D-葡萄吡喃糖构型。SP-c-1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0.87、1.355 mg/mL。SP-c-1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丁香花 多糖 结构表征 酶辅助超声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牡丹果荚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洪政 李媛媛 +3 位作者 刘伟 王化 祖元刚 赵修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ostii cv.‘Fengdaibai’)果荚为原料,研究了牡丹果荚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牡丹果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例三因素三水平... 以凤丹白牡丹(Paeonia ostii cv.‘Fengdaibai’)果荚为原料,研究了牡丹果荚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牡丹果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例三因素三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的牡丹果荚多糖提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80目、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0min、液固比例20mL·g-1,并采用终浓度为80%的乙醇进行沉淀析出。在此条件下,牡丹果荚多糖的得率预测值为8.76%,验证值为8.77%。采用DPPH和还原力体系检测了牡丹果荚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牡丹果荚多糖具有一定水平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果荚多糖 响应面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学科 刘文俊 +4 位作者 朱明华 张宝友 孟令君 项凤影 高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0-764,769,共6页
综述酚醛树脂发展史、种类、合成机理及进展,由于木质素分子中有酚羟基和醛基,因此使用木质素既可改善胶粘剂的性质,又可节约苯酚的用量,降低甲醛释放量,达到废物利用与保护环境的目的。重点论述了新型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尤其木质... 综述酚醛树脂发展史、种类、合成机理及进展,由于木质素分子中有酚羟基和醛基,因此使用木质素既可改善胶粘剂的性质,又可节约苯酚的用量,降低甲醛释放量,达到废物利用与保护环境的目的。重点论述了新型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尤其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并对新型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合成机理 改性 复合材料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7
作者 郭东杰 顾成波 +2 位作者 祖元刚 李旺 赵修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71,共5页
为提高牡荆苷的水溶性和体外溶出度,采用反溶剂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体外溶出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得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35.7±10)nm,Zeta电位为(-17.... 为提高牡荆苷的水溶性和体外溶出度,采用反溶剂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体外溶出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得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135.7±10)nm,Zeta电位为(-17.05±1.40)mV,SEM扫描结果显示牡荆苷纳米粒子以近球形形态存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及红外光谱证实牡荆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中牡荆苷纳米粒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牡荆苷纳米混悬液冻干粉的体外溶出度与原药相比显著提高,5 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药物原药的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纳米混悬剂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茶子叶片总酚、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邹维娜 王微 +2 位作者 徐启江 杜伟伟 李灵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 目的: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及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总酚和总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微波辅助提取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并与超声提取、索氏提取进行比较。采用DPPH和FRAP法对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液固比39∶1 m L/g,乙醇浓度57%,提取时间15 min和微波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酚及总黄酮的提取量分别为99.89、38.16 mg/g。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香茶藨子叶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445 mg/m L,此外其还有较高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4.832 mmol/g。结论:优选的总酚、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香茶藨子叶片中总酚及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藨子 总酚 总黄酮 响应面法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凤杰 刘瑞斯 +2 位作者 彪林海 祖元刚 刘志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4-690,共7页
奥沙利铂被称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特别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分子,但它与DNA分子形成的关键结构和作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探索奥沙... 奥沙利铂被称为第三代铂类药物,特别对胃肠道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DNA分子,但它与DNA分子形成的关键结构和作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探索奥沙利铂与DNA在活体外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揭示奥沙利铂产生抗癌作用的主要分子结构基础.首先使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较高浓度奥沙利铂与DNA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观察了不同浓度奥沙利铂与质粒DNA在37℃条件下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结构形貌变化,分析了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过程.高分辨原子力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奥沙利铂与DNA作用后可导致质粒DNA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DNA分子逐渐由伸展的链状变化为相互缠绕并带有许多结点的紧密结构,最终变化为更紧密的球状结构.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可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和静电作用使质粒DNA逐渐凝集为紧密的球状结构,这种结构可能对奥沙利铂的抗癌活性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DNA 高定向热解石墨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祖元刚 胡艳 姜守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4-640,共7页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m L^(-1))1∶3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本文也对红松多酚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杨树多酚、蓝莓多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01~100μg·m L^(-1)范围内,3种多酚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大小顺序为:蓝莓多酚>红松多酚>杨树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多酚 超声波提取 抗炎活性 杨树多酚 蓝莓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木豆根中染料木素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霄 段明慧 +2 位作者 潘有智 张东阳 段喜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6-759,共4页
以木豆根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木豆根中主要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 以木豆根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木豆根中主要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68℃,固液比为32∶1 mL.g-1,乙醇浓度为78%,提取功率700 W,提取时间15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染料木素的提取率可达到0.465±0.032 mg.g-1。本研究对于微波提取技术的应用及木豆根的开发和利用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根 染料木素 微波辅助提取 Box—Be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檗果实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及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小强 刘帅 +2 位作者 于雯 高源 张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檗果实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检测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应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精油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檗果实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检测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应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精油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BGC-823这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经GC-MS分析,从黄檗精油中共鉴定出39个成分,主要有β-蒎烯、β-氧化石竹烯、3-亚甲基-4-异丙烯基环己醇、西松烯等。精油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对肿瘤细胞株A-549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不显著,但对He La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果实 精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细胞毒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4 位作者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孟庆焕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提取木质素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其最优工艺条件是:碱量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5 h,碱木质素与甲醛质量比3∶1。在此条件下获得羟甲基化改性乙醇法木...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提取木质素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其最优工艺条件是:碱量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5 h,碱木质素与甲醛质量比3∶1。在此条件下获得羟甲基化改性乙醇法木质素羟甲基含量最高可达到11.56%,游离甲醛含量为0.257%,本研究为实现乙醇法木质素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乙醇法木质素 乙醇 羟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多肽Trp-Cage折叠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晓敏 袁晓辉 +3 位作者 薛书蕾 查岭生 王光利 张海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42-1850,共9页
蛋白质折叠是目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解蛋白质结构折叠机制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生命科学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且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蛋白质大多数在数十毫秒、微秒或... 蛋白质折叠是目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理解蛋白质结构折叠机制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生命科学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且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蛋白质大多数在数十毫秒、微秒或几秒内完成自我折叠过程,但其折叠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结构精细转变却在纳秒甚至更短时间尺度内完成.由于其折叠时间分辨率的限制,目前无论是从常规实验还是理论计算角度对其研究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蛋白质折叠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以结构典型且可快速折叠的人工设计多肽Trp-cage为例,主要对其折叠过渡温度、折叠形成模型及其肽链上关键氨基酸残基在折叠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综述了模型多肽Trp-cage的折叠动力学行为分别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就如何有效化解蛋白质残基间相互作用网络进而降低其折叠机制的复杂性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不仅有助于阐明该迷你蛋白Trp-cage快速折叠、稳定形成的驱动力成因,而且也能为蛋白质折叠机制研究和多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与理论模拟 折叠机制 过渡温度 残基突变 关键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莹 陈小强 +3 位作者 路祺 祖元刚 高悦 项凤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6-379,共4页
北五味子含有木脂素、三萜、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从改善运动能力、动作准确性、精神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血管系统以及应激反应等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方... 北五味子含有木脂素、三萜、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从改善运动能力、动作准确性、精神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血细胞和血管系统以及应激反应等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在五味子对健康人群保健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和小结,以期为北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健康人群 保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牡荆苷微粉工艺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旺 王秋雪 +4 位作者 顾成波 祖元刚 赵修华 付丽楠 郭东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牡荆苷溶出度,本实验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水为反溶剂)对牡荆苷原粉进行超细化研究。考察了药物浓度、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搅拌转速及表面活性剂(PVP、Tween80、SDS)对牡荆苷微粉粒径的影响,确定牡荆苷... 为了提高牡荆苷溶出度,本实验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水为反溶剂)对牡荆苷原粉进行超细化研究。考察了药物浓度、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搅拌转速及表面活性剂(PVP、Tween80、SDS)对牡荆苷微粉粒径的影响,确定牡荆苷微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药液浓度为30 mg·mL-1,反溶剂与溶剂体积比为15∶1,搅拌转速为1 500 r·min-1,反溶剂中表面活性剂PVP浓度为8 mg·mL-1,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牡荆苷微粉平均粒径为291.1 nm;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DSC)、红外光谱(FTIR)对牡荆苷原粉与微粉进行了表征,与原粉相比牡荆苷微粉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其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苷 反溶剂重结晶 微粉化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诱变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形态参数、光合能力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洪政 郭晓瑞 +3 位作者 唐中华 于景华 祖元刚 张学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未经太空诱变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对照,研究了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诱变后迷迭香在形态参数、光合作用以及次生产物代谢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太空诱变后,迷迭香优良株系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 以未经太空诱变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为对照,研究了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诱变后迷迭香在形态参数、光合作用以及次生产物代谢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太空诱变后,迷迭香优良株系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生物量等形态参数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反映迷迭香可采收量的地上部生物量,比诱变前提高了1.24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光合能力的提升是迷迭香诱变株系形态参数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迷迭香诱变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而光补偿点则明显下降。作为迷迭香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鼠尾草酸、迷迭香酸和精油的含量在太空诱变株系中明显高于对照,并且精油中主要组分的比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太空诱变中迷迭香可获得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有益突变,从而证明航天育种技术在迷迭香优良品种选育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形态参数 光合作用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热水浸提五味子多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莹 王洪源 +2 位作者 周宇航 冯晗珂 陈小强 《特产研究》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以五味子干粉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五味子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1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18.61%;热水浸提的最... 以五味子干粉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和热水浸提法提取五味子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1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18.61%;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0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3h、醇沉浓度80%,平均得率9.35%。同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2种方法的多糖含量分别为54.13%和52.38%。超声波辅助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和含量均优于热水浸提法,提取率是热水浸提法的近2倍。而且,超声波辅助提取还具有温度低、效率高和方便操作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热水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白前后塔拉纤维剩余物的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祺 彪林海 +4 位作者 徐蕾 孟永斌 祖元刚 聂思铭 孟庆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1-794,共4页
对塔拉纤维剩余物和漂白塔拉纤维剩余物的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对底物样品浓度倒数和酶促反应速度倒数作图构建米氏方程,通过计算两种底物的Km值,即塔拉纤维剩余物Km为12.73 mg·m L-1,漂白塔拉纤维剩余... 对塔拉纤维剩余物和漂白塔拉纤维剩余物的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对底物样品浓度倒数和酶促反应速度倒数作图构建米氏方程,通过计算两种底物的Km值,即塔拉纤维剩余物Km为12.73 mg·m L-1,漂白塔拉纤维剩余物Km为192 mg·m L-1,表明塔拉纤维剩余物比漂白后的塔拉纤维剩余物更适合做纤维素酶的酶解底物;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漂白塔拉纤维剩余物中木质素成分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拉 纤维剩余物 漂白 酶动力学 米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法提取植物纤维剩余物中木质素的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蕾 孟永斌 +5 位作者 张子东 路祺 刘英 孟庆焕 聂思铭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以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分别以乙醇和碱为溶剂,分离提取得到乙醇法木质素和碱法木质素,两种木质素的酚羟基、羧基、总羟基和羰基活性官能团含量,为实现有机法木质素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木质素 碱法木质素 乙醇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