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盘羊食性与肠道微生物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娇 迪拉拉·托留 +3 位作者 徐文轩 吴永杰 汪沐阳 杨维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43,共15页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份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新鲜粪样,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和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帕米尔盘羊冷暖季的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帕米尔盘羊共采食36科57属植物,其冷暖季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主要食物均为蔷薇科(Rosaceae)与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帕米尔盘羊冷季营养生态位宽度为3.18,暖季为2.94。该种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多种食物与肠道微生物丰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帕米尔盘羊肠道微生物随着其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宿主在食物缺乏的冷季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与吸收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这有助于宿主更有效地利用氮和能量沉积,提高了盘羊在严酷冬季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与其肠道微生物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盘羊 DNA宏条形码技术 16S rRNA 食性 肠道微生物 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道德 熊建利 +1 位作者 冯斌 屈斌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数据是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2002年8月中下旬、2002年11月中旬,对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作者1984年6~7月和1993年8月在该保护区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类1目6科23种、爬行类2目9科39种。其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54种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并以46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虎纹蛙Hoplobatrachu srugulos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余61种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4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14种为中国特有种;23种资源量丰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新种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hen,Jiang et Yang,2007的模式标本产地。根据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 南岭山脉 生物多样性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两栖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夏中荣 陈晓虹 梁俊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11,共5页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坡物种丰富、群落多样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两栖动物 多样性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牧草地群落、环境的关系及防控阈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明坤 班英 +6 位作者 索郎夺尔基 秦盈 韩立亮 杜颜如 王新 陈治兴 周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13,共13页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 为揭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与放牧高寒草地群落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正常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阈值,采用传统地面样方结合无人机低空影像采集识别的研究方法,获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夏季牧场50个调查样地的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草地群落特征数据,经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偏好栖息于南、西朝向,坡度5~15°的缓坡草地,总洞口密度与坡度显著正相关;(2)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与植被盖度、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显著负相关,随着总洞口密度增加,植被盖度降低,群落平均高度、Patrick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初步判定若尔盖放牧高寒草地的高原鼠兔洞口密度的防控阈值为1000个/hm^(2)。研究结果为川西北高原鼠兔的危害快速识别和牧草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高寒草地 无人机 生境选择 种群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秋竹 吴思娴 +4 位作者 余洋 秦朗 许文明 应斌武 孙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2,共9页
2019年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肺炎,由WHO命名为COVID-19。由于2019-nCoV是新发病毒,因此可用的诊断工具非常少,已表明2019-nCoV比SARS-CoV和MERS-CoV的传染性更强,并且COVID-19在短时间内发病数增加迅速,蔓延全... 2019年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肺炎,由WHO命名为COVID-19。由于2019-nCoV是新发病毒,因此可用的诊断工具非常少,已表明2019-nCoV比SARS-CoV和MERS-CoV的传染性更强,并且COVID-19在短时间内发病数增加迅速,蔓延全球。因此,该文依照文献调研及引文分析方式,对COVID-19的诊断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将其与SARS、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技术对比,对该疾病的精准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控制并及时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2019-nCoV SARS MERS 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宜宾地区云豹的潜在猎物资源与潜在栖息地景观格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焱文 李蔓 +4 位作者 李东睿 廖婷 冉江洪 杨旭煜 杜一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90,共10页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习性隐秘且树栖性强,我国对其野外生存状况鲜有研究。四川省宜宾市是云豹的历史分布区,自2007年发现云豹实体后再无记录...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习性隐秘且树栖性强,我国对其野外生存状况鲜有研究。四川省宜宾市是云豹的历史分布区,自2007年发现云豹实体后再无记录报道。2018—2019年,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宜宾市可能有云豹分布的3个县(长宁县、兴文县和珙县)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未发现云豹的活动痕迹或实体;(2)共记录到云豹潜在猎物13种:哺乳动物7种、鸟类6种。(3)适宜云豹生存的阔叶林面积较小,仅有172.37 km 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6.77%;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515.95 km 2,占50.21%,但潜在栖息地被道路切割严重,最大斑块面积为230.39 km 2,最小斑块面积为48.85 km 2。研究表明,云豹现有潜在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其偏好的阔叶林面积小、猎物资源匮乏,较难持续维持云豹种群的稳定发展。建议开展长期的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同时加强生境恢复和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豹 猎物 潜在栖息地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萍萍 樊星 +4 位作者 陈洋 郑冰权 曾涛 余洋丽娜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 2022年6—11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开展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214号,经鉴定隶属于13目95科424种。在昆虫类群组成上,鳞翅目Lepidoptera占优势,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物种数占比分别为58.96%、17.45%、6.37%。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昆虫2种(三尾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和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种(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3种生境类型的昆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为次生林(6.63,29.62)>人工林(6.53,22.48)>居民农耕地(6.12,19.84);优势度指数为居民农耕地(0.07)>次生林(0.06)>人工林(0.04);均匀度指数为人工林(0.94)>居民农耕地(0.91)>次生林(0.88)。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昆虫资源基础数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和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 昆虫资源 多样性保护 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穆秀鑫 孙鸿鸥 +5 位作者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 综合海拔、植被类型、主食竹分布等环境因子,基于MaxEnt模型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生境的适宜性评价,发现大熊猫偏好海拔2 700~3 500 m、坡度10°左右有竹子分布且郁闭度在75%以上的林地活动。在此基础上叠加地灾影响范围,根据适宜生境的分布特征和地灾影响情况,识别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重点区域,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地灾影响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生长相关SSR_(S)多态性与性状关联分析
9
作者 颉江 刘乙 +2 位作者 龚全 周闯 覃川杰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研究选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微卫星位点gh-GA和生长性状QTL定位点区域内微卫星pfu11克隆序列pfu11-CA位点,分析同一批次繁殖的12月龄、体质量1 g左右的300尾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主要生... 本研究选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微卫星位点gh-GA和生长性状QTL定位点区域内微卫星pfu11克隆序列pfu11-CA位点,分析同一批次繁殖的12月龄、体质量1 g左右的300尾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位点gh-GA在267尾样本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_(a))为6,观测杂合度(H_(o))为0.801,期望杂合度(H_(e))为0.74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8;位点pfu11-CA共有292尾样本获得分型结果,N_(a)为5,H_(o)为0.592,He为0.623,PIC为0.548。这两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h-GA位点DE基因型的全长显著高于DF和CE基因型,DE基因型的体长显著高于AF、DF和CE基因型。pfu11-CA位点BC基因型的全长和体长均极显著高于DE基因型,AC和BC基因型的全长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E和DE,AC和BC基因型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DE。gh-GA位点的DE基因型,以及pfu11-CA位点的AC和B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这两个位点可作为生长性状的候选位点。本研究可为开展黄颡鱼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研究提供可靠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生长激素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酸乳球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庆庆 黄飞云 +2 位作者 唐永军 范振鑫 岳碧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动物肠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种动物身上,包括家养动物和圈养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引发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野生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该... 动物肠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种动物身上,包括家养动物和圈养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引发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野生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该菌株对动物胃肠环境适应性强,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具备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该菌株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中华蟾蜍 益生菌 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组合后根际微生物及水净化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淑英 周元清 +2 位作者 胡承 章新 和桂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3,共6页
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多集中于用单一生态型的水生植物或通过水生植物配置进行,而把多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使用还少见报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也有类似情况。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慈姑(Sagittaria ... 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多集中于用单一生态型的水生植物或通过水生植物配置进行,而把多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使用还少见报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也有类似情况。实验选择了三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镶嵌组合(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挺水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漂浮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沉水植物)后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镶嵌组合后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去除效果明显,并且能够长期维持此净化效果;(2)植物根际细菌与TN的变化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真菌、放细菌与TN的去除关系不大;(3)TP的去除与微生物的相关性不高,TP的去除主要是水生植物的作用;(4)被净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一直维持一个低水平状态,说明水质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微生物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缪宁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马姜明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889-3897,共9页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附生生物多样性、动物活动和动物多样性、树木更新、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绿树保留"的经营方式是基于保留木生态效益的实践应用,它可有效减少采伐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损失。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受到强度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多种生态效应,可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木 退化森林 生态效应 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82
13
作者 刘世荣 马姜明 缪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8,共7页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高度凝练出了天然林动态干扰与保育技术、典型退化天然林的生态恢复技术和天然林景观恢复与空间经营技术等三方面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天然林保护与生...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高度凝练出了天然林动态干扰与保育技术、典型退化天然林的生态恢复技术和天然林景观恢复与空间经营技术等三方面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体系,对今后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生态恢复 理论与技术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油及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鹏 蒋卫东 +2 位作者 刘颖颖 颜钫 陈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2,419,共6页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 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是多样化的。通过对麻疯树,青刺果及乌桕三种产于西南的油料植物油分的理化性质及它们的生物柴油进行GC/MS分析,以麻疯树油为参照油分,对比青刺果油和乌桕油,找出适合作生物柴油油料植物油分的特点,为生物柴油油料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油 青刺果油 乌桕油 脂肪酸 生物柴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和PCR-DGGE技术分析水晶肘花胀袋的微生物原因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鹏 王艳 +2 位作者 黄敏 陈浩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56-360,共5页
为了探索真空包装肘花胀袋的原因,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从正常和胀袋的肘花产品中分离纯化到的14和18株菌进行种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胀袋组中含有对照组没有的细菌种类,这些菌株主... 为了探索真空包装肘花胀袋的原因,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从正常和胀袋的肘花产品中分离纯化到的14和18株菌进行种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胀袋组中含有对照组没有的细菌种类,这些菌株主要是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该属的另一株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这些菌株主要是包括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内的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推断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存在可能是引起产品胀袋从而使产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花 胀袋 16Sr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枯草芽孢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辣椒酱贮藏过程中残留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文 汪先丁 +3 位作者 高鹏 杨虎 赵敏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运用PCR-DGGE法分析贮藏终点辣椒酱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辣椒酱中微生物减少了90%以上,残留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CR-DGGE检测发现贮藏终点辣椒酱中主要残留细菌为乳酸菌(Pediococcus sp.和Lac-tobacillus sp.)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因此,热处理可使辣椒酱中部分微生物致死、亚致死或转为"存活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但残留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乳酸菌可能导致辣椒酱的腐败。有效控制芽孢杆菌将是延长辣椒酱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货架期 菌落总数 PCR-DGGE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生土类型对岩石边坡人工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培俊 艾应伟 +3 位作者 陈朝琼 李伟 王倩 裴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3-208,共6页
针对川中丘陵区遂渝铁路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对来源于不同植生土类型的岩石边坡人工土壤以及自然边坡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和自然边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 针对川中丘陵区遂渝铁路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对来源于不同植生土类型的岩石边坡人工土壤以及自然边坡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和自然边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细菌数量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土壤容重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岩石源植生土>农田源植生土(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容重相关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土 岩石边坡 人工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ARF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媛媛 侯佩 +1 位作者 李颖楠 刘永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8,共8页
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ARF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性和亚细胞定位,为研究其功能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ARF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SlARF2基因全长,并构建与黄色荧光蛋... 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ARF2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性和亚细胞定位,为研究其功能提供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ARF2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SlARF2基因全长,并构建与黄色荧光蛋白(YFP)融合的pBA-ARF2-YFP表达载体,进而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野生型番茄中,将得到的T1代转基因种子萌发,然后取根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分布的特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lARF2是富含Ser、Leu、Gly和Pro以及具有ARF家族典型结构域的可溶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木薯和拟南芥的同源性分别为70.08%、66.94%和60.87%.经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pBA-ARF2-YFP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外,PCR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经荧光显微镜观察,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表明转录因子SlARF2定位在细胞核中,对番茄果实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2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载体的构建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模型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军 梁川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了克服TOPSIS模型在多指标决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的改进TOPSIS模型。以原始数据样本与理想方案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为新的决策矩阵,利用理想解法对方案进行排序。克服了传统理想解法仅仅基于原始数据,难以挖掘数据... 为了克服TOPSIS模型在多指标决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水质评价的改进TOPSIS模型。以原始数据样本与理想方案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为新的决策矩阵,利用理想解法对方案进行排序。克服了传统理想解法仅仅基于原始数据,难以挖掘数据内在规律的缺点,为有限样本条件下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提出了用AHP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的方法,克服了传统主、客观赋权方法的缺点。运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通过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表明其结果合理,计算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TOPSIS 组合权重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尼平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霍蕾 苏建 +2 位作者 沈竞 陈铁林 孙启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本文利用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种制备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在温和条件下可将京尼平苷转化为京尼平,转化率高达98%。通过条件优化,得到了最优转化条件:京尼平添加量1.5%,pH自然,摇瓶装量20%,28℃、150rpm转化24h。固定化细胞可连续使用4... 本文利用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种制备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在温和条件下可将京尼平苷转化为京尼平,转化率高达98%。通过条件优化,得到了最优转化条件:京尼平添加量1.5%,pH自然,摇瓶装量20%,28℃、150rpm转化24h。固定化细胞可连续使用4次。这种微生物转化法安全、高效,产品纯度高,是生产京尼平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京尼平苷 固定化细胞 微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