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生物质材料改性酚醛泡沫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海兵 郝硕 +3 位作者 王伟宏 韩阳洋 吕蕾 王春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4-70,共7页
酚醛泡沫(PF泡沫)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热固性硬质泡沫材料之一,具有热稳定性、阻燃性、低发烟量和抗老化等多种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建筑保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由石油基衍生物制备得到的传统酚醛泡沫具有脆性较大... 酚醛泡沫(PF泡沫)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热固性硬质泡沫材料之一,具有热稳定性、阻燃性、低发烟量和抗老化等多种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建筑保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然而由石油基衍生物制备得到的传统酚醛泡沫具有脆性较大、不可再生等问题,导致其环境效益差的短板较为突出。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向酚醛泡沫中引入来源广泛、产量丰富、绿色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材料是改善其脆性和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用量的有效途径。简要概述了酚醛泡沫的改性机制,研究了生物质材料改性酚醛泡沫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生物质改性酚醛泡沫的潜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酚醛泡沫 泡沫改性 改性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探索——“生物质-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清文 郭垂根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生物质是一类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以森林抚育采伐剩余物、木材竹材及其加工剩余物、秸秆、果壳等形式存在,是可自然再生的天然资源,我国的生物质产生量在7亿t/a以上。目前,国际上生物质... 生物质是一类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以森林抚育采伐剩余物、木材竹材及其加工剩余物、秸秆、果壳等形式存在,是可自然再生的天然资源,我国的生物质产生量在7亿t/a以上。目前,国际上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有3条,即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和纸浆。从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益出发,以拓展生物质产业链为基本途径,提出"生物质-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并重点针对"生物质-生物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质燃油"生态产业链模式及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质材料 生物质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材料点阵夹芯胞元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冬霞 胡英成 范长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2,共7页
研究生物质点阵夹芯胞元结构的力学性能,可以减少木建筑重量和降低木材使用量,对适应现代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胞元结构进行力学建模,分析了芯子直径和长度对胞元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 研究生物质点阵夹芯胞元结构的力学性能,可以减少木建筑重量和降低木材使用量,对适应现代木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胞元结构进行力学建模,分析了芯子直径和长度对胞元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芯子直径和面板厚度2个因素对胞元受力的影响,依据胞元承载能力和变形程度,进行胞元结构的优选。最后依据优选的胞元结构,设计和制作不同类型的试件进行平压测试。结果表明,胞元平压状态下芯子是受力主体,芯子直径越大,胞元的平压能力越强,但平压性能并不是最优;面板材料对胞元承载力和吸能性有显著影响,生物质复合材料胞元的比强度高于自然纤维材料的比强度。该研究结果为木质复合材料在大跨度坡面屋等木结构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芯子 生物质复合材料 点阵夹芯结构 胞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炭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宇 郭明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89-93,102,共6页
通过介绍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炭化技术的机理,阐述其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综述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炭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预测生物质固体燃料热解炭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质 固体燃料 炭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志俊 高鹤 +3 位作者 李伟 李淑君 刘守新 李坚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近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全球能源危机等问题,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材料的制备与合成往往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过程繁琐、成本高昂、原料不可再生,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而生... 近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全球能源危机等问题,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材料的制备与合成往往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过程繁琐、成本高昂、原料不可再生,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而生物质基材料因绿色、可再生、环境友好等,其设计与构筑已成为基础科技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以相关生物质为基础构筑“基石”,利用其本征结构及特性原位合成或与异质单元复合,构筑了大量的功能光学材料。功能光学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催化、光动能转换、生物成像、光电器件、海水淡化、信息防伪等。笔者对生物质基光学功能性材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主要包括林木芳香生物质荧光材料、多糖生物质荧光材料、林木生物质光热材料、纳米纤维素光子晶体材料、生物质基光热材料,以及以上材料在食品检测、生物成像、加密打印、发光器件、光 热 动能转换领域中的应用,并且对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荧光材料 光热材料 纳米纤维素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附加值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光照 郝建秀 王伟宏 《中国人造板》 2017年第7期11-16,共6页
以生物质原料特性为出发点,简要介绍了微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和木塑复合材料的独特优势,针对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二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 微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 木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评价法在我国生物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姬晓迪 郭明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4,共4页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ir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面向产品的环境管理评估系统,已纳入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我国生物质材料相关领域的应用始于本世纪。归纳了LCA在我国生物质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材料方面...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ir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面向产品的环境管理评估系统,已纳入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我国生物质材料相关领域的应用始于本世纪。归纳了LCA在我国生物质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材料方面LCA应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生物质材料 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 江恩桥 +1 位作者 赵楠楠 郭明辉 《山西建筑》 2014年第20期140-141,共2页
结合近年来利用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水热法处理生物质的原料及反应机理,论述了生物质炭材料在吸附、电极材料及能量储存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 炭材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明辉 李嘉兴 唐宽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44,共5页
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低碳环保和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农林废弃物的燃料化利用途径,归纳总结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成型工艺,以及成型质量影响因素和炭化成型所用粘结剂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质固... 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低碳环保和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农林废弃物的燃料化利用途径,归纳总结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成型工艺,以及成型质量影响因素和炭化成型所用粘结剂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性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目前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成型燃料 致密化 成型工艺 粘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质硅源改性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兴 苏佳琦 +4 位作者 冯斌 郭世伟 陈杨 刘培良 韦双颖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以稻壳为生物质硅源,通过酸浸、煅烧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硅(Si O2),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表面改性后作为增强填料,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乳液,以期改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耐磨性、硬度等,最终... 以稻壳为生物质硅源,通过酸浸、煅烧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硅(Si O2),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表面改性后作为增强填料,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乳液,以期改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耐磨性、硬度等,最终合成出理化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稻壳灰、改性二氧化硅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变化、聚集态等方面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了改性前后漆膜的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650℃煅烧得到稻壳灰呈现出非晶无定形态结构;二氧化硅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成功地连接到其表面上,并呈微纳米级分散在水性丙烯酸酯涂料体系中;聚丙烯酸酯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89~95 nm之间;二氧化硅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涂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03.06%,拉伸强度48.673 MPa,弹性模量达6.672 MPa,漆膜硬度2H,涂膜力学性能最优。综合比较第1组(A4)丙烯酸单体配比填加2%和3%质量分数的稻壳灰(RHA)漆膜磨耗较小,光泽度均在50左右。随着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附着力提高至0级。利用稻壳提取二氧化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其综合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稻壳的增值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改性 聚丙烯酸酯树脂 木器涂料 稻壳灰 乳液聚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碳点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士鹏 董娅慧 +2 位作者 赵浩然 李玉 程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50,共18页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荧光材料,因具有易制备、光学性能稳定、低毒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其荧光性能调控、荧光量子产率(QY)改善、寻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碳源仍是实现其多方面应用的关键。生物质材...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荧光材料,因具有易制备、光学性能稳定、低毒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其荧光性能调控、荧光量子产率(QY)改善、寻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碳源仍是实现其多方面应用的关键。生物质材料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种类丰富且能够重复再生,在CDs制备过程中可同时控制碳核和表面态的形成,进而实现荧光性能调控和QY改善,作为来源广、廉价易得的碳源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Ds的发光颜色调控出发对近年来生物质基CDs的绿色制备进行综述,分析归纳了不同生物质材料作为碳源及制备方法对生物质基CDs的发光颜色和QY的影响,梳理并总结了生物质基CDs在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传感、防伪、光催化及LED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生物质基CDs的性能优化、绿色制备方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基碳点 绿色合成 光致发光 量子效率 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木质素解聚:温和高效的生物质增值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佳宁 白文静 +2 位作者 楼雨寒 于海鹏 窦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4-315,共12页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通过催化反应过程可实现其解聚制备芳香族化学品,其高附加值转化对实现生物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电催化氧化解聚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途径...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通过催化反应过程可实现其解聚制备芳香族化学品,其高附加值转化对实现生物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电催化氧化解聚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途径.凭借电催化过程中电位或电流易于调节的特性,可实现产物的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有效调控.但实现木质素的可控降解,首先需对其解聚机理充分了解掌握.其中,由催化剂、电解质和催化反应池等组成的电催化系统均需合理设计.本文以木质素解聚过程中C—C键和C—O键的断裂机理为基础,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在电催化氧化制备芳香族单体过程中不同的断键机制,总结了自由基中间体在C—O和C—C键的高选择性断裂中发挥的决定作用.最后,展望了电催化木质素解聚的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木质素解聚 电氧化 模型化合物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形态新材料——木陶瓷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陶毓博 刘一星 +1 位作者 李淑君 李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生物质材料制造木陶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制备木陶瓷的基本原理,木陶瓷制备方法的发展历程及以往成果.介绍了利用合金或硅等材料制备复合型木陶瓷、SiC陶瓷等新工艺,分析了木陶瓷的基本性能和用途,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生物质材料制造木陶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制备木陶瓷的基本原理,木陶瓷制备方法的发展历程及以往成果.介绍了利用合金或硅等材料制备复合型木陶瓷、SiC陶瓷等新工艺,分析了木陶瓷的基本性能和用途,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酚醛树脂 木陶瓷 制造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焊接的木塑复合材料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辉 刘芬芬 +1 位作者 王天琪 王清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279-6280,632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层实体制造技术,以木塑复合薄片材料为原料,利用数控激光将其切割成特定形状,再应用超声波将木塑薄片分层累加焊接成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超声波分层焊接木塑薄片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技术参数设置。
关键词 分层实体制造 激光切割 超声波焊接 木塑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矿化对新型木质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坚 李桂玲 刘一星 《中国人造板》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结构可以提高木材的机械保护作用、强度和刚性,进而提高木材的总体性能。作者尝试性地提出生物矿化原理在木材科学中利用方面的一些构想:①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制造木材生物矿化复合材;②利用天然生物矿物材料及... 生物矿化作用形成的矿物质结构可以提高木材的机械保护作用、强度和刚性,进而提高木材的总体性能。作者尝试性地提出生物矿化原理在木材科学中利用方面的一些构想:①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制造木材生物矿化复合材;②利用天然生物矿物材料及其类似物作为原料制造新材料;③仿生物结构木陶瓷合成;④类生物矿物结构的人造板设计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木材生物矿化结构复合材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成 刘志明 +2 位作者 吴鹏 王海英 孟围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126,共7页
以木材为骨架,聚乙二醇-10000为相变基元,通过木材的毛细管吸收效应,物理吸附聚乙二醇-10000,制备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分析官能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晶度,... 以木材为骨架,聚乙二醇-10000为相变基元,通过木材的毛细管吸收效应,物理吸附聚乙二醇-10000,制备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分析官能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晶度,可知木材与聚乙二醇能很好的相互结合,并且随着聚乙二醇-10000含量的增加,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结晶度逐渐增加;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热重(TG)分析可知,聚乙二醇木材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焓先增加后减少,最大相变焓值为43.22J·g-1,热稳定性明显增加;聚乙二醇的无水乙醇溶液对木材渗透性的研究表明,木材吸附聚乙二醇主要为抛物线状三段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聚乙二醇 相变焓 相变储能材料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技术进展与产业现状 被引量:33
17
作者 谢延军 符启良 +1 位作者 王清文 王海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旨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或具有反应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单体/低聚体),对木材细胞壁成分进行永久改变和/或对木材细胞腔进行物理填充,由此改善木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并赋予其特定的新功能,提高木材的附...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旨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或具有反应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单体/低聚体),对木材细胞壁成分进行永久改变和/或对木材细胞腔进行物理填充,由此改善木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并赋予其特定的新功能,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木材的高效节约利用,缓解木材资源紧张的局面。对国内、国际上木材功能改良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介绍炭化处理、乙酰化、氮甲氧基树脂处理、糠醇处理、热固性树脂处理等典型改性技术的原理、产品性能的优缺点及其商业化现状,展望木材功能改良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功能改良 热处理 浸渍处理 细胞壁改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木粉/HDPE复合材料力学与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宋永明 李春桃 +2 位作者 王伟宏 王清文 谢延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B-550)、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B-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B-570)和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B-580)6种含有不同...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B-550)、γ-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B-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B-570)和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B-580)6种含有不同取代基的硅烷偶联剂对木粉(WF)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混合挤出制备处理木粉/HDPE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及吸水率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断面微观形态,并对硅烷处理前后的木粉进行红外光谱(FTIR)分析,从而筛选出较适宜的硅烷偶联剂。结果表明:经这6种偶联剂对木粉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界面相容性都有所改善,其中A-171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弯曲、拉伸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1.59%,31.26%和49.29%,冷水和沸水吸水率分别降低了59.71%和48.29%。通过对复合材料SEM观察和FTIR分析可知:A-171成功与木粉发生缩聚反应,最有效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这应归因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兼有适宜地与木粉发生缩聚接枝反应及可能与HDPE发生加聚接枝反应的综合优势,偶联作用强,使木/塑界面相容性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木材改性 界面相容性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PP/PE共混物及其木塑复合材料 被引量:33
19
作者 高华 王清文 +1 位作者 王海刚 宋永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通过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机械混合来模拟废旧塑料混合物,利用马来酸酐(MAH)对PP/PE混合物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以接枝共混物作为基体与木纤维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MAH已成功接枝在PP/PE共混物上。... 通过聚丙烯(PP)与聚乙烯(PE)机械混合来模拟废旧塑料混合物,利用马来酸酐(MAH)对PP/PE混合物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以接枝共混物作为基体与木纤维复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对比接枝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MAH已成功接枝在PP/PE共混物上。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基体经过接枝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均大幅度升高,当MAH用量为1%时,弯曲强度提高了50.4%,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90.8%,而以废旧塑料为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0.2%和53.4%。微观相形态分析表明:通过接枝改性不仅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也显著改善了木纤维与PP/PE共混物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因而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提高。这表明,共混接枝改性方法可能是利用混合废旧塑料制备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的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接枝 PP/PE共混物 木纤维 木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淀粉对木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房轶群 王清文 +1 位作者 宋永明 张志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86,共4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了聚磷酸铵(APP)-淀粉阻燃体系在木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WF-PS)中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添加APP能有效降低WF-PS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增加成炭量,延长点燃时间(TTI),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APP对WF-PS... 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了聚磷酸铵(APP)-淀粉阻燃体系在木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WF-PS)中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添加APP能有效降低WF-PS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增加成炭量,延长点燃时间(TTI),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APP对WF-PS的有效燃烧热影响不大,说明APP的阻燃作用为凝聚相机理,成炭是该机理的重要方面;添加淀粉作为APP的辅助成炭剂,能够提高阻燃效率并减少APP用量,APP-淀粉是WF-PS复合材料的有效膨胀型阻燃体系。APP-淀粉的添加对WF-PS的力学性质有一定不利影响,但是当APP用量在10%以下、淀粉用量2%以下时,WF-PS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聚苯乙烯 阻燃 淀粉 聚磷酸铵 木粉/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