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发光材料构建与生物成像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楠楠 姬盛路 丁丹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46,共17页
余辉成像技术规避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干扰,拥有超高成像信噪比,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二氧杂环丁烷高能中间体的生成和分解可实现对光能的储存和释放,因此能够被单线态氧氧化生成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 余辉成像技术规避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干扰,拥有超高成像信噪比,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二氧杂环丁烷高能中间体的生成和分解可实现对光能的储存和释放,因此能够被单线态氧氧化生成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能获得长持续发光。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结构多样性,可通过结构修饰延长余辉发射范围、增强余辉强度,实现更精准的余辉成像。本综述总结了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构建策略,介绍了多组分和单分子余辉材料的设计策略并详细论述了已报道的余辉底物及其发光机理。此外,分类探讨了余辉纳米探针的设计策略及其在疾病诊断、生物传感和成像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分析了该类材料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辉发光 二氧杂环丁烷 余辉材料 疾病诊断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寡糖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媛媛 郭文斌 +2 位作者 王淑芳 解慧 宋存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褐藻寡糖是褐藻胶的寡聚物,是一种功能性寡糖。褐藻寡糖由β-D甘露糖醛酸(ManA)和其C-5差向异构体α-L古洛糖醛酸(GulA)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褐藻寡糖分子量低,不仅水溶性强,稳定性高,而且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 褐藻寡糖是褐藻胶的寡聚物,是一种功能性寡糖。褐藻寡糖由β-D甘露糖醛酸(ManA)和其C-5差向异构体α-L古洛糖醛酸(GulA)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褐藻寡糖分子量低,不仅水溶性强,稳定性高,而且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抑菌、促生长等,在药物研制、功能食品开发、绿色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寡糖 生物活性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增强肝癌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凤泽 沙丽 +3 位作者 乔玲 吴莲英 张晓东 叶丽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观察了HBXIP对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基因共转染将NF-κB报告基...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观察了HBXIP对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基因共转染将NF-κB报告基因质粒pNF-κB-Luc和HBXI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ip导入人肝癌H7402细胞系中,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H7402细胞过表达HBXIP后NF-κB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此外,基因转染后经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与NF-κB二聚体结合的抑制亚基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同时,提取H7402细胞的核蛋白,然后应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结果显示,H7402细胞中HBXIP过表达后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明显增加.当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了细胞内源性的HBXIP基因表达后,则出现与上述结果相反的效果.上述结果提示,HBXIP可增加核内p65/NF-κB蛋白水平,进而发挥NF-κB促转录调控的作用.因此,HBXIP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途径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 核因子κB(NF-κB) IΚBΑ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蛋白的生物材料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妍 许可 +1 位作者 高超 杨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4-215,224,共13页
模似生物体组织的结构与状态、研制细胞与支架材料三维复合体,将有望开发出用于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生物替代品。细胞的正常生物活动需要来自细胞外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持续刺激。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物理及化学信... 模似生物体组织的结构与状态、研制细胞与支架材料三维复合体,将有望开发出用于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生物替代品。细胞的正常生物活动需要来自细胞外微环境中的信号分子持续刺激。作为人工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物理及化学信号能够影响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但远不足以达到体外重建组织器官的长远目标。利用基因与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天然蛋白结构进行融合改造,设计并生物合成具有多重结构与功能的融合蛋白生物材料,可用于改善天然或化学合成生物材料的生物活性。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融合蛋白的生物材料发展动态,概括了融合蛋白的设计思路与制备技术,重点详述了与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细胞粘附因子相关的融合蛋白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微环境 血管化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生物材料植入反应及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史杰 唐笛 +2 位作者 高靖辰 孔德领 王淑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9-754,共6页
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其植入机体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很可能会导致植入失败。巨噬细胞可调控炎症反应向诱导组织再生方向发展。在此介绍了巨噬细胞来源、亚群分类、标志物及功能,详述了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促进巨噬细胞向炎症消除... 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其植入机体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很可能会导致植入失败。巨噬细胞可调控炎症反应向诱导组织再生方向发展。在此介绍了巨噬细胞来源、亚群分类、标志物及功能,详述了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促进巨噬细胞向炎症消除和组织再生方向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对调节巨噬细胞促进组织再生研究尚需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巨噬细胞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乙醇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6
作者 苗智颖 念陈 +1 位作者 邵学广 陈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l/L),并且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乙醇 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活性材料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然 罗文亚 +3 位作者 朱明盛 吴瑾 黄兴禄 孔德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2-550,共9页
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潜能,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其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们通过纳米材料本身或负载化学小分子药物、细胞因子、核酸药物、多肽等组成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材料,以改善干细胞存... 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潜能,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其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人们通过纳米材料本身或负载化学小分子药物、细胞因子、核酸药物、多肽等组成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材料,以改善干细胞存活和归巢、调控干细胞的行为、诱导干细胞的分化、增强干细胞的旁分泌等,从而显著提高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另外,为了解干细胞如何发挥治疗效用、优化治疗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一些纳米探针被用于标记示踪干细胞注射或移植后在体内的命运。从介绍干细胞治疗入手,综合分析了细胞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干细胞联合生物材料治疗的必要性,并对纳米材料在干细胞示踪成像方面的应用以及纳米材料负载化学药物、基因药物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材料联合干细胞将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活性材料 纳米颗粒 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思原 孔梅梅 +2 位作者 王淑芳 孔德领 顾忠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介绍几种静电纺丝法调控纤维形态和结构的新技术,包括制备芯-鞘、中空、多孔、串珠状纤维和取向结构纤维的技术。制备芯-鞘结构纤维的主要方法包括同轴共纺、乳液电纺和相分离。其中,同轴共纺和相分离的方法可以加以延伸,成为制备中空... 介绍几种静电纺丝法调控纤维形态和结构的新技术,包括制备芯-鞘、中空、多孔、串珠状纤维和取向结构纤维的技术。制备芯-鞘结构纤维的主要方法包括同轴共纺、乳液电纺和相分离。其中,同轴共纺和相分离的方法可以加以延伸,成为制备中空纤维的技术。将两种材料进行混纺,再除去其中一种成分,可以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乳液电纺也可应用于串珠状纤维的制备。另外,通过对收集装置进行改进,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取向性或微结构的纤维毡。这些电纺新技术在血管、骨、肌肉、神经、韧带和肝脏等组织的修复和重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可以应用在抗生素、抗癌药等药物以及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制剂,乃至活细胞的包埋、传输和控制释放中,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芯-鞘结构 取向结构 组织工程 药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酯PLA/PBSA共混体系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存江 陶剑 +4 位作者 胡丹 郭天瑛 张育英 张邦华 王淑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140,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LA/PBSA为非均相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体系;PLA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增加PBSA的含量,可以提高PLA/PBSA共混体系的环境生物降解性。PLA/PBSA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互补的生物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共混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乔玲 徐治立 +2 位作者 谭旭 叶丽虹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8,共7页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Myc、Bcl-2、PCNA和survivin的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BMMS-03细胞中Dkk-1的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相比较高.利用抗Dkk-1的抗体中和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kk-1后,可明显拮抗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基因转染使MCF-7细胞过表达Dkk-1后,MCF-7细胞的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样经基因转染使BMMS-03细胞过表达Dkk-1后,其条件培养液可进一步下调MCF-7细胞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BMMS-0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细胞 Wnt/β-catenin途径 DK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PHA合成菌回注法提高活性污泥积累聚羟基脂肪酸酯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飞 曾猛 +4 位作者 刘娜 王聪 孙村民 王淑芳 宋存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9,共6页
在活性污泥驯化之初加入少量土著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菌(0.10-0.25g/L),通过10 d厌氧-好氧或好氧-沉淀方式进行污泥驯化后, 以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进行PHA发酵. 研究了驯化前后土著PHA合成菌回注组和对照组驯化过程中的总菌数... 在活性污泥驯化之初加入少量土著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菌(0.10-0.25g/L),通过10 d厌氧-好氧或好氧-沉淀方式进行污泥驯化后, 以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进行PHA发酵. 研究了驯化前后土著PHA合成菌回注组和对照组驯化过程中的总菌数,PHA合成菌数的变化,以及对PHA发酵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注组污泥中PHA合成菌的增长速率和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各种污泥积累PHA占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比例提高了21.44%-4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土著PHA合成菌 厌氧-好氧驯化 好氧-沉淀驯化 聚羟基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的广谱生物降解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伟 冯俊 +2 位作者 杨超 王淑芳 宋存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71,共8页
白腐真菌由于能够降解木质素而在地球的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胞外的过氧化物酶类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组成的木质素降解系统除了能够降解木质素外,对众多的异生物质也具有广谱的生物降解性,赋予了白腐真菌巨大的环境工业应用... 白腐真菌由于能够降解木质素而在地球的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胞外的过氧化物酶类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组成的木质素降解系统除了能够降解木质素外,对众多的异生物质也具有广谱的生物降解性,赋予了白腐真菌巨大的环境工业应用潜力。对白腐真菌的木质素降解系统和其广谱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介绍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木质素降解系统 广谱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伟涛 宋存江 +3 位作者 解慧 冯俊 谢晨庚 王淑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ε-聚赖氨酸的研究和生产状况,介绍了ε-聚赖氨酸合成机理。特别是对于ε-聚赖氨酸合成酶结构以及决定ε-聚赖氨酸聚合度大小的催化合成模型进行了综述。另外,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展望了ε-聚赖氨酸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合成机理 ε-聚赖氨酸合成酶 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太贵 马景鑑 +3 位作者 张文治 苏心 王立凯 冯喜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培养,然后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分化状态,以及壳聚糖、明胶的降解速度。结果从胎鼠大脑分离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可分化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细胞分别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干细胞接种后12h即贴附于壳聚糖膜表面,24h壳聚糖膜和明胶膜均贴附牢固;48h明胶膜表面神经球周围首先出现带突起的分化细胞,壳聚糖膜迟至生长第3天才出现。神经干细胞接种生长后第3天,壳聚糖膜部分降解,明胶膜完全降解;第4天膜表面长满分化细胞;第5、6天壳聚糖膜大部分降解,分化细胞部分死亡。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具有促细胞贴附和分化作用,由于机械性能差,不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的结构性生物支架材料,但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贴附物明胶作为促神经干细胞贴附和分化的支架表面修饰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 中枢神经系统 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hrobacter sp. AD30和Pseudomonas sp. AD39在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希坤 王雪涵 +3 位作者 姚金城 李清艳 牛淑敏 蔡宝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9-613,共5页
将分类地位和降解特性不同的两个高效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菌株Arthrobacter sp.AD30和Pseudo-monas sp.AD39,用于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小型生物反应器阿特拉津降解实验表明,在进水的CO... 将分类地位和降解特性不同的两个高效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菌株Arthrobacter sp.AD30和Pseudo-monas sp.AD39,用于阿特拉津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试验.填充聚氨酯泡沫的小型生物反应器阿特拉津降解实验表明,在进水的CODCr为1702mg.l-1、阿特拉津浓度为133mg.l-1和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的条件下,出水的CODCr稳定在100mg.l-1以下,阿特拉津浓度在0.2mg.l-1以下,均达到国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523—2008).土壤的生物修复实验表明,含有200mg·kg-1阿特拉津的土壤接种上述两个菌株,在30℃处理20d以后,土壤中99.1%的阿特拉津被去除.这些结果表明,由AD30和AD39组成的混合菌株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BACTER sp.AD30 PSEUDOMONAS sp.AD39 废水生物处理 土壤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枣核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吉祥 欧来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0-283,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再利...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枣核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枣核黄酮提取影响的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5℃,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体积分数为50%,超声波功率为400W,在该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率为12.45%,粗品中黄酮含量为6.83mg.g-1,能显著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超声 提取 枣核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半胱氨酸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敏 王会才 +3 位作者 秦霞 王新胜 吴宝艳 陈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6,共3页
为优化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性能,采用相转移法结合超声波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并用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将纳米银/半胱氨酸与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修饰在电极表面制成酶电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粒子近似球形,平... 为优化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性能,采用相转移法结合超声波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并用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将纳米银/半胱氨酸与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修饰在电极表面制成酶电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粒子近似球形,平均直径为6.27nm;酶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5-1.5×10^-3mol/L;检出限为7.14×10^-6mol/L(S/N=3);响应时间小于5s。4℃保存30d,该电极仍有83.7%的初始响应电流,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L-半胱氨酸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G5-PAMAM-D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前列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刚 陈岳 +5 位作者 徐勇 张志宏 杨阔 王燕铭 孔德领 赵维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第五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G5-PAMAM-D-fol)作为基因载体进行前列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GS-PAMAM-D-fol为基因载体将含有自杀基因HSV-TK的重组质粒pcDNA3-tk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LNCaP,24h后... 目的:探讨叶酸修饰的第五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G5-PAMAM-D-fol)作为基因载体进行前列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GS-PAMAM-D-fol为基因载体将含有自杀基因HSV-TK的重组质粒pcDNA3-tk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LNCaP,24h后以RT-PCR法检测HSV-TK基因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mRNA表达;再次转染后24h,对转染的两种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RT-PCR结果证明G5-PAMAM-D-fol可将重组质粒pcDNA3-tk转染2种前列腺癌细胞并转录HSV-TK基因。MTT实验反映出A组(G5-PAMAM-D-fol/pcDNA3-tk)对PC-3和LNCaP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比B组(G5-PAMAM-D/pcDNA3-tk)的细胞抑制率更高。C组(G5-PAMAM-D-fol)和D组(GS-PAMAM-D)随着GCV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前者并未表现出比后者更明显的细胞杀伤作用。结论:G5-PAMAM-D-fol能够在体外将自杀基因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前列腺癌细胞并表达HSV-TK基因,其靶向性强且细胞毒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载体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增效层层自组装构建乙醇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智颖 李莎 +2 位作者 秦霞 王会才 陈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5-87,共3页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阳离子聚电解质,以乙醇氧化酶(AOD)为带负电的生物分子,结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层层自组装(1ayer—by—layer)制备聚烯丙胺/聚磺化乙烯硫酸盐乙醇(PAA/PVS)。抗干扰膜修饰Pt电极,...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阳离子聚电解质,以乙醇氧化酶(AOD)为带负电的生物分子,结合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层层自组装(1ayer—by—layer)制备聚烯丙胺/聚磺化乙烯硫酸盐乙醇(PAA/PVS)。抗干扰膜修饰Pt电极,在此基础上将PDDA与AOD交替组装在修饰好的电极上,构建了电流型乙醇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MWCNTs的引入使电极对H2O2的催化电流明显增大,制成的酶电极可以有效控制酶量的使用,酶膜组装层数为6时最优,对乙醇的灵敏度为2.913μA/mol/L,在2×10^-4~8×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2×10μmol/L(S/N=3),并且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层层自组装 乙醇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asys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sIL-1RI的研究
20
作者 吴宝艳 侯识华 +3 位作者 李静 黄加栋 宋昭 陈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7-500,共4页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IAsys生物传感器为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实时监测sIL-1R I的实验体系.在生物素表面的样品池结合亲和素,并将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固定于样品池表面,继而将sIL-1R I加入样品池中,通过样品池再生,实现了对sIL-1R ...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IAsys生物传感器为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实时监测sIL-1R I的实验体系.在生物素表面的样品池结合亲和素,并将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固定于样品池表面,继而将sIL-1R I加入样品池中,通过样品池再生,实现了对sIL-1R I的连续监测.每一步结合反应后,均用PBS/T冲洗以去除非特异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素衍生化的IL-1α以0.42ng/mm^2的密度被有效地固定于生物素包被的样品池表面.sIL-1R I与固定在样品池表面的IL-1α发生特异性亲和反应,其响应值与sIL-1R I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3,并且牛血清白蛋白作为sIL-1R I 的保护剂对检测信号没有干扰作用.说明该实验体系可对sIL-1R I进行浓度依赖性、特异性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白细胞介素1Α IAsys生物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