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用于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高平平 赵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15-2019,共5页
活性污泥样品经液氮速冻、沸水浴融化、溶菌酶处理和 SDS裂解后 ,99%以上细胞裂解。所提取的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荧光法浓度测定 ,其片断大小在 2 0 kb左右 ,产量可达 1 .75 6± 0 .1 mg/g MLSS。样品 ABS2 6 0 nm/ABS2 80 n... 活性污泥样品经液氮速冻、沸水浴融化、溶菌酶处理和 SDS裂解后 ,99%以上细胞裂解。所提取的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荧光法浓度测定 ,其片断大小在 2 0 kb左右 ,产量可达 1 .75 6± 0 .1 mg/g MLSS。样品 ABS2 6 0 nm/ABS2 80 nm的比值为 1 .96± 0 .2。以提取的总 DNA为模板 ,进行细菌核糖体小亚基 1 6Sr DNA基因 V3区和多组分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 (Lm PHs)的 PCR扩增 ,均获得成功 ,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 D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分子生态学研究 活性污泥总DNA 提取方法 环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2
作者 熊承轩 董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9,共5页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抑菌圈试验等方法,评价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用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试验和RT-qPCR测定T3SS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等方法,探讨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和抑菌圈试验等方法,评价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用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试验和RT-qPCR测定T3SS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等方法,探讨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桑叶黄酮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25 mg/mL;扫描电镜可见高浓度桑叶黄酮处理后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体多裂解,孔洞明显增多。黏附试验显示,较高浓度桑叶黄酮能显著降低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黏附能力。RT-qPCR结果显示,桑叶黄酮可极显著提高T3SS毒力基因prgK、invA的表达水平(P<0.01),显著提高prgI的表达水平(P<0.05)。说明桑叶黄酮在体外能有效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增殖,破坏菌体表面形态,降低黏附能力;低浓度桑叶黄酮会刺激T3SS毒力基因表达,提高其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桑叶天然活性物质抑菌功效的开发及其在家禽养殖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黄酮 鸡白痢沙门氏菌 体外抑菌 黏附能力 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酒曲发酵对黍米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薄涛 张娇娇 +5 位作者 吕娜 白宝清 张锦华 范三红 贾丽艳 田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280,共7页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酒曲酿造黍米黄酒对酒体风味产生的影响,使用三种不同酒曲(安琪黄酒曲、大曲、红曲)酿制黍米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三种黍米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曲...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酒曲酿造黍米黄酒对酒体风味产生的影响,使用三种不同酒曲(安琪黄酒曲、大曲、红曲)酿制黍米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三种黍米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曲、红曲、安琪黄酒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分别检测到235、239、165个峰信号,对从不同酒样中鉴定出的32种高丰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一步分析,其中1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三种黍米黄酒所共有;安琪黄酒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庚醇、苯乙醛和苯乙酮,大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γ-丁内酯和糠醛,红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壬酮。使用不同酒曲对黍米黄酒风味影响大,主要体现在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出的异戊醇、苯甲醛、糠醛等9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黍米黄酒 挥发性物质 酒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GE分析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细菌种群动态变化及多样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平平 晁群芳 +2 位作者 张学礼 王凌华 赵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63-1969,共7页
应用 T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两个曝气池细菌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 3d进行 1次 ,共 8个监测时期中同一曝气池活性污泥的 1 6Sr DNA V3- PCR TGGE指纹图谱基本一致 ,图谱间的相似性系数 (Cs)为 1 0 0 %。同一曝气池不同位点... 应用 T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两个曝气池细菌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 3d进行 1次 ,共 8个监测时期中同一曝气池活性污泥的 1 6Sr DNA V3- PCR TGGE指纹图谱基本一致 ,图谱间的相似性系数 (Cs)为 1 0 0 %。同一曝气池不同位点活性污泥的 TGGE指纹图谱也完全一致。功能不同曝气池活性污泥 TGGE指纹图谱存在差异 ,Cs为 83.3%。对 TJ1活性污泥 TGGE图谱中 9条主要条带回收、扩增、克隆建库 ,每个条带选 4个转化子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 TGGE条带是由序列不同的片段组成。 32个序列在97%的相似性下分成 1 6个分类操作单元 (OTU) ,1 4个 OTU与 Gen Bank中已登录的细菌种群的同源性≥ 9 7% ,2个 OTU的同源性为 95%和 94%。与 1 0个 OTU同源性较高的细菌类群是在活性污泥或污染环境分离或发现的 ,与 8个 OTU相似的细菌类群目前尚无法分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酚活性污泥 微生物种群结构 动态变化 16SrDNA TGGE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和桂皮提取物对果蔬抑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柏玲 杨丽莉 +1 位作者 李蕾 李艳琴 《保鲜与加工》 CAS 2003年第6期19-21,共3页
通过对6种中药提取和抑菌实验研究,选定丁香和桂皮提取液作为抑菌材料,对霉菌和酵母菌进行生长抑制调查,并对丁香的抑菌有效期进行了60天的观察。结果表明,丁香较其它中药对霉菌和酵母菌抑菌效果显著,桂皮较其它中药对酵母菌抑菌效果显... 通过对6种中药提取和抑菌实验研究,选定丁香和桂皮提取液作为抑菌材料,对霉菌和酵母菌进行生长抑制调查,并对丁香的抑菌有效期进行了60天的观察。结果表明,丁香较其它中药对霉菌和酵母菌抑菌效果显著,桂皮较其它中药对酵母菌抑菌效果显著;丁香提取液对供试菌株具有长期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提取物 桂皮提取物 抑菌效果 水果 蔬菜 食品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IT的c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梁爱华 李晓玲 +2 位作者 苏智广 王伟 孙毅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2-15,共4页
利用RT-PCR方法从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BmK)的尾腺总RNA中扩增出挛缩型昆虫毒素BmKIT的cDNA,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含该基因的重组分泌型表达质粒pExSecI-B... 利用RT-PCR方法从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BmK)的尾腺总RNA中扩增出挛缩型昆虫毒素BmKIT的cDNA,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含该基因的重组分泌型表达质粒pExSecI-BmKI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出分泌型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昆虫毒素 基因克隆 CDNA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梁爱华 苏智广 +1 位作者 李晓玲 王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以山西风陵渡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的尾腺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蝎神经毒素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两个蝎神经毒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由两个基因导出的氨基酸序... 以山西风陵渡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Karsch)的尾腺总RNA为模板,根据已知的蝎神经毒素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两个蝎神经毒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由两个基因导出的氨基酸序列(BmKMm1和BmKMm2)与已知的蝎神经毒素BmKⅠ、BmKⅡ、BmKⅢ、BmKM1、BmKM9有很高的同源性.将BmKMm2基因重组到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ExSec1中进行表达.SDS-PAGE证明表达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周间质及培养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蝎神经毒素 分泌型 表达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51
8
作者 赵淑清 武维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4,共4页
总结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所发展出来的各类分子标记 ,并对分子标记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因定位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DNA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K2的parDE片段提高重组质粒在生防菌成团泛菌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立平 张丽 +2 位作者 李艳琴 申泉 肖虹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2期49-53,共5页
用PCR方法将广宿主范围质粒RK2中控制稳定性的片段parDE克隆到pGEM┐T载体上,然后插入到分泌表达载体pExSec1的BamHI切点上,得到两个新载体pZL2和pZL3,其中parDE的转录方向分别与T7启动... 用PCR方法将广宿主范围质粒RK2中控制稳定性的片段parDE克隆到pGEM┐T载体上,然后插入到分泌表达载体pExSec1的BamHI切点上,得到两个新载体pZL2和pZL3,其中parDE的转录方向分别与T7启动子相同和相反。经酶切物理图谱分析和PCR扩增验证后,将pZL2和pZL3分别电击转化到成团泛菌308R中,在无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生长100代后仍100%地保留在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团泛菌 质粒稳定性 RK2 par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杏胚培养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淑清 郭剑波 常留印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特早熟品种 幼胚培养 胚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素平 梁爱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第一类释放因子是新生肽链释放所必需的因子 ,它能正确地识别终止信号 ,水解肽酰 tRNA酯键 ,释放出新合成的多肽链 .它的高级结构与tRNA结构相似 ,从而解释了它们功能上的相似性 。
关键词 第一类释放因子 tRNA-mimicry GGQ MOTIF 三肽反密码子 肽链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筛选拟南芥突变体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淑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经甲基磺酸乙酯 (EMS)诱变处理的拟南芥种子 ,接种于MS培养基上 ,垂直放置培养 4天后 ,将幼苗转移至胁迫培养基中 ,以倒置幼苗 180°所形成的弯曲生长根作为指标筛选拟南芥耐营养胁迫突变体。利用这种方法 ,成功地筛选到一个耐低钾... 经甲基磺酸乙酯 (EMS)诱变处理的拟南芥种子 ,接种于MS培养基上 ,垂直放置培养 4天后 ,将幼苗转移至胁迫培养基中 ,以倒置幼苗 180°所形成的弯曲生长根作为指标筛选拟南芥耐营养胁迫突变体。利用这种方法 ,成功地筛选到一个耐低钾的隐性单基因拟南芥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突变体 筛选 根弯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蛋白形式在E·Coli中表达人神经生长因子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静明 李卓玉 徐明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4-46,共3页
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hNGF)克隆到pMalC2质粒中,构建了表达产物为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与hNGF的融合蛋白重组质粒。经由内切酶再水解及DNA序列测定等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含hNGF基因(360bP),该质粒在E·Coli中的表达产物为融... 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hNGF)克隆到pMalC2质粒中,构建了表达产物为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与hNGF的融合蛋白重组质粒。经由内切酶再水解及DNA序列测定等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含hNGF基因(360bP),该质粒在E·Coli中的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MBP-hNGF(55kd),光密度扫描表明,其表达量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构建 hNGF 麦芽糖结合蛋白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肋游仆虫γ-微管蛋白及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爱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5-329,共5页
γ-微管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与微管形成有关的蛋白质[1]。利用PCR技术从一种下毛类纤毛虫─—八肋游仆虫大核DNA中扩增出γ-微管蛋白基因并对其核昔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用抗γ-微管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标记八肋游仆虫发现:γ-微管蛋白... γ-微管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与微管形成有关的蛋白质[1]。利用PCR技术从一种下毛类纤毛虫─—八肋游仆虫大核DNA中扩增出γ-微管蛋白基因并对其核昔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用抗γ-微管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标记八肋游仆虫发现:γ-微管蛋白存在于八肋游仆虫的纤毛、棘毛的基部─—即基体的部位。另外,在有些分裂间期及有丝分裂期的小核内以及部分大核内也发现有γ-微管蛋白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微管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温度诱导融合表达含内蛋白子的人神经营养因子-3
15
作者 李卓玉 范俊虎 +1 位作者 王菊香 袁静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将重组质粒 pTXB NT3(6 9kb)与载体 pJLA50 3(4 9kb)分别用Nde 1/BamH 1双酶切 ,然后将前者的人神经营养因子 3 内蛋白子 几丁质结合区 (hNT3 in tein CBD)DNA片段插入后者载体中 ,构建成一个含内蛋白子的温度诱导型表达载体pLZY0 1... 将重组质粒 pTXB NT3(6 9kb)与载体 pJLA50 3(4 9kb)分别用Nde 1/BamH 1双酶切 ,然后将前者的人神经营养因子 3 内蛋白子 几丁质结合区 (hNT3 in tein CBD)DNA片段插入后者载体中 ,构建成一个含内蛋白子的温度诱导型表达载体pLZY0 1。经转化后 ,工程菌E coliBL2 1/ pLZY0 1在LB培养基中培养 ,表达产物约为4 2kD的hNT3 intein CBD融合蛋白 ,经DTT不完全化学拆除后 ,可得约 15kD的hNT3,2 7kD的intein CBD及 4 2kD的融合蛋白 ,产物经鸡胚背根神经节测定其生物活性 ,融合蛋白在 80ng ,hNT3在 2 5ng时能较好地促进神经纤维的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内蛋白子 温度诱导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