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K293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岳欣豫 吉雯娜 +7 位作者 周锦鱼 靳莉武 杨迪 刘振斌 孙娜 乔自林 马忠仁 王家敏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1,共10页
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哺乳动物细胞,尤其是在制造复杂的蛋白质药物,因为其能够进行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对于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一些生物制药商品如重组治疗蛋白、疫苗、抗癌... 生物制药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哺乳动物细胞,尤其是在制造复杂的蛋白质药物,因为其能够进行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对于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一些生物制药商品如重组治疗蛋白、疫苗、抗癌药物和其他临床相关药物等大多数都是利用了哺乳动物细胞平台生产。HEK293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是所有人类细胞系中最常用的宿主细胞之一,但由于贴壁细胞在生产应用中的高投资成本,以及血清添加有可能携带的外源风险等问题,导致其最初在生产应用方面受到限制,而HEK293悬浮细胞相比于贴壁细胞更具优势,其不仅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没有血清的添加更增加了生产生物制品的安全性。目前,HEK293悬浮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已成为生产蛋白质、疫苗和基因治疗药物的强大载体和新平台。本文综述了HEK293细胞的来源及其衍生细胞系,总结目前贴壁细胞的悬浮驯化技术以及用于HEK293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并描述目前HEK293细胞在疫苗生产、基因治疗药物生产以及实验室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讨论了HEK293细胞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HEK293细胞的研究方向以及大规模生产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K293细胞 悬浮驯化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妍梅 冯若飞 马忠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狂犬病病毒(RV)属于人畜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病毒,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因此,急需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R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 狂犬病病毒(RV)属于人畜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病毒,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因此,急需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R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基因芯片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为更好地开展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对实验室常用大肠杆菌菌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粟雨芯 李方琳 +3 位作者 田晓静 乔自林 李倬 马忠仁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第7期37-39,47,共4页
为了解添加牦牛乳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将采集的牦牛乳经冻干稀释后加入实验室常用基因工程菌BL21和DH5α的培养基中,通过体外菌液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牦牛乳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和无抗性的大肠杆菌BL21... 为了解添加牦牛乳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将采集的牦牛乳经冻干稀释后加入实验室常用基因工程菌BL21和DH5α的培养基中,通过体外菌液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牦牛乳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和无抗性的大肠杆菌BL21和DH5α培养过程中,外源加入5 mg/ml的牦牛乳对四种大肠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基因工程菌 大肠杆菌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中微生物群落及其与代谢产物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晓琳 张哲川 +2 位作者 王宇豪 丁波 刘红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2,共9页
为研究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分别解析酥油、曲拉、牦牛酸奶3?种传统牦牛乳制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代谢物谱。结果显示:3种乳制品的微生物群落在属水... 为研究传统发酵牦牛乳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分别解析酥油、曲拉、牦牛酸奶3?种传统牦牛乳制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代谢物谱。结果显示:3种乳制品的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酸奶及曲拉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酥油中以乳球菌为主导;在真菌属中均发现地霉和酵母菌的存在。其中,在酸奶及曲拉中均检测到高丰度的毕赤酵母,酸奶中还存在独特的克鲁维酵母,而酥油组内真菌属组成差异较大。代谢组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共鉴定了51种差异代谢物。酥油的特征代谢物主要为脂质及类脂分子;曲拉和酸奶类似,特征代谢物除了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还有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共探索12条参与调控乳制品风味和品质的代谢途径。相关分析表明,乳球菌和地霉与筛选的代谢物呈负相关,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与大部分代谢物呈正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发酵牦牛乳制品代谢产物的迥异,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调控牦牛乳发酵产品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酥油 曲拉 牦牛酸奶 微生物多样性 代谢组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K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靳莉武 张震宇 +4 位作者 靳冬武 马花 马玉梅 乔自林 王家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MDCK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具有易于培养和高产量的特点,可以支持流感病毒的复制和增殖,被广泛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和生产。随着对流感病毒...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MDCK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具有易于培养和高产量的特点,可以支持流感病毒的复制和增殖,被广泛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和生产。随着对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拓展MDCK细胞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和工业应用的能力,研究人员开始发展MDCK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通过长期的培养和优化,驯化的MDCK悬浮细胞株可以更好地适应流感病毒的生长环境,提高流感病毒的产量和感染性。总之,MDCK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流感疫苗生产和抗流感药物研发提供更好的工具。同时也必须重视MDCK细胞的安全性,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细胞 细胞悬浮驯化 无血清培养基 流感疫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胡晓霞 李亚龙 +2 位作者 杨东亮 拉巴泽仁 刘欣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DMEM培养基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不同浓度高糖组(15.0、25.0、35.0和45.0 mmol·L^(-1)葡萄糖)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DMEM培养基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不同浓度高糖组(15.0、25.0、35.0和45.0 mmol·L^(-1)葡萄糖)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PS)],分别培养3、6和9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M1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及CD163+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Raw264.7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以圆形为主;35.0 mmol·L^(-1)高糖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拉长、伪足形成,呈现炎症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作用6、12、24和48 h后不同浓度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作用3h后,35.0 mmol·L^(-1)高糖组细胞中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6h后,35.0 mmol·L^(-1)高糖组细胞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细胞上清中IL-6、TNF-α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作用3h后,35.0 mmol·L^(-1)高糖组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和CD163+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或P<0.001)。结论:一定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向M1亚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葡萄糖 炎症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肌炎病毒VP22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帅 纪晓岚 +1 位作者 刘明启 李琼毅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40-241,共2页
为构建脑心肌炎病毒VP2 2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参考EMCV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VP2 2A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P22A基因目的片段,双酶切目的基因和pc DNA3.1-Flag质粒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相同的黏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至... 为构建脑心肌炎病毒VP2 2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参考EMCV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VP2 2A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P22A基因目的片段,双酶切目的基因和pc DNA3.1-Flag质粒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相同的黏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菌液PCR鉴定阳性单克隆菌落,对阳性单克隆提取重组质粒并双酶切进行验证,对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重组质粒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c DNA3.1-Flag-VP2和pc DNA3.1-Flag-2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VP2基因 2A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白牦牛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冯若飞 马忠仁 +4 位作者 关伟军 李明生 乔自林 冯玉萍 周雪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6-732,共7页
采集天祝白牦牛胚胎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扩增至F3代后冷冻保存,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 采集天祝白牦牛胚胎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扩增至F3代后冷冻保存,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良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7.2 h;染色体2n=60;二倍体为74%,占主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LDH5浓度较高,活性较强;外源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建立天祝白牦牛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使天祝白牦牛这一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得以保存,也为基因组文库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白牦牛 肾组织 成纤维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陈遥 赵钰 +3 位作者 刘春 舒星富 张海霞 马忠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为研究牛乳铁蛋白(bL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健康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C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3 mL/d)、DS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在实验8 d~14 d小鼠灌肠4%DSS,0.3 mL... 为研究牛乳铁蛋白(bL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本研究将40只健康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C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生理盐水,0.3 mL/d)、DS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在实验8 d~14 d小鼠灌肠4%DSS,0.3 mL/d)、bLF组(实验1 d~7 d小鼠灌服5 mg/mL bLF,0.3 mL/d),及DSS+bLF组(在bLF组的基础上,其余操作同DSS组)。通过统计各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率、粪便黏度和便血的总评分计算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在实验第15 d剖杀各组小鼠,测量并观察各组小鼠的结肠长度和脾脏形态;计算各脏器指数;制备各组小鼠结肠病理切片观察结肠的病变并评分;同时经PAS染色后利用Image J软件统计各组小鼠结肠杯状细胞的数量;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中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肠中4种细胞因子的相对转录水平。DAI结果显示,与NC组和DSS组相比,bLF组小鼠的DAI为0;DSS组和DSS+bLF组小鼠的DAI均极显著升高,但均低于DSS组。结肠与脾脏形态显示,与NC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极显著缩短,脾脏明显肿胀,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bLF组小鼠结肠长度、脾脏及脾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DSS+bLF组小鼠结肠长度有所恢复但仍显著缩短,脾脏轻微肿胀,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与DSS组相比,bLF组和DSS+bLF组小鼠结肠均极显著增长,脾脏无明显变化或轻微肿胀,脾脏指数均极显著下降。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bLF组小鼠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DSS+bLF组小鼠除肺脏指数显著升高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与DSS组相比,bLF组小鼠除肾脏指数显著下降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DSS+bLF组小鼠除心脏指数显著下降外其余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病变观察结果显示,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出现严重病变,NC组和bLF组小鼠结肠组织均无明显病变,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病变较轻。其余结果显示,与NC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MDA及MPO含量,TNF-α、IL-6和IL-1β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和显著升高,杯状细胞数量、IL-10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杯状细胞数量、MDA及MPO含量、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变化,IL-10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极显著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MDA及MPO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IL-10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与DSS组相比,bLF组和DSS+bLF组小鼠结肠组织评分极显著和显著降低,杯状细胞的数量均极显著增加,MDA及MPO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降低,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的相对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bLF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的缩短,缓解其结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及小鼠的炎症反应,维持小鼠的免疫稳态。本研究为bLF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炎症反应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纳米颗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舒星富 赵钰 +3 位作者 张博文 陈遥 马忠仁 张海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2-1256,1262,共6页
植物病毒纳米颗粒(PVNPs)具有固有免疫刺激能力,作为免疫佐剂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已被广泛研究。PVNPs不仅具有作为疫苗佐剂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用途,还可作为单一免疫治疗或联合疗法的递送系统。其中PVNPs在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前研... 植物病毒纳米颗粒(PVNPs)具有固有免疫刺激能力,作为免疫佐剂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已被广泛研究。PVNPs不仅具有作为疫苗佐剂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用途,还可作为单一免疫治疗或联合疗法的递送系统。其中PVNPs在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前研究中已取得较大成功。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是将PVNPs用作原位疫苗(ISV),可在瘤内给药后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产生扩大的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PVNPs与其他肿瘤治疗方式相结合也可改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病毒纳米颗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以期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纳米颗粒 癌症 免疫治疗 原位疫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样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11
作者 刘春 陈国心 +3 位作者 李梦甜 赵钰 马忠仁 张海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5-591,共7页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由一种或几种病毒结构蛋白组合而成的中空纳米颗粒,其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极其相似,但不包含任何遗传物质。因VLP具有良好的天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故常被用于肿瘤疫苗的开发。此外,与传统的药物递...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由一种或几种病毒结构蛋白组合而成的中空纳米颗粒,其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极其相似,但不包含任何遗传物质。因VLP具有良好的天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故常被用于肿瘤疫苗的开发。此外,与传统的药物递送载体相比,VLP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靶向性强,使得VLP在递送抗肿瘤药物方面备受关注。近年来利用VLP高效递送基因编辑工具,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VLP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如VLP可通过激活免疫应答来抑制肿瘤的生长,通过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等。本文介绍基于不同病毒来源的VLP在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以及药物递送载体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新的开发策略。这些研究不仅可拓宽VLP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将为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样颗粒 药物递送载体 抗肿瘤药物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拉韦在体外/体内抗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特点的研究
12
作者 冯茜莉 王进千 +3 位作者 杨宣叶 胡欣妍 丁玉林 马晓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目的分析莫诺拉韦在体内和体外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效果。方法检测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H1N1 PR8毒株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病毒能力。以人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作为PR8感染的体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印迹试验(WB)、噬斑的方法,分析莫诺拉韦体外对病毒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方面的抗病毒效果。以PR8滴鼻感染C57BL/6雌性小鼠为体内感染模型,分别从病毒载量、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方面,对对照组、给药组、接毒组和接毒-给药组进行检测,以评估莫诺拉韦的抗病毒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莫诺拉韦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蛋白合成及病毒颗粒形成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均P>0.05)。小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纯感染H1N1小鼠相比,接受莫诺拉韦治疗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病理变化程度较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核蛋白(NP)抗原信号明显减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IL)-4和IL-6在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均P<0.01)。结论作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前体物,莫诺拉韦无法在体外培养的肺源细胞中发挥抗病毒活力,但可以在宿主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显著降低H1N1流感病毒在肺增殖的能力,进而减轻病毒对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拉韦 流行性感冒 抗病毒 感染模型 病理变化 H1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作为癌症治疗剂与抗癌药物递送系统的潜力
13
作者 苏津贤 马小梅 +3 位作者 舒星富 陈遥 张海霞 柏家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目前恶性肿瘤疾病频发且呈逐年递增态势,传统药物放化疗方式价格高昂、毒副作用大,且易降低患者耐受性。天然药物在抗肿瘤过程中具有多靶点、高选择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是抗肿瘤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多肽类物质,乳铁蛋白... 目前恶性肿瘤疾病频发且呈逐年递增态势,传统药物放化疗方式价格高昂、毒副作用大,且易降低患者耐受性。天然药物在抗肿瘤过程中具有多靶点、高选择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是抗肿瘤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多肽类物质,乳铁蛋白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在纳米药物递送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乳铁蛋白受体广泛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除其本体具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外,还广泛用于修饰纳米载体。本文主要综述乳铁蛋白抗肿瘤的机制及其作为抗癌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抗肿瘤作用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及其对病毒感染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进千 汪梦竹 +5 位作者 杨宣叶 高明阳 胡欣妍 吴玉湖 张丽娟 刘俊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侵入宿主细胞,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过程,实现免疫逃逸和子代病毒的大量扩增。本文针对线粒体自噬的途径和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性阐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 病毒感染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NP蛋白与TRIM25蛋白互作的研究
15
作者 胡欣妍 刘倩芸 +2 位作者 安乐乐 蓝秋菊 马晓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6,共8页
目的探索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核蛋白(nucleoprotein,NP)与TRIM25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IAV NP蛋白的理化特性及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IAV NP和TRIM25蛋白之间的互作情况并预测... 目的探索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核蛋白(nucleoprotein,NP)与TRIM25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IAV NP蛋白的理化特性及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IAV NP和TRIM25蛋白之间的互作情况并预测其互作位点;以A/Puerto Rico/8/1934(H1N1)PR8毒株基因组cDNA为模板,PCR扩增NP蛋白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C-Flag上,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Flag-NP,并进一步验证其表达,同时检测重组质粒pCMV-Flag-NP及pCMV-HA-TRIM25在不同时段蛋白表达的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对NP蛋白和TRIM25蛋白进行互作验证;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NP蛋白与TRIM25蛋白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NP蛋白由498个氨基酸、20种氨基酸构成,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NP蛋白存在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并且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但并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结构域。NP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占比较高。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结果显示IAV NP与TRIM25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具有多个潜在互作位点,其中包括NP蛋白第233位丙氨酸、第234位丙氨酸、第236位赖氨酸、第440位丙氨酸等多个位点。成功构建并表达IAV NP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验证IAV NP与TRIM25蛋白之间存在互作关系。结论IAV NP蛋白的结构与其所发挥的功能息息相关,其对于病毒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IAV NP与TRIM25蛋白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这可能与TRIM25抗流感病毒机制相关,后续的深入研究或许能为抗流感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核蛋白 TRIM25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5A结构域与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高明阳 杨宣叶 +3 位作者 胡欣妍 王进千 吴玉湖 周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145,共9页
【目的】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BVDV)NS5A的3个结构域与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法扩增Ⅰ型BVDV病毒NS5A基因的3个结构域DomainⅠ、DoaminⅡ和Do... 【目的】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BVDV)NS5A的3个结构域与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法扩增Ⅰ型BVDV病毒NS5A基因的3个结构域DomainⅠ、DoaminⅡ和DomainⅢ片段,分别连接到pET-28a(+)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镍柱法进行纯化。PCR扩增IRES DNA,转录获得IRES RNA。使用生物层干涉法(BLI)生物传感器(Gator Bio.)分子互作分析仪器对NS5A 3个结构域与IRES RNA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了DomainⅠ、DoaminⅡ和DomainⅢ结构域重组蛋白,其质量浓度依次为76.2,96.8和57.7μg/mL。体外转录获得了IRES RNA,其质量浓度为2056.2μg/mL。互作分析结果表明,NS5A的3个功能结构域中,只有DomainⅡ与IRES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且这种互作存在快结合快解离的现象,其与IRES的亲和力为7.93×10-6μmol/L。【结论】BVDV NS5A蛋白是调控IRES起始翻译的重要蛋白,其主要作用部位为Domai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5A蛋白 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与凋亡相关因子在牦牛肠道的差异性分析
17
作者 王军 廖艺媛 +5 位作者 张凡 周熳琳 陈伟基 丁海娥 谈笑 杨琨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4-943,共10页
为探究低氧参与细胞衰老凋亡的作用机制,以牦牛小肠组织(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为研究对象,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家族相关蛋白Ba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 为探究低氧参与细胞衰老凋亡的作用机制,以牦牛小肠组织(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为研究对象,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家族相关蛋白Ba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各年龄段(新生、5月龄和成年)的小肠组织中不同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牦牛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过碘酸雪夫染色(PAS)、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E以及特殊染色结果显示,各肠道间的组织学测量指标差异主要集中在十二指肠的肠绒毛和肠腺中。此外,5月龄牦牛空肠较十二指肠和回肠达到最大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氧以及凋亡相关因子差异同样集中表达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低氧条件促使HIF-1α转录,激活凋亡因子诱导细胞凋亡,随年龄增加,牦牛逐步适应低氧环境,HIF-1α表达下降。促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3发挥功能时,抗凋亡因子Bcl-2和VEGF发挥保护作用,调控细胞衰老凋亡。低氧和各相关凋亡因子在5月龄的空肠中表达显著下降,除5月龄的牦牛空肠中VEGF表达显著升高。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究牦牛肠道发育过程中HIF-1α、VEGF、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分布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揭示凋亡相关因子在牦牛肠道中的低氧适应性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低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冯若飞 马忠仁 +3 位作者 乔自林 李明生 冯玉萍 关伟军 《中国草食动物》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采集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采集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均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8.3 h;染色体2 n=54,二倍体占主体(8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未见LDH4、LDH5谱带,与其它羊有明显区别;外源性荧光蛋白转染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该研究已成功建立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岷县黑裘皮羊种质资源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黑裘皮羊 肾组织 成纤维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DV NS5A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优化表达与纯化鉴定
19
作者 高明阳 杨宣叶 +3 位作者 吴玉湖 王进千 胡欣妍 周建华 《中国奶牛》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研究构建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5A蛋白重组质粒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但分析过程中发现其主要形式为包涵体,因此通过更换条件使BVDV NS5A蛋白可溶,同时可纯化出蛋白,为后面结构功能分析、抗体制备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奠定基础。以... 本研究构建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S5A蛋白重组质粒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但分析过程中发现其主要形式为包涵体,因此通过更换条件使BVDV NS5A蛋白可溶,同时可纯化出蛋白,为后面结构功能分析、抗体制备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奠定基础。以实验室保存的毒株为试验材料,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扩增NS5A基因,构建pET-28a-NS5A和pET-32a-NS5A表达质粒,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 gami 2(DE3)感受态细胞中,使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最后根据表达条件的摸索,纯化出可溶性的NS5A蛋白。成功克隆出了BVDV NS5A基因,序列全长为1 488bp,编码49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5.8ku。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S5A和pET-32a-NS5A,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和Rosetta gami 2(DE3)可表达以包涵体形式为主的NS5A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61ku和75ku,经过体表达条件的摸索,pET-32a-NS5A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过25℃低温诱导出现较多可溶性,并纯化出NS5A蛋白。本研究成功克隆出了1 488bp的NS5A基因,经不同条件的诱导表达后,得到可溶性NS5A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NS5A蛋白 原核表达 鉴定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生物活性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棚 张海霞 +7 位作者 田晓静 张福梅 曹竑 陈士恩 马忠仁 丁功涛 宋礼 谢瑞扎·阿里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04-411,共8页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型糖蛋白,由哺乳动物体内腺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为生物活性剂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抑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调节免疫和促骨生长等。它已经被用作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强化...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型糖蛋白,由哺乳动物体内腺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为生物活性剂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抑菌、抗病毒、抗癌、抗炎、调节免疫和促骨生长等。它已经被用作一些口腔疾病的治疗、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强化剂、天然食品保鲜剂、天然化妆品,也可以作为许多棘手疾病辅助和预防治疗的合成原料或载体,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畜牧养殖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与微生物作用机制,并着重从以上五个领域介绍乳铁蛋白的开发与应用,旨在阐明乳铁蛋白的进一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