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内的大分子拥挤环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剑 王志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 ,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 2 0 %~30 % ,总浓度高达 80~ 2 0 0 g/L ,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 .对源于排斥容积效应的拥挤理论分析表... 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各种生物大分子 ,它们大约占用细胞容积的 2 0 %~30 % ,总浓度高达 80~ 2 0 0 g/L ,因此任何一种大分子都处于一个充满其他大分子的拥挤环境中 .对源于排斥容积效应的拥挤理论分析表明它对所有大分子之间的反应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是以往人们在体外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时几乎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胞大分子拥挤的实际环境 .最近几年建议把大分子拥挤与 pH、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等一样作为常规因素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呼声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大分子拥挤环境 排斥容积效应 蛋白质折叠 拥挤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细胞生物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宏 张慧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过程.自噬将胞内物质包裹在双层膜的自噬小体内,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再利用以维持细胞的稳态平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特别是研究自噬的遗传模型的建立,人们对自噬的分子机制...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过程.自噬将胞内物质包裹在双层膜的自噬小体内,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再利用以维持细胞的稳态平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特别是研究自噬的遗传模型的建立,人们对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理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目前已经发现了20多个自噬相关基因(ATG基因和EPG基因)参与自噬小体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多种信号通路,如氨基酸缺失、激素刺激等都参与自噬活性的调控.自噬参与生命过程的多个方面,自噬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多细胞生物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理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并为研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选择性自噬 蛋白质降解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结构研究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福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2,共8页
膜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存在很多困难 .最近几年由于一些通道 (如K+ 通道 ,Cl-通道 ,水通道Aquaporin 1等 )和泵 (如Ca2 + 泵 )的结晶获得成功 ,这些膜蛋白具有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解析才得以完成 ,从而基本阐明一些极性分子和离子选择... 膜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存在很多困难 .最近几年由于一些通道 (如K+ 通道 ,Cl-通道 ,水通道Aquaporin 1等 )和泵 (如Ca2 + 泵 )的结晶获得成功 ,这些膜蛋白具有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解析才得以完成 ,从而基本阐明一些极性分子和离子选择性通过生物膜的分子机理 .在膜脂结构方面 ,动物细胞质膜膜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近年来已多方面证明 ,质膜具有一些被命名为“脂筏 (lipidrafts)”和“质膜微囊 (Caveolae)”的微区 .它们富含鞘脂和胆固醇。简单介绍了这些脂质微区的大小、组分以及动态变化 .根据研究结果 ,这类脂质微区含有大量信号分子 ,很可能具有信号传递中心的作用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膜蛋白 三维结构 脂筏 质膜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福愉 张旭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9-575,共7页
关键词 生物膜 膜蛋白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花粉低分子量ATP酶部分性质研究
5
作者 王建华 吴英杰 吴显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409-412,共4页
对纯化的玉米花粉低分子量ATP酶-38kD蛋白的部分理化及药理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与植物细胞中现已发现的马达蛋白(动蛋白及dynamin)存在较大差异。紫外吸收光谱在278nm处有最大吸收。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该蛋白呈... 对纯化的玉米花粉低分子量ATP酶-38kD蛋白的部分理化及药理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与植物细胞中现已发现的马达蛋白(动蛋白及dynamin)存在较大差异。紫外吸收光谱在278nm处有最大吸收。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该蛋白呈现典型球蛋白特征。最适pH为8.0,对ATP的Km为8×10-4mol/L,Vmax为3.5μmolPi每min每mg蛋白质。对NTP底物专一性为CTP>ATP≥GTP>ITP>UTP,药理学研究表明:该酶对0.1mmol/LNa3VO4、2.4mmol/LNaF及0.1mmol/LNEM均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 腺苷三磷酸酶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146是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行为的关键分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琴 赵心刚 +3 位作者 张莹 沈毅 刘以训 阎锡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前期研究观察到一种现象 ,在正常妊娠的胎盘中细胞粘附分子CD14 6选择性地表达在侵入性滋养层细胞中 ,而在滋养层细胞侵入不足的先兆子痫病人的胎盘中CD14 6表达降低或缺失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CD14 6分子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行为的作用机... 前期研究观察到一种现象 ,在正常妊娠的胎盘中细胞粘附分子CD14 6选择性地表达在侵入性滋养层细胞中 ,而在滋养层细胞侵入不足的先兆子痫病人的胎盘中CD14 6表达降低或缺失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CD14 6分子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行为的作用机理 .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D14 6分子选择性地表达在具有侵袭能力的中间滋养层细胞 ,而在非侵入性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中不表达 .细胞功能实验表明 ,影响滋养层细胞侵入性的两个关键要素 ,即细胞迁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 ,都受到CD14 6特异抗体的显著抑制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 ,粘附分子CD14 6是影响细胞侵入行为的关键分子 .这为深入研究胚胎植入和肿瘤浸润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分子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CDl46 滋养层细胞侵入 基质金属蛋白酶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活性分子的构建、结晶及初步晶体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明明 张英 王大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5-1219,共5页
幽门螺旋杆菌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ipα)被鉴定为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感染中的新型致癌因子.Tipα通过NF-κB的激活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大量表达,从而促使宿主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进程.Tipα的同源二聚体为其... 幽门螺旋杆菌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ipα)被鉴定为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感染中的新型致癌因子.Tipα通过NF-κB的激活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大量表达,从而促使宿主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进程.Tipα的同源二聚体为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活性形式,此二聚体以两个单体间N端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Cys25-Cys25与Cys27-Cys27)共价连接.Tipα(25-192)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2b中,并且在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以可溶形式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经过Ni2+金属亲和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阻滞层析进行分离纯化.Tipα蛋白样品分别通过悬滴和microbatch的方法进行结晶搜索和优化.母体和硒代晶体分别衍射到2.2和2.6,均属于C2空间群,并且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母体晶体的晶胞参数为a=127.01,b=47.57,c=96.5,α=γ=90°,β=1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纯化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 致癌因子 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四步:翻译终止后复合物的解体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鹏 张立强 静国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3-489,共7页
蛋白质合成过程一般被归纳为由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和合成的终止组成的三步曲.然而,随着对核糖体再循环因子(ribosomerecyclingfactor,RRF)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提出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应是四步曲,这第四步就是翻译... 蛋白质合成过程一般被归纳为由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和合成的终止组成的三步曲.然而,随着对核糖体再循环因子(ribosomerecyclingfactor,RRF)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提出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应是四步曲,这第四步就是翻译终止后核糖体复合物的解体,也就是通常说的核糖体循环再利用.简要地介绍了翻译终止后复合物解体的可能机制:核糖体再循环因子和蛋白质合成延伸因子G在核糖体上协同作用催化这一过程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终止后核糖体复合物的解体 核糖体再循环因子 延伸因子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光系统Ⅱ捕光过程的超分子结构基础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安节 柳振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5-946,共12页
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是位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等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超分子复合物,它可通过捕获光能用于激发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并驱动电子传递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可将水分子裂解产生氧气和质子.植物光系统Ⅱ的外周... 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是位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等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超分子复合物,它可通过捕获光能用于激发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并驱动电子传递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可将水分子裂解产生氧气和质子.植物光系统Ⅱ的外周存在主要和次要捕光复合物Ⅱ(major and minor light-harvesting complexⅡ,LHCⅡ),它们负责吸收光能并向光系统Ⅱ传递激发能,并且还参与非光化学淬灭和状态转换相关的捕光调节过程.近年来,围绕光系统Ⅱ和LHCⅡ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总结了PSⅡ、LHCⅡ和二者共同组成的PSII-LHCII超级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捕光复合物Ⅱ 结构生物学 膜蛋白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与荧光成像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伟红 李炜 +1 位作者 张先恩 崔宗强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2期369-384,共16页
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分子荧光标记与生物成像技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可以建立材料生物合成新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荧光纳米材料和探针,发展新的荧光成像技术。合成生物学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多涉及荧光材料与探针的... 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分子荧光标记与生物成像技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合成生物学原理,可以建立材料生物合成新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荧光纳米材料和探针,发展新的荧光成像技术。合成生物学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多涉及荧光材料与探针的设计合成、对生物靶标分子进行定点改造和修饰、荧光探针和靶标分子的可控时空耦合等以实现生物分子的精准特异性标记。这些荧光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可应用于细胞内分子的荧光标记、成像和动态示踪,可视化解析相关的关键分子事件,从而深入揭示细胞内分子运动机制和病原致病机理等。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荧光成像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合成量子点等荧光纳米材料与探针、对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精准标记及其用于病毒荧光成像和示踪。最后,也对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如荧光杂合生物材料可控合成、分子原位多重标记等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合成生物学与荧光成像技术的交叉融合,将推动荧光成像技术发展和进步,并拓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生物探针 分子标记 荧光成像 病毒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技术在分子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国良 孙文浩 +1 位作者 庞效云 孙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2,共18页
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依赖于分子水平上多种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了解这些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相关植物生理活动的分子机理至关重要。得益于最近的技术进步——包括直接电子探测器的发展... 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依赖于分子水平上多种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了解这些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相关植物生理活动的分子机理至关重要。得益于最近的技术进步——包括直接电子探测器的发展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冷冻电镜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也为深入理解植物生理活动分子机理提供了结构生物学研究利器。目前,冷冻电镜技术在分子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对于一些重要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人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在植物光合作用、胁迫响应等方面进行的分子机理研究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加强分子植物学和冷冻电镜技术两个研究领域的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分子植物学 光合作用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合成生物学:融合创新的新维度
12
作者 李峰 张先恩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2期253-255,共3页
1959年,量子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了一次历史性的演讲[1]。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把24卷《大英百科全书》全部写在一个针尖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书写工具的尺寸缩小25000倍,而这在当时是不可... 1959年,量子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了一次历史性的演讲[1]。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把24卷《大英百科全书》全部写在一个针尖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书写工具的尺寸缩小25000倍,而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做到的。然后费曼转向了生物系统:“它可以非常小,许多细胞非常微小,但它们非常活跃;它们制造各种物质,在非常微小的尺度上做着各种神奇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理工学院 书写工具 融合创新 生物学 新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前沿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宽莹 王闻雪 +2 位作者 朱赟 薛亮 孙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6-2477,共22页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行结构探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细胞与组织内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通过展示细胞内不同蛋白质复合物的精细原位结构,可以进一步生成蛋白质组的可视化定量空间分子结构功能图谱,即可视蛋白质组学。以原位冷冻电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阐明细胞内蛋白质组的三维相互作用网络,促进从整体上系统性地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互作机制。为推动中国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其研究模式和最新前沿进展,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新概念与新技术的先进性,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冷冻电镜 冷冻电子断层成像 可视蛋白质组学 子断层结构分析 冷冻光电关联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及展望
14
作者 潘天颖 谷陆生 纪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19-2531,共13页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将细胞生理活动可视化,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出现将研究推进到亚细胞结构层次,而具有纳米级分辨率的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成为了研究细胞器、大分子复合物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将细胞生理活动可视化,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出现将研究推进到亚细胞结构层次,而具有纳米级分辨率的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成为了研究细胞器、大分子复合物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继2014年超分辨成像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自然》(Nature)发布的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中再次将纳米级分辨率光学成像技术作为热点进行介绍,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荧光显微镜的基础概念、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况,之后着重介绍了单分子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成像技术 单分子定位成像技术 多色成像 三维成像 纳米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dermin膜打孔蛋白——细胞焦亡的执行者
15
作者 侯彦婕 丁璟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1-2327,共17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膜打孔蛋白gasdermin(GSDM)家族介导的膜裂解性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机体抵御病原感染、清除变异或有害细胞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哺乳动物具有双结构域自抑制特征的GSDM蛋白通过上游蛋白酶切割释放N端的效应结构域...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膜打孔蛋白gasdermin(GSDM)家族介导的膜裂解性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机体抵御病原感染、清除变异或有害细胞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哺乳动物具有双结构域自抑制特征的GSDM蛋白通过上游蛋白酶切割释放N端的效应结构域,在细胞膜上发生剧烈的构象变化并寡聚打孔,介导裂解性的细胞焦亡。GSDM蛋白进化保守,在包括细菌在内的多种生物体中普遍存在,蛋白酶切割释放膜打孔活性是GSDM蛋白激活的通用机制。最近在一些低等真核生物中发现了缺少C端自抑制结构域的非经典GSDM蛋白,它们采用非酶切依赖的全新机制激活膜打孔活性,介导细胞死亡。由于细胞焦亡高度促炎的免疫学特征,机体通过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方式精确地调控GSDM蛋白的活性,从而控制细胞焦亡的程度和产生的炎症效应;病原菌在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博弈中,也进化出专门的机制直接拮抗宿主的细胞焦亡免疫防御。本文围绕近年来GSDM蛋白介导细胞焦亡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GSDM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丰富多样的活化和调控机制,并展望了细胞焦亡研究的生物学意义和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打孔蛋白 激活机制 调控机制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The Neck Hinge Reshapes The Processive Movement of Kinesin-3
16
作者 LI Dong REN Jin-Qi +2 位作者 SONG Yin-Long LIANG Xin FENG Wei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0-2740,共11页
Objective In kinesin-3,the neck coil correlates with the following segments to form an extended neck that contains a characteristic hinge diverse from a proline in KIF13B to a long flexible linker in KIF1A.The functio... Objective In kinesin-3,the neck coil correlates with the following segments to form an extended neck that contains a characteristic hinge diverse from a proline in KIF13B to a long flexible linker in KIF1A.The function of this neck hinge for controlling processive movement,however,remains unclear.Methods We made a series of modifications to the neck hinges of KIF13B and KIF1A and tested their movement using a single-molecule motility assay.Results In KIF13B,the insertion of flexible residues before or after the proline differentially impacts the processivity or velocity,while the removal of this proline increases the both.In KIF1A,the deletion of entire flexible neck hinge merely enhances the processivity.The engineering of these hinge-truncated necks of kinesin-3 into kinesin-1 similarly boosts the processive movement of kinesin-1.Conclusion The neck hinge in kinesin-3 controls its processive movement and proper modifications tune the motor motility,which provides a novel strategy to reshape the processive movement of kinesin mo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molecular motor kinesin-3 neck hinge processive m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 Signaling Cascad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7
作者 QI Yan-Fei LIU Yan-Ping +1 位作者 XU Wen-Qing YAN Xiao-Xue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2339,共12页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disorder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primarily includ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and other diseases.It is the world’s leading cause of death,and its incidence is inc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 group of disorder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primarily includ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and other diseases.It is the world’s leading cause of death,and its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ly.Hypertension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Wnt signaling comprises a series of highly conservative cascading events controlling fundamental biological processes.Wnt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e the canonical Wnt pathway(or Wnt/β-catenin pathway),the non canonical planar cell-polarity pathway,and the non-canonical calcium-dependent pathways.Abnormal Wnt signaling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cardiac malformations,various malignancies,so drugs targeting Wnt signaling play a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Wnt/β-catenin pathway is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and stroke by regulating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poptosis,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and immune response.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ole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 pathwa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hological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天花粉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春阳 马辉 +4 位作者 丁尧 金雷 陈瓞延 苗琦 聂书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7,共4页
将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标记天花粉蛋白 ,研究了量子点标记天花粉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酶活性变化 .与游离的 QDs相比 ,QDs-TCS的吸收光谱在 4 0 0~ 60 0 nm范围内不发生明显变化 ;QDs-TCS的发射光谱发生蓝移 ,但发射半宽不变 ;标... 将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标记天花粉蛋白 ,研究了量子点标记天花粉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酶活性变化 .与游离的 QDs相比 ,QDs-TCS的吸收光谱在 4 0 0~ 60 0 nm范围内不发生明显变化 ;QDs-TCS的发射光谱发生蓝移 ,但发射半宽不变 ;标记上 QDs后 TCS的酶活性没有发生改变 .利用双光子激发扫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时观察 QDs-TCS在人绒癌细胞内的分布发现 ,QDs-TCS能够跨膜进入细胞 ,并在细胞核周围呈聚集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酶活性 半导体量子点 标记 中药研究 生物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发云 杨真威 +1 位作者 李国明 梁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RobinWarren和BarryMarshall两位坚韧不拔且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科学家.奖励他们所做出的非凡的和出人意料的发现: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关键词 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幽门螺杆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错配修复蛋白MutS和MutL的相互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毕利军 张先恩 +1 位作者 周亚凤 张治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78-1184,共7页
MutL和MutS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修复蛋白.利用基因融合技术高效表达了MutL和MutS融合蛋白,并利用它们发展了一种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简便方法.融合蛋白MutL-GFP(Trx-His6-GFP-(Ser-Gly)6-MutL),MutL-StreptagⅡ(Trx-His6-(Se... MutL和MutS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修复蛋白.利用基因融合技术高效表达了MutL和MutS融合蛋白,并利用它们发展了一种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简便方法.融合蛋白MutL-GFP(Trx-His6-GFP-(Ser-Gly)6-MutL),MutL-StreptagⅡ(Trx-His6-(Ser-Gly)6-StreptagⅡ-(Ser-Gly)6-MutL)和MutS(Trx-His6-(Ser-Gly)6-MutS)被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收集菌体细胞、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取上清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有与预期分子质量相应的诱导表达条带出现,其表达量约占全细胞蛋白的30%且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配体亲和层析柱分别纯化融合蛋白,其纯度达到90%.通过将MutS蛋白固定的方法研究两种MutL融合蛋白分别与MutS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只有MutS蛋白与含有错配碱基DNA分子结合后才与MutL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检测MutL融合蛋白标记的绿色荧光信号或酶学显色信号来鉴定相互作用的发生.建立的融合分子系统方法也为研究其他的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Strep tagⅡ MUTS MUTL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