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振振 唐玉国 +2 位作者 孟凡渝 李力 杨大威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43,共13页
碳量子点是一类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材料。本文介绍了碳量子点不同的合成方法,以及碳量子点的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毒性等性能的最新研... 碳量子点是一类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材料。本文介绍了碳量子点不同的合成方法,以及碳量子点的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毒性等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对碳量子点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及药物传递等生物医学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 生物传感 生物成像 药物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信噪比荧光检测微反射器零模波导器件的研制
2
作者 刘轩硕 李传宇 +3 位作者 焦春笑 黄润虎 周连群 郭振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099,共9页
针对零模波导器件在荧光信号检测中信号收集效率受限、信噪比低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实现高信噪比荧光检测的微反射器零模波导器件。通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数值计算,模拟了该器件在荧光检测中显示出更优的激发光与发射光场强分布。采... 针对零模波导器件在荧光信号检测中信号收集效率受限、信噪比低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实现高信噪比荧光检测的微反射器零模波导器件。通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数值计算,模拟了该器件在荧光检测中显示出更优的激发光与发射光场强分布。采用厚胶工艺进行曝光刻蚀,结合聚焦离子束打孔等微纳工艺,制备了零模波导孔以及高度为6.48μm、底部直径为4.24μm的“三段式”微反射器结构。利用荧光微球对所制备的器件荧光效果进行信号检测性能评估,并对荧光检测成像结果进行灰度量化和信噪比计算。结果显示,该微反射器零模波导器件荧光检测信噪比达到119.6,相较于仅有零模波导孔的器件,荧光检测信噪比提升约4.27倍。所研制的高信噪比零模波导器件有望应用在微弱荧光检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模波导 微反射器 信噪比 荧光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特征细化与频域增强学习结合的空间组学细胞核分割
3
作者 李修齐 李金泽 +4 位作者 杨弃 李莹雪 赵才荣 周连群 姚佳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6-1470,共15页
精确地将生物分子信息映射到组织切片的空间坐标是空间多组学分析的关键,细胞核分割精度直接决定靶标分子定位准确性。然而,细胞核形态多样性、组织结构复杂性以及细胞核聚集等因素造成细胞核分割困难,现有分割方法难以实现细胞核精准分... 精确地将生物分子信息映射到组织切片的空间坐标是空间多组学分析的关键,细胞核分割精度直接决定靶标分子定位准确性。然而,细胞核形态多样性、组织结构复杂性以及细胞核聚集等因素造成细胞核分割困难,现有分割方法难以实现细胞核精准分割,进而影响空间多组学分析结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分层特征细化和频域增强学习提出细胞核分割网络FFVM-UKAN,深度整合用于特征提取的浅层视觉状态空间模块及用于特征细化的深层令牌化Kolmogorov-Arnold网络,并提出并行频域学习模块实现细胞核分割所需精细特征捕捉,增强网络跳跃连接效果。该方法在公开数据集MoNuSeg上实现了细胞核分割,mIoU和Dice分别为69.09%和81.72%,在私有数据集上达到85.95%和92.45%。此外,在10X Genomics的人类肝脏数据集上验证基因、细胞核映射效果,结果显示基因映射准确率达90.63%。上述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在细胞核分割精度和模型泛化能力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实现了空间基因与细胞核的高精度映射,展现了该方法在空间多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分割 分层特征细化 频域增强学习 Kolmogorov-Arnold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面长周期光栅透射模式测量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秋顺 向栋 +4 位作者 陈超 史建国 纪晓彤 李新天 董文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0-1096,共7页
为了实现长周期光栅透射谱测量模式的远距离监测,设计了单端面镀反射膜的测量装置系统,对单端面镀银膜长周期光栅的传感原理做了分析,并从实验的角度分别对单端面镀银膜模式系统和直接透射模式系统的长周期光栅在不同折射率的环境介质... 为了实现长周期光栅透射谱测量模式的远距离监测,设计了单端面镀反射膜的测量装置系统,对单端面镀银膜长周期光栅的传感原理做了分析,并从实验的角度分别对单端面镀银膜模式系统和直接透射模式系统的长周期光栅在不同折射率的环境介质中的响应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首先,采用2×2单模光纤耦合器分别连接光谱分析仪、光源、长周期光栅。然后,在包含长周期光栅的光纤的另一个端面制备反射银膜。最后,通过测量一系列不同折射率的环境介质,比较了直接透射模式与单端面镀银膜模式下的长周期光栅的响应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波长解调表达时,对于同一种环境介质,两种模式下长周期光栅的响应光谱的谐振波长基本相同;采用功率/峰值解调表达时,随着甘油浓度从水变为80%的甘油溶液,直接透射模式下的光损耗从-6.05 d B变为-9.22 d B,单端面镀银膜模式下的光损耗从-8.03 d B变为-11.33d B。与直接透射模式相比,单端面镀银膜的长周期光栅光谱中的相对光损耗明显增加,谐振峰更尖锐,更有利于谐振波长和谐振峰光损耗值的识别。本研究设计的单端面镀银膜的长周期光栅测量系统不仅保留了长周期光栅透射谱的感应模式,而且使长周期光栅在对环境介质的测量中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尤其是在远距离、恶劣环境或深层液体的折射率测量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长周期光栅 折射率 银膜 单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PSS薄膜对Kretschmann型传感器光谱的调制
5
作者 杨艳 张慧敏 +4 位作者 张旭霖 闫秀晶 蔡雷 李秋顺 董文飞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了探索二氧化钛(TiO_(2))/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纳米薄膜对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沉积不同厚度TiO_(2)/PSS纳米薄膜后传感器的光谱变化,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光谱变化的内在原因。首先,采用静电层... 为了探索二氧化钛(TiO_(2))/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纳米薄膜对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沉积不同厚度TiO_(2)/PSS纳米薄膜后传感器的光谱变化,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光谱变化的内在原因。首先,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溅射了金膜的玻璃芯片表面原位沉积了不同层数的TiO_(2)/PSS薄膜,并实时记录了相应的反射光谱。然后,对原始反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使光谱曲线更加清晰可见。最后,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450~900 nm的波长范围内,随着TiO_(2)/PSS层数的增加,传感器光谱中先后出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反射峰,这4类反射峰分别对应了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二阶模式和三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TiO_(2)/PSS薄膜的厚度能调制Kretschmann型传感器的感应模式和反射光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etschmann 传感器 层层自组装 传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还原用甲酸脱氢酶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陆峰 黄玉红 +1 位作者 林燕娜 马富强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作为将CO_(2)还原为甲酸盐的重要生物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能源转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辅酶特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造FDH性能的策略,使得FDH的应用前景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通过定向突变、结构优化等酶工程手段提高酶的底物亲和力,增强酶的刚性和构象稳定性以及改变辅酶结合位点,拓宽其在绿色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近年来FDH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着重分析FDH在催化效率、热稳定性、辅酶特异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探讨分子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并总结这些策略的规律,以期为未来FDH的分子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其在CO_(2)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FDH的分子改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优异性能的FDH突变体,为其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提供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酸脱氢酶 分子改造 催化效率 热稳定性 辅因子特异性 甲酸盐 NAD+/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脉冲控制PCR(upPCR)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景伟 马富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49-2662,共14页
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的大背景下,分子诊断在病原体检测、肿瘤诊断、优生优育、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向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低成本、适用于基层及家庭使用的分子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方... 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的大背景下,分子诊断在病原体检测、肿瘤诊断、优生优育、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向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低成本、适用于基层及家庭使用的分子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方向发展。超快脉冲控制PCR (ultra-fast pulse-controlled PCR,upPCR)是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的延伸和升级,该技术利用能量脉冲控制扩增反应中的金属加热元件(主要是纳米金),在几百微秒内完成溶液局部微环境的快速升温,实现模板DNA的解链变性,停止加热后反应微环境可被周围溶液快速冷却到聚合酶的延伸温度,实现引物退火和模板DNA的扩增,单个变性-扩增循环仅有1.5~5 s,远快于传统PCR (约90 s/循环),从而能够极大地加快扩增反应速度。upPCR技术在保留了传统qPCR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多重检测等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超快速(低于15 min)、设备简单等新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基层检测等分子POCT场景。本文主要对upPCR技术的原理、设备、核心原料及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超快脉冲控制PCR 纳米金 分子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和改进对抗训练的痛风病历分类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胜煜 王磊 +2 位作者 徐文畅 贺玉伟 李鑫德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8-1673,共6页
为解决痛风电子病历文本稀疏性高、数据集小导致的分类任务准确率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ERT预训练模型和改进对抗训练的痛风病历文本分类算法。使用中文生物医学语言预训练模型MC-BERT初始化病历文本,下接Text-CNN网络捕捉文本中不同长... 为解决痛风电子病历文本稀疏性高、数据集小导致的分类任务准确率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ERT预训练模型和改进对抗训练的痛风病历文本分类算法。使用中文生物医学语言预训练模型MC-BERT初始化病历文本,下接Text-CNN网络捕捉文本中不同长度的关键词信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改进的对抗训练策略,在词嵌入中添加对抗性扰动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中文痛风病历文本分类任务的精度,增强模型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电子病历 文本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对抗训练 预训练模型 词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近红外荧光扫描系统光学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刚银 王弼陡 +4 位作者 缪鹏 王磊 王钟周 钱庆 钱俊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实现对近红外荧光的高分辨率扫描,设计了工作在近红外光谱区的激光共聚焦光学系统。采用结构简单的凹凸双透镜物镜实现了照明光路和发射光路的设计,并采用Zemax软件进行了光学设计和仿真。实验表明:照明光路的聚焦弥散斑小于1μm,... 为了实现对近红外荧光的高分辨率扫描,设计了工作在近红外光谱区的激光共聚焦光学系统。采用结构简单的凹凸双透镜物镜实现了照明光路和发射光路的设计,并采用Zemax软件进行了光学设计和仿真。实验表明:照明光路的聚焦弥散斑小于1μm,照明针孔处的聚焦光斑小于40μm,满足照明针孔的尺寸要求;发射针孔处的聚焦光斑小于10μm,满足探测针孔尺寸要求;同时照明光路和发射光路的MTF曲线的截止频率都分别满足其衍射极限分辨率的要求,照明光路在全视场空间分辨率420lp/mm处MTF>0.08,发射光路在全视场空间频率400lp/mm处MTF>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近红外荧光扫描 激光共聚焦 ZE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波段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刚银 王弼陡 +1 位作者 陈玉琦 赵义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68,共10页
为了满足地物成像光谱分析的需要,设计了同轴安装、体积小、重量轻的适用于无人机载的棱镜-光栅-棱镜型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通过角放大率选择、光焦度分配、相对孔径计算设计了视场较大的前置物镜;通过光栅方程求解、体相位全息光栅... 为了满足地物成像光谱分析的需要,设计了同轴安装、体积小、重量轻的适用于无人机载的棱镜-光栅-棱镜型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通过角放大率选择、光焦度分配、相对孔径计算设计了视场较大的前置物镜;通过光栅方程求解、体相位全息光栅布拉格条件约束、棱镜折射定律设计了光谱系统的初始结构;通过工作光谱上下限出射角与探测器光谱维宽度的关系确定了成像物镜的焦距;通过出射光角度明确了出射光谱的非线性.设计的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工作光谱范围为400~1 000nm,视场角为40°,全工作波段在空间截止频率20.8lp/mm处的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67,光谱分辨率小于3nm.装调了无人机载成像光谱仪对室外绿化树木进行光谱推扫成像实验,实现了树叶的多光谱成像.该成像光谱仪能够有效实现光谱成像,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可见近红外 前置物镜 棱镜-光栅-棱镜 成像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裴智果 武晓东 +2 位作者 吴云良 陈忠祥 王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1,共6页
为了满足流式细胞仪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高速高精度同步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过采样技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原理,首先构建了系统荧光采集过程中信号强度与被测微粒位置关系的两种模型。依据该模型,以最不利情... 为了满足流式细胞仪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高速高精度同步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过采样技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原理,首先构建了系统荧光采集过程中信号强度与被测微粒位置关系的两种模型。依据该模型,以最不利情况分析推导了系统采样频率及采样精度两个参数与仪器变异系数(C.V.)、最小等量可溶性荧光分子数(MESF)两个核心指标间的关系。进而以其结果作为系统器件选型的判据,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应电路加以设计。通过采样信号示踪和系统噪声实验的评估,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电路可实现8通道16位30MSPS采样速率的同步采集能力。其单通道不闪精度对应76 d B的信噪比值,2.8ns的通道间最大延迟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而在装配了该采集系统的流式细胞仪上进行8峰彩虹球测量后得到320MECY的灵敏度,与方法设计采用的指标相符,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数据采集系统 过采样 变异系数 等量可溶性分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血型图像判读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刚银 王弼陡 +2 位作者 孙海旋 程文播 吴冬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89,共7页
为了减少人眼判读对血型分析结果的人为因素干扰,设计了自动血型图像判读系统。对该系统所采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识别算法进行研究。采用DSP芯片、SDRAM芯片、FLASH芯片、图像编码芯片、图像解码芯片、U盘/SD卡读写芯片等设计了本系统的... 为了减少人眼判读对血型分析结果的人为因素干扰,设计了自动血型图像判读系统。对该系统所采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识别算法进行研究。采用DSP芯片、SDRAM芯片、FLASH芯片、图像编码芯片、图像解码芯片、U盘/SD卡读写芯片等设计了本系统的硬件;采用灰度变换、平滑滤波、模板匹配、阈值处理、颜色分量提取等算法设计了本系统的软件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采用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分割出血型卡中的微柱小管,并实现红细胞分布的有效识别;同时,采用颜色分量提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血型卡的种类。本系统基本满足血型图像自动判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分析 DSP 模板匹配 阈值处理 颜色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定量检测细菌的FCM系统研制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心涛 王策 +2 位作者 裴智果 刘珏 武晓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5-1254,共10页
为了实现对饮用水中细菌快速定量检测,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高通量定量检测系统。对该系统的信号采集系统、绝对计数方法以及在细菌检测方面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估。根据饮用水中典型细菌的荧光染料及其荧光激发光谱特点,介绍了... 为了实现对饮用水中细菌快速定量检测,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高通量定量检测系统。对该系统的信号采集系统、绝对计数方法以及在细菌检测方面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估。根据饮用水中典型细菌的荧光染料及其荧光激发光谱特点,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细菌的工作原理及硬件平台。通过简化细菌的荧光信号强度计算模型,评估了信号采集系统的信噪比。建立了基于流量传感器的绝对计数方法,将检测系统与以参比微球法进行绝对计数的BDLSRFortessa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实验和统计学分析,测试和评估了检测系统在饮用水中细菌检测的综合性能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对于4MHz宽带的荧光信号,信号采集系统的信噪比可达86dB;对于一定浓度内的微球,系统对它测试cv值低于2%,与BD仪器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6,对等比例稀释的微球测试线性度高达0.9998,最低可检测细菌浓度可达102particles/mL;系统对E.coli和S.aureus含量测试结果的cv值均低于7%,与BD仪器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959,两仪器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该仪器能实现对细菌的高精度快速定量检测,为饮用水中典型细菌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菌 饮用水 微生物 自来水 绝对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fner型消热差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刚银 王弼陡 +1 位作者 陈玉琦 赵义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91,共7页
为了满足中波红外光谱分析的需要,设计了Offner型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在分析红外系统消热差方程的基础上,明确通过选择不同热特性材料的合理组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消热差光学结构;在分析Offner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初始结... 为了满足中波红外光谱分析的需要,设计了Offner型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在分析红外系统消热差方程的基础上,明确通过选择不同热特性材料的合理组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消热差光学结构;在分析Offner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化的初始结构求解过程以及采用光学仿真软件进行优化的设计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设计了工作波段为3~5μm的推扫式成像光谱仪,并进行了一体化消热差设计,工作温度范围为-40~100℃,全视场范围内的弥散斑小于30μm,调制传递函数值在空间截止频率16.7 lp/mm处均大于0.35,光谱分辨率小于15.6 nm,具有较好的光谱分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消热差 OFFNER 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多壁碳纳米管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超 郭振 +4 位作者 张威 姚佳 孔慧 严茹红 周连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5-1353,共9页
针对目前凝血检测仪器存在的成本昂贵操作复杂等问题,制作了一种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测量。利用凝血酶切割凝血酶底物实验验证了计时电流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原理的可行性。... 针对目前凝血检测仪器存在的成本昂贵操作复杂等问题,制作了一种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测量。利用凝血酶切割凝血酶底物实验验证了计时电流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原理的可行性。接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数进行测量,并用SYSMEXCS5100光学凝血仪验证测量结果。经过测试,凝血酶验证性实验中MWCNT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强度较普通电化学传感器增加了(36±1)%,重复实验出峰时间和峰值电流变异系数分别为2.99%和3.27%。测试不同血样PT值,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区分度,且挑选三组血样进行PT重复实验,出峰时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26%、3.22%和2.96%,实验结果与医院的临床结果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86。MWCNTs增强型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PT测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易于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凝血测量的成本,且适合多种场合的测量,在即时检测领域具有极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计时电流法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薄膜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秋顺 成荣 +5 位作者 张旭霖 陈燕 史建国 李明宇 于永江 董文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6-1804,共9页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PSS多层薄膜,系统地研究在空气与水条件下这2种薄膜对共振光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其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的PAH/PSS薄膜,WISPR分析仪(检测范围为500~1 000nm)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分别为11(约70nm,水)和45(约158nm,空气);每一双层PAH/PSS薄膜在水中所引起的波长移动远大于在空气中的波长移动.对于环境响应性比较强的PDDA/PSS薄膜,WISPR分析仪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为5(约128nm,水),在空气中即使双层数大于40,也有共振峰出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PDDA/PSS薄膜引起的共振峰在空气中交替出现,如共振峰分别在双层数4~11、19~26、29~40出现,而在双层数12~18、27~28、46~90处消失,这表明薄膜的增厚使光波导的共振模式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转变为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与二阶模式.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膜的种类和结构可以有效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共振波长及共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电解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多层薄膜 波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流式细胞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裴智果 王策 +1 位作者 陈忠祥 吴云良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7期84-88,共5页
针对流式细胞仪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DS5560模数转换芯片的多通道高速高精度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CDCE18005时钟芯片为采集信号发生器,以MSP430单片机为系统控制核心。依据系统的工作模式,设计了系统的硬件架构以及相关的... 针对流式细胞仪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DS5560模数转换芯片的多通道高速高精度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CDCE18005时钟芯片为采集信号发生器,以MSP430单片机为系统控制核心。依据系统的工作模式,设计了系统的硬件架构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并讨论了系统中芯片的配置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在30 MHz的采样频率下,系统8个同步采集通道间最大延迟2.8ns,各通道采样有效位数(ENOB)可达13.86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数据采集系统 ADS5560 MSP430 CDCE18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激发光源的荧光物质快速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立泉 尹焕才 田晶晶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5期106-108,112,共4页
针对食品和生化检测中常见的荧光物质4—甲基伞形酮(4-MU)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分析法的荧光物质快速检测方法,并以LED作为激发光源,设计了便携式高灵敏度的荧光物质快速检测系统,并给出电路实现。对系统与多功能酶标仪进行了... 针对食品和生化检测中常见的荧光物质4—甲基伞形酮(4-MU)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荧光分析法的荧光物质快速检测方法,并以LED作为激发光源,设计了便携式高灵敏度的荧光物质快速检测系统,并给出电路实现。对系统与多功能酶标仪进行了对比标定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线性度为0.997,检测误差小于1.5%,响应时间小于0.5 s,这对于食品和生化荧光物质检测设备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伞形酮 荧光 荧光物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扫描用共聚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刚银 王弼陡 +4 位作者 缪鹏 王磊 田浩然 钱庆 王钟周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4,共7页
为了实现近红外荧光的高分辨率扫描,设计了用于近红外荧光扫描的激光共聚焦光学系统。采用复消色差显微物镜结构设计了物镜,采用凹凸双透镜结构设计了点光源光路和照明光路,采用柯克物镜结构设计了发射光路,并采用ZEMAX软件进行了光学... 为了实现近红外荧光的高分辨率扫描,设计了用于近红外荧光扫描的激光共聚焦光学系统。采用复消色差显微物镜结构设计了物镜,采用凹凸双透镜结构设计了点光源光路和照明光路,采用柯克物镜结构设计了发射光路,并采用ZEMAX软件进行了光学设计和仿真。实验表明: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42;点光源光路的焦点弥散斑小于0.2μm,将圆形光斑激光很好地转换成了点光源,其离焦弥散斑的直径小于40μm,满足照明针孔的尺寸要求;照明光路的焦点弥散斑小于1μm,且焦点弥散斑的能量在2μm范围内超过了83%,因此焦点光斑的能量集中度很高;发射光路的离焦弥散斑的直径小于100μm,满足照明针孔的尺寸要求;同时照明光路和发射光路都具有较高的光学传输效率。该激光共聚焦光学系统具有数值孔径较大、工作于近红外光谱区、分辨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近红外荧光扫描 激光共聚焦 ZE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面透射模式长周期光栅的设计和测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秋顺 向栋 +3 位作者 孟庆军 杨俊慧 史建国 董文飞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83-789,共7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单端面长周期光栅透射模式折射率传感器。首先,将2×2单模光纤耦合器输入端的一个光纤接头与光源相连接、输出端的两个光纤接头分别与光谱分析仪和长周期光栅的一个光纤接头相连接。然后,在包含长周期光栅的光纤另一... 本文设计了一种单端面长周期光栅透射模式折射率传感器。首先,将2×2单模光纤耦合器输入端的一个光纤接头与光源相连接、输出端的两个光纤接头分别与光谱分析仪和长周期光栅的一个光纤接头相连接。然后,在包含长周期光栅的光纤另一个端面溅射反射银膜。最后,以一系列不同折射率的甘油水溶液为待测液体介质研究了直接透射模式与单端面镀银膜模式下长周期光栅的响应光谱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单端面镀银膜的长周期光栅的响应光谱仍然以透射谱的形式出现。对于同一种液体,单端面镀银膜的长周期光栅与直接透射模式的长周期光栅的响应光谱有着近乎相同的谐振波长值,但它们的光损耗存在一定的差异。在0~80%的甘油溶液中,直接透射模式下的光损耗从-12.92 dB变为-16.28 dB,再逐渐变到-13.22 dB;单端面镀银膜模式下的光损耗从-13.13 dB变为-13.74 dB,再逐渐变到-11.45dB。与直接透射模式相比,单端面镀银膜的长周期光栅的相对光损耗与甘油浓度的线性关系更加良好。本研究设计的长周期光栅测量系统采用单端面探头的方式检测环境介质,因而在测量中操作更加灵活方便,非常适合于远距离、恶劣环境或深层液体环境中的折射率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长周期光栅 折射率 银膜 单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