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壮 宋林松 +5 位作者 李云帆 蔡伟飞 初楚 陈安良 王继栋 张绍勇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 为了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注干施药后的代谢产物和降解途径,研究了甲维盐在马尾松树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通过超声浸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色谱(LC-MS)、室内生测7个步骤,对甲维盐注干施药17个月后的马尾松树体内进行残留分析和代谢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甲维盐保留率为50.05%~54.26%。在马尾松树体内分离到16种甲维盐代谢产物,表征了其中11种代谢产物,分别为C_(49)H_(77)NO_(14)、C_(49)H_(75)NO_(14)、C_(41)H_(60)O_(11)(MSB_(1a))、C_(42)H_(63)NO_(10)、C_(49)H_(77)NO_(14)、C_(49)H_(73)NO_(14)(FAB_(1a))、C_(48)H_(72)O_(14)(4″-S-OH-B_(1a))、C_(49)H_(75)NO_(13)、C_(50)H_(77)NO_(13)、C_(50)H_(77)NO_(13)和C_(49)H_(77)NO_(13)。10 mg/L代谢产物混合物处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24 h的死亡率为69.12%。在树体内无光条件下,甲维盐分解代谢速度较慢,分解的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也具有杀虫活性。本研究解释了甲维盐注干施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马尾松树 注干施药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维菌素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杀螨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浩 张绍勇 +3 位作者 韩群琦 张辉 王继栋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以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天维菌素B C-4″位衍生物的活性优于C-4′位衍生物及13位衍生物。化合物8e对小菜蛾和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最优,LC50值分别为9.2 mg/L和0.42 mg/L,化合物8b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最高,LC50值为0.0019 mg/L,均优于对照药天维菌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维菌素B 酰化衍生物 合成 杀虫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条件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3
作者 倪敏姿 陈涛 +1 位作者 崔峰 陈杰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CS007菌株分离自海洋极端环境并进行了驯化培养和诱变稳定,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且能诱导植物促生、抗逆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为探索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CS007菌株分离自海洋极端环境并进行了驯化培养和诱变稳定,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且能诱导植物促生、抗逆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为探索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最佳发酵条件,明确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对TCS00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发酵滤液和粗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影响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3个主要因素为培养时间、加水量和光照周期时间。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麸和黄豆粉按质量比5:1混合,并添加1%硫酸锰、1%硫酸镁;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5 d、加水量39.7 mL、光照周期时间21 h、培养温度28℃、发酵接种量2 mL(1×10^(7)个/mL)、初始pH值5。在此条件下,按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TCS007菌株的孢子产量为7.14×10^(9)个/g,与响应曲面法预测的孢子产量(6.85×10^(9)个/g)拟合,比基础发酵条件孢子产量提高了6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CS007菌株固体发酵滤液(稀释10倍)和粗提物(10 mg/L)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92.4%和95.8%。该结果可为后续产品发酵工艺研究及其木霉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TCS007菌株 固体发酵 响应曲面法 油菜菌核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忠榜 陈振 +3 位作者 陈安良 张绍勇 刘映前 杨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喜树碱相比,各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4-甲氧基苯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g)和7-(1-环戊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j)对朱砂叶螨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8.10和9.05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分别为6.34和6.68 mg/L。研究结果可为喜树碱衍生物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喜树碱衍生物 朱砂叶螨 松材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孢耳霉侵染竹梢凸唇斑蚜的生物学特征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伟 马良进 周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9,共6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毒力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具有高毒力。在高剂量接种浓度(192.6±20.3)个孢子·mm-2时,92.8%的接种蚜虫5天内死亡。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第5天的半致死浓度低至51.6个孢子·mm-2,半致死时间在接种浓度100个孢子·mm-2时仅为2.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孢耳霉 竹梢凸唇斑蚜 生物测定 扫描电镜观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赤霉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殷凯楠 吴酬飞 +1 位作者 尹良鸿 林海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4-1326,共13页
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植物生长激素,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赤霉酸主要来自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液态发酵,但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微... 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植物生长激素,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赤霉酸主要来自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液态发酵,但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微生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综述了赤霉酸的种类、生产、应用、研究历程;代谢组学的概念、优点、研究方法、赤霉酸测定;基因改造、非生物胁迫、前体物质对赤霉酸生物合成的影响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赤霉酸高效合成相关的多组学联合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工业生产中赤霉酸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藤仓赤霉菌 赤霉酸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制备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群琦 朱昶 +1 位作者 潘江灵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6-182,共7页
为拓展松脂二烯应用,探究了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的制备与应用性能。以Vapor Gard(VG)为对比,分别测定了两种松脂二烯喷雾助剂不同稀释倍数下的表面张力及在山核桃和红叶石楠叶片上的静态接触角,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助剂在红叶石... 为拓展松脂二烯应用,探究了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的制备与应用性能。以Vapor Gard(VG)为对比,分别测定了两种松脂二烯喷雾助剂不同稀释倍数下的表面张力及在山核桃和红叶石楠叶片上的静态接触角,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助剂在红叶石楠叶片上的成膜形态。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雾,研究了戊唑醇药液中添加两种松脂二烯喷雾助剂对雾滴粒径、沉积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和VG均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山核桃与红叶石楠叶上的静态接触角,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而PA的效果优于VG。两种助剂均能在叶片上成膜并包被农药颗粒,且PA在叶片上成膜覆盖更均匀。PA在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时即可达到最大覆盖率与雾滴沉积量,效果优于添加VG的各试验浓度下结果。本研究表明,松脂二烯喷雾助剂PA有助于增进喷雾雾滴沉积,提高液滴在叶面的铺展润湿性,促进成膜包裹药物颗粒,从而系统提高农药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二烯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植保无人飞机 雾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松阳茶园土壤酸化改良及肥力提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林土 徐火忠 +2 位作者 李贵松 唐仕琴 王勇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245-1249,共5页
为了扭转茶园土壤酸化及土壤肥力下降对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于2017—2019年,以浙江松阳茶园严重酸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年施用以芽孢杆菌和木霉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菌剂(90 kg·hm^(-2)),跟踪测定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山地、梯... 为了扭转茶园土壤酸化及土壤肥力下降对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于2017—2019年,以浙江松阳茶园严重酸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年施用以芽孢杆菌和木霉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菌剂(90 kg·hm^(-2)),跟踪测定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山地、梯田和水田等不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微生物菌剂施用后,试验区山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4.21提高到2019年的4.62,梯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3.58提高到2019年的3.94,水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3.47提高到2019年的3.76,对照区茶园土壤pH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显著提高,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显著下降。连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阻控松阳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肥力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土壤酸化 微生物制剂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产脂肽类物质抑菌活性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然迪 杨怡妍 +2 位作者 曹灏 金京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株新型海洋生境生防细菌。为研究TCS001发酵液中脂肽类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提高其产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TCS001脂肽类物质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以灰葡萄孢菌Bot...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株新型海洋生境生防细菌。为研究TCS001发酵液中脂肽类物质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提高其产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TCS001脂肽类物质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探究了其抑菌机理;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TCS001脂肽类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脂肽类物质的产量。结果表明:TCS001脂肽类物质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为56.45%~97.15%,其中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97.15%、94.87%、92.64%、91.04%和89.55%。活体盆栽试验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TCS001脂肽类物质对灰葡萄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对菌丝有明显致畸作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表明,影响TCS001脂肽类物质产量的3个关键因子为培养基氮源、碳源和发酵温度,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花生饼粉18.5 g/L,NaCl 3.0 g/L,装液量32%,接种量3%,发酵液pH值为6.0,发酵温度31℃,种龄16 h,转速164 r/min,发酵培养时间48 h。响应面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最佳发酵条件下,TCS001脂肽类物质产量为0.653 g/L,是优化前产量0.41 g/L的1.59倍,该结果可为TCS001菌株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脂肽类物质 抑菌活性 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配方优化及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灏 陈智磊 +4 位作者 李雪松 宋格宁 李忠 崔峰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921,共11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生防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农业实际应用中具备开发潜力。本研究采用含毒介质法、生长量测定法以及悬浮性能评价的方法,筛选了与TCS001相容性高的润...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种新型的海洋生防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农业实际应用中具备开发潜力。本研究采用含毒介质法、生长量测定法以及悬浮性能评价的方法,筛选了与TCS001相容性高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等助剂及其配比,所得TCS001悬浮剂(TCS001 SC)最佳配方组成为:40%TCS001发酵液(≥10^(10)CFU/mL)、3%润湿分散剂SXC、3%润湿分散剂UNA、0.15%增稠剂黄原胶、0.2%防腐剂卡松、0.2%防腐剂苯甲酸钠,水补足至100%(均为质量分数)。其活菌数为4.0×10^(9)CFU/mL、杂菌率为4.8%、pH值为6.68、悬浮率为97.8%、75μm试验筛通过率为99.9%、倾倒后残余物质量分数为1.6%、洗涤后残余物质量分数为0.41%、持久起泡性(1 min后)为16 mL,各项性能均符合行业标准(NY/T 2989-2016)。TCS001 SC在不同温度下的储存稳定性测定结果显示:(0±0.2)℃储存7 d、(4±0.2)℃储存360 d活菌数均较储前无明显差异,(28±0.2)℃储存360 d、(35±0.2)℃储存84 d菌体存活率均在80%以上,表明该制剂储存稳定性较好。在此基础上,以草莓炭疽病为靶标,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发现,TCS001 SC1500~3000 mL/hm~2喷雾处理可以显著减轻草莓炭疽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59.37%~79.52%之间。其中3000 mL/hm~2间隔7 d,连续喷雾3次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9.52%,该结果可为TCS001 SC用于登记防治草莓炭疽病的微生物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悬浮剂 配方筛选 稳定性 草莓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磷铝在香榧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防治效果
11
作者 初楚 姜壮 +4 位作者 张昌朋 左璐莹 毛赟来 尹易平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5-1143,共9页
为明确乙磷铝在香榧体内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将0.5%乙磷铝水剂(SL)对3年生香榧注干施药7、14和21 d后,采用HPLC-MS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将0.5%乙磷铝SL对13年生香榧连续注干施药3年,每年3月中旬施药... 为明确乙磷铝在香榧体内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将0.5%乙磷铝水剂(SL)对3年生香榧注干施药7、14和21 d后,采用HPLC-MS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将0.5%乙磷铝SL对13年生香榧连续注干施药3年,每年3月中旬施药1次。第3年施药90和180 d后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残留,第3年施药15、45和180 d后检测香榧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0.5%乙磷铝SL注干施药7 d后,乙磷铝已传导至香榧的根、干、枝、叶等部位,枝干及根部乙磷铝含量分别为0.51、0.15 mg/kg;施药3年对香榧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9.41%;乙磷铝注干施药,可以增加香榧叶片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萌发正常、复壮复绿。综上,乙磷铝注干施药后,在香榧体内可双向传导,有效防治香榧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根腐病 注干施药 乙磷铝 传导分布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成虫卵巢发育过程及引诱剂诱集雌虫发育状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浩诚 顾宇彤 +2 位作者 郑凯文 董奕帆 樊建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目的】探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雌成虫卵巢发育过程,从日龄的角度对松墨天牛卵巢发育进行分级,并且判断引诱剂野外诱捕雌成虫的发育状态,为松墨天牛高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达到0, 5, 10, 15, 20, 30, 40和15日龄交配... 【目的】探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雌成虫卵巢发育过程,从日龄的角度对松墨天牛卵巢发育进行分级,并且判断引诱剂野外诱捕雌成虫的发育状态,为松墨天牛高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达到0, 5, 10, 15, 20, 30, 40和15日龄交配前后的松墨天牛雌成虫以及引诱剂诱集雌成虫进行生物解剖,观察卵巢发育状态。【结果】松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过程分为5级:发育前期(0-5日龄):卵巢管透明纤细,无卵黄沉积;卵黄沉淀期(5-15日龄):卵巢管内含有少数乳白色和淡黄色未成熟的卵粒;卵巢成熟期(15-20日龄):卵巢管内包含大量完全成熟的卵粒,呈长纺锤形,黄色饱满有光泽;产卵盛期(20-40日龄):输卵管萼中堆满成熟卵粒,中输卵管和侧输卵管中存在待产的卵粒;衰老期(≥40日龄):卵巢管、输卵管萼和输卵管逐渐萎缩。交配后的雌成虫能够产生受精卵,输卵管萼膨大、形态清晰;未交配的雌成虫无法产生受精卵,卵粒堆积在输卵管中无法产出,输卵管萼未分化完全、形态不清晰。野外诱集结果显示,诱集的不同日龄的雌成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处于产卵盛期的雌成虫占比最多,占总量的54.90%±5.50%;卵巢成熟期、衰老期和卵黄沉淀期的雌成虫占比较少,分别占总量的31.37%±5.52%, 11.76%±1.54%和1.96%±0.51%;没有诱集到发育前期的雌成虫。【结论】松墨天牛雌成虫发育至15-20日龄达到性成熟;交配行为能够促进松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引诱剂可以诱捕到大量刚性成熟的松墨天牛成虫,对于减少松墨天牛产卵量,降低下一代发生基数,降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传播几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卵巢发育 日龄 引诱剂 诱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的稳定性及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威汛 江雅琴 +2 位作者 周梦诗 陈杰 袁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6-961,共6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 (S. frugiperd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ub1,SpfrNPV Hub1)是首个专一性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病毒杀虫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 (S. frugiperd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ub1,SpfrNPV Hub1)是首个专一性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病毒杀虫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药膜法评价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等处理对SpfrNPV Hub1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开展了20亿病毒包涵体(polyhedral inclusion body,PIB)/mL SpfrNPV Hub1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SpfrNPV Hub1在pH 4和pH 7,4℃及25℃条件下稳定,在pH9条件下较不稳定,在54℃高温及4000 lx强光照射条件下不稳定。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亿PIB/mL SpfrNPV Hub1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为1500~1875mL/hm^(2)时,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别达81.18%~82.57%和81.23%~83.06%,持效期长。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对SpfrNPV Hub1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指导应用SpfrNPV Hub1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理化因子 病毒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在寄主红松上的生态位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奕帆 于海英 +1 位作者 王蛟 樊建庭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68,共7页
【目的】从垂直空间角度,明确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的空间分布,探索这2种天牛的种间关系,为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辽宁抚顺的红松P.koraiensis林中同... 【目的】从垂直空间角度,明确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的空间分布,探索这2种天牛的种间关系,为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辽宁抚顺的红松P.koraiensis林中同时监测到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成虫,且在同一株红松上能发现这2种天牛幼虫。以红松作为天牛幼虫的栖息资源,以红松的垂直高度作为资源序列,选取受天牛危害的红松立木,以40 cm为单位,研究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在红松受害木上的分布位置、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87.20±8.45)头·株^(−1),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24.40±2.37)头·株^(−1)。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呈正偏态分布,地上80~120 cm处分布最多,为(16.40±2.38)头·株^(−1),显著高于80 cm以下及120 cm以上高度的幼虫数量(P<0.05);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受害木地上部分均匀分布,200~280 cm高度处数量最多,占总体幼虫数量的33.63%,显著高于120 cm以下、160~200 cm及320 cm以上的幼虫数(P<0.05);在红松受害木地下部分均未发现这2种害虫的幼虫。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和褐梗天牛幼虫的生态位宽度有一定差异,分别为0.6944和0.7576,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8046。【结论】云杉花墨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红松树干中下部,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树干各高度上均匀分布,两者在红松上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特性相似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两者在红松林内有较高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花墨天牛 褐梗天牛 红松 寄主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引诱作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朱宁 张冬勇 +2 位作者 吴利平 胡琴 樊建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目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经常混合发生,危害共同的寄主,且共享相同的聚集信息素。本研究旨在评价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这两种星天牛的引诱作用。【方法】通过取食面积法,测定了两种星天... 【目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经常混合发生,危害共同的寄主,且共享相同的聚集信息素。本研究旨在评价聚集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这两种星天牛的引诱作用。【方法】通过取食面积法,测定了两种星天牛对复叶槭Acer negundo、青皮垂柳Salix babylonica和苦楝Media azedarach 3种寄主枝条的室内取食偏好性;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通过在浙江余姚和慈溪的野外诱捕试验,分析了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对两种星天牛的诱捕效果。【结果】室内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试验结果都显示,光肩星天牛最喜食的寄主植物是复叶槭,其次是青皮垂柳,再次是苦楝;而星天牛对这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顺序与光肩星天牛相反,最喜食苦楝,其次是青皮垂柳,再次是复叶槭。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中,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每种寄主挥发物都有几种特有的成分,且不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中多种成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野外林间诱捕试验结果显示,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聚集信息素M(4-庚氧基丁醇+4-庚氧基丁醛)、苦楝配方K(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β-石竹烯)和柳树配方L(壬醛)都同时诱捕到了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其中,聚集信息素与苦楝混合配方MK对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诱捕效果最好,都表现出比单独使用信息素或者植物挥发物更高的诱捕效果;聚集信息素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雌虫比例更高,而植物挥发物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中雄虫比例更高。【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聚集信息素4-庚氧基丁醇和4-庚氧基丁醛是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信息素;同时,壬醛、莰烯、顺-3-己烯-1-醇、罗勒烯和β-石竹烯是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共享的植物挥发物。聚集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联合使用可以应用于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林间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星天牛 取食偏好性 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生防促生效果初步测定 被引量:47
16
作者 郭芳芳 谢镇 +3 位作者 卢鹏 郭岩彬 张立钦 王勇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和菌悬液对番茄幼苗均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其中发酵液处理最佳,鲜重增长272.0%,干重增长266.7%。菌株CF05接种27 d后,番茄根际细菌浓度仍很高。种子萌发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F05处理后发芽率提高11.7%,番茄猝倒病防治测定结果显示,发病率降低38.6%,效果均优于Bacillus subtilis 168处理。综上结果,表明P.polymyxa CF05是1株生防性状优良的促生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促生 番茄猝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天维菌素的杀虫杀螨活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波 张绍勇 +3 位作者 陈振 黄隽 王继栋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 为明确天维菌素(tenvermectin)的杀虫杀螨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药膜法)、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小叶碟添加法)、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饲料混药法)、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浸渍法)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的室内毒力,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的盆栽药效。结果表明:天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的LC50值分别为22.21、19.66和22.09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为1.94 mg/L,毒力显著高于米尔贝霉素(P〈0.05);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得天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LC50值分别为0.005 1和0.008 9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2 mg/L的天维菌素药后5 d对朱砂叶螨的防效最高,达97.42%;药后7 d,尽管天维菌素与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天维菌素不同浓度(0.01250.2 mg/L)处理防效仍保持在80.23%91.96%之间。研究表明,天维菌素对供试的有害生物均具有较高活性,具有研究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维菌素 阿维菌素 杀虫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托竹荪抑菌物质的乙醇提取工艺优化与抑菌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3 位作者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5-1051,共7页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08,23.12,23.02和22.16 mm,可见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大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真菌中,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抑菌率分别为75.01%,57.67%,49.65%,21.34%和9.26%,且五者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因菌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棘托竹荪 乙醇提取 工艺优化 抑菌作用 食品腐败菌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红菌甲素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学 李朋举 +5 位作者 朱旭伟 张璞瑜 张爽 蒋达青 娄钧翼 林海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竹红菌甲素(HA)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电导率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镜观察法研究了HA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以及其对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相对泄漏度、菌丝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暗条... 为研究竹红菌甲素(HA)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电导率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镜观察法研究了HA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以及其对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相对泄漏度、菌丝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HA对番茄灰霉病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在12 000 lx光照条件下,抑菌作用显著,EC50值为17.16 mg/L,且随着HA浓度上升,抑菌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40 mg/L下抑菌率达73.9%;番茄灰霉病菌细胞相对电导率、蛋白质与核酸相对泄漏度随HA浓度上升而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可见,经34.32 mg/L的HA处理后,大多数菌丝出现畸形、膨大或缢缩等现象,细胞器几乎全部消失,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空腔,细胞遭到严重破坏。研究结果可为HA开发成绿色高效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甲素 番茄灰霉病菌 抑菌作用 细胞膜通透性 菌丝形态 菌丝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干用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的研制及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欣伟 韩群琦 +2 位作者 汪天娜 吴利平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8-544,共7页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研制了注干用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可溶粒剂,并通过在马尾松树干基部钻孔施药,考察了其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苯甲酸钠、单水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水溶性载体,采用混料均...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研制了注干用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可溶粒剂,并通过在马尾松树干基部钻孔施药,考察了其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苯甲酸钠、单水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水溶性载体,采用混料均匀试验设计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水溶性载体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将水溶性载体与溶于正丁醇和乳化剂OP-10的甲维盐(油相)在不同时间下混合并造粒,通过对其性能指标的追踪检测得出粒剂最佳配比和混合时间。结果表明:10%甲维盐可溶粒剂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甲维盐10.0%(折纯),乳化剂OP-10 6.7%,正丁醇12.0%,苯甲酸钠39.0%,单水乳糖20.5%,水溶性淀粉3.0%和羧甲基纤维素4.5%;机械混合时间为10 min,粒剂外观为乳白色圆柱体,各项性能指标合格。注干施药结果表明:在浙江临安东湖村松材线虫病疫区,注干110棵马尾松,1 a后马尾松死亡率为0,对照区为6.1%;在福建泉州仙公山疫区,注干230棵马尾松,1 a后马尾松死亡率为1.7%,对照区10.8%。结果表明,所研制的10%甲维盐可溶粒剂可在松脂分泌旺盛的松树上注干施药,制剂造粒工艺简单,无包装物污染,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干施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可溶粒剂 松材线虫病 传导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