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农药Bt资源库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灵玲 张永嵘 +3 位作者 汤宝珍 吴昌标 张群林 刘雄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Bt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微生物.本文初步构建了生物农药Bt资源库,并研究了Bt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相关菌株的基因情况.该数据库的构建是保护有益生物菌株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生物农药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生物资源 微生物 BT 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8
2
作者 林文雄 熊君 +9 位作者 周军建 邱龙 沈荔花 李振方 陈慧 郝慧荣 陈婷 林瑞余 何海斌 梁义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植物的根际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植物的根必须与入侵的邻近植物根及大量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真菌、土存害虫相互竞争空间、水分、矿质营养等。在土壤中,根与根际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且受到许多土壤因素的影响,地下根际生... 植物的根际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植物的根必须与入侵的邻近植物根及大量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真菌、土存害虫相互竞争空间、水分、矿质营养等。在土壤中,根与根际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且受到许多土壤因素的影响,地下根际生物体以根分泌物为媒介相互作用的机制比发生在地表的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复杂的多。越来越多的试验表明,根分泌物在根与根、根与根际微生物间起着重要作用,并以其为媒介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本文在简要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问题及攻克途径,以期为深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自毒作用 根际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农药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雪峰 吴梅香 +2 位作者 罗佳 吴宗晟 范青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0,共4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黑腹果蝇卵的LC50分别为243.355 ...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黑腹果蝇卵的LC50分别为243.355 mg/L、17.703 mg/L、3.360 mg/L和17.548 mg/L;对幼虫的LC50分别为40.166 mg/L、19.782 mg/L、5.604 mg/L和89.972 mg/L;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12.823 mg/L、8 302.520 mg/L、7 000.039 mg/L和102.377 mg/L。说明4种植物源农药中藜芦碱对黑腹果蝇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最高,而苦参碱对成虫的杀虫活性高,2种药剂在食用菌害虫防治实践中均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食用菌害虫 黑腹果蝇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学清 林娜 +1 位作者 陈炜 胡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9期1226-1231,共6页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霜疫霉 生物学特性 超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抗井冈霉素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文耀 吕伟成 胡秀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r对水稻离体叶片的致病力明显比Jgms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李香 吴珍泉 +1 位作者 范锦胜 王贵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哈氏啮小蜂Tetrastic hushagenowii(Ratzeburg)是卫生害虫蜚蠊的重要天敌昆虫,能寄生多种蜚蠊种类的卵荚,被认为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昆虫。本文对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啮小蜂行孤雌生... 哈氏啮小蜂Tetrastic hushagenowii(Ratzeburg)是卫生害虫蜚蠊的重要天敌昆虫,能寄生多种蜚蠊种类的卵荚,被认为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昆虫。本文对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啮小蜂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两性生殖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为46.02%,而孤雌生殖其子代均为雄性。经解剖镜检证实:雌蜂发育至性成熟时的两侧卵巢结构呈现为,每侧卵巢有8~12根卵巢管,每根卵巢管怀卵量约1~6粒。结果发现雌蜂发育日期影响其怀卵数量,1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低,平均为45.2粒/♀;2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较高,平均为80.1粒/♀。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即性成熟产卵,产卵期为4~11d,日产卵量为0.86~7.57粒/♀,单雌一生平均寄生1枚美洲大蠊卵荚。供试寄主卵荚密度是影响哈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重要因素,在蜂卵荚比例为1∶5,1∶3,1∶2,1∶1,2∶1和3∶1范围内,哈氏啮小蜂对卵荚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数量与寄主卵荚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然单雌寄生卵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啮小蜂 繁殖生物学 怀卵量 产卵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中Bt菌株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灵玲 陈伟生 +2 位作者 沈建闽 黄天培 关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898-1902,共5页
以武夷山和福州森林公园采集获得的30份新鲜水样为材料,分离获得5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野生菌株。为了解这些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杀虫晶体蛋白等研究,并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 以武夷山和福州森林公园采集获得的30份新鲜水样为材料,分离获得5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野生菌株。为了解这些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杀虫晶体蛋白等研究,并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两类靶标昆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LLW1对白纹伊蚊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较正死亡率可达95.5%。经PCR扩增,发现该菌株含有cyt2基因。但这5个野生菌株对棉铃虫均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毒力测定 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白绢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过赋文 张绍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84-186,共3页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 ℃,最适温度...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 ℃,最适温度为34 ℃;生长的pH范围为4~11,最适pH为8;该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白绢菌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长卷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灵玲 关雄 《中国茶叶》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茶长卷叶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长卷蛾 东方长卷蛾 鳞翅目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荔枝酸腐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蔡学清 林通 +3 位作者 谢玲平 吴昌镇 林娜 胡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2期1858-1864,共7页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眼、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酸腐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娟英 许佳慧 +4 位作者 吴林坤 吴红淼 朱铨 孔露霏 林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21-5629,共9页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化并无明显趋势。全量钙、全量镁、全量锰和有效锌的含量也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怀牛膝连作1a的土壤与对照相比,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不大,但是与连作10a和30a的土壤相比微生物多样性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中总PLFAs、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ram(-)及真菌含量都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明显上升,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革兰氏阳性菌Gram(+)/革兰氏阴性菌Gram(-)的比值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此外,土壤中一些嗜热解氢杆菌和真菌等参与土壤物质循环和木质素降解的微生物类群数量明显增加,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类群也显著增多,这是牛膝连作促进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用药用植物怀牛膝证明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植物连作促进或连作抑制作用的产生与控制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牛膝 连作促进 磷脂脂肪酸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自毒物质提取及其生物指标测定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振方 齐晓辉 +4 位作者 李奇松 戴林泉 林茂兹 张重义 林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76-2584,共9页
连作障碍在药用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栽培中尤其明显,同一地块上种植一茬地黄后,须经8-10a后方可再种。从怀地黄主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采集种植1a地黄的茬后土壤,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地黄土壤自毒物质并利用生物测试确定抑制率... 连作障碍在药用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栽培中尤其明显,同一地块上种植一茬地黄后,须经8-10a后方可再种。从怀地黄主产区河南省焦作地区采集种植1a地黄的茬后土壤,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地黄土壤自毒物质并利用生物测试确定抑制率最强的土壤提取液作温室栽培实验以确定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进行比较,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技术鉴定地黄连作自毒物质的化学成分。生物测试结果表明水和甲醇提取的地黄茬后土壤自毒物质对地黄生长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器中加入浓度0.5g/mL的水和甲醇提取液对地黄胚根的抑制率分别达17%和26%,当浓度增至5.0g/mL时,抑制率增加到70%以上。盆栽结果显示甲醇提取的自毒物质导致地黄地上部叶绿素含量减少,根系活力下降,明显抑制了地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加剧了地黄膜质过氧化,以及引起地黄植体内生长素类激素含量下降。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土壤提取液和根系分泌物具有相似图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共检测到6个特征物质:香草酸、D-甘露醇、二十六烷酸苯羟基乙酯、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障碍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成虫对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的生物测定方法 被引量:23
13
作者 何玉仙 梁智生 +2 位作者 林桂君 吴咚咚 黄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采用浸叶法和内吸法测得的烟粉虱成虫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比值分别为1.22、3.28、2.49和1.37、4.27、3.26,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此... 采用浸叶法和内吸法测得的烟粉虱成虫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比值分别为1.22、3.28、2.49和1.37、4.27、3.26,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分别以棉花叶和茄子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烟粉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测定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认为可以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情况相接近的成虫浸叶法进行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而且可采用自然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相同日龄成虫直接进行生物测定,棉花叶和茄子叶均可作为抗药性生物测定的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生物测定 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联德 尤民生 +1 位作者 黄建 周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7,共8页
综述虫生真菌的资源、应用方式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并就虫生真菌多样性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更好地利用虫生真菌生物防治害虫奠定基础。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多样性 代谢产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EN5的定殖能力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连玲丽 谢荔岩 +2 位作者 陈锦明 郑璐平 林奇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明确生防菌EN5菌株在番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和在黄瓜、烟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细菌性青枯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芽胞杆菌EN5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ERIC-PCR... [目的]明确生防菌EN5菌株在番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和在黄瓜、烟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细菌性青枯病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芽胞杆菌EN5的定殖能力;以平板培养及ERIC-PCR法分析菌株EN5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菌株EN5在番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均能稳定定殖,当菌株EN5处理植株15 d时,其在番茄茎内的定殖量可达5.6×104cfu/g;此外,菌株EN5在烟草和黄瓜体内亦可定殖,其在烟草体内的定殖量较大。菌株EN5处理使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对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等微生物群体有促进作用,对反硫化细菌群体有抑制作用。同时,菌株EN5处理还改善了根际土壤中细菌群体的多样性。[结论]菌株EN5可以在其自然寄主番茄的根、茎及根际土壤中稳定定殖。同时,菌株EN5处理有助于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番茄 定殖 根际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菌肽D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丽 鲁国东 +2 位作者 唐乐尘 周杰珑 王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69,共6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培养计数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可培养细菌在数量上有极显著差异,可培养真菌数量有显著减少,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抗菌肽D烟草可能抑制了病原细菌及其根围相关的微生物,但是不影响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抗菌肽D 微生物群落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功能微生物对不同鲜切水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车建美 郑雪芳 +1 位作者 林抗美 刘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果立鲜"对龙眼、台湾大青枣、西瓜、苹果、皇冠梨和草莓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降低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当对照组腐烂率为100%时,处理组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在32.67%~72.72%之间。同时,"果立鲜"可将不同水果的腐烂时间推迟1~2 d,降低果实失重率,当对照组失重率在29.63%~4.8%之间时,处理组的在24.90%~1.14%之间。"果立鲜"还可抑制台湾大青枣、西瓜、草莓和龙眼果实表面霉菌的生长,维持不同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保持果实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保鲜 短短芽孢杆菌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倩倩 刘波 +4 位作者 王阶平 刘国红 车建美 陈峥 唐建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8-274,共7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在垫料发酵级别为一级的垫料中,即垫料使用时间较短、发酵程度较低(0<△E≤7.63)的条件下,分离到41株大肠杆菌;而在发酵程度较高的垫料中,即垫料发酵程度二级以上(△E>7.63)的环境中未分离到大肠杆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床中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41株大肠杆菌中含有致泻性大肠杆菌15株,其中具有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9株,占总数的22%,含耐药性因子(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2株,占总数的4.8%;耐强力霉素的大肠杆菌11株,占总数的27%。含有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具有强耐药性。从以上结果来看,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为发酵床的推广应用及垫料再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astA基因 sep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玉仙 杨秀娟 +2 位作者 翁启勇 黄建 王利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6-490,共5页
采用m t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西葫芦银叶测定方法,对从福建省8个具有代表性地理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品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8个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片段序列上的所有位点都相同,它们与Texas-B、Israel-B、Ind ia-B、Mor... 采用m t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西葫芦银叶测定方法,对从福建省8个具有代表性地理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品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8个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片段序列上的所有位点都相同,它们与Texas-B、Israel-B、Ind ia-B、Morocco-B、France-B1、France-B2、Be ijing-B、Argentina-B、Reun ion-B1、Reun ion-B2、Reun ion-B3等11个B型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的差异很小(序列相似性为99.6%-100%),总体上属于同一进化枝;与Morocco-Q、Colomb ia-A1、Colomb ia-A2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差异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枝;8个烟粉虱种群均可引起典型的西葫芦银叶症状.说明福建省8个烟粉虱种群均属于B生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MTDNA COⅠ 生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灵玲 姚凤銮 +4 位作者 黄志鹏 吴光远 王庆森 徐金汉 关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茶树喷施生物药肥后,质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鲜叶亩产量增幅为 6.76%~26.90%,酚氨比明显降低,水浸出物、水溶性糖及维生素 C 均有所增加。同时,生物药肥对茶毛虫、茶尺蠖和茶蚕等茶树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可达 90%以上,对天敌安全。
关键词 茶树 生物药肥 质量 产量 茶叶 生长调节剂 芸苔素内酯 苏云金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