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限域策略强化高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钱坤 林希典 姜晶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1924,共14页
高级氧化法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高级氧化法存在电子相互作用弱,有大分子物质干扰,传质过程受限,效率较低等不足.利用空间限域策略,通过构建特定的纳米尺寸反应器,可以有效提升氧化效率.空间限域策略能够实现... 高级氧化法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高级氧化法存在电子相互作用弱,有大分子物质干扰,传质过程受限,效率较低等不足.利用空间限域策略,通过构建特定的纳米尺寸反应器,可以有效提升氧化效率.空间限域策略能够实现:(1)优化质子和电荷的迁移;(2)改变分子结构和分子动力学;(3)构建新的活性位点.空间限域常被应用于芬顿氧化、过硫酸盐氧化、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电化学氧化等过程.本文总结了空间限域的实现方法和分析方法,归纳了空间限域的三大功能,综述了其在不同氧化过程中的应用,对其在微观和宏观上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空间限域在高级氧化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限域 高级氧化 纳米材料 氧化反应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市政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星星 王昕竹 +5 位作者 印雯 陈亚 徐乐中 盛铭军 郭永福 吴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市政污水具有氨氮浓度低、有机碳源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大等特点,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很难在低碳源情况下高效脱氮。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具有无需外加有机碳源、氨氮降解途径短、节省基建费用、氨氮去除率高等优点,成为新一轮市政... 市政污水具有氨氮浓度低、有机碳源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大等特点,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很难在低碳源情况下高效脱氮。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具有无需外加有机碳源、氨氮降解途径短、节省基建费用、氨氮去除率高等优点,成为新一轮市政污水处理工艺革新的焦点。对国内外利用Anammox处理市政污水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Anammox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水 厌氧氨氧化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厌氧水解酸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同步处理生活污水和含硝酸盐模拟废水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超超 吴翼伶 +4 位作者 陈嘉巧 蔡天宁 刘文如 李祥 吴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90-3899,共10页
构建新型厌氧水解酸化(AnHA)-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实现了低碳氮比模拟生活污水和低浓度硝酸盐模拟废水的同步和高效处理。通过控制进水NO_(3)^(-)-N/NH_(4)^(+)-N=1.2、COD/TN=2.36,调控生活污水分段进水比为3∶7,AnHA反应... 构建新型厌氧水解酸化(AnHA)-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实现了低碳氮比模拟生活污水和低浓度硝酸盐模拟废水的同步和高效处理。通过控制进水NO_(3)^(-)-N/NH_(4)^(+)-N=1.2、COD/TN=2.36,调控生活污水分段进水比为3∶7,AnHA反应器HRT=3.2h,AnHA-PD/A系统实现了94.78%TN去除,相应出水TN浓度仅为5.47mg/L,远低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稳定运行期间,PD-Anammox过程作为AnHA-PD/A系统内最为主要的氮素去除过程,其对系统TN去除贡献率高达95.87%。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乙酸作为AnHA出水主要有机成分(43.65%),即优质碳源供给极大地促进了PD/A系统内NO2--N供给过程。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Commamonas和Omatilinea作为AnHA系统内相对丰度最高的水解和酸化菌属,在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产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丰度分别为2.97%和3.74%;PD/A系统内主要优势功能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和Thauera,相应丰度分别为2.93%和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水解酸化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分段进水 NO_(3)^(-)-N/NH_(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Os丰度变化对聚磷生物膜系统的影响——磷富集性能及代谢特征为例
4
作者 毕贞 钱萌萌 +3 位作者 袁艺娜 王雪玲 宋歌 黄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1611,共11页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中,以氧化沟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聚磷生物膜的富集培养,通过考察生物膜中聚糖微生物(GAOs)丰度变化对系统磷富集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解析GAOs在生物膜磷富集系统中的潜在功能.结果表...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中,以氧化沟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聚磷生物膜的富集培养,通过考察生物膜中聚糖微生物(GAOs)丰度变化对系统磷富集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解析GAOs在生物膜磷富集系统中的潜在功能.结果表明,在聚磷生物膜的富集培养过程中,GAOs成为优势菌,但并未对生物膜系统的磷去除与富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聚磷微生物(PAOs)单个细胞的PHA代谢活性和poly-P代谢活性均显著增强,使得生物膜群落整体以聚磷代谢模式(PAM)为主导.GAOs作为系统中的优势菌属,可能通过EMP代谢途径获取合成PHA所需的还原力(NADH),为PAOs在好氧条件下吸磷提供充足的能量储备,从而激发无机磷转运系统(pst)、poly-P合成代谢基因(ppk)的表达上调,使生物膜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磷去除与富集能力,且GAOs(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作为潜在的反硝化功能菌使得生物膜磷富集系统具备同步好氧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磷富集 聚磷生物膜 聚糖菌 Candidatus Competibacter 代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脱氮的多级AO工艺优化中试研究
5
作者 吴亚辉 潘杨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无碳源投加下采用增设分段回流的多级AO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并借助模拟缺氧池反硝化小试试验和缺氧池氧化还原电位(ORP)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在分段回流至一级/二级缺氧池(A1、A2)的内回流比为50%、50%、进水分配比为7... 无碳源投加下采用增设分段回流的多级AO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并借助模拟缺氧池反硝化小试试验和缺氧池氧化还原电位(ORP)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在分段回流至一级/二级缺氧池(A1、A2)的内回流比为50%、50%、进水分配比为7∶3及一级/二级好氧池(O1、O2)的DO为0.3、1.5 mg/L的参数下,出水水质达到了“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TN为6~9 mg/L)并低碳运行;工艺A1/A2反硝化微环境良好,ORP分别为-30、-15 mV,且在O1/O2中发现了明显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系统中优势菌属为norank_f_Saprospiraceae、Dokdonella、Trichococcus,反硝化菌属相对丰度由21.48%增至51.82%;对比其他提标改造工艺,该工艺能耗低,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AO工艺 生物脱氮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氨氧化工艺的脱氮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馨蕾 刘文如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铁氨氧化(Feammox)作为一种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因厌氧耗能低、无需添加有机碳源及污泥产量较低等优势引发广泛关注。在简要概述Feammox发现过程、反应机理和功能菌群的基础上,重点对微生物接触、电子穿梭体以及纳米铁等直接驱动方式以及... 铁氨氧化(Feammox)作为一种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因厌氧耗能低、无需添加有机碳源及污泥产量较低等优势引发广泛关注。在简要概述Feammox发现过程、反应机理和功能菌群的基础上,重点对微生物接触、电子穿梭体以及纳米铁等直接驱动方式以及生物炭介导和微生物利用氧气介导等间接驱动方式的Feammox驱动过程及内在机制进行解析;随后概括了pH、氧化还原电位(ORP)、温度、溶解氧、铁源、氨氮浓度、铁浓度、有机物含量和C/N等因素对Feammox反应的影响特性;最后,总结分析了Feammox脱氮技术在实际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并对该工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氨氧化(Feammox) 铁氨氧化菌 脱氮工艺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有机物回收——捕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超然 黄勇 +5 位作者 朱文娟 陈丽媛 王灵芝 张悦 徐楚天 李大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9-1633,共15页
当今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有机物去除过程的高额能耗和碳排放问题逐渐被重视。随之,兼具环境意义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物回收理念日益受到关注。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富集或浓缩到易利用的浓度,也即污水碳捕获,是影响其回收技术经济性的关键... 当今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有机物去除过程的高额能耗和碳排放问题逐渐被重视。随之,兼具环境意义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物回收理念日益受到关注。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富集或浓缩到易利用的浓度,也即污水碳捕获,是影响其回收技术经济性的关键。大众熟知的水处理工艺,如膜分离、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絮凝等,凭借着高的有机物保留特性而被重新认识。本文根据这些工艺在捕获过程中有机物的转移方向,将它们归类为“转移聚集”(主要是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絮凝)和“被动富集”(主要是膜分离)两大类进行讨论。在介绍它们各自捕获机制、捕获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进一步提升捕获率的途径及其在规模化应用中需要克服的问题。随后本文综述了捕获产物的能源化与产品化途径,并认为根据其性质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是提升资源化程度的关键。最后围绕碳捕获工艺的成熟度、能耗及运行费用,讨论了生活污水资源化工艺流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回收 碳捕获 捕获率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絮凝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新型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紫旋 陈俊江 +3 位作者 张星星 李祥 刘文如 吴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1-2100,共10页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凭借其无需曝气、废物质产量低、有机碳源需求少等优点,被视为近年来最具有主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首先阐述了PD/A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随后从pH、碳源、盐度以及重金属等方面总结了影响P...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凭借其无需曝气、废物质产量低、有机碳源需求少等优点,被视为近年来最具有主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首先阐述了PD/A工艺的原理及特点;随后从pH、碳源、盐度以及重金属等方面总结了影响PD/A工艺的关键因素,同时提出了实现PD/A工艺核心功能菌群快速富集以及良好协同的调控策略;而后概括了由PD/A工艺发展而来的多种衍生工艺,并从工艺稳定性、经济性和可调控性等方面,分析了这些衍生工艺的研究前景;最后展望了PD/A工艺未来的研究重点,认为借助宏基因组学技术探明不利生境胁迫下PD/A工艺的抗性形成机制,有利于未来主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同时认为于双碳背景下与现有成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耦合,实现各类废水的经济、高效和达标处理,将会是PD/A工艺未来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关键影响因素 核心功能菌 衍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BR工艺对城市污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富集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星宇 潘杨 +2 位作者 李璐 李大鹏 倪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采用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在厌氧阶段COD仅为100 mg/L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的低浓度磷酸盐(2.5 mg/L)实现高效去除和高倍富集。结果表明:好氧出水磷浓度<0.5 mg/L且回收液的磷浓度最高达到了59.53mg/L,磷回收效率为58.63%,碳源消... 采用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在厌氧阶段COD仅为100 mg/L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的低浓度磷酸盐(2.5 mg/L)实现高效去除和高倍富集。结果表明:好氧出水磷浓度<0.5 mg/L且回收液的磷浓度最高达到了59.53mg/L,磷回收效率为58.63%,碳源消耗(回收每克磷消耗COD的量)为56.27±2.6 mg-P/mg-COD。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当进水磷浓度由10 mg/L降至2.5 mg/L后,变形菌门的丰度从82.1%降至41.9%,拟杆菌门的丰度则从9.6%升至49.1%。在属水平,反应器稳定运行后,生物膜内优势群属主要为Flavobacterium(32.98%)。通过对DO、HRT和好氧厌氧进水体积比的优化,提高溶解氧和延长HRT有利于提高磷回收液浓度和磷回收效率并且降低碳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法 低进水磷浓度 磷回收 城市污水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反硝化除磷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钰 夏云康 +3 位作者 印雯 张星星 徐乐中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为将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模拟城市污水。结果表明,进水NH_(4)^(+)-N质量浓度100 mg/L时,调节停曝时间比(60 min:45 min→45 min:45 min)启动耦合工艺,55 ... 为将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模拟城市污水。结果表明,进水NH_(4)^(+)-N质量浓度100 mg/L时,调节停曝时间比(60 min:45 min→45 min:45 min)启动耦合工艺,55 d后达到85%以上的碳氮磷去除效果。随后降低进水NH_(4)^(+)-N的质量浓度至50 mg/L,耦合系统运行严重失稳。通过减少溶解氧含量(质量浓度0.6 mg/L→0.4 mg/L)和提高硝化液回流体积比(200%→250%),抑制亚硝酸氧化菌(NOB),恢复并增强优势菌种在低基质环境的适应性,完成耦合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启动,共历时102 d。反应器TN、PO_(4)^(3-)-P、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85.8%、92.3%,证明耦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氮 反硝化除磷 耦合 城市污水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强化硫自养反硝化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锋 张龙飞 +2 位作者 耿雅雯 陈俊 张雪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4-873,共10页
为适应我国对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在上流式高效填料床反硝化反应器中,以C6H12O6和Na_(2)S_(2)O_(3)构建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探究其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10... 为适应我国对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在上流式高效填料床反硝化反应器中,以C6H12O6和Na_(2)S_(2)O_(3)构建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探究其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10.95 mg/L、温度为(25±1)℃条件下,C、N、S质量浓度比为1.3/1/1.9时,NO_(3)^(-)-N去除率在94%以上,TN的平均去除率为92.6%,最佳HRT为2 h,出水pH值始终保持在7.5左右。此外通过对出水SO42-的检测,得出硫自养反硝化对整个系统去除NO_(3)^(-)-N的贡献率随着Na_(2)S_(2)O_(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反应器的沿程处理效果分析发现,NO_(3)^(-)-N在下区的去除率可达到70%;以冲洗流量为5 L/(m^(2)·s),冲洗时间为2 min,反应器1 h即可完全恢复正常脱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硝酸盐去除 反硝化脱氮 二级出水 硫代硫酸钠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船用景观一体化装置处理污水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昕竹 张星星 +3 位作者 马睿莉 徐乐中 吴鹏 刘文如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3,97,共6页
将绿色技术融入污水治理,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生态单元一体化反应设备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物单元通过污泥循环与硝化液回流实现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结果表明,当ABR进水容积负荷(VLR)为1.2 kg... 将绿色技术融入污水治理,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生态单元一体化反应设备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物单元通过污泥循环与硝化液回流实现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结果表明,当ABR进水容积负荷(VLR)为1.2 kg/(m^(3)·d),CSTR反应区DO的质量浓度为1.5~2.5 mg/L,污泥停留时间20 d,80%的污泥回流体积比、200%硝化液回流体积比时,反硝化除磷效果为佳。生态单元改善能源渠道,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与基质、微生物在生态循环下缓冲水质波动和深度降解,出水COD、TP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4%、81%和82%。系统在高效去除碳氮磷的同时可良好应对船舶生活污水高SS和BOD5,为实际工程兼具景观效益和处理效能提供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生活污水 反硝化聚磷菌 景观型 生态处理 一体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力 陈俊江 +2 位作者 张星星 杨智秋 吴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154,共11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因其脱氮效率高无需碳源与氧气、污泥产量少,近年来在主流污水处理工艺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中基于Anammox的组合工艺。从季节性温度变化、不稳定的进水条件两个方面讨论了Anammo...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因其脱氮效率高无需碳源与氧气、污泥产量少,近年来在主流污水处理工艺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中基于Anammox的组合工艺。从季节性温度变化、不稳定的进水条件两个方面讨论了Anammox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挑战。而后从亚硝酸盐的稳定获取、厌氧氨氧化菌的保留与富集以及微环境的改善等3个方面总结Anammox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稳定性增强控制策略,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重点以推动主流Anammox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城市污水 厌氧氨氧化 组合工艺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与香料生产复合化工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金言 刘锋 +1 位作者 瞿炯炯 邱信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针对盐城市某化工企业生产有机胺和香料2种产品产生的化工废水,采用在2个工段各铺设2套管网对每个工段产生的高低COD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利用"铁炭微电解+Fenton催化氧化+中和+絮凝沉淀"工艺处理高COD废水,其出水与低COD... 针对盐城市某化工企业生产有机胺和香料2种产品产生的化工废水,采用在2个工段各铺设2套管网对每个工段产生的高低COD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利用"铁炭微电解+Fenton催化氧化+中和+絮凝沉淀"工艺处理高COD废水,其出水与低COD废水混合,再通过"水解酸化+A/O+MBR+氧化池(应急用)"组合工艺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为465 mg/L,SS、NH4+-N、TP、TN、甲醛、甲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50、45、1.7、52、0.08、0.1mg/L,各指标均优于《关于〈盐城市沿海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规划报告〉的批复》(苏环管[2003]90号)中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处理费用为9.37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铁碳微电解 FENTON氧化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效能与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子欣 文敬博 +6 位作者 蒋林巧 柯政 罗娇赢 黄天寅 梁恒 李圭白 唐小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共9页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GDMBR)具有低能耗、低维护和出水稳定的工艺特点,然而,目前关于利用GDMBR直接处理农村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探究G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通量变化规律、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不同膜孔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GDMBR处...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GDMBR)具有低能耗、低维护和出水稳定的工艺特点,然而,目前关于利用GDMBR直接处理农村污水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探究G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通量变化规律、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不同膜孔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GDMBR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在无反冲洗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稳定通量为1.3~1.5 L/(m~2·h)。这是由于膜表面生物滤饼层内形成了疏松多孔结构,且膜孔内污染物含量极低。GDMBR工艺可在较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前提下实现对COD和UV_(254)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78%和85%,并有效保留污水中的氮源和磷源。此外,不同膜孔径对GDMBR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影响甚微,但微滤膜构成的GDMBR系统的稳定通量略高于超滤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生物滤饼层 膜孔径 农村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3 位作者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碳捕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慷余 陈俊江 +2 位作者 周力 吴志强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34,共8页
首先综述了HRAS工艺特点,对溶解氧(DO)、污泥龄(SRT)等工艺参数对碳捕获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其次阐明了工艺碳重定向路径与碳捕获机理;然后介绍了化学强化高负荷活性污泥法(CEHRAS)等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并... 首先综述了HRAS工艺特点,对溶解氧(DO)、污泥龄(SRT)等工艺参数对碳捕获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其次阐明了工艺碳重定向路径与碳捕获机理;然后介绍了化学强化高负荷活性污泥法(CEHRAS)等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获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衍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剂类型对rGO/CNTs催化膜去除水中消炎药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昱 夏芯 +2 位作者 骆俊鹏 刘大朋 钱飞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6-1445,共10页
磺胺吡啶(SSZ)与甲氧苄啶(TMP)是常用的消炎药组合,其排入水体后可能引发生态风险。为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净化,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rGO/CNTs)复合碳层负载于微滤膜表面,并通过活化多种氧化剂,建立了可实现连续处理的原位催化氧化... 磺胺吡啶(SSZ)与甲氧苄啶(TMP)是常用的消炎药组合,其排入水体后可能引发生态风险。为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净化,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rGO/CNTs)复合碳层负载于微滤膜表面,并通过活化多种氧化剂,建立了可实现连续处理的原位催化氧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过二硫酸盐(PDS)和过一硫酸盐(PMS)分别是rGO/CNTs催化膜去除水中SSZ和TMP的最佳氧化剂,而过氧化氢(H_(2)O_(2))体系的除污效能随运行时间衰减较快。由活性氧组分淬灭实验、碳层表面基团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碳层缺陷结构是吸附、活化PDS和PMS分子,诱发表面氧化和单线态氧(^(1)O_(2))等非自由基氧化的关键位点。与羟自由基(·OH)反应占主导的H2O2体系相比,PDS和PMS催化氧化具有明显的目标物选择性,能够更有效地抵抗水体背景物质的干扰和减缓膜污染的形成。上述发现对于进一步优化碳质催化膜的功能设计、推动原位催化氧化新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石墨烯 过氧化物 消炎药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乐 袁怡 +1 位作者 卜志威 黄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6,共5页
针对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碱度高、可生化性差以及含有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TA)的特点,结合以往相关工程经验,采用分质处理模式,即“TA废水酸析预处理+综合废水芬顿高级氧化—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 针对安徽某碱减量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碱度高、可生化性差以及含有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TA)的特点,结合以往相关工程经验,采用分质处理模式,即“TA废水酸析预处理+综合废水芬顿高级氧化—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使废水实现达标排放。介绍了其工艺特点、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等,废水处理工艺的日水处理费用为29.09元/t,每年为企业带来131.4万元回用水收益。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最终出水COD<200 mg/L,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表2间接排放标准,为纺织染整行业中类似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印染废水 酸析 芬顿 达标排放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在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涛 沈耀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5,192,共9页
硫化物是环境中常见的电子供体,也是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些关键微生物的强抑制剂。综述了硫化物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混合营养型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作为抑制剂对脱氮性能的抑制机理和抑制作用,以及其作为电子供体在... 硫化物是环境中常见的电子供体,也是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些关键微生物的强抑制剂。综述了硫化物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混合营养型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作为抑制剂对脱氮性能的抑制机理和抑制作用,以及其作为电子供体在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及基于硫化物驱动的自养反硝化耦合工艺和相关组合工艺中所起到的作用,列举了以硫化物为基础的废水反硝化处理新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说明了其较传统工艺在减少污泥产量和能源需求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最后对硫化物用于脱氮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继续探索如何巧妙地将其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实现综合应用,对推动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持续进步和优化,实现高效、可持续和经济的废水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抑制作用 电子供体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