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期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周铭浩 李彤 +4 位作者 邓滢 叶四化 张家卫 黄少峰 林学明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 为探究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2022年7月(丰水期)对东江干流29个断面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调查,对比了枯水期与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环境因子[水温(WT)、p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浊度(TUR)、透明度(SD)]对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枯、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为绿藻-硅藻型,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7门186种)高于丰水期(7门181种)。全年优势种共有6种,为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隐藻(Cryptomonas sp.),其中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丰水期优势种有4种。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8.09×10^(7)cells/L,130.06 mg/L)分别为枯水期(2.57×10^(7)cells/L,40.04 mg/L)的3.1倍和3.2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结果显示,丰水期生物多样性高于枯水期,研究断面的水质总体处于轻度~中污染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不同水期的WT、pH、DO、TN、TUR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WT、DO、TUR是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家卫 王吉毅 +4 位作者 黄迎艳 王旭涛 耿平 刘俊 黄少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90-2502,共13页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珠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水系组成复杂,沿程海拔落差较大,主要为山区性河流,目前尚未有对整个流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环境效应的研究。为探究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珠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水系组成复杂,沿程海拔落差较大,主要为山区性河流,目前尚未有对整个流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环境效应的研究。为探究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于2022年4−7月对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北江水系、东江水系的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参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调查期间珠江流域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9属204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78×10^(5) cells/L,以硅藻门为主,绿藻门次之。②珠江流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卵圆隐藻、啮蚀隐藻、小环藻、菱形藻、科曼小环藻、舟形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北江水系>西江水系>东江水系,平均值为3.81。③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氮磷污染主要在珠江-西江上游及东江下游水域,TN浓度、TP浓度、浊度(TU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是影响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④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pH、水温(WT)、DO浓度是影响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珠江流域浮游植物整体组成为硅藻-绿藻型,其中东江水系为绿藻型,西江水系为硅藻-蓝藻型,北江水系为蓝藻-硅藻型。珠江流域整体为中营养型状态,北江水系已基本形成连续型水库群特征,连通性受到严重阻隔,流速缓慢,导致河流富营养化加剧,存在水华现象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输沙量变异点分析
3
作者 张皎 耿颖颖 +4 位作者 王添 李占斌 李鹏 吴子怡 伍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其水沙变化对长江干流的水沙条件有重要影响。考虑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变异诊断方法原理的差异性,在2类诊断方法中各选取2种,即参数检验选取有序聚类法和滑动t检验法,非参数检验选取滑动游...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其水沙变化对长江干流的水沙条件有重要影响。考虑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变异诊断方法原理的差异性,在2类诊断方法中各选取2种,即参数检验选取有序聚类法和滑动t检验法,非参数检验选取滑动游程法和Pettitt法,用4种检验方法分别对嘉陵江流域出口水文站北碚站1954—2021年的年输沙量进行变异诊断。结果发现:参数检验得到的变异年份均在1984年,而非参数检验得到的变异年份均在1985年,由于北碚站年输沙序列存在自相关性,去除序列自相关后再次进行非参数检验,其诊断结果与参数检验诊断结果一致,4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均为1984年;1954—1984年北碚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45亿t,1985—2021年为0.42亿t,相较于变异点之前减少71.03%;嘉陵江流域年输沙量的突变和减少受到泥沙来源、气候、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物理背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 输沙量 变异点 成因分析 嘉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和水污染物削减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秀芬 杨汉杰 +1 位作者 李颖 胡浩锋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38-41,共4页
采用河流监测断面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年均浓度监测值,计算了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通过计算结果将6个辖区的水污染物浓度归入超标、接近超标和未超标三种类型之一,最后根... 采用河流监测断面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年均浓度监测值,计算了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通过计算结果将6个辖区的水污染物浓度归入超标、接近超标和未超标三种类型之一,最后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结果,提出了从环保设施建设、源头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开展流域水污染物削减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流域内水质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断面 承载能力 水污染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石滩水库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亚洲 刘晓丹 +1 位作者 房志达 李梓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68,70,共2页
针对目前柴石滩水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库区管理中存在的属地管理体制限制导致管理权限不足、流域联合执法机制缺乏、土著鱼类保护资金欠缺等问题,提出整合流域管理和行政管理监管执法职责、构建流域内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建立柴石滩... 针对目前柴石滩水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库区管理中存在的属地管理体制限制导致管理权限不足、流域联合执法机制缺乏、土著鱼类保护资金欠缺等问题,提出整合流域管理和行政管理监管执法职责、构建流域内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建立柴石滩水库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等管理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对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促进流域监管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推动流域综合治理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行政管理 联合执法 水环境治理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网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演变
6
作者 杨昊 李博 +2 位作者 欧素英 刘锋 蔡华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6-1109,共14页
珠江河网的水位变化是动力和地貌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然而,在强人类活动干预下,河网地貌边界发生异变,叠加动力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变化影响,导致河网水位格局出现异变。探讨河网水位的异变问题,可为河口整治和水资源高效开发... 珠江河网的水位变化是动力和地貌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然而,在强人类活动干预下,河网地貌边界发生异变,叠加动力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变化影响,导致河网水位格局出现异变。探讨河网水位的异变问题,可为河口整治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采用Copula方法探究强人类活动驱动下河网日均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演变过程,并对极端日均水位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河网水位与动力边界的联合依赖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相同流量或海平面条件驱动下,河网上部日均水位下降、中下部高水位下降但低水位抬升,而口门区域日均水位抬升。强人类活动前后珠江河网极端日均水位的风险变化表明,当河网上部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10%~90%时,日均水位降幅为0.02~1.24 m;河网中下部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90%时,变化与上部一致但降幅缩小为0.05~0.23 m,而遭遇概率为10%时,其日均水位抬升,幅度为0.01~0.07 m;在口门区域,水位与流量、海平面遭遇概率为10%~90%时,日均水位抬升0.02~0.09 m。综上所述,强人类活动后,动力边界对河网水位的影响明显减弱,河网日均水位整体抗风险能力下降,发生极端水位事件的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水位 流量 海平面 强人类活动 Copula联合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裂殖壶藻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的影响
7
作者 孙姗姗 黄建华 +3 位作者 郭立 杨丽诗 王卓铎 姜永杰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69-74,共6页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5.3)g的雄性凡纳滨对虾。结果显示:与0添加的对照组比较,添加3%和6%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活精子百分比例和总精子数量,其中添加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对照组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与初始值比较,添加3%组凡纳滨对虾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提高(P<0.05),但10 d和20 d两者无显著差异;添加6%组10 d后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P<0.05),但20 d后又显著下降,与初始值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裂殖壶藻对凡纳滨对虾雄虾性腺发育和精荚再生更为有利,这为裂殖壶藻在亲虾配合饲料配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 精荚再生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河口水体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亚锋 侯敏驰 +4 位作者 陈容 王适 雷越 王旭涛 殷克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富营养河口水体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枯水期珠江口上游河水、下游海水及其等比例混合水进行培养实验,跟踪监测水体中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稀释实验估算藻类生长速率(μ)和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m),以... 为探究富营养河口水体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枯水期珠江口上游河水、下游海水及其等比例混合水进行培养实验,跟踪监测水体中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稀释实验估算藻类生长速率(μ)和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m),以阐明上行控制(营养盐刺激)和下行控制(摄食影响)对藻类粒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养加富能增加藻类的生物量,藻类群落的优势粒级由超微型和微型转换为小型;加富河水中μ维持2~3 d高值后下降,速率为(1.13±0.37)d^(-1),加富海水中μ逐步增加,速率为(1.06±0.16)d^(-1),加富混合水中μ轻微波动,速率为(0.58±0.14)d^(-1),总体上小型藻类μ最大。3组加富水体中m总体均先增大后下降,粒级差异不明显。藻类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m/μ)随粒级增大而减小,说明富营养刺激大粒级的生长,大粒级面临的被摄食压力较小。m/μ随藻类每日的比生长速率(μChl a)降低而增加,说明藻华前期由上行控制主导,后期下行控制作用相对加强。本研究表明,富营养化不仅能够改变藻华的生物量,而且能影响其粒级结构,初步阐明了富营养河口水体中藻华粒级结构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 粒级结构 上行控制 下行控制 富营养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消解的海洋沉积物重金属ICP-MS测定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彬彬 刘秋辛 +4 位作者 林君铿 汪伟薇 王旭涛 赵彦龙 梁永津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准确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开展海洋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的基础。比较研究了当前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几种主要的检测标准方法和近年热门的土壤快速消解法对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检测效果。通过研究不同消解体系、消解压力、... 准确测定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开展海洋生态环境评价与管理的基础。比较研究了当前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几种主要的检测标准方法和近年热门的土壤快速消解法对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检测效果。通过研究不同消解体系、消解压力、校准溶液配制方法以及内标元素、内标浓度等条件对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测定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快速消解过程和测定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快速消解方法针对Cr、Ni、Cu、Zn、Cd和Pb的方法检出限为0.004~0.8 mg/kg,测定下限为0.016~3.2 mg/kg,回收率为95.4%~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0%~3.22%,方法准确可靠、快速高效,满足海洋沉积物样品(尤其是大批量样品)的重金属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重金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快速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滨海自然与人工湿地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铜铁钢 吴迪熠 +1 位作者 杨振华 陈文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7,共10页
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了198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湿地分布数据,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主成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滨海自然与人工湿地呈现不同变化特征,自然湿地面... 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了1987—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湿地分布数据,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主成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其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滨海自然与人工湿地呈现不同变化特征,自然湿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呈周期性先增加后减少;滨海湿地面积与单位面积GDP之间的EKC在广州、珠海、中山、江门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二次倒U形曲线,在深圳为三次倒N形曲线,在惠州、东莞以下降趋势为主;人口、第一产业产值等经济社会因素是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湿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因素通过交互作用驱动湿地变化,不同驱动因素的敏感度体现了城市经济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湿地 人工湿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社会驱动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韶关段主要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铭浩 李彤 +3 位作者 叶四化 邓滢 张家卫 林学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6-1858,共13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1月和7月对北江韶关段主要支流墨江、锦江、武江和南水河的25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在枯水期,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69种;在丰水期,共检测到浮游植物... 为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1月和7月对北江韶关段主要支流墨江、锦江、武江和南水河的25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在枯水期,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69种;在丰水期,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68种。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丰水期,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物种总数占比均超过80%。丰水期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5.65×105 cells·L^(-1))和生物量(1.20 mg·L^(-1))均明显高于枯水期(2.89×105 cells·L^(-1)、0.72 mg·L^(-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指数(D)表明,枯水期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丰水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时期的值相近。选择pH、水温(WT)、浊度(TUR)、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作为主要水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在枯水期,30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水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的变化具有最大解释能力(56.94%);在丰水期,12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水环境因子可最大程度解释浮游植物的变化情况(43.91%);在枯水期,WT是影响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绿藻和蓝藻主要受TP和CODMn的影响,隐藻主要受林地面积比例和pH的影响;在丰水期,蓝藻和隐藻主要受pH、水域和林地面积比例的影响,硅藻主要受TP、CODMn和建筑用地面积比例的影响,绿藻主要受WT和TUR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水期浮游植物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识别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生态修复及保护措施,以保证浮游植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平衡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演变的基因图谱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平 吴林倩 +5 位作者 吴子怡 桑燕芳 霍竞群 牛静怡 陈斐 袁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为应对环境变化给水资源演变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水文基因体系为理论基础,揭示并直观地展示了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序列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水文基因是反映水文序列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各阶矩,基于相关系数测度构建了具有识别、检验与分级功能... 为应对环境变化给水资源演变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水文基因体系为理论基础,揭示并直观地展示了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序列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水文基因是反映水文序列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各阶矩,基于相关系数测度构建了具有识别、检验与分级功能的水文基因检测系统,利用该方法提取了西南诸河6个水资源二级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各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成分(包括跳跃、局部趋势与整体趋势、周期、相依和纯随机);提出了水文基因图谱的概念与绘制方法,并利用其展示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基因信息。结果表明:西南诸河各二级区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序列均存在不同形式的水文基因变异成分,主要表现为跳跃、局部趋势、周期与相依;二阶矩序列中,怒江及伊洛瓦底江二级区的序列只含有水文基因遗传成分,其余二级区序列的水文基因大多只存在周期弱变异成分;与一阶矩和二阶矩序列相比,三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构成较为简单,且变异成分对序列的影响均相对较弱。归因分析表明,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基因变异主要受降水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基因图谱 水资源演变 变异检测 西南诸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水体经济社会驱动要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振华 赵铜铁钢 +3 位作者 田雨 杨芳 郑炎辉 陈晓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8-6787,共10页
采用水体解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识别—驱动关系分析的研究思路,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粤港澳大湾区长序列地表水体动态,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辨析地表水体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经济社会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30... 采用水体解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识别—驱动关系分析的研究思路,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粤港澳大湾区长序列地表水体动态,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应用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辨析地表水体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经济社会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30a大湾区城市地表水体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特征,且取决于水体与耕地、不透水面之间的转化特征,1990~2000年地表水体面积增长了1323.14km^(2),2000年以后呈波动下降;粤港澳大湾区地表水面率与单位面积GDP的EKC总体呈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平缓回升的N型特征,体现出人为覆被对水体挤占与生态修复/水库扩容工程对水体的扩张;DARDL-UECM模型明确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R~2>0.7, P<0.000)和各因子的贡献率,无论短期波动阶段还是长期均衡阶段,不透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比重均为城市地表水体的主要驱动要素,三者累计贡献率均值为0.96和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地表水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经济社会驱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