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管控方式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1
作者 高冰 杜健 +3 位作者 倪才倩 郝宏伟 黄伟 杨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2,I0008,共9页
近年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仍然面临细颗粒物(PM_(2.5))污染和臭氧污染的双重压力。通过对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排放和质量标准的梳理分析,发现中国还存在VOCs相关排放标准有待健全、部分VOCs和NO_(x)标... 近年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仍然面临细颗粒物(PM_(2.5))污染和臭氧污染的双重压力。通过对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排放和质量标准的梳理分析,发现中国还存在VOCs相关排放标准有待健全、部分VOCs和NO_(x)标准亟待修订、VOCs和NO_(x)标准的实施效能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提出要筛选涉VOCs重点行业特征污染物并确定合理限值,优化VOCs排放控制措施,实行分级管控;加快涉VOCs和NO_(x)重点排放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VOCs和NO_(x)标准体系;加强对企业执行VOCs和NO_(x)标准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强化企业执行力;组织开展标准气体选择和使用技术交流,加快推进短缺标准气体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NO_(x) 国外管控方式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监测用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质量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翀 吕怡兵 +7 位作者 杨婧 谭铃 吴海 丁萌萌 杨静 王德发 李和通 马焕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家,通过匿名采购等方式获取31瓶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经两家测试单位分别测试后,采用归一化偏差(E_(n))法和相对偏差法两种方法评价所选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和监测适用性,同时依照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评估其证书完整性和规范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16家制造商中,14家的27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准确,2家的4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不准确;9家证书相对完整、规范,其余7家普遍存在缺少标准物质唯一标识等问题,部分制造商甚至存在涉嫌冒用证书、证书中的定值浓度超出认定范围等问题。鉴于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是保障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的重要基础,且制造商数量众多,建议使用者加强标准物质质量评估工作,并审查其所附证书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 非甲烷总烃 气体标准物质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莹 杨永 +5 位作者 谭铃 巢静波 樊丽妃 贺岩涛 陈艳 杨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编码后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n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表明,NH_(3)-N液标量值均满意,COD_(Mn)测试中的加盖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按照证书要求操作时COD_(Mn)液标量值合格,未按照液标证书中要求进行液标样品前处理测定会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影响评价结果。建议监测人员合理选用和规范使用环境用液标,加强环境用液标的选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质量评价 量值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与现行环境管理政策制度的衔接研究
4
作者 陈凤先 王琪 +1 位作者 陈刚 任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8-1413,共6页
排污权交易作为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可实现以较低成本达成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五要素(排污权确权、交易价格、交易... 排污权交易作为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可实现以较低成本达成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五要素(排污权确权、交易价格、交易规则、交易监管和交易效能)识别分析了排污权交易与现行环境管理政策制度的衔接。结果表明,重金属排污权交易与污染防治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等16项政策制度存在衔接,其中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行政处罚衔接范围最广;按衔接的政策制度数量,五要素的排序为交易规则>排污权确权=交易效能>交易价格=交易监管。具体来看,排污权确权通过与污染防治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衔接来确定确权范围和确权依据;交易价格通过价格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主动守法,但目前与相关环境管理政策制度的衔接较少,仅在部分地区与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环境功能区划、“三线一单”管控等存在衔接;交易规则通过与污染防治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衔接,在区域范围、行业范围、指标来源范围、指标受让范围和交易流程方面促进区域、行业等政策制度的落实;交易监管通过与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等衔接推动排污权合法实施;交易效能通过与总量控制、绿色金融等衔接激发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排污权交易 政策制度衔接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沉积物中抗生素的赋存特征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2
5
作者 凌玉婷 贲玉婕 +4 位作者 黄林艳 张覃 马小爽 魏晓鸥 赵亚娴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抗生素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系统分析白洋淀区域淀区核心区、入淀河流及其河湖过渡区沉积物中5类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抗生素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系统分析白洋淀区域淀区核心区、入淀河流及其河湖过渡区沉积物中5类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87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在41个采样点中普遍检出,总浓度为1043 ng·g^(-1)(0.710~139 ng·g^(-1)),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浓度占比最高(80.6%),检出率为95.1%;在检出的抗生素中,以优先兽用抗生素为主(占比82.5%),其次为人用抗生素;在空间分布上,府河及其过渡区的污染最为严重,淀区核心区、孝义河及其过渡区、白沟引河及其过渡区的浓度水平依次降低;与前期研究相比,白洋淀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浓度呈下降趋势;结合抗生素用途、空间分布以及不同抗生素浓度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可知,白洋淀沉积物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水产养殖与未经处理的居民生活废水;风险商结果表明,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和环丙沙星分别有92.7%、51.2%和14.6%的采样点中RQ>0.1,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联合生态风险数据显示,白洋淀区域处于中高风险水平(联合风险商值为0.193~22.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抗生素在白洋淀地区的时空分布与生态风险,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抗生素污染防治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白洋淀 生态风险 沉积物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_(2)、NO)标准气体质量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婧 吕怡兵 +5 位作者 姜文娟 李宁 王德发 师耀龙 王子博 王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185,共8页
为了解当前不同来源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_(2)、NO)标气质量状况,选择12家主流气态污染物(CO、SO_(2)、NO)标气制造商,分别匿名采购3种气态污染物标气,建立2家参考实验室共同测试的模式和计量溯源一致性评价方法,对标气进行测试后... 为了解当前不同来源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_(2)、NO)标气质量状况,选择12家主流气态污染物(CO、SO_(2)、NO)标气制造商,分别匿名采购3种气态污染物标气,建立2家参考实验室共同测试的模式和计量溯源一致性评价方法,对标气进行测试后,采用En值法评价其定值准确性,同时评估其技术资料完整性。结果显示:12家制造商的72瓶有证标气中,有9瓶标气定值结果准确性评价为不合格,涉及5个制造商来源,其中NO作为反应性气体,不合格标气数量最多,占比达20.8%;12家制造商中8家技术资料完整。鉴于标准气体对气态污染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标气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和行业评估,推动制造商不断提高标气生产水平。标气使用者则应尽量选择质量可靠的有证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 标准气体 质量评估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水环境系统全流程管控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林 李燚佩 +1 位作者 付军 杨永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工业园区水环境系统污染防治的重要指标。工业园区具有产业集聚化和规模化,污水排放量大,污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高、含有较多高风险工业特征污染物等特点,是我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工业园区水环境系统污染防治的重要指标。工业园区具有产业集聚化和规模化,污水排放量大,污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高、含有较多高风险工业特征污染物等特点,是我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阵地。依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果,基于工业园区全过程水污染防治思路,分析了海河、太湖两流域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系统整体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运行的环境管理决策方法,主要涉及处理工艺可行性评估、技术路线诊断评估、预处理排放标准和协商排放模式。最后,以江西某省级工业园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工业园区水环境系统管控模式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水污染防治 管控模式 协商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杜焱强 吴娜伟 +1 位作者 丁丹 刘平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170,共9页
农村环境治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新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但是,农村环境治理具有典型的微利市场特征,且受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空心化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多... 农村环境治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新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但是,农村环境治理具有典型的微利市场特征,且受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空心化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多种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而PPP模式本质上对市场机制和配套制度依赖性高,客观要求存在长期稳定的回报机制。PPP模式是否适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客观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结合农村环境治理和PPP项目的特征,构建了农村环境治理的PPP模式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框架;并选择中国首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分别测算其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及其不同情景下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PPP模式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法,适用于PPP项目周期较长的特征,能够避免以短期有效性代替长期有效性、以单一环节有效性代替整体有效性的问题,实现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撑。(2)农村环境治理的微利市场特征对PPP模式的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性影响较大。以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为例,理想状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为660元/t和627元/t,社会资本的营利空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农村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变动较大,受项目设计、农村劳动力稀缺程度、快速城市化和农村空心化程度、治理政策和需求变化以及社会资本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4)农村环境治理的PPP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实际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从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审慎推进。这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合理选择社会资本、健全谈判协商机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等方面深入制度创新,以保障项目稳定及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PPP模式 生命周期成本 成本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以火电项目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艺楠 李冬 +2 位作者 赵芳 唐微 孟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0-1897,共8页
对现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和指南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现行核算方法的差异,提出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以火电行业为例,提出了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碳排放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和核算参数的选取原则。结果表... 对现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和指南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现行核算方法的差异,提出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以火电行业为例,提出了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碳排放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和核算参数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现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在核算边界、核算范围、核算因子和计算方法上均有一定差异。现行核算方法不能直接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无法准确获取核算参数、核算边界不符合环评要求、各指南间推荐参数不一等问题。对于火电行业,从纳入考虑的碳排放源来看,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占比为93.5%~99.8%,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可重点考虑发电机组燃料燃烧排放,忽略其他过程排放;在计算方法上,基于元素碳含量核算二氧化碳结果较为准确,误差不超过10%,基于低位发热量核算误差达18%~30%,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建议基于元素碳含量开展核算,燃煤电厂的燃料消耗量建议选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预估值,元素碳含量建议选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设计煤样实测值,避免使用低位发热量和单位热值含碳量的缺省值,碳氧化率建议直接选取缺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火电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高”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明博 于梓涵 +3 位作者 高照琴 刘天畅 李媛 时进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88-1795,共8页
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环评目标和产业园区特点,探讨了“两高”(高耗能、高排放)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以某“两高”园区为例,在... 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环评目标和产业园区特点,探讨了“两高”(高耗能、高排放)园区规划环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以某“两高”园区为例,在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规划实施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核查表法、专家咨询、ArcGIS矢量叠加、情景分析、压力-状态-响应分析等技术方法,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排放、风险防控、碳排放、集中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两高”园区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的确定,从生态环境角度对规划的产业定位、规模、布局及污染防治措施等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指导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其他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规划环评 “两高” 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可承载 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研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尧 田衎 +1 位作者 封跃鹏 王伟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土壤环境标准样品是土壤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工具。目前,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仍为中国环境标准样品体系的空缺,特别是配套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的土壤标准样品一直未曾问世。本文以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农用地土壤为原材... 土壤环境标准样品是土壤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工具。目前,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仍为中国环境标准样品体系的空缺,特别是配套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的土壤标准样品一直未曾问世。本文以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农用地土壤为原材料,经干燥、研磨、混匀、装瓶、灭菌等加工步骤,制备获得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分层随机抽取10瓶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经评价统计量F小于临界值F_(0.05)(9,10),瓶间均匀性相对不确定度(u_(bb))为1.5%,样品均匀性良好。在室温避光保存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18个月的稳定性检验,稳定性相对不确定度(u_(lts))为1.2%,样品具有良好稳定性。由中国11家实验室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协作定值,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数理统计分析,样品量值评定结果为(25.2±1.4)mg/g。该标准样品为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参与定值的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可作为土壤中总有机碳测定标准方法配套的实物标准,满足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需求,且与国外同类样品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总有机碳 环境标准样品 标准值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光伏电站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春黎 马文勇 +5 位作者 张雅京 程恩起 曹飞 孙浩 严岩 郭佳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964-10973,共10页
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或将占能源装机总量的40%。大规模光伏电站必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复杂影响,更突显了探究光伏电站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性。基于文献综述的方法,提出“微观局地-宏观区域-全球尺度”的... 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或将占能源装机总量的40%。大规模光伏电站必然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复杂影响,更突显了探究光伏电站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性。基于文献综述的方法,提出“微观局地-宏观区域-全球尺度”的光伏电站多尺度生态影响路径和概念框架,梳理了光伏在全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外部性生态环境影响,其负外部性以光伏组件生产和报废环节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为主,正外部性,表现在其在运营期间各项生态功能的提升、及在全球变化减缓方面的贡献。综述了各尺度所关注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评估指标:在局地微观尺度,光伏电站主要影响地表温度、空气湿度和局地风速、土壤和植被等要素和指标;在宏观区域尺度,更多研究光伏电站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和改变,以及光伏与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发展的潜在方向;在全球尺度重点关注对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多尺度下生态影响和效应的关联关系。研究可以为光伏电站和区域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光伏电站 协同发展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涛 孙自杰 +1 位作者 宁远英 邢小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确保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是保障数据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化学测量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由于基体、浓度等的影响往往比较复杂,如何确保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 确保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是保障数据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化学测量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由于基体、浓度等的影响往往比较复杂,如何确保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总结建立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果计量溯源性的途径,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环境检测能力验证等在保证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果计量溯源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环境监测化学测量结果计量溯源性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化学测量 计量溯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检测领域能力验证样品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小爽 邢小茹 +2 位作者 杨海琳 张颖 房丽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5-1337,共3页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能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因此监测数据的质量备受关注。能力验证作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其结果可作为实验室...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能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因此监测数据的质量备受关注。能力验证作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其结果可作为实验室提供评估、证明结果可靠性的依据[1],越来越受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根据能力验证结果,实验室可识别自身与同行机构间的差异,改善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为检验能力的持续改进和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管理 内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 生态环境管理 能力验证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检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萍 陈星羽 +2 位作者 鲁炳闻 田中男 赵亚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3-1900,共8页
烷基酚化合物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在水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水体中烷基酚污染状况,针对其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分析检测过程中... 烷基酚化合物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在水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水体中烷基酚污染状况,针对其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分析检测过程中常用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等。经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烷基酚在国内外各类水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浓度范围一般为未检出(ND)~几千ng/L,易吸附在水中悬浮物或胶体颗粒上,亟须建立可靠、高效、快速的前处理技术,为其在水体中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2)与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相比,液液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在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已被多个国家应用于水质烷基酚的标准分析方法中。未来应加强填料萃取容量和选择性、涂层耐用性、多种萃取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以建立快速高效、微型化、无溶剂或少溶剂化、对环境友好、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加强烷基酚化合物的管理,建议将其纳入水质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水体 前处理技术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的作用机制及成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16
作者 袁溪 张超 +3 位作者 崔艳智 虞慧怡 张惠远 刘煜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219,共8页
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论文在阐述分析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机制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构建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 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论文在阐述分析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机制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构建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Tobit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5—2021年,围场县乡村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成效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相对发展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分别由2015年的0.333、0.561增加至2021年的0.951、1.221,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向高度协调转变,发展类型由生态滞后型演变为同步型,协同振兴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从影响因素看,绿色发展能力是影响协同振兴最为关键的因素,且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围场县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业资源化利用、发展壮大生态经济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振兴 产业振兴 协同机制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雅京 唐立娜 +3 位作者 刘璎萱 孟凡鑫 潘丽晖 邸慧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767-8780,共1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显著趋势,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城市系统因其高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具有更高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特征,面临着较其他区域更为突出的气候风险。科...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显著趋势,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城市系统因其高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具有更高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特征,面临着较其他区域更为突出的气候风险。科学识别气候风险、系统评估其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并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为系统把握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数据,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检测以及文献共被引聚类等技术手段,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国际研究格局方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已形成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从国家/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中国和英国在发文总量上位居前列,且多发表于高影响力期刊。但需指出的是,我国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合作网络分析表明,中国科学院在机构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然而整体上各研究机构间及学者间的合作网络建设仍显不足,亟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2)在研究主题演进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涵盖三大方向:城市气候风险识别与评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策略体系构建以及典型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研究热点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侧重于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性评估,近期则转向多维度、系统化的适应策略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已从单一的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拓展至城市脆弱性、可持续性、韧性提升、适应能力建设等多元维度,并逐步纳入能源、环境、政策等交叉领域考量。当前研究前沿聚焦于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技术应用创新,其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受到特别关注。(3)我国研究现状与展望方面,国内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研究队伍规模与成果产出数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未来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与实践,建议重点从以下方面着力:深化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加强NbS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促进跨学科与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全面提升我国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气候变化 CITESPACE 文献计量 气候韧性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短链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嘉敏 李冬 +5 位作者 李静 胡格 孔子卓 智悦 李伟 钱深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05-3915,共11页
通过开展分区控制暴露实验,研究典型沉水植物长叶九冠(Aquarius uruguayensis)对污染水体中广泛检出的新兴短链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富集及转运特征,目标污染物包括6种短链PFAS(3种全氟烷基羧酸物质PFCAs和3种全氟醚基物质PFEAs)... 通过开展分区控制暴露实验,研究典型沉水植物长叶九冠(Aquarius uruguayensis)对污染水体中广泛检出的新兴短链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富集及转运特征,目标污染物包括6种短链PFAS(3种全氟烷基羧酸物质PFCAs和3种全氟醚基物质PFEAs).结果表明:长叶九冠对水中6种短链PFAS均有生物富集,其整株生物积累因子(BCF_(total))介于3.0~46.0L/kg,并主要在叶片中检出,叶片平均BCF_(shoot)为2.5~62.2L/kg;除了根茎,长叶九冠的叶片也被证实可单独富集PFAS,并且叶片积累PFAS的能力强于根茎;长叶九冠优先富集亲水小分子PFAS,并且植物BCF与logK_(ow)和分子质量显著负相关(ρ_(1)=-0.62,ρ_(2)=-0.81, P<0.05),其BCF随着logK_(ow)和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降低;短链PFAS在植物体内发生转运,根茎向叶片转运的贡献度高,叶片向根茎的转运途径贡献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短链 全氟羧酸 全氟醚基 分区控制暴露实验 富集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江苏省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萌 刘皓 +2 位作者 史聆聆 孙启宏 陈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71,87,共5页
为推动我国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为推动我国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聚类分析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三种发展类型:率先发展区域、平稳发展区域和一般发展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指标体系 熵值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全过程中毒性评价
20
作者 张玉琳 罗双艳 +4 位作者 赵亚娴 陈星羽 刘芃岩 李圆圆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物处理、膜分离、分盐及蒸发等工艺阶段,25个样品的抗生素废水水样的毒性和抑菌活性。我们的结果发现,末端排放废水和再生水未检测到明显的发光细菌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以及抗菌活性,提示不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但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厌氧和缺氧处理后,进入好氧系统前的水样显著抑制好氧活性污泥的呼吸作用,表明废水可能对好氧生化系统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优化上一级处理工艺。我们的结果可为该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同时多项毒性测试方法的整合使用也为同类企业废水的毒性和抗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抗生素 斑马鱼胚胎毒性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