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湄洲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傅维嘉 林锦涵 +2 位作者 苏颖婷 郑梓林 傅丽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目的]以“文化型”“朝圣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海岛开发建设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湄洲岛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覆盖湄洲岛的1985—2020年全... [目的]以“文化型”“朝圣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海岛开发建设过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湄洲岛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覆盖湄洲岛的1985—2020年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动态监测数据为数据源,采用ArcGIS技术提取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贡献率分析20 a间湄洲岛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结合当量因子法估算湄洲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结果]①2000—2020年,湄洲岛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面积变化上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的增长,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转移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之间的相互流转和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为主;②研究期限内湄洲岛ESV大幅下降,20 a内减少了1252.69万元,林地和耕地是湄洲岛ESV的主要贡献因子,湿地和水域面积增加是ESV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表现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④ESV空间分布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高值区与域内森林覆盖率高的区域高度重叠,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结论]林地和耕地是湄洲岛ESV的主要贡献因子,调节服务对湄洲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贡献最高。因此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对耕地和林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价值当量法 时空变化 湄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灭菊酯对亚热带果园红壤脲酶活性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傅丽君 杨文金 +1 位作者 韦杨烨 张虹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04-1507,共4页
通过模拟方法,系统研究杀灭菊酯对亚热带果园红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灭菊酯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趋势,处理前3 d土壤脲酶活性升高,处理3 d后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7 d后低于对照水平;激活、抑制程度与处理浓度呈... 通过模拟方法,系统研究杀灭菊酯对亚热带果园红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杀灭菊酯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趋势,处理前3 d土壤脲酶活性升高,处理3 d后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7 d后低于对照水平;激活、抑制程度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底物(尿素)浓度饱和前,土壤脲酶活性随尿素浓度增加而升高。模型U=β0+β1×C能较好拟合土壤脲酶活性(U)和尿素浓度(C)、杀灭菊酯浓度(C)之间关系,揭示出土壤酶促反应过程存在吸附-解吸的机制,证实不同肥力土壤脲酶活性受杀灭菊酯影响差异较大,高肥力土壤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受杀灭菊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果园红壤 脲酶活性 杀灭菊酯 底物(尿素)浓度 作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固定化漆酶降解双酚A
3
作者 李章良 杨月珠 +1 位作者 伍传田 吕源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7-898,共12页
以活性炭纤维毡(ACFF)为基底,采用水热法与超声法相结合方式制备了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光催化剂(NT/MS/NT/ACFF),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制得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 以活性炭纤维毡(ACFF)为基底,采用水热法与超声法相结合方式制备了活性炭纤维毡负载N-TiO_(2)/MoS_(2)/N-TiO_(2)光催化剂(NT/MS/NT/ACFF),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制得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体系对双酚A(BPA)的降解效果、反应动力学及矿化率,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体系相比,可见光下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对BPA降解率高达82.5%,表观速率常数k_(obs)为0.00764min^(-1),矿化率可达64.5%。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酶催化的活性及稳定性,循环使用4次后BPA降解率仍可达到69.4%。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果分析,推断BPA被NT/MS/NT/ACFF固定化漆酶的催化降解过程包括断裂重组、氧化分解、开环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纳米二氧化钛 二硫化钼 漆酶 固定化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辅助超声提取枇杷叶活性物质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超逸 周凤超 +1 位作者 邓仕彬 王鋆兰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中,不同因素对枇杷叶黄酮、三萜酸、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纸片扩散法,探讨其抑... 为探究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中,不同因素对枇杷叶黄酮、三萜酸、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研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纸片扩散法,探讨其抑菌活性;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pH值为参考指标,研究提取物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乙醇体积分数65%、超声时间40 min、溶液pH值5.0、复合酶质量添加量1.6%。在此条件下,验证组黄酮、三萜酸、多糖的提取含量分别提高73.66,3.82,4.74 mg/g;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77.64%和62.41%;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经过枇杷叶提取原液浸泡后的猪肉,在保藏过程中,其POV值、TBARS值及pH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研究为植物性原料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提取物 超声酶解 响应面 抗氧化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诱导有序金纳米壳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丁晓莹 饶艳英 +1 位作者 李红 汪炳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17-2325,共9页
采用金种子介导生长法,以SiO_(2)晶体为模板,利用酶催化诱导纳米金的沉积,制备大面积有序金纳米壳(GNSs)阵列,探究有序GNSs阵列生长过程中的光学吸收特性、形貌特征变化以及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葡萄糖、葡萄糖氧... 采用金种子介导生长法,以SiO_(2)晶体为模板,利用酶催化诱导纳米金的沉积,制备大面积有序金纳米壳(GNSs)阵列,探究有序GNSs阵列生长过程中的光学吸收特性、形貌特征变化以及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的浓度等关键参数,实现有序GNSs阵列的可控批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金纳米壳 酶催化 葡萄糖氧化酶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DEHP的多物种联合毒性:陆生、水生动物与植物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涣文 向奕洁 +2 位作者 曾林 张旭 赵晓旭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微塑料(MPs)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单一及复合毒性效应对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系统综述了MPs与DEHP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揭示了复合污染的... 微塑料(MPs)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单一及复合毒性效应对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系统综述了MPs与DEHP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揭示了复合污染的协同或拮抗效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陆生动物中,MPs单独暴露可诱发肝脏炎症、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失衡,并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MPs与DEHP联合暴露时,毒性效应显著增强,表现为多器官协同损伤:通过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坏死性凋亡途径导致肝细胞死亡;肾脏中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加剧;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全身性炎症;生殖系统则因激素失衡和血-睾屏障破坏而功能受损。对水生动物的研究表明,MPs单独暴露可导致鳃组织损伤、生殖功能障碍及神经递质紊乱。DEHP与MPs联合暴露时,双壳贝类的滤食率显著下降,抗氧化系统崩溃,代谢途径(如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严重紊乱。此外,复合污染还引发斑马鱼幼体心脏发育畸形和大口黑鲈肠道绒毛结构破坏,凸显其对水生生物发育与生存的长期危害。植物实验显示,MPs抑制种子萌发(如番茄)、降低叶绿素含量(如烟草)并诱导氧化应激(如豌豆)。MPs与DEHP的复合效应因物种而异:在黄瓜中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的拮抗作用,而在玉米中则协同抑制生长和光合作用,表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性。综上所述,微塑料和DEHP联合暴露对陆生、水生动物以及植物均产生了比单一暴露更强的毒性效应,但是毒性靶点不同,导致了毒性效应的差异。当前研究在毒性机制深度解析、生态系统层面评估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需结合多组学技术和生态模拟实验,为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防控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复合毒性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7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影响;从酶蛋白荧光发射光谱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与NAGase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磺胺、羧苄青霉素、盐酸金霉素和甲砜霉素对NAGase没有明显影响,磺胺喹噁啉、青霉素钠、盐酸强力霉素、氯霉素以及0.5 mg/mL磺胺甲基异噁唑对NAGase有激活效应,而磺胺嘧啶、恩诺沙星、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硫酸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硫酸卡那霉素(KAN)和硫酸新霉素(NEO)对NAGase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 mg/mL的TOB、KAN和NEO可分别使NAGase活力下降88.22%、84.00%和46.47%,这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KAN和NEO对NAGase的抑制均呈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KAN、NEO各自与NAGase作用后,NAGase内源荧光发射强度均明显下降,说明NAGase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但是,NAGase荧光发射峰没有发生位移,即酶蛋白内核的疏水性不变。【结论】不同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消毒剂[甲基蓝、高锰酸钾、硫酸铜、氧化钙、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日本鳗鲡NAGase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研究消毒剂对NAGase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蓝和硫酸铜对NAGase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锰酸钾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而40.0 mg/L氧化钙可使NAGase活性下降11.79个百分点;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等对NAGase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甲醛对NAGase活性的抑制是可逆的,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常数为1.43 mol/L;而TCCA对NAGase的抑制是不可逆的。此外,甲醛可使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强度明显下降,荧光发射峰出现红移。说明甲醛可引起NAGase空间构象变化,也改变了酶中心微环境,导致酶的失活。而小于100μmol/L浓度的TCCA对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影响,即TCCA对NAGase空间构象影响很小,可能是通过对酶蛋白质巯基的氧化或与蛋白质氨基的共价结合引起NAGase的不可逆失活。本研究结果证实了10种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活性具有较大的调控作用,对水体消毒剂在鱼类养殖中的科学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评价
9
作者 方超逸 沈建东 +2 位作者 邓仕彬 周凤超 马逸芬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为实现枇杷叶精油(LLEO)的可控释放,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枇杷叶精油微胶囊(M-LLEO),通过测定包埋率等理化指标,并结合一系列表征技术,评价微胶囊化的可行性;通过贮藏稳定性、释放动力学、自由基清除及抑菌试验综合评价其生物活性,并将其... 为实现枇杷叶精油(LLEO)的可控释放,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枇杷叶精油微胶囊(M-LLEO),通过测定包埋率等理化指标,并结合一系列表征技术,评价微胶囊化的可行性;通过贮藏稳定性、释放动力学、自由基清除及抑菌试验综合评价其生物活性,并将其应用于蓝莓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M-LLEO的包埋率和得率分别为86.39%,62.02%;M-LLEO呈现大小不一的球状颗粒形态,壁材无破裂痕迹;LLEO以物理吸附的方式被成功包埋;微胶囊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M-LLEO适合在低温、避光、无氧及低湿条件下贮藏;在较高温度下,精油的释放曲线与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99);在第10 d时,相较于LLEO,M-LLEO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提高40%,35.93%;相较于M-LLEO对培养24 h的大肠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平板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培养72 h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增大5.49,4.29 mm,说明微胶囊的缓释作用使得精油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较为持久。低温结合微胶囊处理可降低蓝莓的失重率,延缓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贮藏10 d后,蓝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室温对照组高41.9%。研究为LLEO的拓展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精油 微胶囊 表征 生物活性 蓝莓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胺蓝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10
作者 胡文英 刘涛 +1 位作者 傅丽君 张琪琪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0-295,共6页
以甲苯胺蓝(T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制得TB分子印迹聚合物。而后通过自组装法将聚合物附着于壳聚糖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制得TB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 以甲苯胺蓝(T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制得TB分子印迹聚合物。而后通过自组装法将聚合物附着于壳聚糖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制得TB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用扫描电镜对传感器膜表面进行形貌表征。优化模板分子的最佳投放量、洗脱时间对传感器制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0~40.0×10^(-10) g/L浓度范围内,TB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TB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31x+0.0057,R^(2)=0.9903,检出限为4.45×10^(-9) g/L。而且传感器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将TB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水样中的TB检测,测得加标回收率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甲苯胺蓝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11
作者 胡文英 张琪琪 +1 位作者 杨磊 李丹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1564,共14页
以氧氟沙星(OFL)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聚合溶液pH7.0,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OFL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对该... 以氧氟沙星(OFL)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聚合溶液pH7.0,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OFL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对该传感器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对氧氟沙星的识别机理进行研究.对该印迹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OFL与OPD的物质的量比、聚合圈数、洗脱剂及洗脱时间、pH等研究.在最佳条件下,DPV峰电流差值与OFL在1.0—38.0 nmol·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9 nmol·L^(-1).该OF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将本方法应用于测定莆田市城厢区下磨溪才子大酒店段地表水水体中OFL的含量,回收率为88.5%—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电聚合 分子印迹膜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i和Zn丙烯酸酯防火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李保君 张顺 +1 位作者 张一达 杨磊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56,共8页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 为了提高光固化丙烯酸酯涂层的防火性能,通过KH570与水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含硅树脂(HBPSi),将HBPSi与丙烯酸羟乙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半加成物(HEA-TDI)反应制备出有紫外光(UV)固化功能的超支化阻燃预聚物(SMASi),再把SMASi与金属化合物和环氧丙烯酸酯(EA)进行复配,经UV固化成涂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涂层的透光率,并采用极限氧指数仪、热重分析仪、垂直燃烧仪及锥形量热仪对涂层的防火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在ZnCl_(2)/EA体系中添加适量的SMASi,可提高涂层的透光率、残炭率及耐水性;当其添加量为10%时,成炭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级别及热释放速率均达最佳,分别为50.0%、48、V-0和209 KW/m^(2),显著降低了涂层的热释放速率,有效改善了涂层的防火性能。制备出的涂层能满足透明膨胀防火涂层的使用要求,在木质文物、家具及古建筑等防火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酸 超支化含硅丙烯酸酯 防火 催化成炭 透明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璐 刘萱 +5 位作者 王华 赵慧敏 于春艳 冷金慧 耿聪 李章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519,共5页
为探索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传播机制的影响,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为目的基因,采用绝对定量PCR技术,考察了pH、盐度、腐植酸、总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l1含量在pH 6~8时最高,而在酸性(pH 3~5)或碱性(... 为探索水环境因子对磺胺类抗性基因传播机制的影响,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为目的基因,采用绝对定量PCR技术,考察了pH、盐度、腐植酸、总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l1含量在pH 6~8时最高,而在酸性(pH 3~5)或碱性(pH 9~10)条件下均显著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Sul1含量随着盐度或腐植酸浓度升高而降低,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总氨氮或活性磷酸盐对Sul1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作用。当总氨氮或活性磷酸盐的浓度低于0.05 mg·L^(-1)时,Sul1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当浓度升高到1 mg·L^(-1),Sul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会影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的存在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性基因 水环境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比色法检测铁、铜离子
14
作者 李红 丁晓莹 +2 位作者 刘慈航 张靖涵 饶艳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KI溶液,与2 mL 500μmol·L^(-1)Fe^(3+)或30μmol·L^(-1)Cu^(2+)反应25或90 min,可将AuNRs刻蚀至LSPR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Fe^(3+)和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F-与Fe^(3+)生成配合物[FeF_(6)]^(3-)完成对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铁离子 铜离子 比色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水生植物对氮磷营养盐的利用和蓄积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玉英 林建伟 +4 位作者 李姜维 胡安谊 姚俊冰 张天帅 傅丽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6-367,共12页
以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oll)、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6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耗竭法分析其养... 以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 Rottboll)、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6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耗竭法分析其养分吸收动力学特征,探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的利用和蓄积能力,同时还探讨了硫累积及水体pH对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对氮磷营养盐的利用和蓄积能力高于其他水生植物;其中美人蕉对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的蓄积量最多,达到40.95 mg和5.83 mg,菖蒲的最大吸收速率(I_(max))比其他水生植物更高,分别为1.428 mg·g^(-1)·d^(-1)和0.313 mg·g^(-1)·d^(-1);挺水植物对水体TN和TP去除率均超过85%,贡献率达到80%。硫的累积不利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蓄积和利用;美人蕉对硫的累积量最少,其对氮磷的去除率在6种植物中最高,达到92.29%和86.24%。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改变水体的pH,而水体pH又会反过来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和蓄积。综上可知,挺水植物具有较好氮磷利用与蓄积能力,培养环境中过多的硫及过低的pH均会降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利用和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水生植物 利用和蓄积 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旭 宋雪英 +2 位作者 由明超 张慧钰 赵晓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7,共7页
设施蔬菜栽培是当前主流种植方式之一。因为设施菜地常年处于一种高温、高湿、高肥料投入的半封闭状态,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土壤环境介质的复杂性、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特异性,国内外学者对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方... 设施蔬菜栽培是当前主流种植方式之一。因为设施菜地常年处于一种高温、高湿、高肥料投入的半封闭状态,其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土壤环境介质的复杂性、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特异性,国内外学者对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方法尚未建立起一个全面和详尽的体系,针对设施菜地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的相关报道也较少。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设施菜地重金属源解析应用情况,并针对现有设施菜地重金属定量源解析应用较少的情况,筛选适用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概述,同时对设施菜地中重金属源解析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能够从源头解决设施菜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胍接枝二氧化钛抗菌剂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降解保鲜膜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孙文涛 龚佳荣 +5 位作者 刘新宇 许平凡 刘源森 罗耀发 章培昆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9,共11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研究了不同含量抗菌剂对保鲜膜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_(2)-PHMB抗菌剂添加量为1%时,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分别提升了11.7%和13.7%,断裂伸长率维持在658%和536%,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12.50%,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达到62.70%和84.54%,对新鲜樱桃展现了良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抗菌 生物降解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儿茶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电纺膜的构建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超逸 肖菲菲 +1 位作者 陈宇桦 邓仕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3,共14页
为开发新型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提高天然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以儿茶素(Catechin,CT)、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材,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儿茶素的电纺膜。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电纺膜的微观形貌... 为开发新型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提高天然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以儿茶素(Catechin,CT)、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基材,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负载儿茶素的电纺膜。利用扫描电镜分析电纺膜的微观形貌与直径分布;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表征技术探讨CT与成膜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电纺膜的机械性能、气体透过率及抗氧化活性为参数,考察CT的添加量对电纺膜理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电纺膜应用于草莓保鲜研究,通过感官评价并结合失水率、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分析电纺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CT与CS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分子间氢键,疏水性能提高;当CT浓度为0.8%时,电纺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形貌良好、结构致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此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89 MPa和62.45%;其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率和CO_(2)透过率均最低,分别为29.51%、0.1532 g·mm·(m^(2)·h·kPa)^(-1)和5.9 g·(m^(2)·h)^(-1);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达到最大值71.02%;并且电纺膜存在缓释作用,当CT浓度为0.8%时,其累积释放率最高;保鲜研究结果表明,电纺膜能有效延缓草莓的腐烂变质,并且0.8%CT浓度的电纺膜其保鲜效果最佳。综上,0.8%CT浓度的电纺膜,其综合性能最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 壳聚糖 儿茶素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MoS_(2)活化过硫酸氢盐降解水中双酚A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章良 韩婷婷 蔡伊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以MoS_(2)为载体,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Fe_(3)O_(4)/Mo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双酚A(BPA)。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 以MoS_(2)为载体,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Fe_(3)O_(4)/Mo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双酚A(BPA)。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BPA降解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对BPA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MoS_(2)/PMS反应体系可提高对BPA降解率;当BPA浓度为20mg/L、Fe_(3)O_(4)/MoS_(2)催化剂投加量为1.0g/L、PMS浓度为1mmol/L、pH为6.8、温度为60℃条件下,反应120min时Fe_(3)O_(4)/MoS_(2)对BPA降解率达78.20%。Cl^(-)、HCO_(3)^(-)、H_(2)PO_(4)^(-)对反应体系降解BPA有一定影响,NO_(3)^(-)对BPA的降解影响较小。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OH、^(1)O_(2)、和•O^(-)_(2)均发挥了作用,其中^(1)O_(2)和•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二硫化钼 过硫酸氢盐 双酚A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蜜籽膳食纤维对马鲛鱼糜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丹 刘涛 +3 位作者 汪秀妹 周凤超 林国荣 肖意如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3,共10页
为探究菠萝蜜籽可溶性膳食纤维(Jackfruit seed soluble dietary fiber,JS-SDF)对马鲛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在马鲛鱼MP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5%、1.0%、1.5%、2.0%、2.5%)的JS-SDF,形成JS-SDF与M... 为探究菠萝蜜籽可溶性膳食纤维(Jackfruit seed soluble dietary fiber,JS-SDF)对马鲛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在马鲛鱼MP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5%、1.0%、1.5%、2.0%、2.5%)的JS-SDF,形成JS-SDF与MP的复合体系,对MP及复合体系的内源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测定复合体系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浊度随JS-SDF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荧光强度和凝胶白度随着JS-SDF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除添加1.0%JS-SDF的复合体系外,其余样品紫外吸收强度均降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添加JS-SDF后MP的红外光谱未发生变化;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以及凝胶强度在JS-SDF添加量为1.5%时最大,同时此凝胶的持水性最高且蒸煮损失率最小,同时凝胶微观结构最为致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表明,JS-SDF的加入并未对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条带造成影响。因此,添加适量的JS-SDF能有效提升马鲛鱼糜的凝胶特性,改良马鲛鱼糜凝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籽膳食纤维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特性 马鲛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