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倩倩 郭星 +4 位作者 谢飞 侯亚莉 赵栋 魏海龙 何丽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了明晰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的种群动态特征,揭示其生存规律,以期为领春木的保护、种群恢复与资源管理提理论支撑,本研究以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法,对分布于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领春... 为了明晰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的种群动态特征,揭示其生存规律,以期为领春木的保护、种群恢复与资源管理提理论支撑,本研究以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法,对分布于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领春木种群进行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插岗梁领春木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集中处于Ⅰ-Ⅴ龄级,总比高达75.69%,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 Pi为25.10、V Pi'为1.95,均大于0,领春木种群目前属于增长型。领春木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领春木种群各个年龄的死亡率基本相近。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个体数量增加,幼龄和中龄个体缺乏补充,种群在未来会面临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岗梁 领春木 种群结构 存活曲线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林业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车宗菊 《当代农机》 2024年第6期46-46,49,共2页
阐述了智慧林业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了智慧林业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措施,以促进林业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智慧林业 林业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主要林分土壤与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飞 白青蒙 +7 位作者 王若鉴 杨永红 李玉 王永元 要静 刘锦乾 王健 张力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5-272,共8页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刀法和室内浸泡法,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林分枯落物层储量、持水过程、持水能力,以及土壤层持水能力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密度在0.61~0.93 g/cm^(3),表层(0~10 cm)土壤密度在0.61~0.84 g/cm^(3),次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在0.63~0.93 g/cm^(3);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略大于低海拔表层土壤密度,低海拔和高海拔次表层土壤密度小于表层,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小于次表层。最大储水量在499.84~1331.02 t/hm^(2),土壤最大储水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其次是低海拔区域,中海拔区域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4.11%~9.53%,中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小为4.11%,低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6.17%;高海拔区域土壤最大储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最大;海拔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最大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在27.58~102.32 t/hm^(2),其中高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最大,其次为低海拔区域,人工林中海拔区域最小,枯落物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区域最小,其相互之间及与累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将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分别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其关系分别满足对数和指数函数关系,拟合效果较好。高海拔区域土壤和枯落物持水性能最强,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人工林最小。研究区在未来森林经营或水土保持林造林过程中,应适当提高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以增加枯落物水文效益,使土壤更加通气透水,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森林水文 枯落物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寅 黄旭东 +1 位作者 刘刚 张文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近年来,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日益蔓延,人们尤为关注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涉及林业和森林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必要和重要措施。林木病虫害防控工作要以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防治为根本,遵循预防并重... 近年来,由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日益蔓延,人们尤为关注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涉及林业和森林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必要和重要措施。林木病虫害防控工作要以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防治为根本,遵循预防并重、防林结合、依法防控、强化责任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防治、强化责任”的原则,以保障国家林产资源,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基于此,阐述了白龙江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综合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魏海龙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4-76,共3页
科学保护利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甘肃省林地定额管理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占用林地定额管理面临的影响因素增多、保护与发展矛盾... 科学保护利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甘肃省林地定额管理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占用林地定额管理面临的影响因素增多、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违法占用等问题,从强化定额管理、增加省级定额灵活度、完善信息互通机制等方面提出科学管理占用林地定额和促进林地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用林地 定额管理 林地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不同抚育措施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丹春 刘长仲 +1 位作者 曹秀文 付作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77,共6页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甲虫标本543号,隶属17科.其中步甲科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89%,是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次之,占32.23%,球蕈甲科的个体数量占10.31%.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在不同抚育措施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在不同抚育措施下分布有显著差异.间伐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多,与修枝区、割灌区及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未经过抚育措施的对照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少,多样性最低,种类贫乏,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在修枝区最高,与间伐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间伐区最高,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但与修枝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结论】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在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间伐抚育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人工云杉林 抚育措施 沙滩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濒危树种大果青杄优势种群种间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谢飞 郭星 +2 位作者 闫倩倩 杨帆 何丽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揭示白龙江流域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群落伴生种间相关性及的资源竞争压力,以期为大果青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 【目的】揭示白龙江流域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群落伴生种间相关性及的资源竞争压力,以期为大果青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分析大果青杄群落乔、灌、草3个层次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结果】大果青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35科62属78种,其中乔木层6科10属14种,灌木层21科32属37种、草本层13科23属27种。乔木层大果青杄为第一优势树种,其次为华山松、油松等。灌木层中优势种群有蒙古栎、刺叶高山栎、茶藨子,其次为毛叶水栒子、毛黄栌、光果莸、堆花小檗、小叶鼠李等。草本层的优势种群为青绿薹草和东方草莓,其次为野棉花、牛尾蒿、蒙古风毛菊、豨莶、车前等。大果青杄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呈显著的正联结,灌木层和草本层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结合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乔、灌、草3个层次种间相关性均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情况,不显著种对数均大于显著种对数,总体趋于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大果青杄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环境竞争趋于平稳,乔、灌、草3个层次物种间相关程度较弱,物种呈偶然聚合,群落演替处于较高阶段,结构稳定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青杄 种间相关性 白龙江 濒危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白龙江3种次生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飞 白青蒙 +7 位作者 曹秀文 刘锦乾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李波 王若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125,共10页
【目的】以甘肃南部白龙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 Mary、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和糙皮桦Betula utilis D.Don 3种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研究3种次生林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间的相互... 【目的】以甘肃南部白龙江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 Mary、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和糙皮桦Betula utilis D.Don 3种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研究3种次生林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进而更好地理解其潜在生态学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研究区分别设置3块50 m×50 m固定样地,选取样地叶片-凋落物-土壤测量C、N、P含量,运用养分利用效率和再吸收效率分析植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养分利用策略。【结果】结果表明:1)3种次生林有机C、N、P含量均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叶片有机C、P含量高于全国植物叶片平均值,N含量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土壤有机C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但是N、P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叶片有机C、N和P含量显著高于凋落物和土壤(P<0.05),凋落物有机C、N和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P<0.05)。叶片N∶P在11.21~12.98之间,凋落物C∶N在30.63~36.75之间,表现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分解凋落物受到N元素的限制;土壤N∶P在1.84~2.21之间,辽东栎最小,糙皮桦最大,糙皮桦N、P计量比显著大于其他2种(P<0.05)。2)糙皮桦叶片N含量内稳态弱,辽东栎和红桦叶片N含量具有较高的内稳态,3种次生林P含量具有较高的内稳态,在土壤低P限制下植物能保持P平衡,限制性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也较为稳定。植物叶片对N、P的再吸收率表现为红桦>辽东栎>糙皮桦,且对N的吸收率大于P。【结论】3种次生林生长、凋落物分解受N限制明显,土壤P含量较低,N、P是限制白龙江3种次生林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旨在为甘肃南部白龙江次生林生态功能恢复与演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次生林 化学计量特征 叶片 凋落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阳 李波 +5 位作者 王飞 王若鉴 张涛 曹秀文 刘锦乾 杨永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64,共11页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 【目的】了解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次生林群落的生存现状,预测群落发展趋势,为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杉人工林退化形成的次生林群落为对象,设置50 m×50 m的标准样地6块,测量样地内胸径(D)≥3 cm的全部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对胸径(D)<3 cm的乔木幼苗、幼树,测量并记录其地径、高度、冠幅和林木生长状况;并在每个样地设置3个10 m×10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物种组成、数量等。基于以上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分析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优势种群的数量化动态,并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次生林群落为岷江冷杉桦木林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3种,云杉已大量死亡。现存群落中,岷江冷杉种群结构完整,幼龄个体比例大,存活率高,为增长型种群;桦木(红桦和糙皮桦)幼龄个体比例低,存活率不高,已呈现出衰退趋势;槭树、花楸等小规模种群结构多不完整。种群数量化分析表明,各种群生存状态不稳定,易受随机干扰,受随机干扰时岷江冷杉种群最稳定,红桦种群次之,槭树、花楸等种群结构均不稳定。岷江冷杉种群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均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岷江冷杉,优势明显,但其更新不良,在灌木层不具优势。乔木层、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区次生林群落为正向演替,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各种群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阶段,群落结构尚不稳定。桦木种群在乔木层优势尚存,但在灌木层更新受到限制,不具备发展成优势种群的条件;云杉人工林则必被淘汰;岷江冷杉在乔、灌木层均有较大优势和生态位宽度,表现出进一步扩散的可能。因此本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以培养冷杉林为主,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林区 森林演替 次生林 优势种 种群结构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全定 付作霖 +3 位作者 杨静 张文宇 林媛 齐昊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10-515,共6页
为给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保护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揭示种群生存现状,以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测量连香树树高和胸径,编制静态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连香树种群表... 为给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保护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揭示种群生存现状,以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测量连香树树高和胸径,编制静态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连香树种群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幼苗期和中龄期植株占比较大,幼苗数量丰富但对外部环境干扰敏感;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种群的生存状况表现为幼苗期稳定和中后期衰退,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为增加种群数量和促使种群结构稳定,可设置特别保护小区保护母树,通过人工植苗增加种群密度,加强病虫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龟蝽科昆虫调查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睿珂 曹秀文 +2 位作者 龙娇 薛怀君 徐红霞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根据多年采集到的标本及文献查阅,记述了甘肃省龟蝽科昆虫3属16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9种,编制了检索表并详细记载了检视标本信息,总结了分布地。
关键词 龟蝽科 甘肃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岩龙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5期273-275,共3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理念,也是森林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甘肃省白龙江林区作为国家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单位。介绍了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工作现状,目前,白龙江林区共抚育森林面积24.36万... 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理念,也是森林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甘肃省白龙江林区作为国家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单位。介绍了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工作现状,目前,白龙江林区共抚育森林面积24.36万hm^(2),其中幼龄林为12.60万hm^(2)、中龄林11.76万hm^(2)。在阐述森林抚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白龙江林区森林抚育经营实践滞后的原因,并从转变思想、完善作业设计、合理调整间伐强度、打造样板等几方面提出森林抚育经营的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抚育经营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甘肃省白龙江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抗旱树种造林适应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虹涛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7-70,共4页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 白龙江干旱河谷是长江水系北部的生态脆弱和敏感区,为该区域生态重建和恢复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择2年生以上酸枣、柠条、狼牙刺、文冠果、荆条和4年生的侧柏为试验材料,通过荒地栽植1年后,统计不同树种成活率,测定抗氧化酶(SOD、POD、 CAT)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溶性蛋白)。结果表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不仅成活率较高,而且植株叶片SOD、POD、 CAT、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说明狼牙刺、酸枣和荆条抗旱性较强,更能适应较为干旱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干旱河谷 抗旱造林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羊肚菌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岩龙 王永元 《食药用菌》 2023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甘肃省羊肚菌栽培病虫害来源主要有:种植地土壤中固有、菌种和营养袋携带、外部环境传播等。依据其来源特点,将防治分为种植前的预防、前期杂菌和鼠害防治、中期虫害防治、后期病虫害防治四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 甘肃省羊肚菌栽培病虫害来源主要有:种植地土壤中固有、菌种和营养袋携带、外部环境传播等。依据其来源特点,将防治分为种植前的预防、前期杂菌和鼠害防治、中期虫害防治、后期病虫害防治四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来源等,通过前期预防、规范操作、科学治理、隔离处理等措施,系统性的制定羊肚菌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全国羊肚菌栽培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高山林线木本植物组成与地被物和土壤持水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旭东 杨永红 +2 位作者 曹秀文 刘锦乾 王飞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0-64,共5页
高山林线是植被生态脆弱区,也是植被过度敏感区,对高山林线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因研究的地域、海拔、环境、气候、对象等的不同,导致不同高山林线区域物种组成,水源涵养功能等差距较大。本研究以甘肃省白龙江高山林线... 高山林线是植被生态脆弱区,也是植被过度敏感区,对高山林线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因研究的地域、海拔、环境、气候、对象等的不同,导致不同高山林线区域物种组成,水源涵养功能等差距较大。本研究以甘肃省白龙江高山林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木本植物组成与地被物和土壤持水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林线不同海拔区域物种组成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组成呈增加的趋势;高山林线不同区域土壤和地被物持水特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木本植物 地被物 土壤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植物物种信息库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昊 杨永红 +1 位作者 王飞 杨萌萌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1-34,共4页
白龙江林区在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物种本底数据,但数据资料缺乏系统性更新且展示途径单一。为了及时高效管理并直观展示白龙江林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设计开发了白龙江植物物种信息库。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构架,... 白龙江林区在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物种本底数据,但数据资料缺乏系统性更新且展示途径单一。为了及时高效管理并直观展示白龙江林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设计开发了白龙江植物物种信息库。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构架,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设计模式,使用超文本预处理语言和MySQL数据库,实现电脑端、手机端快速浏览、检索,并能及时更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林区 植物 物种 信息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申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深入分析了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深入分析了白龙江林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确保白龙江林区生态环境可以实现安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林区 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 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南部地区中华松针蚧的发生规律及其天敌种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春 付作霖 +2 位作者 刘锦乾 张文宇 杨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7,共8页
【目的】研究中华松针蚧M.sinensis各虫态在甘肃南部的发生时间、生活习性、各龄期形态变化及天敌昆虫种类,为有效监测中华松针蚧种群动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的分布现状,选择甘肃南部小陇山林区、康县... 【目的】研究中华松针蚧M.sinensis各虫态在甘肃南部的发生时间、生活习性、各龄期形态变化及天敌昆虫种类,为有效监测中华松针蚧种群动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的分布现状,选择甘肃南部小陇山林区、康县林区、白龙江林区3个油松生长监测样地,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及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该虫初孵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1龄若虫后期开始形成黑色介壳,2龄若虫在介壳内越冬后为3龄若虫。3龄雄若虫从蚧壳爬出后爬向树干基部的树皮层内,经过化蛹,羽化为雄成虫,3龄雌若虫在蚧壳内羽化为雌成虫。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均为1年发生1代,其初孵若虫在以上3个林区出现的时期分别为5月中旬、下旬及6月上旬;且均以2龄若虫进行越冬。甘肃南部林区中华松针蚧的天敌昆虫有松蚧益蛉Sympherobiusmatsucocciphagus、卫松褐蛉Sympherobius.weisong、牯蛉草蛉Chrysopakulingensis、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双七瓢虫Coccinulaquatuordecimpustulata、红环瓢虫Rodolialimbata、十二斑和瓢虫Synharmonia bissexnotata及大黑蚂蚁Polyrhachis vicina 8种天敌。【结论】通过系统描述中华松针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变化及发育过程,持续拍摄获得特别是初孵若虫及雌成虫显露、交尾和产卵等形态特征图,为该蚧虫的野外快速准确识别、虫口调查、预测预报及检验检疫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松针蚧 形态特征 生物学习性 天敌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虹涛 秦新永 +2 位作者 何华 王飞 黄昆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47-51,F0002,F0003,共7页
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是研究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的方法,对白龙江流域2000—2017年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17年白龙江... 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是研究生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的方法,对白龙江流域2000—2017年植被覆盖与气候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连续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99.73%,连续减少区域占总面积的0.27%,其中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95.66%。(2)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与不同气候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流域内仅少部分中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与年总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中上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年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而下游少部分地区中二者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2000—2017年白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植被覆盖增加,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植被覆盖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枯叶蛾科编目
20
作者 庞守戍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8-21,共4页
检视、整理2020—2021年所采集的甘肃省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标本,共鉴定标本359号,编目15属22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7种。
关键词 枯叶蛾科 编目 寄主 分布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