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甜菜种子生产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段生福 刘斌基 严世钰 《中国糖料》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甜菜种子是甜菜高产、高糖的基础。一个优良的品种能否尽快应用于生产,并在生产上表现出其优良种性,都与种子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严格的种子繁育制度和先进的栽培技术,能保持其优良品种种性。因此,种子生产是甜菜生产... 甜菜种子是甜菜高产、高糖的基础。一个优良的品种能否尽快应用于生产,并在生产上表现出其优良种性,都与种子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严格的种子繁育制度和先进的栽培技术,能保持其优良品种种性。因此,种子生产是甜菜生产的重要环节。1甘肃省甜菜采种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种子生产 优良种性 杂交种 采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金塔县甜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王复和 高有军 彭英 《中国糖料》 1999年第3期42-44,共3页
甘肃省金塔县的甜菜含糖近年来有下降趋势。调查表明, 其主要原因为采用甜菜间、套种其他作物造成的。甜菜间作套种,一是施肥量大, 往往导致三要素比例失调;二是增加了灌水次数及灌水量;三是导致病害加重( 特别是丛根病) ;四是... 甘肃省金塔县的甜菜含糖近年来有下降趋势。调查表明, 其主要原因为采用甜菜间、套种其他作物造成的。甜菜间作套种,一是施肥量大, 往往导致三要素比例失调;二是增加了灌水次数及灌水量;三是导致病害加重( 特别是丛根病) ;四是品质下降,含糖率低下。解决办法一是禁止小麦与甜菜套种,调整好产区布局;二是实行按糖论价收购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套种 生产 含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甜菜象虫种类分布及防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玉波 刘长仲 +3 位作者 郑建安 刘斌基 陈向东 崔群 《中国甜菜》 1991年第2期20-26,共7页
据1986~1989年调查,甘肃河西走廊为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象、甜菜毛足象、甜菜碗额象等19种。其中以甜菜象、甜菜毛足象为优势种。药剂处理种子防治象虫试验结果表明: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水以2.2~3.0∶100∶100配方防治效... 据1986~1989年调查,甘肃河西走廊为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象、甜菜毛足象、甜菜碗额象等19种。其中以甜菜象、甜菜毛足象为优势种。药剂处理种子防治象虫试验结果表明: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水以2.2~3.0∶100∶100配方防治效果较佳,毒苗杀虫率达90.0%~92.0%,且残效期长,田间保苗率达83.5%~92.5%,挽回根产量损失29.7%~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象虫 种群数量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甜菜氮肥品种比较研究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阎相奎 高振刚 +1 位作者 严世钰 高有军 《中国甜菜》 1990年第4期48-49,共2页
不同品种的氮肥,对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作物和肥料品种特性而分配适宜的氮肥品种是合理施肥的组成部分。笔者于1989年试验了在等氮量条件下,常用的几种氮肥对甘肃省河西灌区甜菜块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当地最适... 不同品种的氮肥,对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作物和肥料品种特性而分配适宜的氮肥品种是合理施肥的组成部分。笔者于1989年试验了在等氮量条件下,常用的几种氮肥对甘肃省河西灌区甜菜块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当地最适用的氮肥品种,为生产提供施肥理论依据。此外,由于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甜菜是“忌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氮肥 品种 肥料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甜菜氮肥适宜施用期研究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阎相奎 高振刚 +1 位作者 严世钰 高有军 《中国甜菜》 1991年第1期27-29,共3页
许多甜菜种植者,为获得较高的块根产量重追氮肥,导致甜菜贪青晚熟,含糖量下降,肥效降低,用工增加。作者旨在研究在施氮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氮肥适宜的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甜菜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甜菜 氮肥 施肥期 河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甜菜丛根病的发生及其区域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权 林淑洁 +2 位作者 王致和 王复和 刘斌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对河西灌区9县(市)进行了甜莱丛根病的普查和室内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其中有6县(市)的甜菜种植区该病普遍发生。发病率最低10.6%,最高48.2%。田间表现症状类型,黄脉型占67.4%,焦枯型占25.3%,黄脉型占0... 对河西灌区9县(市)进行了甜莱丛根病的普查和室内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其中有6县(市)的甜菜种植区该病普遍发生。发病率最低10.6%,最高48.2%。田间表现症状类型,黄脉型占67.4%,焦枯型占25.3%,黄脉型占0.3%,混合型占7%。病害发生程度与轮作年限呈明显的负相关。茬口,种植模式,灌水,施肥对病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区域分布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型甜菜制种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段生福 《中国糖料》 2000年第3期59-61,共3页
在甘肃省成县、徽县进行露地越冬单粒型甜菜种根培育 ,株行距10×20cm ,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翌年春天将种根起收 ,运至兰州市榆中县进行定植采种 ,株行距30×60cm ,公顷保苗6万株左右。这两地相互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单粒型甜菜... 在甘肃省成县、徽县进行露地越冬单粒型甜菜种根培育 ,株行距10×20cm ,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翌年春天将种根起收 ,运至兰州市榆中县进行定植采种 ,株行距30×60cm ,公顷保苗6万株左右。这两地相互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单粒型甜菜制种的适宜地区 ,其繁种产量可达到1500~2300kg/hm2 ,发芽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2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型甜菜 制种技术 种根培育 采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丸衣种研制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复和 王致和 +4 位作者 高有羊 刘斌基 陈向东 崔群 高正刚 《中国糖料》 1997年第4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甜菜 包衣种 配方筛选 工艺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新品种甘糖三号的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复和 苏毓杰 +4 位作者 段生福 谢铎 李启明 董廷秀 杜国春 《中国糖料》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甜菜新品种甘糖三号是以两个抗病高糖品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新品种,其亲本品系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该品种块根产量高,工艺品质好,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经区试结果,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增产10.4%,含糖率(18.16%)提... 甜菜新品种甘糖三号是以两个抗病高糖品系杂交而成的二倍体甜菜新品种,其亲本品系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该品种块根产量高,工艺品质好,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经区试结果,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增产10.4%,含糖率(18.16%)提高0.45%,产糖量比对照增加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系统选育 品种 杂交 甘糖三号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耐丛根病新品种中甜—甘糖4号选育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万平 姚虎平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8期18-19,共2页
中甜—甘糖4号是以多粒雄性不育系9001A为母本,抗(耐)丛根病品系9305为父本配制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功能叶片寿命长,大田生产试验块根产量平均达41190.0kg/hm2,比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 中甜—甘糖4号是以多粒雄性不育系9001A为母本,抗(耐)丛根病品系9305为父本配制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功能叶片寿命长,大田生产试验块根产量平均达41190.0kg/hm2,比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204.5%;含糖率平均达14.66%,比对照提高了3.30个百分点;丛根病病指为28.7%,属较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中甜-甘糖4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包衣种的研制与推广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复和 王致和 +3 位作者 刘斌基 高正刚 彭英 闫庆光 《中国甜菜》 1995年第4期19-24,共6页
1990~1993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种子包衣提高了种子质量,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苗齐、全、壮,使甜菜块根产质量提高,甜菜包衣料与普通生产种相比,室内发芽率提高11.07%,田间保苗率提高14.74%,出苗... 1990~1993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种子包衣提高了种子质量,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苗齐、全、壮,使甜菜块根产质量提高,甜菜包衣料与普通生产种相比,室内发芽率提高11.07%,田间保苗率提高14.74%,出苗30天,平均叶片数多1.84片.主根增长0.354cm,对甜菜象甲的杀虫率平均为80.78%,对立枯病(黑脚病)的防效为78.16%,甜菜块根产量提高10.12%,合糖率提高0.2度,产糖量提高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包衣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新品种中甜—甘糖一号高产技术
12
作者 段生福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39-39,共1页
中甜——甘糖一号是甘肃省自育的第一个甜菜新品种。也是我省第一个参加国家级审定定名的甜菜品种。该品种系甘肃省甜菜糖业研究所以工农二号(波兰K.Bus-P)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选择法育成。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定名甘糖... 中甜——甘糖一号是甘肃省自育的第一个甜菜新品种。也是我省第一个参加国家级审定定名的甜菜品种。该品种系甘肃省甜菜糖业研究所以工农二号(波兰K.Bus-P)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选择法育成。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定名甘糖一号。1986~1987年参加全国轻工系统甜菜品种区试,1990年6月由轻工业部甜菜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并定名为中甜——甘糖一号。该品种经过几年的区域试验、示范种植,表现有较强的适应性,产量高而稳定,是一个适合于我省河西走廊中等水肥条件种植的较为理想的甜菜新品种。一、产质量表现1985~1987年省区试16个点次,平均根产量4383.3kg/亩,较对照工农二号增产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品种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新品种中甜—甘糖五号的选育
13
作者 杨万平 苏毓杰 +6 位作者 王复和 叶生军 姚虎平 曹元林 李启明 谢铎 段生福 《中国糖料》 1999年第4期20-22,共3页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 点达到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平均块根产量...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 点达到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平均块根产量较对照提高22.9 % , 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 .62 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9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雄性不育 杂交种 选育 甘糖五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14
作者 段生福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甜菜是2年生植物,第1年进行营养生长,形成繁茂的茎叶和肥大的根体,并在根体内积累糖分,第2年进行生殖生长,通过各个生育阶段、经过授粉、受精形成种子。该作物的繁殖方式有:北繁,即用头年窖藏的种根繁殖种子;南繁,即种根露... 甜菜是2年生植物,第1年进行营养生长,形成繁茂的茎叶和肥大的根体,并在根体内积累糖分,第2年进行生殖生长,通过各个生育阶段、经过授粉、受精形成种子。该作物的繁殖方式有:北繁,即用头年窖藏的种根繁殖种子;南繁,即种根露地越冬繁殖;南育北繁,即利用我省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繁殖 雄性不育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心叶黑枯病发生初报
15
作者 林淑洁 王复和 刘斌基 《中国甜菜》 1992年第1期51-53,共3页
甜菜心叶黑枯病为甘肃省河西走廊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随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病情日趋严重。初步调查河西走廊均有分布,而以张掖地区黑河流域发病尤为严重,一般发病率为5%~20%,个别严重地块高... 甜菜心叶黑枯病为甘肃省河西走廊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随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病情日趋严重。初步调查河西走廊均有分布,而以张掖地区黑河流域发病尤为严重,一般发病率为5%~20%,个别严重地块高达65%,对甜菜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1989~1990年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黑枯病 心叶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专用化肥试验简(?)
16
作者 阎相奎 高有军 +3 位作者 严世钰 高正刚 魏东邦 彭英 《中国甜菜》 1993年第2期47-48,共2页
甘肃省甜菜产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燥的河西走郎,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具有便利的灌溉条件,是我国种植甜菜的最适宜区。但近年来许多种植户重施氮肥,以获较高的根产量,造成氮、磷比例失调,使甜菜含糖下降,纯度降低,根产量也长期... 甘肃省甜菜产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燥的河西走郎,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具有便利的灌溉条件,是我国种植甜菜的最适宜区。但近年来许多种植户重施氮肥,以获较高的根产量,造成氮、磷比例失调,使甜菜含糖下降,纯度降低,根产量也长期徘徊不前。鉴于上述,我们在各糖厂的通力配合下于1989年在河西地区进行了甜菜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河西灌区甜菜栽培的4种配方,1990年对上述4种配方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认为配方4号为最佳配方,并称其为甜菜专用肥。1991年又对4号配方与等养分肥料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证明肥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施肥 化学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漠土施用含氯化肥对作物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相奎 王复和 +3 位作者 严世钰 高有军 高正刚 王自蕊 《土壤肥料》 CSCD 1992年第6期1-5,共5页
灌漠土上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7种作物的多点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表明:连续3年尿素和氯铵配合施用,最多施入常最施氮量5—6年方能施用的氯铵,三茬作物的产质量无明显变化,同时也证明了在灌漠土上氯的硝化抑制作用不明显;玉米是耐氯力最强... 灌漠土上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7种作物的多点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表明:连续3年尿素和氯铵配合施用,最多施入常最施氮量5—6年方能施用的氯铵,三茬作物的产质量无明显变化,同时也证明了在灌漠土上氯的硝化抑制作用不明显;玉米是耐氯力最强的作物,耐氯极限耕层施氯量为1100mg/kg以下,油菜、春小麦和谷子是耐氯力较强的作物,耐氯量750mg/kg;甜菜、马铃薯是耐氯力中等的作物,能耐550mg/kg氯,油用亚麻对氯反应比较敏感,最好不用含氯化肥。在等量氯条件下,氯化钾的危害性比氯化钙大。甜菜的含糖率对过量氯的反应最敏感,随施氯量的增加,甜菜的含糖率呈直线下降,平均下降2.14个百分点(15.08%—12.94%),而中低量的氯(<550mg/kg)其含糖量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超过临界施氯量会使油菜含油率显著下降,但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禾谷类作物的品质受施氯最的影响较小,经济产量是营养器官的作物较经济部位是生殖器官的作物品质对过量氯素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漠土 含氯化肥 作物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