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中段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靖琳 吉喜斌 +2 位作者 陈学亮 徐世琴 焦丹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7,共10页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种植业结构 灌溉农业 水资源承载力 绿洲适宜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
作者 陈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23-225,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生态修复成为当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从生态修复的视角出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生态修复成为当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从生态修复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生态修复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关系,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水资源浪费等;结合生态修复理念,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重点探讨了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设计、绿色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及生态恢复与水利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未来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农田水利工程 可持续发展 绿色水资源管理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