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82
1
作者 李栋梁 冯建英 +2 位作者 陈雷 刘洪兰 张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利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流量资料和选自祁连山区2280~3360m高度处的7个气象观测站平均的历年各月标准化降水量、气温序列,分析了1944—2000年期间黑河流量与祁连山区自然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流量是过去57年中... 利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流量资料和选自祁连山区2280~3360m高度处的7个气象观测站平均的历年各月标准化降水量、气温序列,分析了1944—2000年期间黑河流量与祁连山区自然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流量是过去57年中最大的10年,90年代有所减小,但主要表现在夏、秋季,而冬、春季仍然保持高流量。祁连山区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自70年代以来,除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外,秋、冬、春三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干,尤其是秋、冬两季;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区气候明显变暖,各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秋、冬两季升温最快,这可能是冬季黑河流量显著增加,祁连山雪线上升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表明,黑河流量的增加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二是冬季气候的明显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 年代际变化 黑河 流量 降水量 气温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38
2
作者 尚可政 达存莹 +2 位作者 付有智 王式功 杨德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81,共6页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 ,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 1988— 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30 0~ 10 0 0m每隔 5 0m共 15层的稳定能量...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 ,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 1988— 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30 0~ 10 0 0m每隔 5 0m共 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 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SO2 、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 ,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 、CO、NOX 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 :(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 ;(2 )在诸多气象因子中 ,稳定能量与SO2 、CO、NOX 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 ;(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4 )逐月看 ,各层稳定能量与SO2 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 ,除 7月份以外 ,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能量 污染浓度 相关分析 空气污染 兰州市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城区冬季空气污染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尚可政 王式功 +1 位作者 杨德保 付有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5-170,共6页
利用兰州市环境站自动监测系统1988~1991年冬季(11月、12月、1月)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和同期的天气图资料,在分析天气型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批气象要素因子,采用双重检验的逐步回归方案,... 利用兰州市环境站自动监测系统1988~1991年冬季(11月、12月、1月)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和同期的天气图资料,在分析天气型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批气象要素因子,采用双重检验的逐步回归方案,建立了兰州城区冬季24h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案.经检验,该方案对兰州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拟合率及试报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可应用于日常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业务中,为兰州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浓度 预报 兰州市 大气污染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部干热风气候特征分析及其预报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曹玲 窦永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6-102,共7页
依据张掖、高台、临泽、山丹4县(市)的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1956年~1995年近40年干热风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趋势、干热风对春小麦的危害,并利用模糊多元回归方法给出了干热风天气的中期预报方法。
关键词 干热风 气候分析 危害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和寒潮物理成因及短期预报方法的一些探索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连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指出:大风多数是高空系统造成地面强辐合或强辐散时出现的;寒潮降温则是近地层冷平流、当天与次日云量和降水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由此推导出大风和寒潮强度的预报公式以及介绍了它在预报中实际应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大风 寒潮 成因 预报 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苹果梨生态气候适应性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明春 马鸿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试验研究表明河西走廊由于生态气候的不一致性,苹果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时间特征,并表现出不同生长习性和品质属性,因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苹果梨生长发育年际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甘肃省民乐县园艺场苹果梨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S... 试验研究表明河西走廊由于生态气候的不一致性,苹果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时间特征,并表现出不同生长习性和品质属性,因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苹果梨生长发育年际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甘肃省民乐县园艺场苹果梨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S”型曲线增长,据此计算出7月上旬至8月中旬果实生长率(CGR)最大,是果实膨大关键期,果实膨大适宜温度为15~21℃,全生育期需稳定通过≥7℃年积温2300~2800℃,品质形成期(9月上旬~10月上旬)要求凉爽的气候,在适温范围内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积累和着色,品质好。并依据影响苹果梨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制约因子将河西走廊划分为5个气候适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苹果梨 生态气候适应性 气候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