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构建及对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苗长丰 马云涛 +2 位作者 王晓鹏 狐鸣 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7,共7页
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 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者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以期为临床高效筛查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87例胃黏膜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及PGⅠ/Ⅱ等指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构建胃癌高危评分模型。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当PGⅠ为43.7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6,其灵敏度为0.529,特异度为0.779。当PGⅠ/Ⅱ为2.2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0,其灵敏度为0.578,特异度为0.849。将二者并联时,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75.5%,可确定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是最佳筛查临界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饮用水类型、家族史、食用腌制品、HP感染、PGⅠ及PGⅠ/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性别、饮用水类型、HP感染、家族史、PGⅠ、PGⅠ/Ⅱ及年龄是影响患者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Logistic分析基础上,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评分模型:Y=A×年龄+30×性别+30×饮用水+30×HP(+)+50×家族史+B×PG水平(35~45岁:A=20;46~55岁:A=40;56~65岁:A=70;≥66岁:A=80。当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1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3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80)。根据构建模型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病例组评分[(209.78±46.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2.37±5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2,P<0.001)。ROC曲线显示,当临界值为156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716,Youden指数=0.595。拟合优度经Hosmer-Lemeshow检验后发现,模型HL指标为13.492,P=0.095,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根据建立的胃癌评分模型,对评分≥156且因消化道相关不适而就诊的患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胃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K下调分拣蛋白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蔺文燕 田利民 +4 位作者 狄宝山 余静 牛想娥 张琦 刘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0-687,共8页
目的:基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下调分拣蛋白(sortilin)表达,分别从动物和细胞水平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损伤的形成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n=10)、... 目的:基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下调分拣蛋白(sortilin)表达,分别从动物和细胞水平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损伤的形成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n=10)、高脂饮食(HFD)组(n=10)、PD98059组(n=10)和HFD+PD98059组(n=10);control组和PD98059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HFD组和HFD+PD98059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PD98059组和HFD+PD98059组给予PD98059腹腔注射。喂养6周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分离肝脏,计算肝脏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蛋白的表达;六胺银染色观察肝窦基底膜的病理特征;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提取control组大鼠原代肝窦内皮细胞(LSECs),anti-CD31鉴定LSECs,油红O染色观察LSECs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LSECs的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sortilin表达在LSECs上,ox-LDL增加了LSECs脂滴的沉积和细胞的凋亡(P<0.05);ox-LDL作用下sorti⁃lin的表达下调,抑制p-ERK(PD98059)后,sortilin表达显著升高。HFD诱导的NAFLD大鼠体重、血脂、肝功能和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显著增多,PD98059干预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结论:PD98059干预后,sortilin表达上调且p-ERK、TNF-α和IL-6的表达下调,同时NAFLD大鼠肝脏损伤、脂质蓄积、脂肪变性、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拣蛋白 肝窦内皮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p-ERK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