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田利民 杨睿斐 +7 位作者 魏莲花 刘静 杨燕 邵菲菲 马雯娟 李婷婷 王玉 郭天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绝经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同时分析上述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5月,用抽签法随机选择甘肃省7个地区3 359名绝经后女性和3 205名6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前臂骨... 目的调查甘肃省绝经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同时分析上述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5月,用抽签法随机选择甘肃省7个地区3 359名绝经后女性和3 205名6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设计调查表对骨质疏松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65%,老年男性为8.08%;骨量减少患病率绝经女性为27.09%,老年男性为26.68%。绝经后女性年龄(OR=1.146,95%CI:1.128~1.165,P<0.001)、绝经年龄(OR=0.945,95%CI:0.915~0.976,P=0.001)、绝经时间(≥10年比<10年:OR=2.141,95%CI:1.161~3.949,P=0.015)、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及饮酒(OR=1.706,95%CI:1.079~2.679,P=0.022)与骨质疏松相关。老年男性年龄(OR=1.188,95%CI:1.161~1.216,P=0.000)、体质量指数、吸烟(OR=2.088,95%CI:1.539~2.833,P=0.000)、饮酒(OR=2.076,95%CI:1.426~3.024,P=0.000)、体育锻炼(OR=0.567,95%CI:0.413~0.779,P=0.000)及日照(OR=0.572,95%CI:0.376~0.869,P=0.009)与骨质疏松相关。所有受试者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β-CTX)与前臂BMD成负相关,血磷(phosphorus,P)和25OHD与BMD之间无相关性,血钙(calcium,Ca)在老年男性与BMD呈正相关。结论增龄、低BMI及饮酒是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共同的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在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还与绝经年龄及绝经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骨代谢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首例报道
2
作者 王晓鹏 王艳 +3 位作者 马云涛 苏河 牛向东 狐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 本文报道2023年12月14日完成5G远程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1例,采用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MT-1000)和5G信号网络系统,双主刀模式,患者平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手术室,主操控台位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手术室(两者直线距离75.6 km)。手术总时长120 min,其中装机时间3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90 min。术中网络延迟(55.16±25.33)ms,丢包率0.01%~0.1%。未发生网络中断等网络不良事件,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网络 远程机器人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网络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芦霞 贾海明 +3 位作者 米泰宇 张文权 谢峰 高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98-3003,共6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技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ERAS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技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ERAS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术期诊治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RAS组(250例,采用ERAS技术)和对照组(250例,采用传统方法)。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负性情绪得分、营养指标[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尿素氮(BUN)、血浆游离氨基酸(PFAA)水平],预后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胆囊窝积液、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负性情绪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负性情绪得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ERAS组术前1 h、术后24 h、术后48 h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PA、ALB、BUN、PFAA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PA、ALB、BUN、PFA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ERAS组术后24 h、术后48 h PA、ALB、BUN、PF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ERAS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技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营养状态,加快患者康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情绪 营养状况 预后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茄素A抑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4
作者 钱睿 卢守燕 +4 位作者 黄军悦 张鹏 马小梅 杨晓军 薛嵘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67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醉茄素A抑制顺铂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诱导死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顺铂和醉茄素A对细胞活性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含量。通过PCR阵列实验分析HK-2细胞及原代肾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醉茄素A抑制顺铂对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诱导死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顺铂和醉茄素A对细胞活性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含量。通过PCR阵列实验分析HK-2细胞及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经顺铂和醉茄素A处理后的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SP1蛋白的表达。通过小RNA(siRNA)干扰敲低细胞中FSP1基因表达。结果:醉茄素A能够抑制顺铂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毒性。醉茄素A能够抑制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在HK-2细胞和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醉茄素A诱导显著共同上调的基因是NFE2L2和FSP1。其中在两种细胞中上调差异倍数最大的基因都是FSP1。同时发现,醉茄素A能够显著上调FSP1蛋白水平的表达。干扰了细胞中FSP1表达后,醉茄素A的铁死亡保护作用显著降低。结论:醉茄素A通过上调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FSP1的表达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铁死亡,从而抑制顺铂对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P1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醉茄素A 顺铂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5
作者 马云涛 苏河 +1 位作者 王斌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7年3月,行306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探查与相应治疗。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105例,腹痛原因待查3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4例,消化道穿孔51例,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5例,肠梗...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7年3月,行306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探查与相应治疗。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105例,腹痛原因待查3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4例,消化道穿孔51例,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5例,肠梗阻33例,有明确外伤史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结果本组306例全部术中明确诊断,腹腔镜手术成功275例,其中阑尾切除术123例,胆囊切除术57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8例,22例肠梗阻中行肠粘连松解13例、小肠复位联合斜疝修补4例、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癌根治直肠前吻合4例、小切口小肠肠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右叶肝破裂修补术2例,脾破裂止血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清创冲洗引流术5例,腹腔镜探查12例(肠系膜挫裂伤2例,腹壁刀刺伤伴大网膜挫伤1例,原发性腹膜炎8例,过敏性紫癜腹型1例);余31例腹腔镜完成困难而中转开腹。306例随访1~18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急诊腹腔镜探查术不仅可以对病因不明的急腹症做出准确诊断,且可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即使腹腔镜下不能完成的手术,也可以指导及时开腹,以及采取较为合适的手术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多组学技术在胃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爱佳 隋昌盛 +2 位作者 乔吉灵 张泽平(综述) 杨婧(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2-378,共7页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的结合为胃癌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多组学技术涵盖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的结合为胃癌的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多组学技术涵盖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影像组学等多个层面,能够全面揭示胃癌的生物学特征;而AI算法,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能力,能够从海量复杂的多组学数据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助力胃癌的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基于AI算法的多组学技术在胃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其在不同诊疗环节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组学技术 人工智能 早期筛查 个性化治疗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精准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盈盈 宋剑平 +1 位作者 程继芳 贾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机器学习能个性化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不良结局事件发生风险,辅助医护人员开展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文章从机器学习的概述、机器学习在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不良结局事件中的应用、研究展望和启示3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我... 机器学习能个性化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不良结局事件发生风险,辅助医护人员开展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文章从机器学习的概述、机器学习在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不良结局事件中的应用、研究展望和启示3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精准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并发症 术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松华 荣耀 +3 位作者 唐明政 陈云洋 李鹏飞 杨晓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4-844,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获取33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FBXO43在33种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3种癌...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FBXO43在泛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获取33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FBXO43在33种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3种癌症的临床病理和生存数据,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工具分析FBXO43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FBXO4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语言分析FBXO43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ICP)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MMR)基因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FBXO43潜在的生物学机制。采用qRT-PCR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HGC-27、MGC-803、MKN-45),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HuH7、MHCC-97H)中FBXO43的表达水平。结果TCGA联合GTEx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癌(ACC)、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乳腺浸润癌(BRCA)、宫颈鳞癌和腺癌(CESC)、胆管癌(CHOL)、结肠癌(COAD)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等26种癌组织中,FBXO4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均P<0.05);而肾嫌色细胞癌(KICH)、睾丸癌(TGCT)和甲状腺癌(THCA)3种癌组织中,FBXO43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织(均P<0.05)。GEPI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FBXO43表达与ACC、KICH、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肾乳头状细胞癌(KIRP)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OV)和TGCT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BXO43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预后相关(均P<0.05)。其中,FBXO43高表达是ACC、KICH、KIRC、KIRP、脑低级别胶质瘤(LGG)、肝细胞癌(LIHC)、间皮瘤(MESO)和肉瘤(SARC)的危险因素;但在胸腺瘤(THYM)中则是保护因素。XCELL算法发现,FBXO43表达与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GBM)、KIRP、急性髓系白血病(LAML)、肺鳞状细胞癌(LUSC)和OV等9种癌组织中的免疫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并与BLCA、COAD、头颈部鳞癌(HNSC)、SARC和THYM等24种癌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密切相关,尤其在SARC中与大部分免疫细胞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FBXO43与泛癌中的TMB、MSI和MMR存在显著相关性。GSEA分析显示FBXO43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周期和免疫相关功能有关。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FBXO43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在胃癌细胞中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FBXO43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BXO43可能是新的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标志物,可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XO43 预后 免疫细胞浸润 泛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建立胰腺癌新的预后特征并预测免疫治疗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明政 李晓凤 +4 位作者 荣耀 吴志航 马国榕 刘松华 蔡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筛选与双硫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其在胰腺癌中的免疫景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基于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鉴定双硫死亡相关lncRNA... 目的筛选与双硫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其在胰腺癌中的免疫景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基于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鉴定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综合方法验证其预测性能。构建精确的列线图,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通过基因本体(GO)、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分析研究生物学差异。通过肿瘤突变负荷(TMB)估计免疫治疗反应。结果成功鉴定出251个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筛选出3组lncRNA作为风险评分模型的参考。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相关通路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风险评分模型相关。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ESTIMATE评分显著相关。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TMB升高,表明高风险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结论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为胰腺癌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双硫死亡 肿瘤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抑制素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10
作者 李晓凤 刘禧禧 +3 位作者 宋子晴 唐明政 蔡辉 张凌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38-1848,共11页
目的探索肿瘤组织中抑制素(prohibitin,PH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DT)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 目的探索肿瘤组织中抑制素(prohibitin,PH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DT)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HB的表达差异。②收集2023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和5对结肠癌及癌旁组织,RT-qPCR检测PHB mRNA表达水平。③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AGS、MKN45和HGC27)、正常结肠细胞NCM-460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PHB的表达差异。④利用R语言分析PHB对DT患者预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⑤采用CIBERSORT算法分析肿瘤组织中PHB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PHB的生物学功能。⑥利用R语言分析PHB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①PHB在结肠癌、胆管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表达(P<0.01)。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HB在胃癌和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1)。③PHB的差异表达与肝癌(P=0.002)预后不良相关。在胆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和食管癌中,PHB与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呈正相关(P<0.05)。④PHB的表达在结肠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呈正相关(P=0.03);在胆管癌中与活化CD4^(+)记忆T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食管癌中与活化肥大细胞呈正相关(P=0.03);在肝癌中与M0、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直肠癌中与静息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活化CD4^(+)记忆T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胃癌中与M0型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静息自然杀伤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呈正相关(P<0.05)。⑤PHB在Ⅰ类受体、PPAR和钙离子信号通路中主要富集(P<0.05)。⑥PHB的表达与氨萘非特、普拉西诺特和阿比特龙等13种药物敏感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PHB表达与DT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及不良预后有关,其可能成为新型DT生物标志物及潜在的免疫调节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11
作者 唐明政 徐京灏 +3 位作者 李晓凤 荣耀 于博 蔡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3,共9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BC)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预后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收集BC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将ARGs分为A和B 2个分型,并进行生存分析和通路分析。采用Cox... 目的构建乳腺癌(BC)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预后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收集BC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将ARGs分为A和B 2个分型,并进行生存分析和通路分析。采用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生存预后、免疫微环境和肿瘤微环境的差异。构建ARGs相关的预后模型,并通过实时PCR验证预后相关ARGs在BC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共得到10个与BC不良预后相关的ARGs,且这10个ARGs的风险评分均可作为B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后将风险评分与BC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构建列线图。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患者可以从临床治疗策略中受益。实时PCR分析结果显示,在BC细胞中YAP1、PIK3R1、BAK1、PHLDA2、EDA2R、CD24、SLC2A1和CDC25C表达水平上调,而SLC39A6和LAMB3表达水平下调。结论ARGs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BC患者风险分层和生存预测,为BC患者个体化和精确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失巢凋亡 免疫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建勋 王晓鹏 +5 位作者 高鹏 苏河 王斌 马云涛 田宏伟 达明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再疼痛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168例LC术后再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非切口创伤引起;LC术后并发症引起;LC术后1年内又出现类似术前症状;LC...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再疼痛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168例LC术后再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非切口创伤引起;LC术后并发症引起;LC术后1年内又出现类似术前症状;LC术前症状符合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症状,而未能进一步完善诊断,术后又出现LC术前相同症状及新发症状,考虑为其他病因引起的LC术前疼痛症状)。并对其术后再疼痛的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颈肩痛24例;戳口痛5例;持续性腹腔内疼痛71例,其中28例胆漏,23例继发胆总管结石,6例术后急性胰腺炎,残株胆囊炎和(或)胆囊管残余结石8例,肝下间隙积液感染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阵发性腹部疼痛32例,其中9例为肠蠕动亢进,23例胆道运动障碍;黄疸并疼痛31例,其中右肝管狭窄肝内胆管局灶性扩张7例,胆管炎10例,肝外胆管残余结石11例,壶腹癌2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胆道蛔虫症2例;腹胀诱发疼痛2例;剧烈恶心、呕吐诱发疼痛1例。168例均症状缓解,其中再手术、ERCP+EST治疗86例,非手术治疗82例。168例随访1~3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后疼痛的原因涉及到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完善LC术前检查,重视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是减少LC术后疼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后 再疼痛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成晓舟 李亚萍 +2 位作者 屈坤鹏 张宇鹏 王小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35-2239,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癌手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及甲状旁腺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2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加患侧...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乳头癌手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及甲状旁腺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2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0例术中注射纳米碳(纳米碳组),52例未经注射纳米碳(非纳米碳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枚数、微小淋巴结枚数、转移淋巴结枚数及其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纳米碳组平均每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枚数、微小淋巴结枚数、转移淋巴结枚数均高于非纳米碳组(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非纳米碳(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通过使用纳米碳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检出率,并能减少甲状旁腺的损伤,可达到更加彻底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的效果,同时又起到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纳米碳 腔镜手术 甲状旁腺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苏河 王斌 +1 位作者 马云涛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94-89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6年3月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ee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引流术586例,LC联合阑尾切除术80例,Lc联合卵巢囊肿...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6年3月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728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eetomy,LC)联合肝囊肿开窗引流术586例,LC联合阑尾切除术80例,Lc联合卵巢囊肿切除术46例,LC联合肾囊肿去顶引流术16例。结果72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腹腔粘连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512例随访2~60个月,平均16个月,无胆道结石及肝、肾、卵巢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一次性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流变学影响及胰腺病损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天康 乔成钢 +2 位作者 王斌 苏河 马云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了探讨小剂量肝素 (Heparin)对急性胰腺炎 (AP)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及与胰腺、胰外器官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 ,作者将 3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组 .实验 4 h后 ,观察各组血流变学、酶学、胰腺及... 为了探讨小剂量肝素 (Heparin)对急性胰腺炎 (AP)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及与胰腺、胰外器官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 ,作者将 3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组 .实验 4 h后 ,观察各组血流变学、酶学、胰腺及胰外器官病损的改变 .观察发现 ,AP组血流变明显异常升高 ,和假手术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胰腺及胰外器官病损明显 ;小剂量肝素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 ,和 AP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果显示 AP时大鼠存在血流变异常 ,且血流变异常程度和胰腺及胰外器官病损程度呈正相关 ,肝素能明显改善 AP大鼠的血流变异常 ,对胰腺及胰外器官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胰腺炎 肝素 血流变学 病理损害程度 保护作用 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冬志 陈泉 +2 位作者 王晓鹏 蔡辉 张浩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37-2741,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 目的综合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胃癌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1966.01—2014.05)、EMBase(1998.01—2014.05)及Web of Science(1993.01—2014.05)中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总样本量为5 459 975例,胃癌患者数为5 581例,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数为962 192例。Meta分析结果 :(1)8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6(0.71,0.81),P<0.01〕。6项高质量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88(0.82,0.95),P<0.01〕。(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85(0.67,1.07),P=0.17〕。(3)将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合并后,11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他汀组患者的胃癌发病率与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77(0.72,0.82),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效果并不明确,需严格且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胃肿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 9个家系报道
17
作者 金黑鹰 崔龙 +7 位作者 阎于悌 王金穗 孟荣贵 冯跃 刘飞 徐洪莲 黄伟 喻德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88-1188,1191,1194,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结肠直肠肿瘤 家系分析 HNP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通过上调PKM2表达增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抵抗顺铂毒性
18
作者 薛嵘 马金刚 +5 位作者 李莹屏 张健 高佩娟 黄文辉 杨晓军 李小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探究氨磷汀缓解顺铂肾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及原代细胞中,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氨磷汀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muris分析肾脏组织各细胞亚群PKM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究氨磷汀缓解顺铂肾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及原代细胞中,采用CCK-8细胞活性实验检测氨磷汀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在线数据库tabula-muris分析肾脏组织各细胞亚群PKM2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通过小RNA干扰技术敲低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结果氨磷汀显著增强HK-2细胞和原代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抵抗顺铂的毒性。在顺铂处理的细胞中,随着氨磷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活力从0.37增加到0.45至0.77(P<0.001)。另外,随着氨磷汀浓度的增加,HK-2细胞中PKM2基因表达依次增加,在1μmol/L浓度时增加到8.76倍(P<0.001)。在HK-2细胞中干扰PKM2基因表达,氨磷汀对顺铂的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显著受到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比例、标志蛋白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被氨磷汀显著抑制。单细胞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对于肾脏组织其他细胞亚群,PKM2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最低。结论氨磷汀通过上调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KM2的表达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缓解顺铂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PKM2 顺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9
作者 成晓舟 郭天康 +3 位作者 达明绪 郝相勇 景武堂 胡东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PA和VEG...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PA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u-PA与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u-PA与VEGF在低分化、浸润达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Ⅳ期)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浸润未达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期+Ⅱ期)组(P<0.05)。u-PA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68,P=0.000)。结论:u-PA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并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二者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u-PA和VEGF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构建及对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苗长丰 马云涛 +2 位作者 王晓鹏 狐鸣 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7,共7页
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 背景与目的:伺机性筛查也称为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表征的筛查方法,花费少,患者依从性高,是目前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可行途径。基于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等常用指标,构建一套关于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探讨其对胃癌高危患者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以期为临床高效筛查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87例胃黏膜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及PGⅠ/Ⅱ等指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构建胃癌高危评分模型。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当PGⅠ为43.7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6,其灵敏度为0.529,特异度为0.779。当PGⅠ/Ⅱ为2.2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0,其灵敏度为0.578,特异度为0.849。将二者并联时,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75.5%,可确定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是最佳筛查临界值。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饮用水类型、家族史、食用腌制品、HP感染、PGⅠ及PGⅠ/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性别、饮用水类型、HP感染、家族史、PGⅠ、PGⅠ/Ⅱ及年龄是影响患者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Logistic分析基础上,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评分模型:Y=A×年龄+30×性别+30×饮用水+30×HP(+)+50×家族史+B×PG水平(35~45岁:A=20;46~55岁:A=40;56~65岁:A=70;≥66岁:A=80。当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1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30;PGⅠ≤43.7μg/L且PGⅠ/Ⅱ≤2.1μg/L:B=80)。根据构建模型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病例组评分[(209.78±46.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2.37±5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2,P<0.001)。ROC曲线显示,当临界值为156分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6,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716,Youden指数=0.595。拟合优度经Hosmer-Lemeshow检验后发现,模型HL指标为13.492,P=0.095,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根据建立的胃癌评分模型,对评分≥156且因消化道相关不适而就诊的患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胃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