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镇痛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婷 葛龙 +1 位作者 崔一阳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纳入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患者1773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显示,降低摆放体位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4.4%)效果最佳,其次是FIB联合IVA(83.8%)和FIB(71.1%);降低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8.2%)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1.1%)和FNB(55.6%);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PENG阻滞(84.1%)效果最佳,其次是FNB(70.7%)和FIB(68.5%);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99.1%)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3.1%)和FNB(52.9%)。结论神经阻滞或神经阻滞联合IVA可降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和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和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对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体位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专业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指南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晨 王一芸 +4 位作者 鲁佳乐 王勇 徐紫清 薛建军 葛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探究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方法对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指南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结... 目的调查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探究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方法对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临床实践指南的认知、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指南实施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39份,均为有效问卷。96.8%的被调查者知晓指南,且多数被调查者(86.4%)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会查阅指南。指南使用缺乏便捷性(70.2%)、缺乏指南获取途径(64.3%)或缺乏指南访问权限(56.9%)、缺乏培训(31.3%)、语言障碍(21.5%)是阻碍指南使用最主要的因素。多种形式辅助指南使用、开放指南获取权限被认为是促进指南实施的重要方式。结论甘肃省麻醉专业医务人员对指南的知晓率和依从性均较好。目前国内使用指南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于指南本身或指南获取困难。建议未来建立国家指南数据库、提供指南实施工具、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将有利于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实施 促进 阻碍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3
作者 陈天任 都忠莹 +2 位作者 唐璐 陈文强 王春爱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0-939,共10页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与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预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PS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与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预防乳腺癌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PS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ESPB和TPVB在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RCT,1079例患者,其中ESPB患者540例,TPVB患者53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ESPB与TPVB术后3~4 h(I^(2)=53%,SMD=0.36,95%CI:0.07~0.65,P=0.020)和5~6 h(I^(2)=80%,SMD=0.53,95%CI:0.05~1.01,P=0.030)静息时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后静息时T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二者术后1~2 h(I^(2)=75%,SMD=0.28,95%CI:-0.03~0.60,P=0.080)、7~8 h(I^(2)=89%,SMD=0.24,95%CI:-0.47~0.94,P=0.510)、12 h(I^(2)=90%,SMD=0.1,95%CI:-0.40~0.60,P=0.690)、24 h(I^(2)=78%,SMD=0.33,95%CI:-0.04~0.70,P=0.080)、48 h(I^(2)=85%,SMD=-0.05,95%CI:-0.52~0.42,P=0.830)静息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PB与TPVB术后3~4 h(I^(2)=0,SMD=0.29,95%CI:0.09~0.48,P=0.004)、7~8 h(I^(2)=48%,SMD=0.37,95%CI:0.00~0.73,P=0.050)、48 h(I^(2)=0,SMD=0.21,95%CI:0.03~0.39,P=0.020)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术后运动时T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二者术后1~2 h(I^(2)=89%,SMD=0.42,95%CI:-0.19~1.03,P=0.180)、5~6 h(I^(2)=90%,SMD=0.29,95%CI:-0.67~1.24,P=0.560)、12 h(I^(2)=81%,SMD=0.25,95%CI:-0.22~0.72,P=0.300)、24 h(I^(2)=83%,SMD=0.39,95%CI:-0.10~0.89,P=0.120)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PB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TPV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PB与TPVB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ESPB相比,TPVB阻滞效果更优,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也更长。二者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和PCIA泵首次按压时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椎旁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META分析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注射液对丙泊酚麻醉后高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温晓辉 王春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丙泊酚麻醉后高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丙泊酚(6 m L/kg)麻醉建立认知功能障碍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麻醉前3 d开始腹腔注射银杏叶注射液,2 m L/kg)、治疗组(麻醉...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丙泊酚麻醉后高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丙泊酚(6 m L/kg)麻醉建立认知功能障碍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麻醉前3 d开始腹腔注射银杏叶注射液,2 m L/kg)、治疗组(麻醉后开始腹腔注射银杏叶注射液,2 m L/kg),每组2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3 d。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检测血清IL-1β、IL-10水平。结果银杏叶注射液能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降低IL-1β、IL-10水平。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改善丙泊酚麻醉后高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注射液 认知功能障碍 丙泊酚 高龄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1型受体参与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婷 李文娟 +2 位作者 刘荣鑫 张杰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1,共4页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 大麻素1型受体(CB1R)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之一,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CB1R位于突触前膜,通过逆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激活CB1R对伤害性、病理性和炎性疼痛均具有镇痛效应,拮抗CB1R可引起疼痛敏化。本文通过对CB1R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镇痛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探索更优疼痛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1型受体 疼痛 镇痛机制 内源性大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晓红 陈丽萍 +4 位作者 张杰 丁凡帆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854,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所有关于电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s,共计773例患者,其中术前电针组421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电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0.56,95%CI-0.84~-0.28,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6.40 h,95%CI-9.27~-3.53 h,P<0.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8.45 h,95%CI-10.37~-6.52 h,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MD=-16.88 h,95%CI-23.92~-9.83 h,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75,95%CI 0.57~0.98,P=0.04)、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0.78 d,95%CI-1.38~-0.19 d,P=0.010)。结论手术前电针干预可有效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缩短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减少PONV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电针干预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缺血-再灌注核心基因介导的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凤 唐明政 +4 位作者 刘禧禧 宋子晴 张国欣 杨开银 张凌云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目的分析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核心基因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5989的原始数据当作训练集,GSE172222和GSE9634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京... 目的分析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核心基因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45989的原始数据当作训练集,GSE172222和GSE9634数据集作为验证集,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分析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免疫细胞的免疫浸润水平。构建并验证ceRNA网络。分析基于ceRNA网络的靶向药物。结果共检测到179个DEG,其中61个下调基因,118个上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DEG与细胞迁移、分化和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内吞囊泡膜、浆膜和膜筏等细胞成分有关;与趋化因子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免疫受体活性和抗原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显示DEG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Wnt、白细胞介素(IL)-17和核因子(NF)-κB等信号通路。PPI网络提示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ceRNA网络提示miR-146a-3p、miR-28-5p和miR-593-3p与CD3G的表达相关;miR-149-3p、miR-342-5p、miR-873-5p和miR-491-5p与IL2RG表达相关;miR-194-3p、miR-512-3p、miR-377-3p和miR-590-3p与SYK表达相关;miR-590-3p和miR-875-3p与CD8A表达相关;miR-143-5p、miR-1231、miR-590-3p、miR-875-3p与STAT1表达相关。CD3G有13种靶向药物,IL2RG有4种靶向药物,SYK有28种靶向药物,lncRNA MUC2有3种靶向药物,未发现CD8A、STAT1和其他ceRNA网络基因的靶向药物。结论CD8A、IL2RG、STAT1、CD3G和SYK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基因,对核心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可能有助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心基因 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筛选
8
作者 张杰 丁声双 +4 位作者 郭敏 薛阳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降低,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表达的AOD降低(P<0.05)。结论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气管插管 麻醉 通气 机械 呼吸道损伤 有效成分 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马丽 陈丽萍 +1 位作者 徐紫清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s,患者1072例,其中针刺组545例,对照组527例。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RR=1.17,95%CI1.08~1.27,P<0.01),术后胃泌素(SMD=1.86,95%CI 1.40~2.32,P<0.01)、胃动素(SMD=1.53,95%CI 0.99~2.06,P<0.0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MD=-4.53 d,95%CI-6.51~-2.55 d,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术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促进术后胃动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术后胃瘫综合征 胃泌素 胃动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笑佳 王春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常表现为患者记忆力受损及精神错乱,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率上升等。自噬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药物、衰老、炎症等可通过调控mTOR、FOXO1等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自噬水平,参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常表现为患者记忆力受损及精神错乱,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以及死亡率上升等。自噬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药物、衰老、炎症等可通过调控mTOR、FOXO1等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自噬水平,参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过程。自噬通过调节神经炎症的发生,α-突触核蛋白、τ蛋白代谢等在改善术后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调控自噬的主要通路及自噬在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麻醉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葛根素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妍 王春爱 +4 位作者 秦晓宇 李玉兰 梁曦 温晓辉 刘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80-2285,共6页
背景布比卡因是临床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物,但其具有心脏毒性,目前尚没有安全有效的解毒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显示穴位处理用于治疗布比卡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葛... 背景布比卡因是临床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物,但其具有心脏毒性,目前尚没有安全有效的解毒方法。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显示穴位处理用于治疗布比卡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葛根素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时间为2019年1—12月,选取6月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C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T组)、预防组(P组),每组10只。P组: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入0.1 ml的葛根素注射液。5 min后,开始建立布比卡因中毒模型(C组除外),建模具体方法为经股静脉2 min内静脉滴注0.5%布比卡因10 mg/kg。C组不建模,于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入0.1 ml 0.9%氯化钠溶液。B组:建模成功后即刻取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入0.1 ml 0.9%氯化钠溶液。T组:建模成功后即刻取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入0.1 ml葛根素注射液。C组在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的第8分钟,B组、T组、P组分别在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的第8分钟处死大鼠,提取所有大鼠左室心肌,分离心肌细胞线粒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Flameng评分法评价线粒体半定量结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心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ase)活性,比色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荧光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蛋白水平。结果B组、T组、P组大鼠Flameng评分法得分高于C组,P组大鼠Flameng评分法得分低于B组、T组(P<0.05)。B组、T组大鼠ATPase活性低于C组,P组大鼠ATPase活性高于B组、T组(P<0.05)。B组、T组、P组大鼠ATP含量、MMP及PGC-1α、NRF1、mtTFA蛋白水平低于C组(P<0.05)。T组、P组大鼠ATP含量、MMP、PGC-1蛋白水平高于B组(P<0.05)。P组大鼠NRF1蛋白水平高于B组、T组(P<0.05)。T组、P组大鼠mtTFA蛋白水平高于B组,P组大鼠mtTFA蛋白水平高于T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葛根素可减轻布比卡因致心肌线粒体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线粒体内ATP合成相关蛋白PGC-1α、NRF1、mtTFA含量来保护线粒体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毒性 心肌 线粒体 葛根素 水针疗法 布比卡因 能量代谢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爱 李玉兰 +2 位作者 于妍 秦晓宇 温晓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乳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6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中毒模型组(B组)、脂肪乳治疗组(T组)、脂肪乳预防组(P组),每组10... 目的探讨脂肪乳对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6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中毒模型组(B组)、脂肪乳治疗组(T组)、脂肪乳预防组(P组),每组10只。C组经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 ml/kg;B组经股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10 mg/kg,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输注生理盐水3 ml/kg;T组经股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10 mg/kg,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输注20%脂肪乳3 ml/kg;P组经股静脉输注20%脂肪乳3 ml/kg后5 min,输注0.5%布比卡因10 mg/kg。C组在开始输注生理盐水的第8分钟,B组、T组和P组在开始输注布比卡因的第8分钟处死大鼠。取左室心肌组织,分离心肌细胞线粒体。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线粒体ATP酶(ATPase)活性,磷钼酸比色法测定ATP浓度,荧光比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B组、T组和P组心肌线粒体ATPase活性、ATP浓度、MMP和PGC-1α、NRF1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B组和T组心肌线粒体mtTFA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组心肌线粒体mtTFA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组和P组心肌线粒体ATP浓度、MMP、PGC-1α、NRF1、mtTFA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组心肌线粒体ATPase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T组心肌线粒体ATPas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P组心肌线粒体ATPase活性、PGC-1α、NRF1、mtTFA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线粒体ATP浓度和M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C组心肌纤维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包膜完整;B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分布不均匀,部分线粒体变形;T组和P组心肌纤维排列尚可,线粒体较丰富,部分线粒体变形。结论脂肪乳可以升高心肌线粒体ATPase活性、ATP浓度、MMP及线粒体内ATP合成相关蛋白PGC-1α、NRF1、mtTFA含量,减轻布比卡因中毒大鼠心肌损伤,预防使用脂肪乳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布比卡因 线粒体 心肌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紫清 侯怀晶 +3 位作者 薛阳 张杰 李秀霞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5-85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0年9月关于TEAS用于髋关节置换...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0年9月关于TEAS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患者674例,其中TEAS组336例,对照组338例。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48、72 h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MD=-0.66,95%CI-1.10~-0.23,P<0.05;MD=-0.65,95%CI-1.05~-0.25,P<0.05;MD=-0.92,95%CI-1.44~-0.39,P<0.05),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明显减少(SMD=-1.00,95%CI-1.82~-0.18,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8,95%CI 0.36~0.63,P<0.05),术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RR=0.38,95%CI 0.18~0.80,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缓解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丽萍 徐紫清 +4 位作者 侯怀晶 赵晓红 武琰娇 王东红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2-958,共7页
目的系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集T... 目的系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集TEAS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患者980例,TEAS组503例,对照组477例。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1.38,95%CI-1.87~-0.90,P<0.001)、首次排便时间(SMD=-0.81,95%CI-1.26~-0.36,P<0.001)和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SMD=-1.13,95%CI-1.69~-0.57,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40,95%CI 0.27~0.58,P<0.001)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MD=-1.72 d,95%CI-3.22~-0.22 d,P=0.02)明显缩短。结论TEAS可有效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与NLRP3炎症小体在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彩红 刘荣鑫 +6 位作者 汤峰 魏晓涛 徐紫清 侯怀晶 张杰 赵永强 薛建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82-1288,共7页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认知减退、记忆力和注意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慢性持续性神经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 认知功能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认知减退、记忆力和注意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慢性持续性神经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神经炎症、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调控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可减少炎症因子、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调控自噬、维持突触稳态,达到减轻神经炎症,进而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因此,阐明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及二者共同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可为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防治、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炎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娅楠 丁伟 +4 位作者 徐紫清 丁凡帆 薛阳 侯怀晶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CBM和CNKI数据库,获取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RCT文献共198篇,研究者主要来自中... 目的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CBM和CNKI数据库,获取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RCT文献共198篇,研究者主要来自中国(66.7%),多分布于麻醉科(30.3%)、针灸科(12.9%)、肛肠科(6.5%)。电针(46.5%)最为常用,针刺穴位多选用合谷(30.3%)、足三里(25.3%)和内关(18.7%)。92.4%的研究证实针刺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仅8.6%的研究提及试验注册;37.4%的研究提及针刺操作者资质。电针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率高于手捻针,而在减少镇痛药用量、延缓首次用药时间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其有效率均低于手捻针。73.7%的研究因样本量估算不达标而被评估为高偏倚风险。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RCT在试验注册、操作者资质、针刺操作细节等方面报告率较低,不同针刺技术缓解术后疼痛各具优劣,后续研究可参考CONSORT 2010和STRICTA提高证据报告质量,同时开展不同针刺技术的疗效比较研究,以寻找最佳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凤 张国欣 +1 位作者 杨开银 张凌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1,共6页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最主要的原因,常见于外科手术、严重创伤、休克和药物性肾损伤中。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对RIRI。氧化应激是RIRI主要的病理损伤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应激反应的...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最主要的原因,常见于外科手术、严重创伤、休克和药物性肾损伤中。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对RIRI。氧化应激是RIRI主要的病理损伤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可激活与氧化还原和解毒相关的各种细胞保护基因。近年来研究表明,Nrf2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自噬等途径,在RIRI的防治中发挥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围绕Nrf2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Nrf2相关信号通路及Nrf2在R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RIR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