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风险评价方法
1
作者 邵东桥 张文纶 +2 位作者 赵琳 刘文笛 李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云南省祥云县鹿鸣河流域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且岩土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极其发育.为探究评价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HP-信息量”耦合模型,开展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 云南省祥云县鹿鸣河流域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且岩土体破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极其发育.为探究评价精度更高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AHP-信息量”耦合模型,开展鹿鸣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面积108.06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4.85%;中风险区面积7.90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4.01%;低风险区面积81.04 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41.14%.通过对耦合模型的精度检验证明,评价模型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评价因子 评价模型 风险评价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云南省姚安县草海工业园区核心区(一期)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
作者 陈瑞超 刘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以云南省姚安县草海工业园区核心区(一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山地工程等调查方法,调查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岩体裂隙较发育,风化较强烈,岩质斜坡整体稳定,局部顺向斜坡稳定性较差,工程建设切坡易形成顺层岩质滑坡等地质灾害。
关键词 滑坡 变形特征 形成机理 失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校辉 朱鹏 +3 位作者 窦晓东 袁中夏 张卫雄 丁保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7-957,共11页
为研究江顶崖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稳定性,通过历史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与监测、卫星遥感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主滑坡体、滑坡后壁及侧壁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滑体前缘高陡边坡因降雨及河流冲刷导致坡脚失稳;中后部土体... 为研究江顶崖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稳定性,通过历史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与监测、卫星遥感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主滑坡体、滑坡后壁及侧壁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滑体前缘高陡边坡因降雨及河流冲刷导致坡脚失稳;中后部土体受地下水、连续强降雨影响,抗剪强度降低,下滑力增大,逐步向前推移;最终由于前缘土体的滑动,导致抗滑力减小,随之引发整体滑动,为缓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滑体后壁、两侧侧壁高陡,变形迹象明显,在强降雨或地震工况下易失稳滑动。江顶崖滑坡具有长期蠕滑变形、多次复活滑动等特点,是甘肃省近年来规模、范围最大的滑坡之一,在地震或暴雨作用下,滑坡有再次复活的可能,建议加强对滑坡区的变形监测,同时,对区域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加固治理,防止出现重大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蠕滑 复活 变形特征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系统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鑫 滕鸿伟 +2 位作者 李向东 朱鋆川 郭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是还自然环境“历史旧账”的过程,是环境保护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该工作涉及领域广泛、投入资金量大、修复时间长、工作任务艰巨。为了优化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作方式,确保该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进行,首先,总结以往废... 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是还自然环境“历史旧账”的过程,是环境保护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该工作涉及领域广泛、投入资金量大、修复时间长、工作任务艰巨。为了优化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作方式,确保该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进行,首先,总结以往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模式在构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包括模式选定流程的缺乏和模式相对应技术的不明确;其次,建立一套能够快速且准确构建的修复模式,并且根据修复模式准确锁定修复技术的工作系统,该工作系统是以矿山的实际环境情况和矿山环境修复基本原则为基础、以修复目标为导向、以修复模式为框架、以修复技术为手段的优化组合;最后,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某金矿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修复工程为实例,分析该工作系统对于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的效果。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系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建成“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修复工作系统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在特大型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一兵 翟向华 +3 位作者 姜鑫 丁保艳 郭富赟 岳东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2-650,672,共10页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滑坡易发区域进行时序变形监测是研究滑坡机理和预防灾害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SBAS-InSAR技术对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灾害进行时序变形特征分析,基于2018—2021年光学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磨里滑坡所在区...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滑坡易发区域进行时序变形监测是研究滑坡机理和预防灾害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SBAS-InSAR技术对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灾害进行时序变形特征分析,基于2018—2021年光学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磨里滑坡所在区域的变形分布图和时序变形特征,再结合其他勘查成果资料验证变形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证明SBAS-InSAR技术在特大型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磨里滑坡滑坡平面形态呈“长舌状”,滑动方向最大长度1 500 m,滑坡体上窄下宽,平均宽度240~530 m,面积53×10^(4)m^(2);(2)磨里滑坡前部变形速度大于中后部,前缘局部形变速率最大可达140 mm/a;(3)磨里滑坡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形,应进一步加强变形监测,做好应急避险和搬迁避让的措施。研究可为该地区特大型滑坡复活破坏机制和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SBAS-InSAR技术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江顶崖大型滑坡成因及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卫雄 丁保艳 +1 位作者 张文纶 张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4-722,共9页
受连续强降雨及江水冲刷坡脚的影响,2018年7月12日舟曲县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为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及其破坏机制,首先采用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航拍等方法初步确定滑坡范围及岩土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其次结合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 受连续强降雨及江水冲刷坡脚的影响,2018年7月12日舟曲县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为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及其破坏机制,首先采用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航拍等方法初步确定滑坡范围及岩土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其次结合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研究手段查明滑体土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该滑坡的失稳特征及其复活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江顶崖大型滑坡为南峪滑坡群中江顶崖老滑坡的复活体,总体积近400万方,属大型滑坡灾害,该滑坡分为主滑坡堆积区、滑坡侧壁区和滑坡后壁区;(2)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软弱岩土体组合、强烈的构造运动、降雨的入渗和江水冲刷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连续强降雨是决定性因素;(3)江顶崖大型滑坡同时具有推移式和牵引式滑坡的特点,滑坡中后部以推移式变形为主,坡体临江前缘以牵引式滑塌为主;(4)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仍有失稳风险,需要进行加固治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类似大型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及其预警防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顶崖滑坡 强降雨 失稳特征 成因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