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建设——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芮 高彦婷 +2 位作者 汪精海 王引弟 赵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7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实践教学对培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四层次(基础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七模块(基础实... 实践教学对培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四层次(基础实践教学层、专业实践教学层、综合性实践教学层、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层)、七模块(基础实验实践模块、社会实践环节、专业实验实践模块、课程设计模块、专业综合性实践模块、自主研究性实践模块、科技创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文章结合该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和各环节特征,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期待文章的研究,可实现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应用与创新的有效结合,并有利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修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金元 许健 史丽娟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概算定额是政府项目审批工程投资的重要依据,而预算定额则是造价管理的基础。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自2013年颁布至今已经沿用多年,现行定额已经不能满足甘肃省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了有效推进水利行业市场化改革进... 概算定额是政府项目审批工程投资的重要依据,而预算定额则是造价管理的基础。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自2013年颁布至今已经沿用多年,现行定额已经不能满足甘肃省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了有效推进水利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文章根据现行定额的实际运用情况和在建工程的实施情况,找出现行定额存在的问题,理清定额修编的思路,提出定额修编的内容。这将为下一步甘肃省水利工程计价体系的修编提供纲领性依据和技术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额 修编 水利水电工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亦可 孙栋元 +5 位作者 杨俊 兰立军 惠磊 张文睿 周敏 靳虎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296,共9页
【目的】评估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评估可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河西走廊2000~2020年统计数据资料,选取能反映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评估的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估算河西走廊21 a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 【目的】评估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评估可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河西走廊2000~2020年统计数据资料,选取能反映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评估的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估算河西走廊21 a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以及灌溉用水产生的效益值,并分析河西走廊农业灌溉用水效益影响因素,揭示了河西走廊农业灌溉用水效益时空变化规律与特征。【结果】从时间尺度看,河西走廊灌溉水效益分摊系数从2000年的0.492下降到2020年的0.427,多年平均值为0.453,总体呈现波动减小的变化趋势。从空间尺度看,各市年均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差异较大,从大到小依次为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武威市>金昌市,河西走廊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在空间方面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灌溉用水总效益值随着时间变化持续上升,农业灌溉单方水效益从2000年的0.62元/m^(3)增加到2020年的4.52元/m^(3),21年单方灌溉水效益增加了3.90元/m^(3)。影响因素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要成分,且不同主成分受不同因素影响。【结论】河西走廊2000~2010年用水效益呈增长态势,2011~2021年农业灌溉用水效益越来越好,研究成果可为河西走廊及其他区域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 效益分摊系数 用水效益 影响因素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中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成元 张金霞 +1 位作者 尹萌 田鹏亮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1期46-49,54,共5页
重大水利工程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有效探究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中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从人的因素、物或技术的因素、环境和生态因素、社会管理和体制... 重大水利工程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有效探究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中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从人的因素、物或技术的因素、环境和生态因素、社会管理和体制机制因素入手,在以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筛选出影响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的27项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指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构建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中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项目管理、项目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及现有技术完备条件的影响较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为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水利工程 立项协作 社会公共安全风险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对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的评估
5
作者 张金霞 杨润恒 尹萌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对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系统进行合理评估和科学管控,以问卷调查、变异系数法、组合权重和TOPSIS等方法为核心,在评估实践中验证分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黄干一期、引洮工程和引大入秦工程为案例,分别对各工程... 为对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系统进行合理评估和科学管控,以问卷调查、变异系数法、组合权重和TOPSIS等方法为核心,在评估实践中验证分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黄干一期、引洮工程和引大入秦工程为案例,分别对各工程的立项协作推进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劣势分析,以明晰今后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协作推进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水利工程 立项协作推进 评估 组合权重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水利的疏勒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评价研究
6
作者 孙亚伟 孙栋元 +5 位作者 惠磊 张发荣 徐宝山 舒和平 崔艳强 王兴繁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5期136-140,146,155,共7页
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评价,为流域水资源智能管理与智慧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水资源保障,智慧水利,数字信息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4个方面22个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指数法... 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评价,为流域水资源智能管理与智慧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由水资源保障,智慧水利,数字信息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4个方面22个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指数法评价了基于智慧水利的疏勒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状况。结果表明:疏勒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介于Ⅲ级(基本实现)与Ⅳ级(部分实现)之间,评价结果与疏勒河数字孪生流域实际建设情况相符合。研究结果对促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指导智能化流域发展和水资源智慧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数字孪生流域 AHP法 数字信息化 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的趋势演变
7
作者 张江科 戴文渊 +1 位作者 高彦婷 张芮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20年产水量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VEST模型模拟评估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并采用空间格局分析、趋势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分别探究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时间演变轨迹以及关键区域...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20年产水量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nVEST模型模拟评估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产水量,并采用空间格局分析、趋势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分别探究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时间演变轨迹以及关键区域定位。【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平均产水量由295.09mm增长到442.12mm;其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呈明显的协同关系;甘南州产水量达到峰值且表现最优,白银、庆阳市等区域产水量较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得知,水体对区域产水量的贡献明显且稳定,积雪和冰川的产水供给能力受年际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结论】研究区2000—2020年产水量整体随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且在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影响下表现出冷热不均的异质性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时空格局 InVEST模型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帆 尹萌 张金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为评价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以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初选20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法剔除敏感性较低和相关性较高的7个指标,最终确定13个评价指标。从系统角度将指标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 为评价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以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为研究对象,初选20个评价指标,利用信息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法剔除敏感性较低和相关性较高的7个指标,最终确定13个评价指标。从系统角度将指标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利用熵权法与TOPSIS模型结合的方法计算综合得分,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空间维度上,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空间差异性,龙羊峡以上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高,龙羊峡—兰州分区与兰州—河口镇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次之,龙门—三门峡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低;时间维度上,除龙羊峡以上分区外其余3个二级分区水资源承载力均有缓慢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及生态环境用水率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用水结构、促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等,以提升及保持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法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黄河流域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行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春宏 张芮 +2 位作者 侯庆丰 孔庆文 谈存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第9期35-40,86,共7页
以甘肃省世行贷款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区灌溉水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测算和分析预测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实测法监测评价了2014—2017年甘肃省六个项目区IWU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以来,IWUE逐年提高;... 以甘肃省世行贷款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区灌溉水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IWUE)测算和分析预测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实测法监测评价了2014—2017年甘肃省六个项目区IWUE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以来,IWUE逐年提高;灰色预测表明随着世行项目的持续推进,IWUE后期会呈逐步上升趋势,其对各项目区IWUE拟合精度达到99.96%以上。研究结果对于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和预测分析方法的完善及世行项目IWUE的持续提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利用效率 渠道衬砌 节水灌溉 主成分分析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成果及精度复核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刚 陈学林 魏三泽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3期50-53,147,共5页
针对国务院环保督查指出祁连山沿山河流水电站问题,应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复评方法,对涉及生态保护区域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复评;简要阐述了水电站引泄水流量的监测方法,将远程监测成果接入监测信息平台,以达到实时监控目标;以石... 针对国务院环保督查指出祁连山沿山河流水电站问题,应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复评方法,对涉及生态保护区域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复评;简要阐述了水电站引泄水流量的监测方法,将远程监测成果接入监测信息平台,以达到实时监控目标;以石门子一级水电站、小族坪水电站、飞龙峡水电站为例,用面积流速法、水力学法进行生态流量实测核定,提出精度等级评定结果。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水电站科学运行管理、河长制推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生态流量 成果集成 精度复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的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西东 黄维东 +3 位作者 牛最荣 张金霞 王晓庆 杨昊凡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1-17,47,共8页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从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分析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选用水压力指数、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13—2022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足迹无明显变化;甘肃省水生态大部分年份处于盈余状态,但有向赤字发展的趋势;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处于较差的状态,其中兰州市和白银市为“极不安全”状态。该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足迹模型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和灰聚类分析法的小型水利工程定额消耗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金元 许健 +1 位作者 曹文杰 杨学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08-112,共5页
水利水电工程的定额消耗量对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资金预算以及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甘肃省内并无小型水利工程定额标准,为了解决定额修编工作量大,消耗时间长等问题,以劳动定额消耗量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影响劳动定额消耗量的6个因... 水利水电工程的定额消耗量对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资金预算以及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目前甘肃省内并无小型水利工程定额标准,为了解决定额修编工作量大,消耗时间长等问题,以劳动定额消耗量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影响劳动定额消耗量的6个因素,依据工程现场各工程子目施工消耗量的实测数据,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因素对定额消耗量的权重,并构建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其数据进行灰色分类并确定劳动消耗量综合代表值。以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劳动消耗量综合代表值,最终确定小型水利工程定额标准,为定额消耗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定额 水利水电工程 模糊层次分析法 灰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道砂石资源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建华 王亦可 +1 位作者 孙栋元 周敏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合理开发管理河砂资源对区域河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结合甘肃省河道采砂统一开采管理实践,分析得出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的砂石开采量差异显著,陇中地区最多,河西地区最少,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同时发现管理中仍存在采砂... 合理开发管理河砂资源对区域河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结合甘肃省河道采砂统一开采管理实践,分析得出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的砂石开采量差异显著,陇中地区最多,河西地区最少,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同时发现管理中仍存在采砂规划编制不够科学、许可方式和流程有待统一、现场管理不规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提升管理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落实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加强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强化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为省河道采砂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砂石 管理模式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及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瑾 王玉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21-124,129,共5页
农村供水是一项民生工程,但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供水工程分散、不易管理,致使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比较突出。文章深入了解了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现状,通过对比分析甘肃省规模化供水工程典型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发现企业参与运行管理的水厂在... 农村供水是一项民生工程,但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供水工程分散、不易管理,致使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比较突出。文章深入了解了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现状,通过对比分析甘肃省规模化供水工程典型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发现企业参与运行管理的水厂在经营情况、运行效率等方面更好,但是各管理模式下水厂信息化程度均不高,为此提出供水同质化、企业化、规模化、长效化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规模化供水 管理模式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衡系数的甘肃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研究
15
作者 陈粤桂 齐广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53-58,共6页
为分析甘肃省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开发利用效果,采用空间均衡系数法、基尼系数法等方法计算甘肃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研究发现,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明显差距,整体开发程度高且潜力有限;水负载基尼系数持续上升,2020年达峰值0.... 为分析甘肃省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开发利用效果,采用空间均衡系数法、基尼系数法等方法计算甘肃省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研究发现,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明显差距,整体开发程度高且潜力有限;水负载基尼系数持续上升,2020年达峰值0.81,各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差距悬殊。水土资源匹配度普遍较低,多年平均基尼系数为0.63,整体分布不均衡;多年平均水资源效益的基尼系数为0.37,各市的水资源效益较为均衡,且全省用水效益呈持续上升趋势。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评价为中度失衡,主要受到水资源整体匮乏、地区间开发不均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甘肃省未来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负载系数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 用水效益 基尼系数 空间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长制实施成效与对策建议
16
作者 孙凯悦 牛最荣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8期30-33,共4页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全面性及系统性的复杂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对建设幸福河湖、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为例,基于河长制工作现状,系统阐述了河长制的实施成效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河长制... 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全面性及系统性的复杂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对建设幸福河湖、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为例,基于河长制工作现状,系统阐述了河长制的实施成效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河长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河湖管理 对策建议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和滴头流量对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贾明磊 魏飒 +2 位作者 刘帆 张玉翠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地下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方式,灌溉水经由滴头在土壤中形成湿润体的过程对作物生长用水至关重要。根据土壤质地、滴头流量和土壤含水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参数,能够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本研究以壤土、砂土和黏土3种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地下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方式,灌溉水经由滴头在土壤中形成湿润体的过程对作物生长用水至关重要。根据土壤质地、滴头流量和土壤含水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参数,能够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本研究以壤土、砂土和黏土3种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地下滴灌滴头埋深为30 cm,对0.39 L·h^(−1)、0.90 L·h^(−1)和1.38 L·h^(−1)流量下土壤湿润锋的变化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含水量变化对不同滴头流量的响应存在差异,壤土和砂土在高流量下更易形成规律的湿润体,而黏土则受到滞水效应的影响,在低流量时表现出明显的滞水特性。不同土壤质地对水分运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砂土中湿润锋垂直向下运移距离最大,但垂直向上运移距离为15~20 cm,比壤土小,运移能力较低;黏土中水分运移所受阻力最大,因此在各方向运移距离最短,但变化持续时间最长;壤土中水分运移距离在水平和垂直向下方向上均处于居中水平,垂直向上运移距离最大,说明壤土中水分向上的传输能力最强,该土壤类型相对砂土和黏土更适合30 cm左右埋深的地下滴灌。对于同一质地而言,砂土和壤土中湿润锋在3个方向的运移速率均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黏土水分湿润锋在水平和垂直向下方向运移速率随滴头流量在6%~10%之间变化,相对其他土壤质地变化程度较小,说明黏土水分湿润锋运移在这两个方向上受流量影响较小,但其垂直向上方向运移速率随滴头流量增加先降低再增加,且降低幅度远高于增加幅度,说明较低流量更有利于黏土水分向上运移。在3种土壤质地和3种滴头流量下,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湿润锋的运移速率总体呈逐渐减缓的趋势;随滴灌流量的增加,湿润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向上方向的运移距离之比相应增大,说明流量增加相对于土壤水分向上运移来说更有利于促进其水平运移能力。此外,湿润锋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移速率与入渗时间遵循幂函数的规律。砂土垂直向上只运移到距地表10 cm左右处,壤土在3种流量条件下垂直向上运移均达到地表,黏土垂直向上只运移到距地表10.3 cm处。综上所述,不同质地土壤进行地下滴灌时,砂土的滴头埋深须在15 cm以内,流量在0.39 L·h^(−1)左右可以保证作物苗期用水的同时减少渗漏;对于壤土而言,滴头埋深可增至30 cm,流量需依据种植作物出苗时间、灌溉时间以及节水目标决定;黏土滴灌不适合深埋和深根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土壤质地 滴头流量 湿润锋 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马铃薯农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的影响
18
作者 肖歆玥 逄蕾 +9 位作者 杨锦 胡南南 王小燕 杨岩斌 邵泽和 郑浩飞 路建龙 谭雪莲 张博宇 赵鸣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1,共12页
为探究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马铃薯农田土壤酸解有机氮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设置露地(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还田(SR)和秸秆整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分析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组分、C/N、有机质含量及... 为探究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马铃薯农田土壤酸解有机氮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设置露地(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还田(SR)和秸秆整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分析土壤全氮、酸解有机氮组分、C/N、有机质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等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差异。结果表明:SR和SM处理有利于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和酸解总氮(HN)含量的积累,且SM处理较SR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33%和12.51%;PM对0~60 cm土层土壤TN和HN含量的积累产生负面影响,分别较CK降低7.85%和8.48%。各处理土壤酸解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氨基酸态氮(AAN)>酸解氨态氮(AN)>酸解未知态氮(HUN)>氨基糖态氮(ASN),SR和SM处理可不同程度提升土壤AAN、AN及ASN含量。与CK相比,PM和SR处理提高了2023年0~60 cm土层土壤C/N,SM处理土壤C/N降低;SR和SM处理可显著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且SR处理较SM处理显著提高9.82%,PM处理0~20 cm土层土壤SOM含量则较CK显著降低5.32%。2023年SR和SM处理的马铃薯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23.97%和16.81%,产投比分别提高18.85%和21.31%。综上,秸秆整秆带状覆盖还田处理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增强土壤肥力水平,同时提高马铃薯产量,可作为半干旱雨养区马铃薯农田推荐的秸秆还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秸秆还田 土壤全氮 土壤酸解有机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蒙古黄芪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李艳翠 李福强 周波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9-78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膜下滴灌蒙古黄芪光合特性、水生产力和药用品质的影响,分别在苗期、现蕾开花期、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设置轻度(65%~75%田间持水量)和中度(55%~65%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亏缺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75%~85%...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膜下滴灌蒙古黄芪光合特性、水生产力和药用品质的影响,分别在苗期、现蕾开花期、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设置轻度(65%~75%田间持水量)和中度(55%~65%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亏缺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75%~85%田间持水量)作为对照(CK),在河西绿洲冷凉灌区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均会显著(P<0.05)降低同期蒙古黄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CK相比,在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3.98%和12.99%;在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黄芪甲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05%和3.57%,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53%和10.20%,但二者的产量分别显著降低8.79%和13.9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苗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的处理可推荐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蒙古黄芪适宜的亏缺灌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蒙古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分亏缺对绿洲蒙古黄芪水生产力及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李艳翠 李福强 周波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4期82-86,98,共6页
为评估不同水分亏缺对河西绿洲蒙古黄芪耗水特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在各生育期设置了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会显著提高蒙古黄芪产量、水分... 为评估不同水分亏缺对河西绿洲蒙古黄芪耗水特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在各生育期设置了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会显著提高蒙古黄芪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投比,而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有利于提高药用品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灌溉效果最佳。研究可为河西绿洲灌区蒙古黄芪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水生产力 蒙古黄芪 经济效益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