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技术与大学生劳动教育改革的融合探索--基于甘肃农业大学2025年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重点项目
1
作者 蒋琼 张会霞 +3 位作者 梁巧兰 陶飞 牛恒立 杨成德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7期63-65,共3页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双重背景下,本研究聚焦甘肃省4个国家级实践基地(元古堆村、荔园堡村、马巷村和党洼村),揭示劳动教育中技术赋能的深层矛盾:硬件覆盖不足(智能设备<10%)、课程转化薄弱(82%课程停留传统)、城乡能力断层(农村...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数字化双重背景下,本研究聚焦甘肃省4个国家级实践基地(元古堆村、荔园堡村、马巷村和党洼村),揭示劳动教育中技术赋能的深层矛盾:硬件覆盖不足(智能设备<10%)、课程转化薄弱(82%课程停留传统)、城乡能力断层(农村无人机培训参与率不足17%)及协作机制缺失。基于“技术反哺教育”理论,构建“技术素养-劳动认知-审美表达-社会服务”四维能力模型,设计“三阶九步”教学流程(准备-实施-升华),依托无人机航拍等课程开展准实验(n=298)。结果显示,实验组83%学生掌握航拍技能(χ^(2)=35.67,P<0.01),并产出《农业航拍技术操作指南(学生版)》等反哺乡村的成果。针对资源错配、城乡断层及转化链缺失问题,提出建立技术适配清单、梯度赋能体系及标准化课程转化手册,推动“技能习得-乡土认同-社会贡献”闭环跃迁,为破解乡村教育“低技术化”提供实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乡村振兴 无人机航拍 四维能力模型 课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路径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秀玲 徐鹏 田新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第23期104-107,共4页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探索高等农业院...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路径,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机制,并在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推广与应用,全面提升农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类院校 就业能力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的越冬瓢虫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元星 何晓灵 +5 位作者 陈红 张楚林 田晓艳 秦亚龙 殷磊 金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上越冬瓢虫的多样性.【方法】通过2018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在校园建筑的窗户缝内采集越冬的瓢虫成虫,研究越冬瓢虫及不同色斑型的相对丰盛度及雌雄性比.【结果】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目的】全面了解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上越冬瓢虫的多样性.【方法】通过2018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在校园建筑的窗户缝内采集越冬的瓢虫成虫,研究越冬瓢虫及不同色斑型的相对丰盛度及雌雄性比.【结果】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e)与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3种瓢虫成虫集聚在一起进行越冬(共计848头),其中异色瓢虫的相对丰盛度指数最大(81.13%),为优势种.在上述3种瓢虫的越冬种群中,均是黄底型个体的相对丰盛度指数最大,分别为75.44%,62.10%与90.10%,为优势色斑型;异色瓢虫黄底型中的Har-Y7,Har-Y8与Har-Y93种斑型的个体数量较多.异色瓢虫与菱斑巧瓢虫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05与0.94,而二星瓢虫种群的性比为0.81.【结论】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建筑上具有种群数量较大的越冬瓢虫种群,给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瓢虫的侵入并可通过收集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越冬 色斑型 多样性 雌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德来 刘长仲 张挺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9-32,共4页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构建植保法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控;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措施 化学农药 影响因素 植物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召龙 李小刚 +5 位作者 梅丽茹 杜小发 宋璐 石志强 尚素琴 李秀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0,共12页
为明确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情况,采用样线法,共选定8条样线进行蝴蝶标本采集,并对保护区内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标本998号,隶属7科60属102种。保护区内优势科主要... 为明确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情况,采用样线法,共选定8条样线进行蝴蝶标本采集,并对保护区内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及种-多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标本998号,隶属7科60属102种。保护区内优势科主要为粉蝶科(Pieridae)与蛱蝶科(Nymphalidae);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粉蝶科,包括箭纹绢粉蝶(Aporia procris)、绢粉蝶(Aporia crataegi)、秦岭绢粉蝶(Aporia tsinglingica)等。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古北种占34.31%,东洋种占19.61%,广布种占46.08%,其中广布种占主导地位。各样线的多样性指数表明,样线Ⅴ(森林-灌丛-草甸)的科级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及个体数均为最高,样线Ⅲ(森林)的属级多样性指数最高,样线Ⅱ(森林-灌丛)均匀度指数、种级多样性指数最高。相似性结果表明:样线Ⅲ(森林)和样线Ⅷ(森林)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509 1),呈中等相似;样线Ⅱ(森林-灌丛)和样线Ⅳ(森林-灌丛),样线Ⅲ(森林)和样线Ⅳ(森林-灌丛)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230 8、0.229 7,位于极不相似区间,其余样线之间皆处于中等不相似。种-多度分析显示,保护区蝶类总体呈对数级正态分布,而样线Ⅴ与样线Ⅲ与Preston对数正态模型的吻合度较高,且样线Ⅴ的拟合效果最佳。表明样线Ⅴ(森林-灌丛-草甸)的生境条件优于其他样线,蝶类对其具有较高适应性。总体来看,保护区内生境良好,结构稳定,有利于蝴蝶群落生存。但不同生境及人为干扰等因素是影响蝴蝶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应对保护区内生境加强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使得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指数 群落结构 种-多度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监测和年度动态变化
6
作者 贾峥芳 孙振宇 +6 位作者 贾云梦 张美惠 范洁茹 贾秋珍 曹世勤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28,359,共5页
为了解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在2010年-2023年间的毒性变化动态,本研究对甘肃省病原菌群体进行了10年的毒性监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Pm1c、Pm1e、Pm5e、Pm12、Pm13、Pm16、Pm21、Pm34、Pm35、Pm36、Pm46、Pm2+MLD以及PmXBD等抗白粉病基... 为了解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群体在2010年-2023年间的毒性变化动态,本研究对甘肃省病原菌群体进行了10年的毒性监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Pm1c、Pm1e、Pm5e、Pm12、Pm13、Pm16、Pm21、Pm34、Pm35、Pm36、Pm46、Pm2+MLD以及PmXBD等抗白粉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平均毒性频率普遍低于30%,表明上述基因或基因组合仍是当前可以在甘肃省小麦品种上有效利用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对Pm1a、Pm3c、Pm3e、Pm3f、Pm4a、Pm4b、Pm5a、Pm6、Pm7、Pm8、Pm19、Pm30、Pm4+Pm8和Pm4b+Pm5b等抗白粉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平均毒性频率均超过70%,表明这些基因或基因组合在甘肃省已失去抗病作用,不建议在甘肃省内小麦抗病育种和生产上继续使用。此外,病菌群体对Pm2、Pm3a、Pm3b、Pm3d、Pm4c、Pm5b、Pm17、Pm24、Pm25、Pm43、Pm2+Pm6和Pm5+Pm6等抗白粉病基因或基因组合的平均毒性频率介于30%至70%之间。近10年病菌群体对抗病基因Pm12和Pm21毒性频率均为0,对Pm1c和Pm16平均毒性频率分别为1.96%和2.41%,说明这4个基因是甘肃省目前最为有效的抗病基因,建议加强在抗病育种和生产上对这些基因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病菌群体毒性监测 毒性频率 抗病基因布局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抗性评价
7
作者 石明明 谢志军 +3 位作者 张玲 陈京环 李惠霞 刘永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0-94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以期筛选到抗北方根结线虫的马铃薯种质。本研究选取2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盆栽种植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分析其繁殖系数、卵块数量、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100g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等抗病指标... 为明确甘肃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以期筛选到抗北方根结线虫的马铃薯种质。本研究选取21个马铃薯主栽品种,盆栽种植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分析其繁殖系数、卵块数量、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100g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等抗病指标,计算隶属函数值,评价其抗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抗性品种对根组织中根结线虫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1份马铃薯品种中,‘青薯9号’‘克新18’‘希森6号’‘LK99’和‘陇20’的相关抗病指标均较高,‘云薯304’的抗病指标最小。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显示,‘青薯9号’对北方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云薯304’表现为高感。北方根结线虫在感病和抗病马铃薯根组织内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线虫侵染感病品种‘云薯304’后,60d能完成一代,在抗病品种‘青薯9号’根组织内发育明显滞后。‘青薯9号’对北方根结线虫表现高抗,可作为抗病品种推广使用,也为后续抗病基因的挖掘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北方根结线虫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多序岩黄芪孢囊线虫病病原鉴定
8
作者 邢晓芳 胡继辉 +5 位作者 周晨 罗宁 刘变变 郭炜 刘永刚 李惠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1,193,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陇南市特色中药材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并测定对多序岩黄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线虫的孢囊阔柠檬形... 为明确甘肃省陇南市特色中药材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并测定对多序岩黄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线虫的孢囊阔柠檬形,双半膜孔,下桥发达,群体形态测量值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基本一致;该种群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大豆孢囊线虫相似性为99.8%,与序列号为HM560787的大豆孢囊线虫聚在一起,置信度为99%。28S-rDNA D2/D3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大豆孢囊线虫相似性为100.00%,与序列号为GU595446的大豆孢囊线虫聚在一起,置信度为100%。因此,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和28S-rDNA D2/D3序列,将多序岩黄芪孢囊线虫病病原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接种该线虫后的多序岩黄芪植株发育不良,瘦弱矮小;25℃下,接种24 d根部开始出现白雌虫,并在30 d产生大量白雌虫,该世代基本完成,33 d后形成孢囊。综上所述,甘肃省陇南市寄生多序岩黄芪的孢囊线虫种类为大豆孢囊线虫,该线虫可侵染多序岩黄芪并完成生活史,对陇南市优势特色中药材多序岩黄芪的生产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多序岩黄芪 大豆孢囊线虫 RDNA-ITS 28SrDNA D2/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补充调查及对草地贪夜蛾高致病力线虫品系筛选
9
作者 刘佳 薛银霞 +1 位作者 臧建成 钱秀娟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49,共18页
【目的】为进一步摸清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筛选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本土线虫。【方法】2023年7月-2024年4月分别在甘肃省定西市、白银市、庆阳市、兰州市、武威市和酒泉市地区,利用大蜡螟Galleria mell... 【目的】为进一步摸清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筛选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具有高致病力的本土线虫。【方法】2023年7月-2024年4月分别在甘肃省定西市、白银市、庆阳市、兰州市、武威市和酒泉市地区,利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诱集法对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资源进行调查。对诱集到的侵染期线虫体长、最大体宽、头到排泄孔的距离、头到神经环的距离、头到基食道球基部的距离、尾长、肛门处体宽等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各个线虫品系的ITS基因和28S rDNA基因D2-D3区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来进行分类鉴定。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Steinernema feltiae 0819B,S.feltiae 0931L,S.hebeiense 0847H,S.everestense 0821S,Heterorhabditis megidis 0853BH,H.megidis 0872L,H.beicherriana 0817H,H.beicherriana 0861H和H.beicherriana 0415L共9个线虫品系(200 IJs/头)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并评估了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3龄、4龄、5龄和老熟幼虫)对1个高致病力品系H.megidis 0872L的敏感性以及不同侵染剂量(50,100,150,200,250,300和350 IJs/头)、环境温度(13,17,21,25,29和33℃)对H.megidis 0872L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共获得2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包括斯氏属Steinernema 3种:S.feltiae,S.hebeiense和S.everestense,其中S.everestense为国内首次记录;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 2种:H.megidis和H.beicherriana。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megidis 0872L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侵染96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9.63%;进一步探讨影响H.megidis 0872L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的单因子发现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对H.megidis 0872L最为敏感,H.megidis 0872L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最佳侵染剂量为250 IJs/头,最适侵染温度为25℃。【结论】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较为资源丰富,它们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中H.megidis 0872L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草地贪夜蛾 诱集分离 分类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阳关林场森林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10
作者 完玛草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257-260,共4页
敦煌阳关林场,作为敦煌的生态防线,既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的绿色屏障。阳关林场承受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增长的双重挑战。进入21世纪后,阳关林场遭遇了大多数人工林场共有的森林保护难题。经过对阳关林场发展历史的深入分析,... 敦煌阳关林场,作为敦煌的生态防线,既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的绿色屏障。阳关林场承受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增长的双重挑战。进入21世纪后,阳关林场遭遇了大多数人工林场共有的森林保护难题。经过对阳关林场发展历史的深入分析,发现其面临的森林保护困境主要集中在防护林质量下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基于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视角,为阳关林场提出了森林保护建议,即加强现有植被保护;整治葡萄园,培育新树种;合理调配水资源;治理沙漠沙石与加强林场管理,从而为敦煌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关林场 森林保护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柳树丛枝病发生情况调查与防治
11
作者 张桃霞 王娟娟 +5 位作者 武崇高 李运龙 方健惠 牛犇 朱亚灵 陈雅寒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柳树丛枝病发生普遍,随着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发病范围及病害程度均有加重的趋势。为掌握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的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省酒泉、武威、张掖、临夏州、兰州和庆阳等地区的8个品种柳... 柳树丛枝病发生普遍,随着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发病范围及病害程度均有加重的趋势。为掌握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的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法对甘肃省酒泉、武威、张掖、临夏州、兰州和庆阳等地区的8个品种柳树丛枝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树丛枝病在甘肃省的平均发病率为72.65%,病情指数为45.53,以张掖市发生最严重,发病率为86.85%,病情指数为61.53;墨竹柳与金丝垂柳发病最为严重。物理措施(人工摘除、截头等)只对于当年柳树丛枝病有作用,翌年发病依然严重;采用靛红酮、阿泰灵和植丰宁进行喷药防治,效果可达60%以上,采用四环素、利福平进行树干注药或者输液,效果可达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柳树丛枝病 调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组成与多样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尚素琴 张红勇 +2 位作者 田赋斌 汝阳 周惠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4-1322,共9页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 为明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蝶类组成及多样性状况,选取保护区全部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的8个代表性样线:麻家寺(Ⅰ)、官滩沟(Ⅱ)、兴隆山(Ⅲ)、银山(Ⅳ)、红庄子沟-骆驼岘-马滩(Ⅴ)、秦家湾-徐家峡-分豁岔(Ⅵ)、窑沟-双垄沟(Ⅶ)和马啣山(Ⅷ),进行蝶类调查,共采集蝴蝶标本1 271号,经鉴定隶属7科42属65种。蛱蝶科的种类数(21种)最多,眼蝶科的个体数(729只)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39只)和凤蝶科(3只)都只有1种,是保护区的稀有物种。初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线的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境间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样线其蝴蝶的多样性不同,其中样线Ⅳ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样线Ⅱ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为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样线Ⅰ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仅小于Ⅳ。样线Ⅷ的科数、属数、种数和个数都是最少,均匀度指数则最高。说明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蝴蝶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建议保护植被和环境以保证蝶类乃至其它生物的多样性。区系组成古北种占总数的46.154%,东洋种占3.077%,广布种占总数的50.769%。即保护区的蝴蝶以广布种为主,古北种明显多于东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纲 鳞翅目 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 优势度指数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饲用植物的黑粉菌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生荣 薛福祥 白宏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61,共3页
文章报道了甘肃省饲用植物及作物上的黑粉菌共30种,分属于8个属。其中四个甘肃省新记录种,即竹黑粉菌、银莲花条黑粉菌、小孢黑粉菌和条纹黑粉菌。2个新寄主记录,即老芒麦为坚黑粉菌新寄主,赖草为茎黑粉菌新寄主。
关键词 黑粉菌 甘肃 饲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2种寄主植物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周昭旭 杨亚贤 +3 位作者 钱秀娟 刘月英 张美娇 王明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6,103,共7页
【目的】为探究番茄潜叶蛾取食转移危害马铃薯的可能,为该害虫的田间防控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方法】选取2种寄主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研究番茄潜叶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 【目的】为探究番茄潜叶蛾取食转移危害马铃薯的可能,为该害虫的田间防控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方法】选取2种寄主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研究番茄潜叶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并测定取食后12 h、24 h和48 h时体内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番茄潜叶蛾取食番茄叶片时的幼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取食马铃薯叶片的个体(P<0.05);但其卵期、蛹期、蛹质量、雌蛹占比、卵孵化率、羽化率、产卵量间则无差异;取食2种寄主植物后,番茄潜叶蛾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均表现为取食马铃薯叶片后升高,取食番茄叶片后下降,且取食马铃薯叶片后其酶活均高于取食番茄叶片后其体内酶活。【结论】取食番茄有利于番茄潜叶蛾的生长发育,番茄潜叶蛾对番茄的适合度高于马铃薯。且取食2种寄主植物后,番茄潜叶蛾体内不同解毒酶活性表现出不同差异,与取食寄主植物的偏好性表现出相关性,取食适合度高的寄主植物其体内解毒酶活性变化小且含量低,反之则表现为解毒酶活性变化快、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不同寄主 生长发育 解毒酶 转移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对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亚贤 周昭旭 +3 位作者 钱秀娟 刘月英 张美娇 蒋明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对多种寄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取食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人参果的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中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结果显示,在上述四种寄主植物为食的...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对多种寄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取食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人参果的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中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结果显示,在上述四种寄主植物为食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中,共检测到4886、6016、2781、347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905个OUT。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取食马铃薯和茄子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多样性最高。物种分类分析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取食番茄和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优势属为沃尔巴克氏体,取食人参果和茄子的为肠球菌属;对其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其中肠肠道细菌代谢通路相似,无显著差异,且占比最高的代谢通路都为生物合成和降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不同寄主植物 中肠肠道细菌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监测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兴波 周惠丽 +4 位作者 张红勇 彭鹤年 王召龙 白映禄 尚素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4,共8页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进行蝶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选取6条样线,即:样线Ⅰ(代家窑)、样线Ⅱ(火烧沟)、样线Ⅲ(范家山)、样线Ⅳ(香沟门)、样线Ⅴ(红庄子)、样线Ⅵ(徐家峡)。计算各样线蝶类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等,并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的群落特征和区系组成。【结果】2016―2018年连续3年共采集蝴蝶标本4618号,经鉴定隶属7科64属100种,其中眼蝶科(247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仅1号)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样线多样性为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Ⅱ>样线Ⅴ,均匀度指数为样线Ⅱ>样线Ⅴ>样线Ⅵ>样线Ⅰ>样线Ⅳ>样线Ⅲ,物种丰富度为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Ⅴ>样线Ⅱ。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和样线Ⅴ为极不相似,样线Ⅰ和样线Ⅲ、样线Ⅰ和样线Ⅳ、样线Ⅲ和样线Ⅳ均为中等相似,其余样线两两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组成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100种蝴蝶中古北种56种,占蝴蝶总种数的56%;东洋种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2%;广布种4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42%。【结论】单一生态系统中蝴蝶群落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较低,复杂生态系统的蝴蝶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自然保护区 蝶类监测 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 优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戴子淙 高建昊 +5 位作者 张小杰 洪流 王春明 周天旺 陈杰新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甘肃陇南和陇东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并已扩展至陇中地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3条,比例为98.65%。甘肃省陇南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与陕西省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 4)、遗传相似度最高(0.978 9),陇东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所有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1中有28个菌株,其中包括16株陇南地区菌株、5株陇东地区菌株和7株来自陕西地区的菌株;亚群2中只有1个陇南地区菌株;亚群3中有10个菌株,包括陇南地区4个、陇东地区1个和5个陕西菌株;亚群4有2个菌株,陇东地区和陕西菌株各1个,4大类群分别包含来自不同地域的菌株。以上结果说明,同陇东地区相比,陇南地区与陕西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度更高,且亚群内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灰斑病 分布 玉米尾孢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玉米鞘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王林英 张小杰 +5 位作者 洪流 常卫格 高建昊 周天旺 王春明 郭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0-232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66株镰孢菌菌株,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73.5%)、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13.3%)、胶孢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5.4%)、温孢镰孢(Fusarium temperatum)(3.6%)、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1.8%)、布氏镰孢(Fusarium boothii)(1.2%)和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1.2%),其中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病原菌。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2株拟轮枝镰孢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条引物共扩增出193条清晰条带,其中192条为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9.48%,4个生态区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12和0.3087,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集中在0.9258~0.9510、0.0503~0.0771,证明拟轮枝镰孢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陇东地区菌株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和陇南地区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9501,遗传距离最小,为0.0503,陇中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9个类群,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分布在不同的ISSR类群中,说明玉米鞘腐病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ISSR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玉米鞘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鞘腐病 镰孢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脱落酸及其受体基因PYL9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根生长、气孔关闭、叶片衰老和脱落等重要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来实现的,而其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取决于与其受体的结合...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根生长、气孔关闭、叶片衰老和脱落等重要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来实现的,而其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取决于与其受体的结合,PYR1类似蛋白9(PYR1-like protein 9,PYL9)作为其主要受体之一,位于ABA信号通路中的上游,在感应ABA信号后,通过抑制2C型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2C,PP2C)活性进而激活蛋白激酶(SNF2-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2)的活性,促进下游基因表达,开启ABA信号通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脱落酸信号转导、细胞代谢、植物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等发挥重要作用,来调控植物抗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本文主要从植物生长中ABA的调节作用、与不同激素信号间的相互作用、合成和代谢途径、信号转导组成及作用、脱落酸受体PYL9的结构、功能特征和PYL9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脱落酸受体基因PYL9功能的系统研究及其在植物抗病毒防御反应机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PYL9 基因功能 逆境胁迫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