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水土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成自勇 张芮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3-1416,共4页
中国农业水土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日显短缺、水体过度开采和污染加剧、土壤污染和次生盐渍化是水土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积极恢复植被、实施虚拟水土战略、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调控、构建节约型水土资源综合... 中国农业水土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日显短缺、水体过度开采和污染加剧、土壤污染和次生盐渍化是水土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积极恢复植被、实施虚拟水土战略、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调控、构建节约型水土资源综合体系提高水土利用效率、通过国家生态税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是解决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土环境 问题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大入秦工程供水区需水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麻林 许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077-10080,共4页
需水预测是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需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引大入秦工程的建成通水,为改变秦王川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基础,取得了... 需水预测是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需水量的准确预测,对于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引大入秦工程的建成通水,为改变秦王川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随着引大灌区和周边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势在必行。该研究运用指数分析法对引大工程供水区2010和2015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为整个工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预测 水资源优化配置 指标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董国锋 成自勇 +3 位作者 张自和 王小军 刘兴荣 张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1-203,共3页
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三重目标出发,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亏缺下(土壤含水率为60Z~65%田间持水量)苜蓿产量较充分灌溉(土壤含水率为65%~70%田间持... 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三重目标出发,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亏缺下(土壤含水率为60Z~65%田间持水量)苜蓿产量较充分灌溉(土壤含水率为65%~70%田间持水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含量与其余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值均达到了最大,分别达2.10kg/m^3和13406.7u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水分利用率 品质 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蚕豆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丁林 成自勇 +1 位作者 赵元忠 王福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29,32,共4页
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蚕豆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处理蚕豆在苗期、拔节期及花荚期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下降,在鼓粒成熟期则相对增加,作物的总需水量减少。叶面积... 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蚕豆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处理蚕豆在苗期、拔节期及花荚期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下降,在鼓粒成熟期则相对增加,作物的总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棵间蒸发减少是调亏灌溉需水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调亏灌溉能够延缓鼓粒期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的比例增加,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需水规律 水分生产效率 蚕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提高措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芮 成自勇 +2 位作者 丁林 宋淑珍 李晓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通过对苜蓿Medicagosativa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得出苜蓿的草产量水平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65 kg/m3,籽产量水平为0.027 kg/m3;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前较高,随后则较小;叶片的水... 通过对苜蓿Medicagosativa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得出苜蓿的草产量水平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2.65 kg/m3,籽产量水平为0.027 kg/m3;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前较高,随后则较小;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呈二次关系曲线,而气孔阻抗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来调节气孔阻抗是提高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调亏灌溉春小麦农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恒嘉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绿洲不同调亏灌溉下春小麦收获时土壤C∶N和C∶P生态化学计量比年际间差异及土壤碳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不同调亏灌溉处理0~20cm、20~40cm和0~40cm土层C∶N2008年比2007年分别显著降低19.0%~37.3%... 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绿洲不同调亏灌溉下春小麦收获时土壤C∶N和C∶P生态化学计量比年际间差异及土壤碳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不同调亏灌溉处理0~20cm、20~40cm和0~40cm土层C∶N2008年比2007年分别显著降低19.0%~37.3%、11.8%~27.9%和17.1%~32.8%,而C∶P则显著增加31.9%~62.4%、16.5%~79.1%和33.6%~68.8%。两年试验表明,拔节期轻、中度水分调亏,孕穗~抽穗期轻度调亏或丰水处理,而灌浆~生理成熟期中、重度调亏的处理RDI2和RDI5C∶N和C∶P生态化学计量比高于其他处理。两年试验后,不同土层调亏灌溉处理及对照土壤有机碳均增高,其中0~20cm土层增幅为1.31~2.35t(C)·hm-2,20~40cm土层为2.00~4.58t(C)·hm-2,0~40cm土层为2.18~3.07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碳平衡 调亏灌溉 春小麦农田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大田作物水分-产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恒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7-100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几种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水分-产量模型(即水分生产函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各种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依据部分灌区的田间试验数据,在全生育期采用二次抛物线模型、各生育阶段采用Jensen模型,并且运用... 本文介绍了几种大田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水分-产量模型(即水分生产函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各种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依据部分灌区的田间试验数据,在全生育期采用二次抛物线模型、各生育阶段采用Jensen模型,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了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得出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发现不同作物敏感指数值呈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又变小的变化趋势且与农业灌溉实际相符,这一结论可为资源性缺水区域制定优化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蒸发蒸腾量 水分敏感指数 水分生产函数 最小二乘法原理 大田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水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恒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38-238,共1页
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流域 水资源现状 生态环境 甘肃张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恒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43-243,245,共2页
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用水 必要性 意义 河西内陆河流域 甘肃张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条件下绿洲麦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恒嘉 李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153-153,155,共2页
对调亏灌溉条件下河西绿洲春小麦农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认识其C、N、P化学计量比变化,为土壤养分元素转化与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调亏灌溉土壤养分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 对调亏灌溉条件下河西绿洲春小麦农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认识其C、N、P化学计量比变化,为土壤养分元素转化与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调亏灌溉土壤养分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及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碳氮磷 调亏灌溉 绿洲麦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11
作者 张恒嘉 李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259-261,264,共4页
在对干旱绿洲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变化记录评估、适应和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绿洲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控、治理与改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 在对干旱绿洲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变化记录评估、适应和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绿洲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控、治理与改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资源开发利用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王川灌区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卫红 许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260-9262,共3页
介绍了地下水库的概念与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秦王川灌区修建地下水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灌区 地下水库 干旱地区 水资源 调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