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16-19,共4页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分析法在优化农业结构中的应用——张掖市农业结构调整方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9,33,共4页
以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灰色预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该市农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剖析了现有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农业结构的基本策略。参 2。
关键词 灰色分析法 农业结构调整 张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持续农业的结合是甘肃农业的发展方向
3
作者 胡恒觉 黄高宝 黄鹏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1-4,共4页
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持续农业的结合是甘肃农业的发展方向胡恒觉,黄高宝,黄鹏(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70)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 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持续农业的结合是甘肃农业的发展方向胡恒觉,黄高宝,黄鹏(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70)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近中期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高产 优质 高效农业 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雨补灌冬小麦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施适量分次补灌技术可挖掘组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套作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集约持续农业之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高宝 胡恒觉 黄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2,36,共4页
通过分析河西绿洲农业区光能、土地、水、矿藏资源优势,对该区的粮食生产力、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生产力进行了估算,指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河西绿洲农业... 通过分析河西绿洲农业区光能、土地、水、矿藏资源优势,对该区的粮食生产力、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生产力进行了估算,指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河西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建设高标准永久性农田、开发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节粮型商品化牧业基地、兴工致富、兴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由劳动集约向资本和技术集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区 灌溉区 节水型农业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沿黄灌区高产农田培肥指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鹏 温随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对沿黄灌区高产栽培的主要模式──小麦玉米带田的配方施肥、土壤和作物养分供吸动态规律、化肥施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产高农田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9×10 ̄4kg/hm ̄2优质农肥的基础上,化肥... 对沿黄灌区高产栽培的主要模式──小麦玉米带田的配方施肥、土壤和作物养分供吸动态规律、化肥施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产高农田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9×10 ̄4kg/hm ̄2优质农肥的基础上,化肥投施量为375~450kgN/hm ̄2,225~270kgP_2O_5/hm ̄2是该区高产农田(≥1500kg/hm ̄2)的最佳培肥方案,并定出高产农田土壤肥力二级营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灌区 小麦 玉米 化肥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生态生理机制 被引量:145
7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胡恒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 7个氮素营养效率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子粒日产量、吸氮效率、根系形态、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 (NRA)及冠层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K743、DK656、豫玉 2 2、中单 2... 采用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 7个氮素营养效率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子粒日产量、吸氮效率、根系形态、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 (NRA)及冠层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K743、DK656、豫玉 2 2、中单 2号、户单 1号等 5个品种N素营养效率较高 ;酒单 2号和石玉 90 5是低N素营养效率的品种。N素营养效率的高低与品种根重、根长、根表面积、叶片NRA、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当供氮能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NRA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 ,提高幅度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素营养效率 生理生态 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7
8
作者 柴强 黄鹏 黄高宝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了玉米间作蚕豆和玉米间作鹰咀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60 d时,玉米、蚕豆复合群体中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38%,增产显著;与鹰咀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4%,差异不显著,间... 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了玉米间作蚕豆和玉米间作鹰咀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60 d时,玉米、蚕豆复合群体中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38%,增产显著;与鹰咀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4%,差异不显著,间作蚕豆和鹰咀豆地上生物产量较单作显著降低。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鹰咀豆间作后根际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玉米间作蚕豆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单作差异不显著;玉米鹰咀豆间作对细菌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玉米间作蚕豆,对真菌产生的根际效应与细菌相反。间作对放线菌、微生物总数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单作是弱化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根际效应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留茬免耕的防风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文颖 张恩和 +1 位作者 景锐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9,共6页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留茬高度(20cm和40cm)和不同留茬方式(立秆留茬和留茬收后压倒)下的土壤风蚀量和不同处理在25~250m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进行定量测定,并分析土壤风蚀速率与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立秆留茬免耕处理在吹蚀风速20m...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留茬高度(20cm和40cm)和不同留茬方式(立秆留茬和留茬收后压倒)下的土壤风蚀量和不同处理在25~250m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进行定量测定,并分析土壤风蚀速率与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立秆留茬免耕处理在吹蚀风速20m·s-1以下时对土壤的防风蚀作用存在显著影响。立秆留茬40cm的风蚀速率比传统耕作降低87.84%,比相同留茬量的压倒留茬处理降低5.89%,表现为最小风蚀速率,且对吹蚀风速的减弱作用最强,防风蚀效果最好。进一步研究表明,传统耕作的土壤风蚀速率(Q)与风速(V)呈幂函数关系,而免耕处理的土壤风蚀速率(Q)与风速(V)遵循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风洞模拟 免耕 留茬方式 留茬高度 土壤风蚀速率 风速廓线 风蚀 河西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玉米间套农田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池栽法对春小麦 /春玉米间套系统在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下 ,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 :在小麦拔节后期 (玉米苗期 )以土壤相对含水率 (SRW)的 5 0 %进行亏缺灌水 ,可明显提高间作系统总的生产力 ;间作农田土壤速... 采用池栽法对春小麦 /春玉米间套系统在不同水分调亏水平下 ,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 :在小麦拔节后期 (玉米苗期 )以土壤相对含水率 (SRW)的 5 0 %进行亏缺灌水 ,可明显提高间作系统总的生产力 ;间作农田土壤速效磷 (Olsen- P)与根密度的垂直分布呈明显递减特性 ,30 %以上的 Olsen- P和 4 0 %以上的根干重分布在 0~ 10 cm土层 ,而表层含水率常低于 10 % ,水分空间分布与根系和 Olsen- P的错位 ,限制了磷素养分肥效的发挥 ,通过磷肥深施 (2 0 cm土层以下 )和玉米苗期的适度调亏灌溉 ,可促进根系在土壤下层的分布 ,便于深层根系在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速效氮在空间的分布受灌溉的影响很大 ,生育前期速效氮虽然在表层含量较高 ,但随生育期的推进 ,逐渐向下层运移 ,因此灌溉农田过量施氮或施法不当 ,将造成氮素随水流失 ,降低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春小麦 春玉米 根-水-肥协调性 间作 套作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72
11
作者 黄高宝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综述了作物自毒现象、作物间他感作用以及作物与杂草间他感互作的研究进展,指出化感作用在克服连作障碍、构建高效间套复合群体、防除病虫草害和生物调控方面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植物 化感作用 表现形式 开发应用 自毒现象 他感作用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带田根系竞争和补偿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恩和 胡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采用隔根法,对春小麦套春玉米模式根系的竞争和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带田增产的重要原因,带田作物竞争因子在低肥水平下主要表现在地下,如小麦、玉米地下贡献率分别占659%和635%,而随施肥... 采用隔根法,对春小麦套春玉米模式根系的竞争和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带田增产的重要原因,带田作物竞争因子在低肥水平下主要表现在地下,如小麦、玉米地下贡献率分别占659%和635%,而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地上因子的贡献率则逐渐增大,如供肥水平由中肥到高肥,春小麦和玉米的地上贡献率分别由564%到629%和517%到579%;带田作物根系水平分布呈偏态性,玉米根系偏小麦行向分布达30~50cm;带田根系的垂直分布与单作相似,0~20cm土层分布了小麦根重的639%~689%,玉米根重的720%~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根系 竞争 补偿 带田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的根系分泌物及典型分泌物间甲酚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英 柴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运用二氯甲烷分离提取了小麦水培幼苗的根系分泌物,并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鉴定,对主要分泌物间甲酚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分泌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醇、脂、酮、醛、酚、苯... 运用二氯甲烷分离提取了小麦水培幼苗的根系分泌物,并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鉴定,对主要分泌物间甲酚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分泌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醇、脂、酮、醛、酚、苯、烃类、吲哚、噻唑等物质;高浓度的间甲酚对砂培作物幼苗芽干重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根干重的抑制,但土培条件下根干重受抑程度大于地上干物重;间甲酚在土壤基质中的界限浓度范围为150×10-300×10-6mol/kg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分泌物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叶日积(LAI-D)增加是套作增产的重要原因,套作群体中小麦叶片趋薄程度大于单作;补充灌溉可加速不同作物生长后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且套作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干旱造成的株高不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可通过关键期补充灌溉加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生长特性 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在不同播种模式中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在不同浓度、不同组合方式下对单播和混播作物根干重和芽干重造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鹰咀豆根分泌物苯甲醛是一种自毒型化感物质,小麦根分泌物间甲酚和玉米根分泌物邻苯二甲酸是他感型化感物质...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在不同浓度、不同组合方式下对单播和混播作物根干重和芽干重造成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鹰咀豆根分泌物苯甲醛是一种自毒型化感物质,小麦根分泌物间甲酚和玉米根分泌物邻苯二甲酸是他感型化感物质。间甲酚和苯甲醛组成的混合溶液,以及由3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对小麦、玉米、鹰咀豆根干重无明显的累加化感作用,但对芽干重具有累加化感作用。与单作相比混播能够弱化高浓度化感物质的负效应,同时可以减小化感物质对芽干重的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播种模式 化感作用 累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套种植对根系土壤酶及养分复合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11,共4页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蚕豆、玉米∥鹰咀豆及3种单作作物生长盛期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和玉米∥鹰咀豆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cm~30cm土...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蚕豆、玉米∥鹰咀豆及3种单作作物生长盛期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和玉米∥鹰咀豆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cm~30cm土层中玉米∥蚕豆根干重占总根重的比例较单作对照高10 78%,玉米∥鹰咀豆较对照低5 78%;根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4个类型区,0cm~20cm为高密度区、20cm~40cm为中密度区、40cm~60cm为低密度区、60cm以下为稀密度区;土壤酶活性可划分为4个层次:亚活跃层(0cm~10cm)、活跃层(10cm~30cm)、过渡层(30cm~40cm)和稳定层(40cm以下);根密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3,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根系 土壤酶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适生环境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随良 黄鹏 +1 位作者 晋小军 刘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经试验和调查,甘肃省气候不是限制马铃薯丰产的主要因素。但与土壤养分的高低呈相关性,其中磷是最小养分,遵照这一趋势,因地制宜的谐调氮、磷、钾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马铃薯 适生环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强 黄鹏 朱永永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1期21-24,28,共5页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对典型绿洲灌区种植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传统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新节水技术体系的优化节水型种植业结构。构建了以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压粮扩经,强化饲料作物生产,加强带田生...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对典型绿洲灌区种植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传统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新节水技术体系的优化节水型种植业结构。构建了以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压粮扩经,强化饲料作物生产,加强带田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以种子和蔬菜产业为突破口,实现节水与增效目标的种植业结构优化对策。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节水农业 优化结构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水分诊断指标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柴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102-104,106,共4页
综述国内外节水灌溉常用的水分诊断指标,分析各诊断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未来节水灌溉水分诊断指标研究的重点领域是:以冠气温差、茎液流作为地上组织的诊断指标,以作物生长特性、土壤持水特性结合冠气温差或茎液流作为综合诊断指标,... 综述国内外节水灌溉常用的水分诊断指标,分析各诊断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未来节水灌溉水分诊断指标研究的重点领域是:以冠气温差、茎液流作为地上组织的诊断指标,以作物生长特性、土壤持水特性结合冠气温差或茎液流作为综合诊断指标,以智能决策系统作为诊断指标应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分诊断指标 冠气温差 茎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地区培肥效应及其指标的研究
20
作者 黄鹏 温随良 陈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总结出陇中旱地培肥最佳方案和春小麦各生育期营养元素的动态规律,该方案对提高水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均具有良好效果。并制定了耕层4级肥力指标,为培肥和评价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土壤肥力 营养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