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P3介导细胞焦亡探讨中医药干预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吉东 谢兴文 +3 位作者 李鼎鹏 李庆军 侯军虎 高亚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主要特征为受NOD样受体(NLRP3)细胞通路介导,细胞炎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为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产生及其免疫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GA上具...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主要特征为受NOD样受体(NLRP3)细胞通路介导,细胞炎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为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产生及其免疫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GA上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一方面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阻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胞焦亡的发生。笔者就NLRP3经典焦亡通路对GA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探讨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治疗GA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NLRP3炎症小体 信号通路 中医中药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余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向明 周明旺 +2 位作者 王晓萍 郑昊天 黄克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4-728,738,共6页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研究特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近10余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进...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研究特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近10余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进行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内容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 577篇,英文文献851篇,显示近10余年来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而中心性最大的是日本;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郑洪新和JiakeXu;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细胞分化、骨密度等。结论 基因差异表达、中药活性成分、信号通路、中西医结合将成为未来研究OP的热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医中药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认识和中医药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礼 秦大平 +8 位作者 张朋威 李磊 高国栋 张晓刚 宋敏 权祯 徐斌 王志鹏 徐世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65-1868,共4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中医“骨痿”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医证型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笔者主要阐述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致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复方对绝经...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中医“骨痿”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之一,其中医证型复杂多样,但总体来说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笔者主要阐述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致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复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加以综述,探讨中医药的优势、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以期为预防和治疗PMOP提供临床指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健康背景下慢性筋骨病中医药防治模式构建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敏 海云翔 王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6-1190,共5页
慢性筋骨病病程长且病因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筋骨病的发生逐渐趋于年轻化。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技术操作性强、患者依存性高等特点,在慢性筋骨病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方面有着独... 慢性筋骨病病程长且病因复杂,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筋骨病的发生逐渐趋于年轻化。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具有手段多样、疗效确切、技术操作性强、患者依存性高等特点,在慢性筋骨病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符合大健康这一“时代命题”。本文从大健康理念出发,重点探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意义、特点及优势,并就防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探析,为慢性筋骨病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慢性筋骨病 中医药 应用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谈中医学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海洋 王志勇 +6 位作者 汪海燕 曹盼举 张晓刚 张虎林 郭成龙 蒋宜伟 徐克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2,468,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现代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中医学多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肾、脾、肝三脏亏虚所致。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而中医学从脏腑论治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现代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中医学多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肾、脾、肝三脏亏虚所致。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而中医学从脏腑论治骨质疏松症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支撑,故而,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肠道微生态,去解释中医学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学临床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中医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娟娟 王海东 +6 位作者 王金海 李浩林 王振东 金芳梅 李伟青 王爱华 陈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4-950,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炎性背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典型脊柱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确切,但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炎性背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典型脊柱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确切,但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评价。故本文基于中西医临床诊断、病证特点、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型,对现有的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现有的动物模型中蛋白聚糖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较其他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偏高,但缺乏相应的中医证候模型评价。其他动物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缺乏中医证候特点。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现有的动物模型无法更好地模拟临床症状,故应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及主要外在因素(温度、湿度、刺激等),建立体现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具有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是AS中医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动物模型 诊断标准 病证结合 吻合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虚、痰、瘀”理论与RANK/RANKL/OPG信号轴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曹林忠 汪小敏 +4 位作者 董万涛 宋敏 张虎林 郭成龙 刘青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难治病、多发病、老年病。中医药防治慢性骨关节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何挖掘有效的经典指导理论,并结合科学的药效学机制加以阐释,是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的关键。RANK/RANKL/OP...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难治病、多发病、老年病。中医药防治慢性骨关节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何挖掘有效的经典指导理论,并结合科学的药效学机制加以阐释,是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的关键。RANK/RANKL/OPG信号轴与原发性OP(骨痹)的"脾肾两虚-因虚生痰-痰虚致瘀-由瘀致痹"病机密切相关,基于"虚、痰、瘀"论治该病的分子学效应可通过该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表达,可以说该信号轴是中西医交汇的"桥梁"。基于此,本文就原发性OP的中医"虚、痰、瘀"理论防治与RANK/RANKL/OPG信号轴的相关性,探讨该病的理法方药结合该通路对骨质疏松的调控机制,旨在用客观的分子学依据阐释中医药防治原发性OP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虚、 痰、 瘀”理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RANK/RANKL/OPG信号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G/RANK/RANKL信号轴探讨中医“瘀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盼举 张晓刚 +7 位作者 于海洋 秦大平 蒋宜伟 朱晓荣 郭强强 王志鹏 宋敏 赵希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由于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而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故而广受争议。与此同时,OPG/RANK/RANKL信号轴的发现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大突...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由于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而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故而广受争议。与此同时,OPG/RANK/RANKL信号轴的发现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大突破。因此,笔者立足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基于中医脏腑亏虚立论,从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探讨中医学从“瘀证”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性,从而为中医从“瘀”辨治OP以及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G/RANK/RANKL信号轴 瘀证 骨质疏松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肾虚髓枯”理论介导“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PMOP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权祯 秦大平 +5 位作者 高国栋 张晓刚 宋敏 徐斌 马姣姣 郑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1-1625,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学“肾主骨”“脑为髓海”,“肾满髓充”是维持骨生长发育和骨代谢平衡的生物学基础,反之,“肾虚髓枯”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潜在核心。随着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中医学“肾主骨”“脑为髓海”,“肾满髓充”是维持骨生长发育和骨代谢平衡的生物学基础,反之,“肾虚髓枯”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潜在核心。随着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本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衰退和功能紊乱与内分泌代谢、骨微观免疫等关系密切,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生物学代谢轴。因此,将中医学“肾虚髓枯”理论与脑肾代谢轴进行靶向位点结合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发病关联性及信号互通互调效应,并通过补肾益髓法进行生物学干预效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该综述主要以上述思路为基点,明确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髓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补肾益髓法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浅析中医五脏一体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智勇 于海洋 +5 位作者 张晓刚 张虎林 郭成龙 曹盼举 卢增鹏 田杰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现代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科疾病。中医学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五脏相通的“五脏一体观”理念。笔者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肠道微生态”,从现代医学理念去阐释中医学五脏经肠道微生态对骨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现代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科疾病。中医学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五脏相通的“五脏一体观”理念。笔者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肠道微生态”,从现代医学理念去阐释中医学五脏经肠道微生态对骨质疏松症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中医学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骨质疏松症 五脏一体观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谈中医学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增鹏 于海洋 +5 位作者 曹盼举 汪海燕 金宗英 蒋宜伟 马涛 张晓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400,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代谢障碍所致慢性全身性骨病。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系统可有效地调控骨代谢。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而人体骨的疾病发生与中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代谢障碍所致慢性全身性骨病。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现代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系统可有效地调控骨代谢。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故而人体骨的疾病发生与中医“肾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在本文中,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肠道微生态”,论述中医肾经肠道微生态系统调节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症,最终论述中医学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肠道微生态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皮瓣存活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金鹏 郭婕 +4 位作者 刘涛 魏晓涛 宋渊 王威威 何志军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2,共7页
皮瓣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可用于诸多疾病和创伤的治疗。皮瓣存活与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细胞自噬可维持细胞内稳态,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等... 皮瓣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可用于诸多疾病和创伤的治疗。皮瓣存活与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细胞自噬可维持细胞内稳态,在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过度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对皮瓣构成威胁,影响其存活和成功移植;内皮细胞通过增殖、迁移和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可直接促进血管形成和维持内皮细胞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多种作用机制,在促进皮瓣存活和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功能以及血管再生影响术后皮瓣存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术后皮瓣存活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军 徐世红 +5 位作者 张辰 姜朝阳 王培鑫 李玙璠 朱欢 王晓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广泛,预后差,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健康。目前OS的标准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但手术广泛切除后影响肢体功能,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使得OS的治疗进入平台期。中医药在OS的治疗中具有阻滞OS细胞周期,降低其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等作用,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介导相关通路活性调节OS细胞凋亡,从而抑制OS的恶性增殖,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恶性增殖 中医药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红梅 李浩林 +6 位作者 杨娟娟 苏小军 雷海桃 芦栋生 阚丽丽 陶鹏飞 王海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作为一种小分子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作为一种小分子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结合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因此,该文基于CXCL12和CXCR4的生物学特征,对CXCL12/CXCR4在RA中的致病机理作一介绍,并对其在RA相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理解RA发病及开发新的靶点药物提供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2 CXCR4 趋化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拮抗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细胞实验探讨葛连调糖丸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俐慧 王志刚 杨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0-1728,共9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葛连调糖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靶点与信号通路,并应用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葛连调糖丸药材成分,GeneCards数据库预测T2DM的疾病靶点,Venny 2.1.0获取葛连调糖丸与T2DM的...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葛连调糖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靶点与信号通路,并应用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葛连调糖丸药材成分,GeneCards数据库预测T2DM的疾病靶点,Venny 2.1.0获取葛连调糖丸与T2DM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R语言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及“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和葛连调糖丸含药血清组,每组10只,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含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或高糖(30 mmol/L)培养液孵育24 h,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连调糖丸组、RAGE激动剂(D-Ribose)组、葛连调糖丸+RAGE激动剂组。收集细胞培养上清,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AGE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RAGE、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结果 葛连调糖丸抗T2DM的活性成分有200个,其中有18个关键活性成分,16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75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得到157条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细胞实验表明,10%葛连调糖丸含药血清干预成模后的HepG2细胞24 h,能提高细胞活力(P<0.01),抑制细胞凋亡(P<0.01),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1),降低AGE、RAGE、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P<0.05,P<0.01);而RAGE激动剂可逆转葛连调糖丸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中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的改变(P<0.05,P<0.01)。结论 葛连调糖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协同缓解T2DM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GE-RAGE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减轻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连调糖丸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HEPG2细胞 AGE-RAG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激酶2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雷海桃 王金海 +8 位作者 高韵奇 朱虹 张昊 王海东 苏小军 年芳红 吴海娟 杨会军 田雪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骨质破坏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中,葡萄糖代谢失常显著促进了RA的致病行为,特别是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可以通过介导糖酵解代谢促进炎症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炎症、骨质破坏和血管翳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中,葡萄糖代谢失常显著促进了RA的致病行为,特别是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可以通过介导糖酵解代谢促进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并在免疫调节、骨质破坏和适应缺氧中发挥关键作用,故HK2的异常调节可能参与RA发病的分子机制,并可能成为RA治疗极具吸引力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靶点。基于此,笔者系统综述了HK2在RA发病机制中的最新文献,以期为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糖激酶2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8
作者 郑吉元 安文博 姜劲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6-779,共4页
随着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关节镜清理术近年来已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技术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而且术中大量等渗盐水灌注冲洗关节腔,能够直接改善膝关节内环境和关节功能,切断关节腔内恶性循环,可为正常关节液的分... 随着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关节镜清理术近年来已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技术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而且术中大量等渗盐水灌注冲洗关节腔,能够直接改善膝关节内环境和关节功能,切断关节腔内恶性循环,可为正常关节液的分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文中将近年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清理术 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敏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骨关节炎疼痛中的作用
19
作者 张先均 周明旺 +2 位作者 王晓萍 陈霞 李盛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02,共6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磨损为主要病理表现,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关节的慢性疼痛不仅摧残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是患者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疼痛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改...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磨损为主要病理表现,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关节的慢性疼痛不仅摧残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是患者寻求医疗帮助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疼痛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改变所致的中枢敏化是骨关节炎疼痛加重的重要因素,而星形胶质细胞恰可在与其他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改变MAPK、Cx43、TNF-α、CCL2等水平,从而促进突触发生这种可塑性改变,变异和放大外周传入的疼痛信号,使机体对于疼痛信号敏感性增加,是关节之外加剧骨关节炎疼痛的重要原因。故本综述将从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的分子机制和相互作用出发,阐释中枢敏化和疼痛产生的机制,以求能为明确骨关节炎疼痛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敏化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izarov技术原理矫正器在矫正肘关节屈伸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大平 张晓刚 +7 位作者 宋敏 蒋宜伟 高国栋 郭小荣 郭成龙 武生智 赵少俊 宋贵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基于Ilizarov技术原理,设计具有主动矫形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肘关节矫正器,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ositive motion,CPM)治疗,治疗组2... 目的基于Ilizarov技术原理,设计具有主动矫形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肘关节矫正器,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ositive motion,CPM)治疗,治疗组22例给予肘关节矫正器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后评定治疗前、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1.82%)。结论本文设计的肘关节矫正器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原理 矫正器 康复 创伤 肘关节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