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夏大豆区近30年主要大豆品种产量改良的遗传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中文 徐新娟 +1 位作者 王伟 梅沛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9-1015,共7页
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研究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进展,对于今后制定高产育种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近30年河南主要育成品种中的18个大豆品种,进行两年产量评价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种年份增加总... 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研究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进展,对于今后制定高产育种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随机选择近30年河南主要育成品种中的18个大豆品种,进行两年产量评价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种年份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遗传进展为17.39 kg hm^(–2),年递增率是0.7%;有效分枝、主茎节数、百粒重、株高有弱的正向遗传进展,而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表现弱的负向遗传进展,但均不显著。百粒重、主茎节数和株高与产量有显著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环境相关均不显著,表明这3个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随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这3个性状均协同提高,且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这是它们与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有极显著负遗传相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遗传进展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付远志 薛惠云 +2 位作者 胡根海 晁毛妮 李成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6-19,共4页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介绍株型性状研究的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棉花株型性状遗传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棉花株型的育种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性状 遗传育种 QTL定位 连锁分析 育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苗期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3
作者 马兴业 张彪 +7 位作者 魏东豪 徐帅 刘振威 张新燕 杨文慧 张帅东 陈士林 王平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5,共8页
以37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在苗期进行镉胁迫处理(20 mg/L氯化镉溶液),对玉米的株高、SPAD值、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14个性状... 以37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在苗期进行镉胁迫处理(20 mg/L氯化镉溶液),对玉米的株高、SPAD值、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14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其进行耐镉性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在镉胁迫条件下玉米各性状均受到显著影响,除根系平均直径和SPAD值外,其他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正常生长和镉胁迫处理间均呈极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玉米苗期耐镉性分为4类,即3份高耐品种、18份中耐品种、12份低耐品种、4份敏感品种。最后利用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苗期耐镉性模型:D=-0.297+0.099×株高+0.079×SPAD+0.056×根系干重+0.163×根总长度+0.023×地上干重+0.281×根体积+0.114×叶面积。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了苗期耐镉性评价,可为利用玉米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镉性鉴定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相关系数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调控甜菊糖苷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新娟 冯玉丹 +1 位作者 吴静 罗庆云 《中国糖料》 2022年第3期47-53,共7页
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糖源植物,其叶片富含的甜菊糖苷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影响。本文从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4个方面切入,综述国内外近十年来关于非生物胁迫对甜菊糖苷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探讨甜菊糖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可能... 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糖源植物,其叶片富含的甜菊糖苷受多种非生物胁迫影响。本文从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4个方面切入,综述国内外近十年来关于非生物胁迫对甜菊糖苷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探讨甜菊糖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指出需要加强甜菊糖苷耐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甜菊糖苷对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和非生物胁迫与甜菊糖苷积累的全生育期研究。本综述旨在为非生物胁迫调控甜菊糖苷积累提供理论依据,为甜叶菊抗性机理研究、选育培育抗性新品种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糖苷 非生物胁迫 水分胁迫 干旱胁迫 温度胁迫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防控甜叶菊叶斑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新娟 罗庆云 周伯雅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4期8-10,共3页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缓解甜叶菊连作病害的作用机制,在发病高峰期对连作田甜叶菊叶斑病病情进行调查,分析增施有机肥对甜叶菊叶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连作加重生育中后期甜叶菊叶斑病的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土壤连作年限增加而显著...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缓解甜叶菊连作病害的作用机制,在发病高峰期对连作田甜叶菊叶斑病病情进行调查,分析增施有机肥对甜叶菊叶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连作加重生育中后期甜叶菊叶斑病的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土壤连作年限增加而显著上升;增施有机肥显著降低甜叶菊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生物有机肥效果好于普通有机肥,连作时间越长防治效果越显著。因此,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减轻甜叶菊连作田病害的发生,生产中宜选择在首年种植时即施用生物有机肥,从而达到促生抑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叶斑病 连作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微生物肥料对辣椒抗氧化酶活性和单果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 冯艳 +2 位作者 任福森 贺桂仁 武志斌 《河南农业》 2021年第30期53-55,共3页
以‘新乡辣椒2号’为材料,探究叶面喷施稀释250倍、500倍、750倍的SOD微生物肥料对辣椒抗氧化酶活性(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噴施同体积的清水对照相比,噴施SOD微生物肥料对‘新乡辣椒2号’中SOD... 以‘新乡辣椒2号’为材料,探究叶面喷施稀释250倍、500倍、750倍的SOD微生物肥料对辣椒抗氧化酶活性(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噴施同体积的清水对照相比,噴施SOD微生物肥料对‘新乡辣椒2号’中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单果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CAT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250倍~750倍稀释范围内,喷施SOD徵生物肥料稀释倍数越高,辣椒SOD酶和POD酶活性越高。辣椒中的SOD酶、POD酶和CAT活性以喷施稀释750倍的SOD微生物肥料为佳,增加辣椒单果重则以喷施稀释500倍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微生物肥料 辣椒 抗氧化酶活性 单果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力敏感型微生物形态塑造及其在柠檬酸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宝石 李林波 +2 位作者 谭凤玲 付小敏 张明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273,共7页
柠檬酸来源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柠檬酸发酵作为典型的液体深层发酵,其生产菌黑曲霉为剪切力敏感型,其形态学特征会显著影响柠檬酸产量。该文从菌丝球形成机理、形态学分析技术以及... 柠檬酸来源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柠檬酸发酵作为典型的液体深层发酵,其生产菌黑曲霉为剪切力敏感型,其形态学特征会显著影响柠檬酸产量。该文从菌丝球形成机理、形态学分析技术以及形态学工程等角度分析丝状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并从形态学工程的视角,分析了制约柠檬酸传统分批发酵模式的瓶颈,引入菌丝球分割技术,建立基于形态学工程的控制手段,为构建柠檬酸新型发酵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力敏感型 柠檬酸 黑曲霉 形态塑造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改性淀粉及其耦合酶解反应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宝石 谭凤玲 +5 位作者 李光耀 陈艳艳 马世航 张明霞 孟丽 邱立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1-85,共5页
淀粉是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但传统高温酶解方式仍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其中淀粉-糖平台的预处理及其酶解问题尤为突出。作为非热加工技术,超声波具有绿色节能、传质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淀粉... 淀粉是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但传统高温酶解方式仍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其中淀粉-糖平台的预处理及其酶解问题尤为突出。作为非热加工技术,超声波具有绿色节能、传质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淀粉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超声波应用于淀粉改性、多尺度结构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超声波耦合酶解方式为未来淀粉绿色深加工的重要途径。探究超声波耦合酶解反应的作用机理,构建淀粉的新型酶解反应体系,并开发面向工业化生产的超声波酶解设备,对于实现淀粉加工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淀粉酶解 声化学效应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能量物质与谷胱甘肽协同作用促进环磷酸腺苷发酵生产
9
作者 李志刚 张朝辉 +3 位作者 谭海 卢南巡 张中华 常景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19-125,共7页
目的:探究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发酵后期产物合成停滞的原因,针对性解除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物产量。方法: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对发酵动力学参数、细胞活性、能量代谢水平以及活性氧(ROS)... 目的:探究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发酵后期产物合成停滞的原因,针对性解除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物产量。方法: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对发酵动力学参数、细胞活性、能量代谢水平以及活性氧(ROS)含量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耦合添加谷胱甘肽和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结果:单独添加柠檬酸钠、丙酮酸钠批次的产物合成和菌体生长速率在发酵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约30 h后快速下降,降至低于对照批次的低水平;菌体活性、ATP/AMP以及电子呼吸链活性在发酵36 h后也剧烈下降,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对照批次。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ROS和丙二醛在发酵36 h后迅速积累,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批次,而NADPH/NADP^(+)却快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耦合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和谷胱甘肽的发酵批次中,细胞活性得到较大提升,cAMP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柠檬酸钠耦合GSH批次与丙酮酸钠耦合GSH批次的cAMP产量分别达到4.05和4.32 g/L,比单独添加GSH批次分别提高了15.2%和22.7%,与对照(无辅助能量物质和谷胱甘肽添加)相比分别提高了21.9%和30.1%。结论:辅助能量物质强化能量代谢促进产物合成的同时,增加了电子呼吸链中电子泄漏的几率,大量活性氧产生超出细胞承受能力,导致发酵后期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停滞。辅助能量物质与谷胱甘肽协同作用,有效缓解了氧化胁迫,提高细胞活性,进一步促进产物发酵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能量物质 ROS 谷胱甘肽 能量代谢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大豆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新娟 张晋玉 +2 位作者 晁毛妮 王小龙 黄中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19-123,共5页
生物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建立生物量无损预测模型对于大豆产量预测及栽培管理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豆生物量积累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衍生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差值植被指数(DVI)之间的关系,确立大豆生物量... 生物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建立生物量无损预测模型对于大豆产量预测及栽培管理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豆生物量积累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衍生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差值植被指数(DVI)之间的关系,确立大豆生物量积累量的敏感波段及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560nm时与大豆地上生物量相关系数最大(R=-0.91,P<0.05),三个可见光波段(485、560和660nm)和两个近红外波段(830和1 650nm)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RVI(830和560nm)与大豆生物量积累量的相关系数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大豆生物量的预测模型,560nm反射率与大豆地上生物量相关关系的决定指数R2高达0.85,RVI 830_560与大豆地上生物量相关关系的决定指数R2为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指数 生物量 预测模型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甜叶菊生产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新娟 罗庆云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甜叶菊是一种重要的高价值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其叶片富含的甜菊糖苷作为一类天然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甜叶菊种植面积最大、甜菊糖苷产量最多、加工最精细的国家,甜菊糖苷市场的增加有力推动甜叶菊种植产业的发展... 甜叶菊是一种重要的高价值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其叶片富含的甜菊糖苷作为一类天然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甜叶菊种植面积最大、甜菊糖苷产量最多、加工最精细的国家,甜菊糖苷市场的增加有力推动甜叶菊种植产业的发展。本文以江苏、安徽、新疆等甜叶菊主产区为例,探讨甜叶菊在我国的生产现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提出展望。研究旨在为我国甜叶菊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特征及评价方法
12
作者 马兴业 李双丹 +4 位作者 张乐 赵永星 时振坤 陈士林 张晓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本文运用水培法(1000 mg·L^(−1)的硝酸铅溶液)在苗期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铅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其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和根冠比等性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隶属函... 本文运用水培法(1000 mg·L^(−1)的硝酸铅溶液)在苗期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铅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其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和根冠比等性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耐铅性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在铅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系性状均受到显著影响,除根系平均直径外,其它根系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根干重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材料间呈显著差异,其余性状材料间和处理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玉米苗期耐铅性分为6类,即2份高耐品种、3份耐品种、5份中等品种、8份低耐品种、14份敏感品种、5份高敏品种。最后利用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苗期耐铅性模型:D=−0.287+0.168×根总长度+0.148×根表面积+0.087×根体积+0.041×根尖数+0.125×分叉数+0.119×交叉数+0.138×根系鲜重+0.089×根系干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了苗期耐铅性评价,为修复铅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铅性鉴定 隶属函数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晁毛妮 温青玉 +3 位作者 张晋玉 张志勇 董洁 于亚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9,共11页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对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特征、蛋白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培育钾高效大豆... 该研究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对大豆KUP/HAK/KT钾转运体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该家族成员的基因特征、蛋白结构、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该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培育钾高效大豆品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30个KUP/HAK/KT基因(简写为GmHAK01~GmHAK30),这些基因分布在大豆的15条染色体上,串联复制和片段复制可能导致了GmHAK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扩增。(2)大豆GmHAKs蛋白间序列一致性很高,均具有12~14个跨膜区,且都定位于质膜上。(3)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mHAKs可聚为4个进化簇ClusterⅠ~Ⅳ,其中ClusterⅡ的成员数目最多(16个),ClusterⅣ的成员数目最少(1个)。(4)所有GmHAKs基因均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其内含子数目在7~9个之间,且同一亚家族的GmHAKs基因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分布模式。(5)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大豆GmHAKs的表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了ClusterⅠ和ClusterⅣ的全部成员,ClusterⅡ的部分成员,他们在根(GmHAK30和GmHAK04)、花(GmHAK03和GmHAK15)、荚(GmHAK10)或种子(GmHAK25)中表达量很高;另外一类是一些非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了ClusterⅢ的全部成员和ClusterⅡ的部分成员,这些基因(GmHAK05、GmHAK17和GmHAK28等)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KUP/HAK/KT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在不同进化簇的差异化结果表明,其在进化过程可能受到了选择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KUP/HAK/KT家族基因功能及定向改良大豆的钾吸收物性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也为大豆钾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家族 KUP/HAK/KT基因 进化分析 表达模式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6
14
作者 黄玲 杨文平 +3 位作者 胡喜巧 陶烨 姚素梅 欧行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了探讨河南省豫北地区水氮互作下冬小麦耗水特性、植株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设置水氮两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氮素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水平:W0(返青后不灌水)、W1(返青后灌拔节水)和W2... 为了探讨河南省豫北地区水氮互作下冬小麦耗水特性、植株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设置水氮两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氮素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水平:W0(返青后不灌水)、W1(返青后灌拔节水)和W2(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在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50kg/hm^2)和N2(225kg/hm^2),每次灌水量75mm。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生育前期的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加。随着灌溉的增加,N0的氮收获指数高于施氮处理,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籽粒含氮量,且N1的氮吸收率高于N2。在相同施氮量下,灌水有利于提高氮肥生产率和小麦的籽粒产量。水分对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贡献率高于氮素,氮素对水分利用效率贡献率较高。在干旱胁迫初期可通过施氮来提高土壤贮水的利用率。灌水可以补偿因施氮量不足导致的籽粒产量降低,而施氮过多对灌水的补偿效应较小。本地区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为冬灌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施氮为150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株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率相对较优,可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耗水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2 位作者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63-2067,共5页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进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棉花株型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性状 皮棉产量 变异 相关 通径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喜巧 杨文平 +2 位作者 黄玲 陈翠玲 孟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1049,共9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叶片数目、叶片长度和幼苗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3(50%铵...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叶片数目、叶片长度和幼苗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3(50%铵态氮+50%硝态氮)对红花苗菜增产幅度(23.98%~40.06%)最大.铵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红花幼苗多糖的合成,而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处理N1至N4与N0相比,‘1-12’红花幼苗多糖质量分数增加21.78%~51.49%,而其可溶性蛋白N4、N5比N0分别增加4.91%、12.14%.施氮降低红花幼苗中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而与氮素形态无直接关系;施氮会提高红花苗菜中硝酸盐质量分数,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中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较大;全铵态氮(N1)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0.72%~4.57%,全硝态氮(N5)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23.43%~59.71%.苗菜中维生素C表现下降趋势,但维生素C下降幅度低于铵态氮.因此,红花苗菜生产以100%铵态氮(N1)或75%铵态氮+25%硝态氮(N3)为宜,既提高苗菜产量又可保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苗菜 氮素 多糖 可溶性蛋白 硝酸盐 维生素C 黄酮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逆性棉花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根海 董娜 +2 位作者 晁毛妮 张志勇 王清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228,共6页
为了筛选培育棉花抗旱性的有用指标,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不同类型棉花苗期干旱处理响应进行了评价。基质育苗后,采用5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胁迫棉花幼苗,7 d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 为了筛选培育棉花抗旱性的有用指标,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不同类型棉花苗期干旱处理响应进行了评价。基质育苗后,采用5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胁迫棉花幼苗,7 d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在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5%的PEG胁迫下,表现含量略升高,高于10%PEG浓度胁迫,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0%~25%的PEG胁迫下表现高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在5%PEG胁迫时,其含量开始增加并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而升高,抗旱、抗盐品种增加的量高于敏感材料;丙二醛含量亦表现为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而升高,在5%~15%的范围内,抗旱抗盐品种升高幅度低于敏感材料,在20%,25%的高浓度胁迫下,三种材料的差别很小;三种抗氧保护酶活性在不同材料不同胁迫浓度中表现出差异,POD酶活性在5%PEG干旱胁迫时即表现出上升趋势,在10%、15%胁迫浓度时达到最高值;SOD酶活性在5%的胁迫下高于对照,随着10%、15%、20%PEG浓度逐渐增高,SOD酶活性均表现稳定的高活性;CAT酶活性在5%、10%PEG胁迫时呈现增高趋势,在15%以上的PEG胁迫时活性迅速下降。由此认为,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可能是干旱胁迫下的植株被动响应的指标,可溶性糖合成可能是一种重要渗透调节方式;在不同干旱级别中不同抗氧保护酶在起主导作用,SOD酶可能是较好的抗旱性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处理 苗期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份外引小麦种质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娜 陈向东 +3 位作者 胡铁柱 李淦 张亚娟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为了初步明确39份外引小麦种质中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组成,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8和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田间鉴定,对外引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携带Yr18... 为了初步明确39份外引小麦种质中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组成,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8和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田间鉴定,对外引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携带Yr18基因的种质有6份,对条锈病菌表现近免疫至中抗,抗性表现稳定; Yr5连锁标记S1320阳性的种质有21份,Yr10连锁标记SC200阳性的种质有2份,但标记阳性的种质中抗病性表现不一致,可能跟载体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时,要结合接种鉴定结果综合判断。Pm4基因基本丧失白粉病抗性,携带该基因的7份种质中仅有1份抗病。在39份种质中,均未检测到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此外,有2份种质澳阿优1号和bermude兼具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综合抗病性好,在育种中可以合理利用。为小麦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条锈病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李飞 王清连 李成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1217,共7页
为了客观评价棉花品种(系)资源,为棉花早熟、高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近年来育成的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和北部特早熟4大棉区以及国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1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 为了客观评价棉花品种(系)资源,为棉花早熟、高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近年来育成的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和北部特早熟4大棉区以及国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1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可以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这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253%,第2主成分得分值高的材料生育期短、产量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5.62处,172份材料划分为10个类群,第Ⅴ类群材料生育期短、植株矮、产量适中,第Ⅶ类群材料生育期适中、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品种(系)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生长及营养成分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喜巧 杨文平 +2 位作者 黄玲 梅沛沛 孟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44-2052,共9页
为了提高红花苗菜产量,探讨氮源与红花幼苗生长的关系,该研究以1-3、H-7和3-10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铵态氮、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生物有机肥/铵态氮、生物有机肥/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 为了提高红花苗菜产量,探讨氮源与红花幼苗生长的关系,该研究以1-3、H-7和3-10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铵态氮、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生物有机肥/铵态氮、生物有机肥/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铵态氮/硝态氮等9个处理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羟基红花黄色素A、黄酮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红花幼苗的株高、单株鲜质量、食用部分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有提高,其中尿素处理红花幼苗的食用部分质量、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增加了34.16%、25.15%和35.63%,产出比均值达81.94,其次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比对照平均增加27.59%、21.78%和29.81%,产出比均值达78.18。(2)与对照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均降低了红花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尿素处理显著增加红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生物有机肥/尿素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低于尿素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幅度小于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单施,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可降低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4)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仅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的红花幼苗中黄酮略有增加,其他处理的黄酮含量均下降。研究表明,氮源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时,红花幼苗生物学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为红花苗菜生产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氮源 芽苗菜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硝酸盐 黄酮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