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和实验室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骆娜 刘晓途 +2 位作者 闫美霖 罗超文 刘兆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2-1108,共7页
分别采集了医院和实验室环境空气样品,通过GC-MS/FID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共定性检测出1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这两类环境中检出频次较高的VOCs物种包括乙烷、丙烷、正丁烷等烷烃;乙烯、丙烯、1-丁烯等烯烃;苯、甲苯、乙苯等芳香烃;... 分别采集了医院和实验室环境空气样品,通过GC-MS/FID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共定性检测出1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这两类环境中检出频次较高的VOCs物种包括乙烷、丙烷、正丁烷等烷烃;乙烯、丙烯、1-丁烯等烯烃;苯、甲苯、乙苯等芳香烃;氯甲烷、二氯甲烷等卤代烃和丙酮等含氧有机物.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试剂如正己烷、甲苯、乙醇、丙酮等呈现较高的水平,高于室外1~3个数量级.在医院的部分候诊区中检出较高浓度的甲苯、乙苯、二甲苯,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医院 实验室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专项经费作用 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瑞 米晓 王志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95,共4页
以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为例,介绍实验室4年来使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在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经费使用及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专项经费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方面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瑞瑞 王志强 朱文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课题管理、成果管理、数据统计和宣传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工作 工作经验 管理制度 队伍建设 课题管理 成果管理 数据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的初步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兆荣 陈忠明 +1 位作者 邵可声 李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3,共6页
使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对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进行初步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测定了β-蒎烯及其与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下蒎酮的气态红外谱图,确定了特征峰的红外吸光系数,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衰减情况。
关键词 蒎烯 不蒎酮 臭氧化 红外光谱 大气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植草河道对非点源污染控制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培培 李琼 +3 位作者 阚红涛 王嘉薇 于雯雯 刘瑞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4-1209,共6页
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通过收集整理香溪河流域2011年DEM、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和1970—2011年的气象数据,在模型得到满意的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植草河道措施... 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通过收集整理香溪河流域2011年DEM、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和1970—2011年的气象数据,在模型得到满意的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植草河道措施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区TN和TP污染负荷集中分布在南阳水系,以及古夫、高岚水系的下游区域。全流域TN和TP污染总负荷分别高达1388t和239t。实施植草河道措施之后,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降到1120t和157t,共削减了16.7%的TN负荷和34%的TP负荷。因此,从控制效果来看,植草河道能够很好地控制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对TP污染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最佳管理措施 植草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PM_(2.5)中无机水溶性离子的在线监测及污染特征分析
6
作者 祖可欣 龚元均 +2 位作者 董华斌 宋梦迪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6,共12页
为探究昆明市春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大气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连续收集与在线分析装置(GAC-IC),于2021年4月15日至5月20日在昆明市西山区对PM_(2.5)中水溶性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在线测量。... 为探究昆明市春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大气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连续收集与在线分析装置(GAC-IC),于2021年4月15日至5月20日在昆明市西山区对PM_(2.5)中水溶性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在线测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_(2.5)平均浓度为25.0±15.0μg/m^(3),说明昆明市大气处于较清洁水平,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8.32±4.83μg/m^(3),占PM_(2.5)浓度的32.1%。水溶性离子及其气态前体物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多数情况下体现为夜间浓度升高,清晨达到高值,日间浓度降低。SOR均值为0.55,NOR均值为0.042,说明硫酸盐存在明显的二次转化过程,但硝酸盐二次转化不明显,可能同时存在硝酸盐的生成和NH4NO_(3)的热解。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结果表明,PM_(2.5)中水溶性离子有5个主要贡献来源,分别为化石燃料燃烧源和工业排放(贡献率为36%)、二次硫酸盐(贡献率为27%)、生物质燃烧(贡献率为18%)、二次硝酸盐(贡献率为16%)和海盐(贡献率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PM_(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污染特征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 被引量:44
7
作者 安兴琴 左洪超 +1 位作者 吕世华 朱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6,共9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从模式对SO2,NO2和O3等几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SO2,NO2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吻合,而且模式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场比较均匀;模式模拟的O3的日变化规律与资料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也符合O3的生成机理。因此该模式系统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城市污染物输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模式系统 兰州市 污染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PM_(10)污染模拟与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宁 王雪松 +4 位作者 胡泳涛 郑君瑜 钟流举 胡敏 张远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M10浓度演变的作用规律.对代表性站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污染期间近地面PM10浓度升高的大气过程主要是源排放(例如麓湖、开平)和大气传输(万顷沙、金果湾),重要的PM10去除途径包括大气传输(麓湖、开平)、干沉降(万顷沙)和气溶胶过程(金果湾).空间分布上,PM10源排放强度较高的珠三角中部地区,同时也是向外输出PM10的主要区域和干沉降去除的高值地区.在近地面,气溶胶过程在珠三角中部主要起消耗PM10的作用,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多发生在珠三角西部和南部;气溶胶过程对高空PM10主要表现为生成作用,尤其珠三角中部地区的生成速率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PM10 CMAQ模式 过程分析 积分过程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对环境的污染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9
作者 胡洪营 王超 郭美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7-952,共6页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有关有毒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学物质和农药上.近5年多来,国外已经开始关注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对环境的污染,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国外的研究表明,合成麝香物质、显影剂、抗生素、雌激素、消炎止痛...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有关有毒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学物质和农药上.近5年多来,国外已经开始关注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对环境的污染,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重视.国外的研究表明,合成麝香物质、显影剂、抗生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杀菌消毒剂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但是其质量浓度通常非常低,多数情况下在ng/L ~μg/L水平.粪便施肥和污水排放是PPCP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在常见的PPCPs中,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药在环境中检测出的频率最高,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土壤等环境介质中,PPCPs在地表水中检测出的频率最高.目前关于PPC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方法以及环境污染水平的调查,有关PPCP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生态与健康风险以及PPCPs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 抗生素 雌激素 消炎止痛药 杀菌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建龙 张悦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18,24,共7页
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重点论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 工作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晨 杨禹 +1 位作者 高鑫 侯立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6,共6页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淡水资源的短缺,各种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其中RO技术作为一项新兴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膜污染问题的存在,成为膜技术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瓶颈。其中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淡水资源的短缺,各种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其中RO技术作为一项新兴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膜污染问题的存在,成为膜技术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瓶颈。其中生物污染对膜的破坏性最为严重,其污染也最难控制。回顾了生物污染的形成过程,主要列举了影响生物膜初始形成的几种因素:菌体特性、膜表面特性、进水组分等。同时讨论了生物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方法,包括预处理、RO膜表面改性和微生物群体感应抑制。最后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污染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生物污染 初始阶段 影响因素 控制与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超声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昕 陈福泰 +1 位作者 黄霞 朱书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521,共5页
构建在线超声-膜生物反应器(US-MBR),利用间歇超声辐照控制膜污染.结合跨膜压差的上升和污染膜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在不同超声间隔时间条件下对US-MBR中膜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时间2min和膜通量12.0L/(h?m2)时,在超声间隔... 构建在线超声-膜生物反应器(US-MBR),利用间歇超声辐照控制膜污染.结合跨膜压差的上升和污染膜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在不同超声间隔时间条件下对US-MBR中膜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时间2min和膜通量12.0L/(h?m2)时,在超声间隔时间分别为8,12,16h的条件下,US-MBR的运行周期比未施加超声的普通膜生物反应器(Control-MBR)分别延长17,13,5d左右,在线超声有效抑制了由上清液有机物导致的凝胶层污染.膜表面污染层阻力分布显示,超声可降低凝胶层阻力.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表明,超声通过减少有机物附着而延长膜运行时间.2套反应器出水水质基本没有差别,超声未造成出水水质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超声 膜污染 凝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环境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展毅 曾凡进 +2 位作者 朱智成 程小谷 曾立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5期14-18,共5页
综述了我国不同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介绍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以及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VOCs监管控制的现状和重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VOCs环... 综述了我国不同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介绍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以及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VOCs监管控制的现状和重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VOCs环境标准体系、完善分类监管的优先控制物种清单、尽快实现VOCs监测工作的常态化、推广应用先进的VOCs监测技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环境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排水综合毒性在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宏洋 赵鑫 +6 位作者 曲超 余若祯 胡洪营 李敏 赵丽娜 王海燕 钱小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36-644,共9页
简要介绍了排水综合毒性(whole effluent toxicity,WET)在美国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技术指南、规范等内容,剖析了WET在美国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确定适用的WET基准与标准、表征废水特性以评价排水潜在毒性、计算WET... 简要介绍了排水综合毒性(whole effluent toxicity,WET)在美国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技术指南、规范等内容,剖析了WET在美国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确定适用的WET基准与标准、表征废水特性以评价排水潜在毒性、计算WET排放限值和进行毒性削减评价。美国针对以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为我国开展水中有毒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即明确排污许可的核心地位,完善我国水中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体系及方法;加强WET监测研究工作,确定WET用于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综合毒性 有毒污染物 排污许可 基于水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夏季PM10污染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雪松 李金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9-427,共9页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 ,对北京地区夏季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 ;中午前后由于大气化...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 ,对北京地区夏季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近郊区夏季的PM10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一般在半夜前后和早晨常表现出较高的浓度 ;中午前后由于大气化学转化对二次气溶胶的生成贡献 ,在城市地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高浓度值 ;傍晚前后往往是一天中浓度最低的时段。PM10的空间分布与源排放关系密切 ,中午前后的空间分布会体现出光化学反应对其二次生成作用的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10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对于PM10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 ,其中的二次组分起主要决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数值模拟 二次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强 何苗 施汉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6-530,共5页
近年的研究以免疫识别与电子传递机制 (如不同电子介体、直接电子传递 )为核心 ,对于提高免疫识别信号与电化学信号的转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IC工艺 (如厚膜技术 )制备免疫电极的方法 ,生物分子固定化技术以及多层膜结构 ,也在近年得到... 近年的研究以免疫识别与电子传递机制 (如不同电子介体、直接电子传递 )为核心 ,对于提高免疫识别信号与电化学信号的转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IC工艺 (如厚膜技术 )制备免疫电极的方法 ,生物分子固定化技术以及多层膜结构 ,也在近年得到很大的发展 ,免疫电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有了一定的改善。在电活性物质标记的基础上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如电流型传感器 ) ,也可以实时检测免疫反应 (如电容型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和低成本的特点 ,适于环境监测 (尤其是现场检测 )技术要求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检测小分子半抗原 (如杀虫剂 )和病源微生物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免疫电极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水上游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远安 程声通 +3 位作者 贾海峰 张海星 谭斌 赵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5,共4页
选择江西赣江上游袁水小流域作为实验区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污染物负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非溶解性污染物负荷与地面覆盖情况密切相关,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与土壤背景值密切相... 选择江西赣江上游袁水小流域作为实验区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污染物负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非溶解性污染物负荷与地面覆盖情况密切相关,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与土壤背景值密切相关。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模型的模拟结果基本上体现了实验区域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在模型的帮助下,可以将基于实验区域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水上游 小流域 非点源污染 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 模型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十氯酮的多介质环境行为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磊 谢绍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3-587,共5页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 应用EQC模型模拟十氯酮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宿和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是十氯酮最大的贮存库,在稳态平衡条件下,残留率达到95.0%;在稳态非平衡条件下,十氯酮单独排放到水体,有37.5%残留在于排放的水体中,其在大气的浓度水平和质量分布均很低,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则来自于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迁移;十氯酮主要通过水体的水平迁移和土壤的厌氧降解输出;十氯酮的主要界面迁移过程是大气向土壤的迁移,其次是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和大气向水体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氯酮 EQC模型 环境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维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事故演变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为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估、预防与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手段。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安全与应急响应理论;另一方面,... 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事故演变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为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估、预防与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手段。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安全与应急响应理论;另一方面,对公共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等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环境污染事故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场 环境污染事故损失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多污染物控制成本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俊 王祖光 +2 位作者 赵斌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4-1322,共9页
利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2010—2030年我国电力行业SO2、NOx、PM10、PM2.5的排放控制情景,分析了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加严及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脱硫、脱硝、除尘等)的减排成本和效果.结果表明:到2030年,相对于趋势照常情景,若加严末端... 利用情景分析法建立了2010—2030年我国电力行业SO2、NOx、PM10、PM2.5的排放控制情景,分析了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加严及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脱硫、脱硝、除尘等)的减排成本和效果.结果表明:到2030年,相对于趋势照常情景,若加严末端控制设施,将新增336×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可分别减少121×104、852×104、18×104、10×104t;若进一步加严末端控制措施,将再新增25×108元投资,NOx、PM10、PM2.5可分别进一步减排45×104、23×104、15×104t;若进行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将新增2 383×108元投资,SO2、NOx、PM10、PM2.5排放量分别减少248×104、420×104、18×104、10×104t;2020年和2030年发电技术结构调整带来的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分别为15 374和34 239元/t,是末端控制措施加严的3倍以上,但其能提供更大的SO2减排空间并具有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等协同效益.从成本效果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加严末端控制措施方案,同时调整发电技术结构、合理发展清洁发电技术,以为污染物减排提供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多污染物 情景分析 减排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