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典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氮磷流失特征及风险
1
作者 张怡杰 庄艳华 +2 位作者 张沁菁 张亮 张富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选择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典型区域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作为研究区,研究单一稻作(RM)、稻虾共作(RCC)、稻虾共生(RCS)3种典型模式稻季氮磷流失特征及其风险。田间原位监测表明,RCS田面水水位显著高于RM和RCC(P<0.001);全生育期田面水... 选择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典型区域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作为研究区,研究单一稻作(RM)、稻虾共作(RCC)、稻虾共生(RCS)3种典型模式稻季氮磷流失特征及其风险。田间原位监测表明,RCS田面水水位显著高于RM和RCC(P<0.001);全生育期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表现为RCC[(4.44±6.61)mg/L]>RM[(3.23±5.54)mg/L]>RCS[(2.95±4.71)mg/L],总磷(TP)平均浓度表现为RCC[(0.38±0.46)mg/L]>RCS[(0.37±0.42)mg/L]>RM[(0.22±0.26)mg/L]。RCC、RCS模式TN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1.39、1.19倍,TP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2.19、10.16倍;整体上,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氮磷流失负荷大于单一稻作。RM、RCC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施肥后1周与降雨的耦合期,RCS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成虾收获排水期。影响RM、RCC、RCS模式氮磷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降雨、施肥,降雨、投饵、频繁的人为灌排水,高水位运行、成虾收获期人为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沟-塘系统底质磷素赋存特征与释放风险
2
作者 夏必青 李思思 +2 位作者 庄艳华 刘宏斌 张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67,共7页
通过磷吸附试验,系统分析了田-沟-塘(农田-沟渠-水塘)不同单元底质磷吸附特性及磷赋存形态对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吸附过程;农田土壤的磷吸附能力较稳定,而水塘和沟渠沉积物吸附能力波动较大,... 通过磷吸附试验,系统分析了田-沟-塘(农田-沟渠-水塘)不同单元底质磷吸附特性及磷赋存形态对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吸附过程;农田土壤的磷吸附能力较稳定,而水塘和沟渠沉积物吸附能力波动较大,部分水塘样点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磷形态分析显示,有机磷含量越高,底质磷吸附能力越低;水稻种植前后,磷吸附能力变化明显,尤其是水稻生育期内沟渠沉积物吸附能力显著增强,水稻收割后农田土壤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合理管理利用农田、沟渠与水塘有助于减少磷释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解吸 农田 沟渠 水塘 面源污染 释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