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汉平原典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氮磷流失特征及风险
- 1
-
-
作者
张怡杰
庄艳华
张沁菁
张亮
张富林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洪湖湿地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CFA083,2024AFA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25)。
-
文摘
选择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典型区域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作为研究区,研究单一稻作(RM)、稻虾共作(RCC)、稻虾共生(RCS)3种典型模式稻季氮磷流失特征及其风险。田间原位监测表明,RCS田面水水位显著高于RM和RCC(P<0.001);全生育期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表现为RCC[(4.44±6.61)mg/L]>RM[(3.23±5.54)mg/L]>RCS[(2.95±4.71)mg/L],总磷(TP)平均浓度表现为RCC[(0.38±0.46)mg/L]>RCS[(0.37±0.42)mg/L]>RM[(0.22±0.26)mg/L]。RCC、RCS模式TN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1.39、1.19倍,TP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2.19、10.16倍;整体上,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氮磷流失负荷大于单一稻作。RM、RCC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施肥后1周与降雨的耦合期,RCS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成虾收获排水期。影响RM、RCC、RCS模式氮磷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降雨、施肥,降雨、投饵、频繁的人为灌排水,高水位运行、成虾收获期人为排水。
-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江汉平原
-
Keywords
rice-crayfish farming patter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Jianghan Plain
-
分类号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田-沟-塘系统底质磷素赋存特征与释放风险
- 2
-
-
作者
夏必青
李思思
庄艳华
刘宏斌
张亮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洪湖湿地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67,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207400,2016YFD080050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FA020)。
-
文摘
通过磷吸附试验,系统分析了田-沟-塘(农田-沟渠-水塘)不同单元底质磷吸附特性及磷赋存形态对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吸附过程;农田土壤的磷吸附能力较稳定,而水塘和沟渠沉积物吸附能力波动较大,部分水塘样点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磷形态分析显示,有机磷含量越高,底质磷吸附能力越低;水稻种植前后,磷吸附能力变化明显,尤其是水稻生育期内沟渠沉积物吸附能力显著增强,水稻收割后农田土壤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合理管理利用农田、沟渠与水塘有助于减少磷释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
关键词
磷
赋存形态
解吸
农田
沟渠
水塘
面源污染
释放风险
-
Keywords
phosphorus
occurrence forms
desorption
field
ditch
po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lease risk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