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甘肃环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彦宁 叶得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1,共7页
以西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甘肃环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和2022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变化情况,阐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 以西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甘肃环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和2022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变化情况,阐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表现为“一减五增”的趋势,仅草地面积减少,其余地类面积均呈增长态势,其中林地面积增幅最大;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草地、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四大地类之间的相互转化,草地转化为耕地对该区域生态恶化的效应最大,草地转化为林地对生态改善的贡献最大,因此,应科学合理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用途,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草地和林地的正面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贡献率 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牧还草工程对环县草地恢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魏国林 宋苗苗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76,89,共6页
退牧还草对于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环县2017、2019、2021和2023年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和区外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观测分析,探究退牧还草工程对... 退牧还草对于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环县2017、2019、2021和2023年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和区外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观测分析,探究退牧还草工程对环县草地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县草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后,区内植被盖度、干草产量,以及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均高于区外,与工程区外相比较,2017、2019、2021和2023年区内草地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6.3%、7.6%、8.5%和7.4%,干草产量分别增加了12.0%、20.4%、13.3%和26.5%,0~15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2.7%、29.2%、14.5%和13.2%,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6.1%和22.7%、12.3%和14.8%、13.0%和16.7%、11.7%和18.2%。由此可见,退牧还草工程使环县草地的质量明显改善,草地生态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牧还草工程 环县 草地恢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北工程对环县北部环境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丁爱强 陈徵尼 +3 位作者 仲怡铭 凌雷 严粉丽 宋苗苗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基于2017—2023年环县北部三北工程区定位监测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和风沙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辐射和大气温度年均升高18.34 W·m^(-2)和0.52 ℃,大气压、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年均降低1.78 KPa、19.73 mm、1.87%;2)研... 基于2017—2023年环县北部三北工程区定位监测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和风沙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辐射和大气温度年均升高18.34 W·m^(-2)和0.52 ℃,大气压、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年均降低1.78 KPa、19.73 mm、1.87%;2)研究区风向以西北风为主,近地表日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年均降低0.05 m·s^(-1)和0.17 m·s^(-1);3)从风蚀情况看,封禁区乔木林和灌木林林内均表现为堆积状态,输沙量年均减少-106.24 g、-260.628 g。综上所述,2017—2023年环县北部气候总体表现向暖、向干趋势变化,但风力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三北工程的实施对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工程 环县 生态环境 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县沙化土地防治成效与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左利萍 姚志勇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土地沙化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环县土地沙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通过全面分析环县土地沙化防治成效,总结提出2条经验,一是实现"六个转变":防治目标由防风固沙向综合治理风蚀水蚀转变,植被恢复由单纯造林向封育并重转变,造... 土地沙化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环县土地沙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通过全面分析环县土地沙化防治成效,总结提出2条经验,一是实现"六个转变":防治目标由防风固沙向综合治理风蚀水蚀转变,植被恢复由单纯造林向封育并重转变,造林模式由单纯乔木向乔灌草混交转变,造林季节由春秋向全年转变,造林由外调苗木向自育苗木转变,防治措施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二是形成2种治理模式:防风林带+梯田+灌草镶嵌模式,小流域乔灌分级造林模式。土地沙化防治需要不断转变思路,形成模式,才能有效遏制沙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县 土地沙化 防治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果木不同种群种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树森 黄海霞 +2 位作者 刘青梅 杜鹃 韩俊芳 《河南农业》 2020年第8期12-14,16,共4页
本研究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榆林窟、植物园和西大泉3个种群的裸果木种子为材料,比较分析种子形态、质量和萌发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植物园种子长和种子宽度最大,榆林窟种子长和种子宽度最小。西大泉的种子长宽比最... 本研究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榆林窟、植物园和西大泉3个种群的裸果木种子为材料,比较分析种子形态、质量和萌发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植物园种子长和种子宽度最大,榆林窟种子长和种子宽度最小。西大泉的种子长宽比最大,形状呈狭长状,榆林窟和植物园的种子偏向圆形。植物园的种子质量最好,千粒质量为1.428 g;榆林窟的最差,其千粒质量为1.226 g。种子24 h吸水速率为:榆林窟种群>西大泉种群>植物园种群,榆林窟的种子容易吸胀。0~2 h为种子的快速吸水阶段,4~6 h为缓慢吸水阶段,8~24 h为种子吸水饱和阶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榆林窟和西大泉裸果木种子萌发能力更强,发芽更整齐,可作为培育苗木的优良采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种群 种子特性 极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鼠虫害防治措施
6
作者 韩龙龙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第4期109-110,共2页
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需要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了保证甘肃环县的草原生态,需要积极开展消灭鼠虫的工作。由于鼠虫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且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会对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当地政府需要综合实际状... 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需要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了保证甘肃环县的草原生态,需要积极开展消灭鼠虫的工作。由于鼠虫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且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会对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阻碍,所以当地政府需要综合实际状况,贯彻落实生态环保工作,积极开展鼠虫害的防治工作,缓解草场的生长压力,对草场开展综合性的治理工作,有助于提高草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虫害 甘肃环县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探究
7
作者 高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27-28,30,共3页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的经济水平,使林木的健康状况得到基础保障,需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概述了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对策,真正提升我国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从而提高我国林业产...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的经济水平,使林木的健康状况得到基础保障,需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概述了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对策,真正提升我国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从而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防治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8
作者 严粉丽 张武博 《花卉》 2019年第14期241-241,共1页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我国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更要建成绿色的生态环保国家,对此我国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绿色的植被保护我国的...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我国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更要建成绿色的生态环保国家,对此我国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建立绿色的植被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林业发展的前景、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和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在总体局势上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该如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林业发展 战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