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及用量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效果
1
作者 王莎莎 何锦华 +4 位作者 罗世念 彭锋 罗林 黄宝灵 吕成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病原真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瑞叶 林干琼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4期11-13,77,共4页
对薇甘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危害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薇甘菊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验检疫、人工防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除等,提出需采取综合措施对薇甘菊进行有效防治。
关键词 薇甘菊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传播途径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松突圆蚧本地寄生蜂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崇征 蒋学建 +3 位作者 何锦华 李瑞龙 陈毓 何钰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2,共3页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本地寄生蜂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收集到寄生蜂11种,能够证实是松突圆蚧寄生蜂的有4种: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 Craw、友恩蚜小蜂E.amicula ...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本地寄生蜂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收集到寄生蜂11种,能够证实是松突圆蚧寄生蜂的有4种:长缨恩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 Craw、友恩蚜小蜂E.amicula Viggiani et Ren、惠东黄蚜小蜂Aphytis hui-dongensis Huang和中华四节蚜小蜂Pteroptrix chinensis Howard。其中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的为长缨恩蚜小蜂,占寄生蜂总数的76.56%,平均寄生率为5.46%。本次调查为下一步优势寄生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寄生蜂 调查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学建 李德伟 +2 位作者 常明山 何锦华 何容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86-10887,11004,共3页
[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及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 [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及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最佳寻找密度。[结果]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日极限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15、71.32和185.36头;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低时,日本方头甲对雌成虫的寻找效应高,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高时,日本方头甲对1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8和17头。[结论]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具有很大的捕食潜力,可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加以繁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方头甲 松突圆蚧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最佳寻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崇征 蒋学建 +1 位作者 何锦华 何荣焕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4期50-52,共3页
采用室内收集与震落法,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主要疫区玉林市的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松突圆蚧天敌瓢虫3种:四川寡节瓢虫(Telsimia sichuanensis Pang et Mao)、台毛艳瓢虫(Pharoscymnus taoi ... 采用室内收集与震落法,对广西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主要疫区玉林市的松突圆蚧天敌瓢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松突圆蚧天敌瓢虫3种:四川寡节瓢虫(Telsimia sichuanensis Pang et Mao)、台毛艳瓢虫(Pharoscymnus taoi Sasaji)和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其中四川寡节瓢虫是首次在松突圆蚧上收集并被证实为松突圆蚧的天敌。描述了四川寡节瓢虫和台毛艳瓢虫的形态特征,并给出了形态鉴别特征的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天敌瓢虫 四川寡节瓢虫 台毛艳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松突圆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崇征 蒋学建 +2 位作者 何锦华 何荣焕 常明山 《广西林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应用喷雾法测定10种低毒杀虫剂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2龄若虫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松突圆蚧地杀虫活性最高,其LC50为8.56 mg/L,其次为杀虫单,LC50为23.23 mg/L,阿克泰,LC50为58.22 mg/L,活性最差的是茶皂素... 应用喷雾法测定10种低毒杀虫剂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2龄若虫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松突圆蚧地杀虫活性最高,其LC50为8.56 mg/L,其次为杀虫单,LC50为23.23 mg/L,阿克泰,LC50为58.22 mg/L,活性最差的是茶皂素,LC50为33 99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毒力测定 低毒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对松突圆蚧海藻糖酶活性、海藻糖、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莎莎 何锦华 +4 位作者 罗世念 彭锋 罗林 黄宝灵 吕成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究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制得浓度为1×10~7个孢子... 【目的】探究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制得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感染松突圆蚧,以喷洒无菌吐温-80为对照,逐日测定松突圆蚧体内海藻糖、葡萄糖、蛋白质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连续测定8 d。【结果】处理组松突圆蚧海藻糖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染菌3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海藻糖酶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在染菌后第3 d显著高于对照组,5 d后也一直显著高于对照组;葡萄糖含量在染菌后1~3 d迅速升高,第3 d时升至最大值(3.1479 mmol/L),随后逐渐降低,在第4~6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6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质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染菌2 d后一直显著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侵染松突圆蚧过程中引起松突圆蚧体内海藻糖、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一定程度降低,是致死松突圆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 松突圆蚧 海藻糖 葡萄糖 海藻糖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