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池用Sn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孟剑 唐军 +2 位作者 罗莉 唐立成 潘志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6-1360,共5页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摩尔配比的Sn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并对三种配比复合正极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n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热解温度为600℃,较高的热解温度使其具备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应用的基础... 采用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摩尔配比的Sn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并对三种配比复合正极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nS_(2)/CoS_(2)复合正极材料的热解温度为600℃,较高的热解温度使其具备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应用的基础。另外,当复合正极材料SnS_(2)和CoS_(2)摩尔比为1∶1时,复合正极材料单体电池的比能量较高,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以1.5 V为截止电压,比容量达到了278.51 mAh/g,较纯SnS_(2)正极材料的电池比能量提升了19.4%,相对纯CoS_(2)正极材料的电池比能量也提升了6.2%。复合正极材料较高的比能量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电压平台和较低的内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正极材料 热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硼热电池容量损失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2
作者 占志强 王明灿 +2 位作者 贾怀杰 董淑英 崔玉江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3,共7页
热电池因其快速激活、贮存寿命长以及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中,相比于短时间工作热电池,长时间工作热电池存在明显的容量损失现象。研究旨在探讨长时间工作锂硼热电池容量损失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热... 热电池因其快速激活、贮存寿命长以及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中,相比于短时间工作热电池,长时间工作热电池存在明显的容量损失现象。研究旨在探讨长时间工作锂硼热电池容量损失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热稳定性正极材料有利于热电池高低温放电,但目前成熟的热电池正极无法耐受热冲击的影响;负极溶解扩散是容量损失的重要因素,针对所确定的容量损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容量损失 熔盐 负极扩散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锌银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性能
3
作者 罗晓玉 覃韬 +2 位作者 吴启兵 刘强 石天飞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793,共4页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 为探究锌银电池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及正极充电深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高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电压,借助XRD、Tafel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单体电池大电流密度放电测试等方法,对锌银电池开展研究。当负极中ZnO与Zn质量比为35∶65时,正极充电深度最小;此时,模拟电池在212 mA/cm^(2)(倍率为20 C)的电流密度下,可持续放电101 s,单体电池的低温脉冲放电电压为1.304~1.31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率 电流密度 放电性能 锌银电池 充电深度 活性物质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tical roles of AlPO_(4) coating in enhancing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 of high voltage LiNi_(0.5)Mn_(1.5)O_(4) cathode materials
4
作者 WU Jie LUO Zhihong +6 位作者 CHEN Xiaoli XIONG Fangfang CHEN Li ZHANG Biao SHI Bin OUYANG Quansheng SHAO Jiaoj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8-958,共11页
LiNi_(0.5)Mn_(1.5)O_4(LNMO) was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and then Al PO_(4)(AP) was coated on the polyhedral LNMO surface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N... LiNi_(0.5)Mn_(1.5)O_4(LNMO) was prepar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and then Al PO_(4)(AP) was coated on the polyhedral LNMO surface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NMO-1%AP|Li cell prepared with a 1%mass ratio of Al PO_(4and) LNMO ha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fter 450 cycles at 1C,its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maintained 108.78 m Ah·g^(-1),while that of the LNMO|Li cell was only 86.04 m Ah·g^(-1).Especially at the high rates of 5C and 10C,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ormer were far superior to the latter.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AP coating made the surface of LNMO in contact with the electrolyte more stable,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Li~+transport,and reduced the polarization voltage of the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5)Mn_(1.5)O_(4) high voltage lithium‑ion batteries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aluminum phosph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式结构对干法电极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胡洪瑞 班宵汉 +2 位作者 刘富亮 袁再芳 刘江涛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相比于传统湿法工艺,干法电极制备工艺具备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极片负载量高等优点。高负载量干法极片的厚度较厚,限制了极片离子/电子传输速率,导致倍率性能较差。采用自支撑膜热压复合的方法,制备导电剂含量与孔隙率呈梯度式分... 相比于传统湿法工艺,干法电极制备工艺具备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极片负载量高等优点。高负载量干法极片的厚度较厚,限制了极片离子/电子传输速率,导致倍率性能较差。采用自支撑膜热压复合的方法,制备导电剂含量与孔隙率呈梯度式分布的分层式干法极片,并对比分层式极片与传统干法极片的电化学性能差异。分层式极片结构设计优化了干法电极的离子/电子传输速率,提升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相较于传统干法电极,分层式干法极片电阻率降低了11.62%,电荷转移阻抗降低了47.8%。分层式干法极片制备的扣式电池以0.5 C在3.0~4.2 V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87.44%,10.0 C放电比容量为0.2 C时的7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干法电极 分层式电极 钴酸锂 厚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存时间对锌银贮备电池隔膜的影响
6
作者 李行 吴启兵 +4 位作者 覃韬 董亚南 靖佳欣 白羽 孙克宁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作为锌银贮备电池关键部件的隔膜在长期贮存期间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锌银贮备电池隔膜的结构及性能随干态贮存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经过长期贮存后的隔膜,表面形貌未产生明显变化,最大吸碱率为296%,最... 作为锌银贮备电池关键部件的隔膜在长期贮存期间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锌银贮备电池隔膜的结构及性能随干态贮存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经过长期贮存后的隔膜,表面形貌未产生明显变化,最大吸碱率为296%,最大纵向收缩率仅为1.67%,最大横向收缩率仅为1.25%,表明吸碱率及收缩率等物理性能仍然满足技术要求;隔膜结构发生了一定的破坏,隔膜中的O H、C H和C O含量减少,导致OH-离子电导率从0.38 S/cm下降至0.18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银贮备电池 隔膜 微观结构 性能 贮存时间 吸碱率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单相硫化物正极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祥华 宋仁宏 +2 位作者 王开琼 唐立成 田千秋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单相硫化物正极材料,通过控制单相硫化物在高硫低氧的热力学优势区位促使中间过渡态向产物平衡转化,解决了多种硫化物共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人工可控合成,减弱了电压尖峰的影响。在硫/金属摩尔比为2.5,反应温度为4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单相硫化物正极材料,通过控制单相硫化物在高硫低氧的热力学优势区位促使中间过渡态向产物平衡转化,解决了多种硫化物共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人工可控合成,减弱了电压尖峰的影响。在硫/金属摩尔比为2.5,反应温度为440℃,反应时间超过24 h的条件下,合成单相铁/钴/镍二硫化物,对应的热电池单体电压分别为2.05、1.98和2.01 V,输出比容量分别为883、875和958 As/g。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工程转化,合成的NiS2性能稍优于商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单项硫化物 可控合成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原位合成富锂层状相/尖晶石/碳核壳结构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陆地 郑春满 +2 位作者 陈宇方 李宇杰 张红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4-1690,共7页
通过酚醛树酯包覆和碳热反应在富锂正极材料表面原位构建碳和尖晶石双壳保护结构,对这种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尖晶石相为材料提供了三维锂离子迁移通道,碳包覆层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 通过酚醛树酯包覆和碳热反应在富锂正极材料表面原位构建碳和尖晶石双壳保护结构,对这种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尖晶石相为材料提供了三维锂离子迁移通道,碳包覆层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极大降低了材料的电化学阻抗,提升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这种多壳层结构正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35.1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尖晶石层状复合正极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2-CoS2多相硫化物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耿嘉 朱艳丽 吴启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物理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热电池用FeS2-CoS2多相正极材料,并探索了Fe、Co含量对热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获得混合硫化物的成分、结构以及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相正极材料相比,Fe/Co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FeS... 采用物理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热电池用FeS2-CoS2多相正极材料,并探索了Fe、Co含量对热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获得混合硫化物的成分、结构以及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相正极材料相比,Fe/Co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FeS2高电压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热电池放电时间;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正极材料放电前后的形貌发生了变化,Li+通道随着反应的进行被产物覆盖而减少;当Fe/Co比为1∶4和1∶0.25时,单体电池放电的最高电压分别为1.67 V和1.72 V,且当截止电压为1.25 V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50.7 mA·h/g和167.1 mA·h/g,高于其他比例的多相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FeS2 CoS2 物理混合 电化学性能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石墨材料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亮 张红梅 +1 位作者 万伟华 魏俊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91,共7页
本文以商用氟化石墨为原料,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对氟化石墨(CFx)进行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水合肼用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EDS、XPS、交流阻抗(EIS)和恒流放电测试技术,对改性氟化石墨材料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进行... 本文以商用氟化石墨为原料,通过水合肼还原的方法对氟化石墨(CFx)进行改性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水合肼用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EDS、XPS、交流阻抗(EIS)和恒流放电测试技术,对改性氟化石墨材料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氟化石墨材料制备的锂/氟化碳(Li/CFx)电池的电压滞后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且不同水合肼用量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H-CFx-2(CFx:C2H6O:N2H4·H2O的比例为1:2:1)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0.1C倍率下,材料的克比容量达到794.5 m Ah·g-1,平台电压为2.53V,电压滞后现象的低波电压为2.3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氟化碳电池 氟化石墨 水合肼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科琴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亮 苏纪宏 +2 位作者 陈晓涛 石斌 王庆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0-63,共4页
以超导科琴黑(KB)作为单质硒(Se)材料的复合载体,采用热处理法制备了Se/KB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的Se/KB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Se/KB复合材料的物相及电化... 以超导科琴黑(KB)作为单质硒(Se)材料的复合载体,采用热处理法制备了Se/KB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的Se/KB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Se/KB复合材料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Se/KB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0.2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665.3mAh/g,循环30周后,比容量达到334.7mAh/g,库仑效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琴黑 单质硒 热处理法 锂硒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改性LiB合金的物理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勇 唐立成 +2 位作者 王京亮 陈晓涛 石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7-870,共4页
对LiB合金改性前后的物理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LiB合金中掺杂的离子导电剂越多,密度越大,活性Li含量越低;LiB合金改性后的物相结构主要由Li7B6、活性Li和离子导电剂构成,离子导电剂的加入可以提高LiB中Li7B6骨架的致... 对LiB合金改性前后的物理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LiB合金中掺杂的离子导电剂越多,密度越大,活性Li含量越低;LiB合金改性后的物相结构主要由Li7B6、活性Li和离子导电剂构成,离子导电剂的加入可以提高LiB中Li7B6骨架的致密性,并且致密性随离子导电剂的增加而增加;LiB合金的内阻随着离子导电剂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掺杂的离子导电剂的质量分数为10%时,LiB合金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并且能够有效解决LiB合金电池在低温、大电流密度放电前期出现的电压凹峰问题.同时,掺杂离子导电剂的LiB合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改性LiB合金 电压凹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C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家远 杨清华 +2 位作者 徐旭升 吴宁宁 王庆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 Wh/kg的锂硫电池已经成为锂电池研究热点,然而硫导电性不好、穿梭效应和锂化体积效应较大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将无定型多孔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极性MoS_(2)的固硫作用相结合改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所... 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 Wh/kg的锂硫电池已经成为锂电池研究热点,然而硫导电性不好、穿梭效应和锂化体积效应较大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将无定型多孔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极性MoS_(2)的固硫作用相结合改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所得的S@MoS_(2)/C在0.05 C和2 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07和406.3 mAh/g,比S@MoS_(2)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1400和345.7 mAh/g)更高。在循环性能测试中,S@MoS_(2)/C容量保持率为46.9%,要高于S@MoS_(2)(39.1%)。因此,MoS_(2)/C复合材料作为硫载体可以显著改善锂硫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二硫化钼 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改性氟化石墨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张亮 魏俊华 +1 位作者 王庆杰 黎学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氟化石墨材料(CF x)进行金属(Ag)掺杂改性。采用XRD、SEM、能量散射谱、电化学阻抗谱及恒流放电测试,分析CF x/A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纯CF x相比,制备的CF x/Ag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较高。以0.1 C放电至1.50 V,最... 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氟化石墨材料(CF x)进行金属(Ag)掺杂改性。采用XRD、SEM、能量散射谱、电化学阻抗谱及恒流放电测试,分析CF x/A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纯CF x相比,制备的CF x/Ag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较高。以0.1 C放电至1.50 V,最高达790 mAh/g,且没有电压滞后现象,中值电压高达2.62 V;0.5 C、1.0 C放电时,低波电压分别提高0.82 V、0.83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石墨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化学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掺杂对炭气凝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安国 付紫微 +2 位作者 石斌 周雄 廖敏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间苯二酚、甲醛、无水碳酸钠与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基炭气凝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XRD分析其结构和BET确定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再对所制备的... 以间苯二酚、甲醛、无水碳酸钠与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基炭气凝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XRD分析其结构和BET确定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再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掺杂后,炭气凝胶(CAG)表面孔隙结构坍塌破损程度明显降低,材料表面的孔洞结构比较完整。掺杂氧化石墨烯能够显著降低放电初始阶段的电压降,并且可以提升材料的电容性能。将CAG-0.25组装成超级电容器,比能量达到29.69 Wh/kg,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表面形貌 孔径分布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陈安国 付紫微 +1 位作者 石斌 廖敏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以六水氯化铁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水解法制备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热重分析法(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等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用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等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20°~28... 以六水氯化铁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水解法制备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热重分析法(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等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用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等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20°~28°可以看到石墨烯微弱的衍射包,意味着石墨烯与Fe_(3)O_(4)成功复合;随着石墨烯掺杂量的增加,在石墨烯表面的Fe_(3)O_(4)颗粒逐渐减少,这是由于石墨烯含量增加时,石墨烯片发生了堆叠;当氧化石墨烯掺杂量为500 mg时,所制备的材料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相对最大的比电容,为252 F/g,以1 A/g的电流循环2000次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2.3%,并且其也表现出了相对较小的内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法 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Fe-Co-S型复合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京亮 姚利 +2 位作者 王开琼 吴启兵 李云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4-767,共4页
采用物理混合法和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Fe-Co-S型复合正极材料,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热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峰值电压和大电流... 采用物理混合法和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Fe-Co-S型复合正极材料,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热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峰值电压和大电流放电下的脉冲性能更优。研究了Fe与Co的不同比例对Fe-Co-S型复合材料放电性能的影响,确定Fe与Co的最佳质量比为5∶5。研究了不同比例碳纳米管包覆对Fe_(0.5)Co_(0.5)S_(2)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最佳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S复合正极 热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高电位NiCl_(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18
作者 唐立成 唐军 +2 位作者 罗莉 王旭峰 潘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935,共5页
采用两步法除水工艺制备了无水NiCl_(2),通过物理掺杂改性方式制备了NiCl_(2)-FeS_(2)复合正极材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翻松脱水工艺叠加高温升华工艺可以批量制备出无氧化杂质、低吸水率和高结... 采用两步法除水工艺制备了无水NiCl_(2),通过物理掺杂改性方式制备了NiCl_(2)-FeS_(2)复合正极材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翻松脱水工艺叠加高温升华工艺可以批量制备出无氧化杂质、低吸水率和高结晶度的无水NiCl_(2);在NiCl_(2)中添加FeS_(2)可以提高热电池的峰值电压和前期大电流负载能力,并大幅延长工作时间;当FeS_(2)添加量为10%时,电池整体性能优异,脉冲比功率高达20 kW/kg,对高电压、高比功率热电池的研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高电位 氯化镍 复合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用高能改性加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唐立成 郭灏 +2 位作者 王京亮 孟剑 占志强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1355,共5页
采用掺杂改性方式制备了热电池用均匀发热加热材料,通过配方优化进一步制得了超燃分压加热材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K_(2)SO_(4)改性制得的均匀发热加热粉和超燃分压加热粉均会成倍扩宽释热温区,... 采用掺杂改性方式制备了热电池用均匀发热加热材料,通过配方优化进一步制得了超燃分压加热材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K_(2)SO_(4)改性制得的均匀发热加热粉和超燃分压加热粉均会成倍扩宽释热温区,并显著降低热冲击峰值;K_(2)SO_(4)改性的均匀发热加热粉可以明显降低热冲击带来的容量损耗,对提高热电池的脉冲电压和工作时间效果显著;配方优化的超燃分压加热粉可以与高锂含量的LiB负极良好匹配,还能大幅降低加热材料用量,对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高能 加热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合金在热电池中的应用特性研究
20
作者 唐立成 郭灏 +2 位作者 潘志鹏 王京亮 李志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对不同锂含量LiB合金、不同厚度LiB合金及LiB合金热电池低温短路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B合金随着锂含量的提高或厚度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变差;在一定范围内,提升LiB合金锂含量,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脉冲电压,还能显著增加放电容量,... 对不同锂含量LiB合金、不同厚度LiB合金及LiB合金热电池低温短路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B合金随着锂含量的提高或厚度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变差;在一定范围内,提升LiB合金锂含量,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脉冲电压,还能显著增加放电容量,延长工作时间;在特定工况下,增加负极厚度可以有效抑制LiB合金高温自损耗现象,大幅延长电池的高温工作时间。短路机理研究表明:激活瞬间,LiB合金中金属锂因大温差热冲击溢出是导致电池发生低温短路故障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合金 热稳定性 电性能 短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