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住热带特色 挖掘生物资源 利用生物技术 创建热带生命科学基地——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41-43,共3页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在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国家非营利研究机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14个研究机构之一。建所几年来。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热科院的直接领导下,生物所在科技投入、产出方...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是在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国家非营利研究机构,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14个研究机构之一。建所几年来。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热科院的直接领导下,生物所在科技投入、产出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在热区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热带作物 生物资源利用 研究所 生命科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及对策建议
2
作者 陈燕羽 罗劲梅 +6 位作者 李萍 石旺鹏 王树昌 陈俊谕 迟元铭 陈丽丽 王昊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7,共8页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环境影响因子,并从抗药性监测及筛选高效药剂,应用生防菌剂、筛选优势天敌昆虫(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及能量转换膜等理化诱控技术,“防虫网+”IPM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部分省市在实践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IPM技术体系、重视科学用药管理、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病虫害绿色防控 研究应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在热带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静毅 甘珊珊 +1 位作者 贾彩红 刘菊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物的现代分子育种受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复杂性的严重阻碍,多倍化、杂合性、无性繁殖、童期长和植株高大等问题导致热带作物的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进展慢。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热带作物育种带来了新途径和新机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其更高的靶向效率、多功能性和易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育种中。近年来,该技术在香蕉、木薯、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作物上也实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在热带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热带作物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技术以有效改良热带作物的植物性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石斛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
作者 迟利航 陈惠琴 +4 位作者 黄圣卓 吴妃 梅文莉 宋希强 戴好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3,共7页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niferyl p-coumarate(1)、(-)-松脂醇(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柚皮素(4)、spiropreussomerin A(5)、7-hydroxy-14-de-O-methyl-lasiodiplodin(6)、(4 S,5S,6Z,8E)-5-hydroxydeca-6,8-dien-4-olide(7)、(6 S,9R)-blumenol C(8)、对羟基苯甲酸(9)、间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丙酸(11)、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2)、2-(4-羟基苯基)-乙醇(13)、β-谷甾酮(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4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 50值分别为(65.60±3.31)、(98.95±2.53)μmol/L;化合物3可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IC 50值为(3.97±0.12)μmol/L。结论化合物5~6、8、12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具有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石斛 茎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体外抗炎活性 PNPG法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叶巴豆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吕俣颉 陈惠琴 +4 位作者 王昊 袁靖喆 梅文莉 刘寿柏 戴好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9-2254,共6页
目的研究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银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诱导的RAW 2... 目的研究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银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牛磺胆酸诱导的GES-1损伤模型筛选其胃黏膜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llatantriol(1)、(-)-boscialin(2)、(+)-dehydrovomifoliol(3)、3-(hydroxylacetyl)-indole(4)、松脂素(5)、3,7-dimethyl-octa-1,7-diene-3,6-ol(6)、(+)-syringaresinol(7)、curcasinlignan B(8)、臭氏菜素C(9)、臭氏菜素D(10)、2,6-dimethyl-octa-1,7-dien-3,6-diol(11)、香草醛(12)、香草酸(13)、香草酸甲酯(14)。化合物4对LPS诱导RAW 264.7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 50值为73.62μmol/L。25μmol/L化合物1~4、6、9~12、14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30.07%、34.18%、23.91%、30.92%、17.51%、19.69%、31.76%、22.46%、30.56%、14.49%。结论化合物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表现出抗炎活性,1~4、6、9~12、14具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巴豆 枝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胃黏膜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家保 贾彩红 +2 位作者 徐碧玉 金志强 李美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2-836,734,共6页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生物技术 离体培养 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花百部非生物碱抗炎症活性成分研究
7
作者 李艳丽 韦芳芳 +3 位作者 戴好富 梅文莉 许凤清 黄圣卓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 为了探究止咳中草药细花百部的抗炎症活性物质,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细花百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数据对比参考文献,结构鉴定为3'-(4"-hydroxyphenyl)-propyl benzoate(1)、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阿魏酸甲酯(3)、异阿魏酸乙酯(4)、3-(4-羟基苯基)-1-丙醇(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7E)-5,6-epoxy-2α,3β-dihydroxy-megastigm-7-en-9-one(7)、豆甾醇(8)和(3β,5α,6β)-stigmast-7-ene-3,5,6-triol(9),并采用Griess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的筛选,发现化合物1能够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产生,其IC50值为37.889±1.579~45.256±1.656μM。结果说明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细花百部中的非生物碱部分也是其活性物质,为细花百部在健康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花百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群系及分子生物技术在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燕华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海南红树林是中国种类最多,分布和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海南红树林在种类、群落组成及红树林资源引种恢复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综...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海南红树林是中国种类最多,分布和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海南红树林在种类、群落组成及红树林资源引种恢复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综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海南红树林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等位酶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的应用和红树林植物耐盐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红树林 分子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剑麻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鸿 郑金龙 易克贤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5期55-57,118,共4页
剑麻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出口潜力。而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等生物技术在剑麻研究及生产上的应用,给剑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
关键词 剑麻 生物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伟良 王静毅 魏燕雄 《热带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香蕉的起源与分布和现代生物技术在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等剖析香蕉种质资源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对香蕉起源与分布的认识是香蕉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都承认香蕉起源...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从香蕉的起源与分布和现代生物技术在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等剖析香蕉种质资源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对香蕉起源与分布的认识是香蕉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都承认香蕉起源东南亚,对演化路线却存在许多争议,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分子标记技术成为香蕉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香蕉分类、亲缘关系及演化做较为精确的研究,甚至辅助育种的应用;组织培养、细胞悬浮体系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成熟,促进香蕉种质创新的发展,使香蕉突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种质资源 基因工程 突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腐霉菌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秀贤 曾会才 +1 位作者 H.H.Ho 彭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4-88,92,共6页
腐霉是一类世界性分布菌物,它可腐生、寄生或兼性寄生,又可陆生、水生或者水陆两栖生。目前世界各地被描述的腐霉种达250个,超过80种是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腐霉主要引起各种植物根腐和幼苗猝倒,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对近年来发... 腐霉是一类世界性分布菌物,它可腐生、寄生或兼性寄生,又可陆生、水生或者水陆两栖生。目前世界各地被描述的腐霉种达250个,超过80种是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腐霉主要引起各种植物根腐和幼苗猝倒,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腐霉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诸如核糖体DNA(rDNA)转录内间隔区(ITS)的直接测序方法、分子杂交技术、PCR及改良PCR技术、基于线粒体DNA(mtDNA)的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简述,为更快捷、准确的病原腐霉的鉴定及诊断技术的开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霉 分类 检测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雪莲 刘寿柏 +3 位作者 卢芙萍 卢辉 戴好富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51-1956,共6页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90%以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48 h的平均驱避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物 朱砂叶螨 触杀作用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孔华 郭运玲 +3 位作者 郭静远 陈怡 姜晓琦 贾瑞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38-144,共7页
淀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通常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分子结构决定了淀粉品质及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淀粉合成及结构相关的功能基因被克隆和应用。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对淀粉生... 淀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通常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分子结构决定了淀粉品质及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淀粉合成及结构相关的功能基因被克隆和应用。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对淀粉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调控,在提高淀粉品质和产量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全面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淀粉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及通过基因操作改良淀粉品质和提高产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生物合成 品质 转基因技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臧小平 朱嘉雯 +4 位作者 井涛 徐宏家 丁哲利 马蔚红 谢江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2-50,共9页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作物效应、水分效应、养分效应、环境效应、土壤生物学效应等5...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热带果树上的作物效应、水分效应、养分效应、环境效应、土壤生物学效应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热带果树 施肥 应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在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乃通 王健华 +3 位作者 张雨良 林湛松 杨文君 刘志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359-363,共5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承载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研究热带植物病毒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病毒蛋白质的功能,还可以揭示病毒在寄主细胞中的侵染机理,从而制定相关策略...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承载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研究热带植物病毒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病毒蛋白质的功能,还可以揭示病毒在寄主细胞中的侵染机理,从而制定相关策略预防病毒的突然爆发或进行疾病治疗。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如早期的化学交联法;并且该方法的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产生了一序列新的技术,包括酵母双杂交、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和串联亲和纯化等多种技术。由于本实验室在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涉及了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为此,本文总结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碧玉 金志强 《热带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64-68,共5页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中应用的实例,综述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学中的应用过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园艺学 应用 选种 育种
全文增补中
重唇石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东昇 杨理 +3 位作者 宋希强 梅文莉 陈惠琴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3,共7页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2)、methyl 3-(p-hydroxyphenyl)propionate(3)、justiciresinol(4)、榕醛(5)、异落叶松脂素(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7)、(+)-松脂素(8)、aloifolⅠ(9)、dendrocandin T(10)、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11)、1,3,5-三甲氧基苯酚(12)、香草醇(13)和丁香脂素(14),其中化合物1~12,14均为首次从重唇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和14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和10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0.40±0.36)、(12.16±0.18)和(9.46±0.7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重唇石斛 化学成分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LISA与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PRSV病毒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秀菊 夏启玉 +7 位作者 霍姗姗 杜晓希 麦贤俊 张雨良 郭安平 李峰 孔祥义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4-2541,共8页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番木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率高,传播快,危害重。为及时发现感染PRSV的番木瓜植株,本研究建立了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技术检测番木瓜植株感染PRSV的方法,利用这2种方法检测多株转基因番木瓜与非转基因番木瓜的PRSV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RSV多肽抗原作为标准品制备的抗体建立的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可用于ELISA法检测PRSV;qRT-PCR法中选择的内参基因Cpa03g018830在番木瓜的不同生长阶段均稳定表达,可作为PRSV含量测定的内参基因;ELISA法和qRT-PCR法对多株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用于番木瓜植株中PRSV含量的检测。利用这2种检测手段,可及时发现并铲除感染了PRSV的番木瓜植株,有效预防与控制PRSV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叶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颖 陈惠琴 +4 位作者 吴妃 梅文莉 钟云芳 冯雪萍 戴好富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9-2290,共12页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从石油醚萃取相中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2-单棕榈酸甘油4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2)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松脂素(2)、callyspongidipeptide A(3)、环-[(S)-脯氨酸-(R)-亮氨酸](4)、epi-boscialin(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对香豆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醇(9)、对羟基苯甲醛(10)、香草醛(11)、4-(甲氧基甲基)苯酚(12)、β-谷甾醇(13)、肉豆蔻酸(14)和棕榈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血叶兰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一定抑制LPS诱导RAW 264.7产生NO的作用,其IC_(50)分别为(37.76±2.68)和(53.14±1.63)μmol·L^(-1)[阳性对照槲皮素IC_(50)值为(9.32±0.36)μmol·L^(-1)];抗氧化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51.22±1.07)和(79.22±7.44)μg·mL-1[阳性对照维生素C IC_(50)值为(6.01±0.17)μg·mL-1];同时,这两个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表现出强于阳性对照trolox[IC_(50)=(34.65±0.53)μg·mL-1]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21±0.01)和(3.58±0.17)μg·mL-1。该研究丰富了血叶兰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化学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属 血叶兰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 Eco解析不同抗性番木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20
作者 曹扬 周霞 +3 位作者 孔华 霍姗姗 李春强 谭燕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引起的木瓜病害是木瓜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木瓜的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采用对海南PRSV病毒具有田间抗性的番木瓜品种(HN)以及2种易感番木瓜品种(YK和NC)为研究材料,在番木瓜接...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引起的木瓜病害是木瓜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木瓜的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采用对海南PRSV病毒具有田间抗性的番木瓜品种(HN)以及2种易感番木瓜品种(YK和NC)为研究材料,在番木瓜接种PRSV病毒前,采集抗性植株和易感植株的根际土壤,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不同抗性的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稍高于YK和NC,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NC与HN以及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HN与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7种:D-木糖/戊醛糖、L-精氨酸、吐温-40、衣康酸、1-磷酸葡萄糖、2-羟基苯甲酸、D-苹果酸;NC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5种:D-纤维二糖、N-乙酰基-D-葡萄糖胺、γ-羟丁酸、L-苏氨酸、腐胺;YK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高的碳源有4种:丙酮酸甲酯、i-赤藓糖醇、α-丁酮酸、L-天门冬酰胺。说明抗性番木瓜和易感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这些碳源的利用能力上有特异性,长期种植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番木瓜在病毒危害时表现出不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Eco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