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栅格尺度下喀斯特专性植物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异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蔚霞 孟新亚 +2 位作者 钟云芳 张金玲 宋希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频繁的干湿交替导致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的水分脉动特征显著,地带性本底环境呈现强烈的脆弱性和异质性。研究喀斯特植物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当地植物对热带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态恢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 频繁的干湿交替导致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的水分脉动特征显著,地带性本底环境呈现强烈的脆弱性和异质性。研究喀斯特植物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特征,有助于理解当地植物对热带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为植物的生态恢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海南岛喀斯特专性植物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生境的自然环境栅格数据为基础,运用RS和GIS技术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综合指数法分析海南凤仙花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8年,海南凤仙花生境的水资源脆弱性以自然脆弱性为主,自然脆弱性波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极度脆弱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较大;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区面积比例较小。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在0.6612—0.7532之间,基于GIS与RS的水资源脆弱性在0.6624—1之间,海南凤仙花生境处于水资源脆弱性的高值区。受干湿季热带雨林喀斯特地貌水分特征的影响,海南凤仙花生境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变异性较强,区域分异程度明显,可利用其水分特征变化对海南凤仙花生境进行水土流失的及时阻控,保护海南凤仙花的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资源脆弱性 综合指数法 GIS 海南凤仙花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对耐荫差异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种质的形态与生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娟 王志勇 +4 位作者 郭海林 丁西朋 杨虎彪 吴杨 廖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54-2461,共8页
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 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的S17相对叶长、相对叶宽、相对绿色覆盖度、相对草坪密度、相对坪用质量、相对地上干物重及相对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耐荫性弱的S34,且重度胁迫显著(P<0.05)高于轻度胁迫;遮荫后S17的相对叶绿素a/b逐渐增加,而S34逐渐降低;重度遮荫后,相对可溶性糖及相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低于轻度胁迫,其中S17显著(P<0.05)高于S34。本研究对今后开展普通钝叶草耐荫新品种选育和QTL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钝叶草 耐荫性 形态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种质资源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廖丽 罗英 +4 位作者 潘佳慧 罗小燕 杨虎彪 丁西朋 王志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293-2308,共16页
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对木豆不同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质量分析,本研究以叶片含水量、浸出物、总黄酮、多糖与外部形态特征为指标对10份木豆种质的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4份... 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对木豆不同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质量分析,本研究以叶片含水量、浸出物、总黄酮、多糖与外部形态特征为指标对10份木豆种质的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4份差异种质(3-QZ、4-HK、5-DH3和6-DZ)进行代谢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8.75%(百粒重)~37.96%(分枝);水分含量与叶长、浸出物与荚果长、叶型指数与花序轴长度、花序轴长度与旗瓣大小和荚果宽以及荚果长与荚果宽和百粒重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总黄酮含量与旗瓣大小、叶长与叶宽、叶型指数与荚果宽、荚果宽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系间活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外形形态和活性成分分析,选取4份种质进行代谢物质差异分析,共获得脂类、有机酸、萜类、生物碱、鞣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黄酮、醌类、木脂素和香豆素及其他类化合物453个,其中黄酮类化学物最多,不同品系间化合物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木豆新品种选育和药效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种质资源 质量评价 形态性状 活性成分 聚类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份竹节草种质资源抗旱性初步评价
4
作者 王新雨 王志勇 +4 位作者 王文强 孙秋南 杨虎彪 廖丽 付玲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99-2208,共10页
以40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为材料,采用0(CK)、15%(T_(1))和20%(T_(2))3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干旱胁迫下不同竹节草种质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呈增加趋势,不... 以40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为材料,采用0(CK)、15%(T_(1))和20%(T_(2))3种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干旱胁迫下不同竹节草种质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对于T_(1)处理,T_(2)处理下枯黄率和萎蔫系数增幅更大,变化更明显;T_(1)处理可促进根系生长,而T_(2)处理有抑制作用,种质间呈现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枯黄率、萎蔫系数、相对总根长、相对根体积、相对根表面积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相对根直径与萎蔫系数、相对根长之间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运用隶属函数对竹节草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分为抗旱种质(CA04、CA26、CA23、CA58)和敏旱种质(CA03、CA59、CA78、CA40)。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竹节草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草 种质资源 抗旱性 PEG干旱胁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香露兜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鱼欢 钟壹鸣 +6 位作者 吉训志 张昂 唐瑾暄 李金双 邓文明 宗迎 秦晓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9-787,共9页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 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槟榔 香露兜 光合特性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角梅生长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谌振 张东雪 +1 位作者 黄素荣 杨光穗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49-55,共7页
以扦插繁育的三角梅大红为试材,采用盆栽灌根及喷叶的方法,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甲哌鎓、噻苯隆(TDZ)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角梅生长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900 mg/L的6-BA处理的三角梅42 d后开花,处理85 d后开花率达到100%,... 以扦插繁育的三角梅大红为试材,采用盆栽灌根及喷叶的方法,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甲哌鎓、噻苯隆(TDZ)3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角梅生长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900 mg/L的6-BA处理的三角梅42 d后开花,处理85 d后开花率达到100%,且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600 mg/L的6-BA处理的三角梅66 d后开始开花,亦可使开花率达到100%,并增加开花数,降低落叶数。低浓度(0~500 mg/L)甲哌鎓处理后,可有效促进三角梅开花,增加花朵数,抑制落叶,并缩短叶间距;高浓度(500~1250 mg/L)抑制开花。TDZ处理不会使三角梅提前开花,且浓度高于10 mg/L会使三角梅致死。综合来看,提早开花,提高开花率以600 mg/L的6-BA处理为优,对植株的株高、叶间距、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则无显著影响;500 mg/L的甲哌鎓处理使植株紧凑,可有效降低落叶数并具有一定的促花效果,对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则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毯草铝响应基因AcABCG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季肤 韩佳芮 +4 位作者 贾怡丹 张郎织 王文强 王志勇 陈志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7-1153,共7页
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ABC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转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起作用。本研究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材料,克隆了地毯草编码ABC转运蛋白AcABCG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 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ABC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转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起作用。本研究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材料,克隆了地毯草编码ABC转运蛋白AcABCG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AcABCG1基因cDNA全长为2 434 bp,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91.85 kD。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AcABCG1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定量PCR结果发现,金属铝(Al)、镉(Cd)和镧(La)处理均能显著增强AcABCG1基因在地毯草根系中的表达。不同铝浓度和时间处理进一步表明了AcABCG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响应铝胁迫。此外,AcABCG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中的表达量,且AcABCG1基因主要在0~1 cm根尖中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AcABCG1基因参与地毯草耐铝毒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草 铝毒 ABC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柱花草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金鹏 廖丽 +3 位作者 刘国道 罗丽娟 刘攀道 王志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75-2880,共6页
以基因型TF291柱花草为供试材料,分析低磷处理(5μmol/L)对柱花草生长、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探索柱花草抗氧化系统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磷处理(250μmol/L)相比,低磷处理抑制了柱花草生长,其叶绿素... 以基因型TF291柱花草为供试材料,分析低磷处理(5μmol/L)对柱花草生长、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探索柱花草抗氧化系统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磷处理(250μmol/L)相比,低磷处理抑制了柱花草生长,其叶绿素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2)随着低磷处理时间的增加,15 d时叶片CAT、POD、SOD、ASP、PAL活性和类黄酮含量显著提升(P<0.05);30 d时叶片CAT、SOD、ASP、PPO活性和MDA、H_(2)O_(2)含量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低磷胁迫下柱花草抗氧化系统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活性氧 低磷胁迫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昂 钟壹鸣 +4 位作者 鱼欢 吉训志 宗迎 贺书珍 秦晓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949,共9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表征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角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对热区农田土壤健康的影响,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槟榔单作(DB)、... 【目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表征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角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对热区农田土壤健康的影响,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槟榔单作(DB)、香露兜单作(DX)和槟榔间作香露兜(JZ)3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等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驱动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结果】槟榔间作香露兜对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小,却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指数。槟榔间作香露兜显著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所有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相对多度分别为22.59%、19.60%、16.66%和16.11%。尽管间作模式不改变细菌群落多度,却相比于槟榔单作显著提高酸杆菌门细菌多度75.09%,同时降低厚壁菌门细菌多度75.42%。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共同表明土壤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主要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pH的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是驱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演替的主要因子。【结论】间作模式通过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等养分含量以及提高土壤pH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并通过降低土壤养分水平显著提高酸杆菌门物种多度,同时降低厚壁菌门物种多度,进而显著改变土壤区系结构。槟榔林间作香露兜能够显著改善槟榔单作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助于槟榔仅土壤健康保育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栽培 细菌区系 真菌区系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壹鸣 王志勇 +4 位作者 秦晓威 廖丽 张昂 鱼欢 吉训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地分别设置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种植模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真菌丰度显著提高,但多样性没有变化,而间作模式下土壤细菌丰度显著低于香露兜单作和槟榔单作;不同地区试验样地的真菌丰度与多样性不存在差异,但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通过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在不同地区或种植模式下,维持较高的土壤养分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以及维护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香露兜 间作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壹鸣 张昂 +4 位作者 王志勇 秦晓威 廖丽 吉训志 鱼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5-923,共9页
【目的】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间作模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优化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及热带农田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建立... 【目的】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间作模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优化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及热带农田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建立包括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种植模式的试验样地,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细菌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逐渐趋于酸性且盐离子浓度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pH、电导率、全磷、容重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在3种种植模式下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作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出现降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则提高。其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电导率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不影响细菌OTU总数,但通过降低pH及提高电导率而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间作模式通过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而降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却提高了绿弯菌门的丰度。可见,尽管槟榔间作香露兜体系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但能改善槟榔林原位土壤细菌区系的丰度及多样性,对维持槟榔林土壤健康及促进槟榔与香露兜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香露兜 间作模式 土壤细菌群落 多样性指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佳慧 喻珊 +3 位作者 蔡杰 李开绵 欧文军 王志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01-2312,共12页
以华南9号鲜木薯(Manihot esculenta)块根为材料,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C_(1))、高效复合菌酶制剂(C_(2))和生物饲料发酵剂(C_(3)),对照组(CK)添加等体积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密闭发酵30 d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 以华南9号鲜木薯(Manihot esculenta)块根为材料,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C_(1))、高效复合菌酶制剂(C_(2))和生物饲料发酵剂(C_(3)),对照组(CK)添加等体积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密闭发酵30 d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探究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的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和乳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乳酸/乙酸无显著差异(P>0.05);C_(2)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C_(1)和C_(3)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低于CK组(P<0.05),C_(1)组乙酸显著高于CK组(P<0.05);4个处理组的pH均在4.2以下,检测到少量丙酸,未检测到丁酸,且氨态氮/全氮均低于10%,属优良品质饲料。从微生物菌群结构看,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和分配的均匀程度均有所降低。在门水平上,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P<0.05),蓝藻细菌门(Cyanophyta)、未分类细菌和其他细菌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C_(3)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添加菌剂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有益菌属作为优势菌属丰度增高,未分类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Serratia)等杂菌和有害菌属丰度则降低。综合分析可知,不同生物益生菌处理下的木薯块根青贮效果表现为C_(3)>C_(1)>C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块根 菌剂 生物发酵 发酵品质 细菌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香露兜间作对香露兜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昂 李丽华 +5 位作者 钟壹鸣 钟大玲 秦晓威 吉训志 周艳飞 鱼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香露兜是中国热带地区特色香料作物之一,其叶片香气成分含量是鉴定香露兜品质的关键指标。香露兜适宜在遮阴条件下种植,其中在橡胶林下间作香露兜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但橡胶间作香露兜后对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的影响仍未探明。本... 香露兜是中国热带地区特色香料作物之一,其叶片香气成分含量是鉴定香露兜品质的关键指标。香露兜适宜在遮阴条件下种植,其中在橡胶林下间作香露兜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但橡胶间作香露兜后对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的影响仍未探明。本研究拟通过盆栽试验,对比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与香露兜单作相比,显著提高土壤容重13.63%,土壤碱解氮含量59.71%,土壤速效磷含量193.03%、土壤速效钾含量9.78%,土壤pH降低1.00(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共检测出10类68种香气成分,间作与单作相比,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烃类和酚类的物质种类数量分别减少56.52%、14.29%、33.33%、20.00%、28.57%(P<0.05);尽管呋喃类、烃类和酮类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显著减少65.28%、20.88%和69.00%,但醇类、呲咯类、酯类和呋喃酮类香气成分含量分别增加31.50%、597.56%、122.78%、96.89%(P<0.05)。土壤pH降低是香露兜叶片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烃类和酚类香气成分组成减少的主要原因;间作模式通过降低pH、提高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醇类、呲咯类、酯类含量,减少呋喃类、烃类含量;吡咯类物质是香露兜叶片主要香气成分物质,因此,橡胶/香露兜间作模式显著促进香露兜香品质提升。研究结果对优化和推广橡胶间作香露兜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胶农增收以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香露兜 间作 香气成分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在‘热研2号’柱花草与鬼针草生长早期种间干扰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俐媛 王坚 +2 位作者 李雪枫 赵元辰 许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18-3025,共8页
为探究根系分泌物在牧草与杂草种间相互干扰中的作用,采用营养液水培和土壤盆栽法研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Reyan No.2’)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根系分泌物对彼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株体接触情... 为探究根系分泌物在牧草与杂草种间相互干扰中的作用,采用营养液水培和土壤盆栽法研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Reyan No.2’)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根系分泌物对彼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植株体接触情况下,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对鬼针草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而鬼针草根系分泌物对柱花草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柱花草和鬼针草在根系不完全接触时的根长、根体积、生物量均高于根系自由接触(P<0.05),根系无接触时二者的根长、分枝数、生物量也均高于根系自由接触(P<0.05);竞争效应分析发现,根系不完全接触时柱花草的竞争能力强于鬼针草,而根系自由接触时竞争能力弱于鬼针草。说明土培伴生生长时柱花草根系分泌物也可以抑制鬼针草的生长,但鬼针草能通过增强地上部竞争能力来抵御柱花草根系分泌物的化感干扰,二者的种间关系是资源竞争和化感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干扰 生物量分配 根系接触方式 化感作用 资源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圭亚那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俐媛 王坚 +3 位作者 丁西朋 欧芳秀 李佳旭 李雪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0-1508,共9页
为明确3种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的根系分泌物对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营养液培法分别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5种外来入侵杂草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3种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的根系分泌物对杂草生长的化感效应,采用营养液培法分别收集其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5种外来入侵杂草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含羞草(Mimosa pudica L.)幼苗无显著影响外,3种圭亚那柱花草对其余4种杂草的总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作用。‘热研5号’柱花草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效应强于其他二者,对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对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 L.)幼苗的侧根数、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抑制效应(P<0.05),也显著抑制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 V.)幼苗的生物量向地下分配(P<0.05),仅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幼苗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弱。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进行圭亚那柱花草的化感效应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由此推测,3种圭亚那柱花草品种中,‘热研5号’柱花草具有防控外来入侵杂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外来入侵杂草 形态特征 生物量分配 化感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研2号’柱花草对不同亲缘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俐媛 王坚 +2 位作者 赵元辰 许超 李雪枫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9-317,共9页
植物间彼此存在交流行为,可以通过身份识别与亲缘植物进行相互合作与竞争。本试验旨在探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不同亲缘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识别差异。将‘热研2号’柱花草分别在7种含有不同亲缘... 植物间彼此存在交流行为,可以通过身份识别与亲缘植物进行相互合作与竞争。本试验旨在探究‘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不同亲缘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识别差异。将‘热研2号’柱花草分别在7种含有不同亲缘关系柱花草根系分泌物的营养液中培养,研究自我、种内近缘亲属、种间远缘亲属根系分泌物对‘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我根系分泌物处理组相比,近亲处理组的侧根数量、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鲜重)的平均值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侧根数量和根生物量平均值增加250.00%和41.85%,而株高、根长和根冠比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远亲处理组的根长、侧根数量、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平均值均显著增加(P<0.05),而株高显著降低10.52%(P<0.05)。近亲和远亲处理组内各种/品种的具体响应结果存在差异。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热研2号’柱花草对7种亲缘柱花草根系分泌物生长响应程度的强弱排序为‘有钩’>‘热研24号’>‘细茎’>‘西卡’>‘大叶’>‘热研5号’>‘热研21号’。由此说明亲缘识别是柱花草与其邻近植物竞争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在生产中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柱花草品种混播(如‘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21号’柱花草混播)是发展牧草混播新技术、增加单位面积饲草产量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识别 根系分泌物 生物量分配 根系生长 植物竞争 种内近亲 种间远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隔方式对‘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亲缘识别与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元辰 李雪枫 +1 位作者 王俐媛 许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1-501,共11页
为探索根系分隔方式对‘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5’)亲缘识别与选择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圭亚那柱花草‘热研5号’分别与自身以及‘热研2号’、‘热研21号’和‘热研24号’3个品种伴生生长时,3... 为探索根系分隔方式对‘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5’)亲缘识别与选择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圭亚那柱花草‘热研5号’分别与自身以及‘热研2号’、‘热研21号’和‘热研24号’3个品种伴生生长时,3种根系分隔方式(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下柱花草形态特征(株高、分枝数、根长、侧根数)和生物量分配(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叶茎比、根冠比)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下,‘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的生长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等表型指标均呈现出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膜分隔的变化趋势。根系不隔离条件下,与‘热研24号’伴生时,‘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的株高、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叶茎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热研21号’伴生时,分枝数、侧根数、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增加(P<0.05),与‘热研2号’伴生时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及叶茎比显著降低(P<0.05),其余生长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相互作用强度分析表明,‘热研5号’与‘热研24号’和‘热研21号’伴生时生长被促进,‘热研24号’的促进效应更强,与‘热研2号’伴生时生长被抑制。说明‘热研5号’圭亚那柱花草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识别邻近植物与自身的亲缘关系,进而对邻近生长的近亲缘植株采取控制自身生长的合作性响应策略,对邻近生长的远缘亲属植株采取增强自身生长的竞争性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选择 根系分隔 根系分泌物 相互作用强度 形态特征 生物量分配 竞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