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脱脂椰蓉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亚临界水降解条件对其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100~200℃,不同反应时间下降解产物中还原糖的含量。采用Saema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建立脱脂椰蓉粉亚临界水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得到亚临界水降解动...以脱脂椰蓉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亚临界水降解条件对其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100~200℃,不同反应时间下降解产物中还原糖的含量。采用Saema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建立脱脂椰蓉粉亚临界水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得到亚临界水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对降解物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Seaman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脱脂椰蓉粉亚临界水降解的过程,初步降解的反应活化能E_(a1)为35.94 kJ/mol,还原糖降解活化能E_(a2)为32.12 k J/mol,指前因子K_(10)为6.50×10~2min^(-1)、K_(20)为3.24×10~2min^(-1)。该降解过程在140℃、30 min能得到温度的高还原糖产物。脱脂椰蓉粉在亚临界水中降解过程中,形态随温度、时间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料的转化率逐渐升高,原料由固态转化为液态部分越多,水解程度越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温度的升高和降解时间的延长,脱脂椰蓉粉的纤维结构破坏越显著。展开更多
为了研究初榨椰子油常温储藏过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氧化时期的初榨椰子油进行...为了研究初榨椰子油常温储藏过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氧化时期的初榨椰子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8个共有组分),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酮类和酸类。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表明己醛、2-庚酮、丁位己内酯、壬醛、辛酸乙酯、丁位辛内酯、2-十一酮、癸酸乙酯、丁位癸内酯等是初榨椰子油常温储藏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建立了初榨椰子油不同储藏时期的判别模型,表明除不同类别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简单区分初榨椰子油储藏期的指标以外,至少六种关键挥发性成分(2-庚酮、2-己酮、丁位己内酯、己醛、己酸、丁位辛内酯)也可用于评估初榨椰子油的氧化情况。相关研究为初榨椰子油风味品质评价及氧化程度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也有助于开发一种鉴别不同新鲜程度椰子油品的新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以脱脂椰蓉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亚临界水降解条件对其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100~200℃,不同反应时间下降解产物中还原糖的含量。采用Saema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建立脱脂椰蓉粉亚临界水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得到亚临界水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对降解物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Seaman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脱脂椰蓉粉亚临界水降解的过程,初步降解的反应活化能E_(a1)为35.94 kJ/mol,还原糖降解活化能E_(a2)为32.12 k J/mol,指前因子K_(10)为6.50×10~2min^(-1)、K_(20)为3.24×10~2min^(-1)。该降解过程在140℃、30 min能得到温度的高还原糖产物。脱脂椰蓉粉在亚临界水中降解过程中,形态随温度、时间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料的转化率逐渐升高,原料由固态转化为液态部分越多,水解程度越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温度的升高和降解时间的延长,脱脂椰蓉粉的纤维结构破坏越显著。